青藍相繼 弦歌不輟

2020-12-23 人民養生網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鑄就了它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中醫藥學,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中醫的理論、方法、經驗等,是無數先賢驗證、積累的瑰寶。經過歷史的檢驗,經過千年歲月洗禮,中醫藥學仍然蓬勃發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傳承。

禮樂傳道、慈航授業、仁術解惑,岐黃濟世

2020年12月21日上午,時值冬至,北京和通世嘉中醫館上空晴空碧藍,館區煥然一新,賓客滿門,喜氣洋洋。前來嘉賓有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製劑專家王承華先生,北京大學教授、藥理學專家李衛東女士,原衛生部法制與監督司司長趙同剛先生、佰澤醫療集團創始人李國軍先生等二十餘位嘉賓,還有從全國各地趕來的本門弟子。

隅中吉時到,系統國醫第五代傳人牛志剛先生收徒儀式隆重舉行。現場嘉賓及觀禮群眾見證了這一莊嚴、美好時刻,共同分享著系統國醫一脈相承、代代相傳的喜悅,並送上了溫馨的祝福。

師徒合影

儀式現場,莊嚴喜慶,牛志剛先生及眾弟子皆身著傳統服飾入場。供桌安放眾祖師牌位,香爐,並呈放芹菜(業精於勤)、蓮子(苦心學修)、大棗慄子(早立大志),寓意吉祥。隨著悠揚地擊謦聲,牛志剛先生燃香奏告祖師,隨後與夫人共同落座;在熱烈莊重的氣氛中,宋香梅、牛曉雷、翟利軍、張禹堯、張殿立、白瑞睿、胡正俊、趙燕明共八位青年才俊恭恭敬敬地向牛志剛先生遞上了拜師帖。牛先生莊重的宣讀師訓,守則,師誡,眾弟子欣然稱諾、奉茶改口;隨後牛先生莊重的拿起戒尺,教誨勉勵眾弟子,最後,賜名、賜帖。

本次參與見證的趙奎先生(系統國醫第五代傳人)、方詠梅老師聲明本次收徒的合規性,並宣布以上八位弟子正式成為系統國醫第六代(第二批)傳人。

在莊重的氛圍中,牛志剛先生率眾弟子叩拜祖師!

禮樂傳道,慈航授業,仁術解惑,岐黃濟世!

拜師儀式現場

大醫精誠,澤被蒼生,厚德載物,兼濟天下

世系統國醫是融中醫文化和養生文化為一體的中醫流派,現以第五代傳人牛志剛、趙奎,第六代傳人牛小川、袁會芝為主要代表。是承前啟後,促進民族國學復興,由封閉家族醫學發展成為開放、進取、共榮的民族醫學。

牛志剛先生,「系統國醫」傳承人,也是這個具有百年歷史的中醫世家的第五代傳人。祖父鄭述康(1903-1966)為山西省名醫,曾授業於民國名醫彭子益,曾編纂《系統中醫》。父親牛新民為山西省名老中醫,行醫50餘載,術精岐黃,診治大量疑難雜病,並結合基層缺醫少藥之情況,編寫快捷簡便的行醫實用手冊。

牛志剛先生設館開診,已近二十載,臨床診治門診病例22萬人次以上,築沙成壇,經驗豐富,並於《系統醫學》、黃元御醫學體系、彭子益醫學體系及張錫純醫學體系作過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以還原古漢醫學體系為醫家本體的現代社會責任,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推崇「人病兼治」的理念,倡導從醫人員首先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其次則是勤勉謙遜的態度,與現代醫學相併重。感召有志的年輕學子拜於門下學習,共同為傳承國粹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次收徒儀式是牛志剛先生繼2018年開科納賢以來的第二次收徒,歷經3年篩選,經過層層考驗,最終確定今年這八名謙遜躬良、德才兼備的青年才俊收授為徒。

牛志剛先生及諸位弟子合影

以醫帶藥,以藥助學,以學育人,以人治本

八名弟子,出身不同,年齡不等,於醫道之因緣路徑亦各有不同,然皆慕先生之名而來,學醫救人之心志堅定純粹,懷揣大醫精誠之志。未來,他們將追隨牛志剛先生,在傳統中醫學領域繼續深入研修,謹遵醫訓、嚴守醫戒、履行醫道。

新弟子張殿立在拜師帖中寫到:「親眼目睹患者為病所苦,因病致窮,更有窮鄉僻壤之人,呼號無門,扛大包拖行李,四處求醫,艱辛備至」,感嘆「時先生赴交口義診,為鄉人診病。先生醫術之高,餘早有耳聞,先生醫德之高,餘則親眼見之,感念非常!餘為先生醫德之高尚、醫術之精湛而折服,亦篤信先生救人致世之理念」。遂發心俾世嘉傳統廣為人知,令世嘉大名發揚光大。

千年國醫,百年家學,青藍相接,薪火相傳。系統國醫第六代弟子們將牢記恩師教導,精勤不懈,以身載道,將系統國醫發揚光大,為振興中華傳統醫學而不懈奮鬥!

牛志剛先生帶領諸弟子向歷代先賢祝禱

牛志剛先生說:「以醫帶藥,以藥助學,以學育人,以人治本,是系統國醫經過多年探索、實踐才形成的完備育才體系,只有完善的傳承體系,才能更好的培育出優秀醫師,只有恢復師徒傳承,系統國醫方能後繼有人!中醫不是一家之學,不是一己之私,怹是民族的,更是社會的,系統國醫向全社會的岐黃英才敞開大門,幫助優秀青年中醫醫師打開深入學習純正古醫學之門徑。

相關焦點

  • 西南聯大:弦歌不輟 薪火相傳
    西南聯大:弦歌不輟 薪火相傳 2020-09-11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彩醫聲|鳳凰花開 弦歌不輟——不一樣的「雲端」畢業季
    華彩醫聲|鳳凰花開 弦歌不輟——不一樣的「雲端」畢業季 2020-06-12 0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詩潮湧動 弦歌不輟」——記高新一中2018屆初三學子畢業典禮
    詩潮湧動     弦歌不輟顧偉利 相逢是一種蕩漾的詩潮是大浪滔天  洗禮了  無數載日月精華的   小平島是驚濤拍岸  激蕩了  千萬重豪情壯志的   心跳是洪波湧起  峻峭了  不勝數春華秋實的  人文學校讓我們   在水千條山萬座後    深情擁抱
  • 粉絲投稿|歲月如歌,弦歌不輟.
    常說」歲月如歌「。每當回想起前段歲月,總能想起那年最印象深刻的歌曲,或輕快、或沉悶、或啟迪、或銘心。雖然先天欠缺五音不全,還是積累一些對音樂和歲月的體悟。就像雖然長得醜,可是終究你不能阻止我追求美的權利。姑且,選擇幾首具有代表性的寫一下。《2002年的第一場雪》 ,這首歌應該是刀郎最紅的廣為傳唱的歌曲。2004年下半年開始流傳到付店鎮,在大街小巷口耳相傳。
  • 杭州靈隱寺光泉:五年凝心聚力 弦歌不輟堅守慈孝初心
    中新網杭州8月18日電 (方堃)「五年凝心聚力,弦歌不輟,是中華慈孝文化節不忘初心、弘揚慈孝文化的堅守。」8月17日,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在2019第五屆中華慈孝文化節上表示,人生天地間,慈孝本皆同,慈孝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倫理起點,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根基。
  • 「深」份證背後的故事 詞作家田地專訪:「又是十年,弦歌不輟」
    憶及《南方以南》的創作,田地表示,那是紀念深圳經濟特區創辦三十周年之際,和印青老師應當年福田區委宣傳部王強部長之邀,為深圳譜寫的「城市之歌」。 「又是十年,弦歌不輟。」田地表示,自己以賣文為生,「從放牛放羊長成人的湖南石門出發,轉山轉水討生活。
  • 弦歌不輟樂暢和音,華年佳景寒盡春生 ——記六年級新年音樂會
    弦歌不輟,樂暢和音。華年佳景,寒盡春生。我們一起來為世外新生的成長擊節嘆賞!學校開通轉學及升學信息諮詢通道。
  • 踏千山嘗百草 學醫問道弦歌不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堅持48...
    原標題:踏千山嘗百草 學醫問道弦歌不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堅持48載尋覓大山裡的中華瑰寶「我們要進山採藥嘍!」又到一年採藥季。10月19日清晨,旭日初升,在武義縣西聯鎮大溪口村山腳下,一群來自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的小藥童集結完畢。
  • 弦歌不輟 薪火相傳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我們學校就這樣在經歷各種艱難困苦中越來越走向輝煌。想到這裡,我突然感到想為學校寫點什麼的文章有了,那要完成的責任可以實現了。心上的一塊石頭落了地,頓時感到渾身輕鬆愉快起來。
  • 「滇南一把琴」的傳承 石屏彝鄉 弦歌不輟
    走進四弦廣場,一座四弦琴雕塑惹人注目。雕塑下,村裡的四弦隊正在表演,邊彈邊唱,格外熱鬧。領頭的琴手是四弦隊副隊長阿進旺,他是已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阿家文的二兒子。阿家文一生熱愛四弦琴,有著「滇南一把琴」的雅號,被譽為「國際級的民間藝人」。為了傳承民族文化,阿家文晚年時創辦了曲左村的四弦隊。
  • 傳統文化公益講堂弦歌不輟,張其成詳講《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夏和順/文 嚴秉珂/圖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9月6日上午,著名學者、國學養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張其成博士作客深圳戲院,詳講《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
  • 百年根脈系邢襄 弦歌不輟薪火傳_邢臺日報_邢臺網
    百十載砥礪耕耘,百十載風雨兼程,新時代的邢臺學院,紮實踐行「純德實學」校訓,堅守初心,擔當使命,弦歌不輟,為黨和國家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斷開創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高水平大學新局面。    心懷家國情,薪火相傳志更堅    回顧歷史,這所百年學府,胸懷家國情懷,始終以「應國家之需要」作為根植血脈的精神內核。
  • 弦歌不輟一甲子 豪情滿懷再出發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舉行建校60...
    中國江蘇網訊 甲子黌序,弦歌不輟,薪火相傳,砥礪前行。11月21日上午,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舉行「新起點新徵程新輝煌」建校60周年高質量發展大會。
  • 漳浦大廣弦製作技藝傳承人林旺國20年如一日:打磨樂器 弦音不輟
    漳浦大廣弦製作技藝傳承人林旺國二十幾年如一日,只為——打磨樂器 弦音不輟林旺國用鉛筆反覆比對,在琴杆上測量出精確的琴軸位置大廣弦又稱有弦、蘭投,是閩南薌劇、竹馬戲、臺灣歌仔戲等民間戲曲的主要演奏樂器之一。近日,筆者來到位於漳浦縣官潯鎮康莊村的一處民間樂器家庭作坊。該作坊是由大廣弦製作技藝傳承人林旺國創設。林旺國出生於1974年,從小就對薌劇和竹馬戲有著極大的興趣。1992年,林旺國的父母將其送去民間業餘劇團學習和演出。就此,為他打開了民間樂器演奏的大門。
  • 內蒙古興安盟技師學院「青藍相接 薪火相傳」青藍工程拜師儀式
    興安盟技師學院,興安盟中等職業教育中心特此安排在2020年11月27日舉辦「青藍相接 薪火相傳」青藍工程拜師儀式,讓優秀的骨幹教師「以老帶新、教學相長」。拜師儀式熱烈而有序的進行,由張景峰副校長致儀式開幕詞,張校長表示,學校正處於高速發展期,怎樣培養新進教師,讓其快速成長為優秀教師,是我們學校發展迫切的需要。
  • 【藝術家的家】不忘初心 弦歌不輟——張黎紅教授中央音樂學院獨唱音樂會
    2016年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國內高級訪問學者開放項目不忘初心 弦歌不輟
  • 七十載弦歌不綴 鑄就「鐵道衛士的搖籃」 ——鐵道警察學院建校70...
    七十載弦歌不綴 鑄就「鐵道衛士的搖籃」 ——鐵道警察學院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側記宣傳部 鐵道警察學院 今天七秩薪火、弦歌不輟,一代代鐵警人在黨的領導下,銳意進取、接續奮鬥,始終堅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特色立校、質量強校」的辦學理念,書寫了我國公安教育絢爛奪目的篇章。
  • 雲南建築大觀:弦歌不輟的雲南師範大學
    後來局勢日艱,上海、南京相繼淪入敵手,武漢震動,臨時大學正式遷往雲南。數百名師生分批南行,多數師生步行、部分師生乘車船,有的更繞道香港,由港經越南,歷經兩個多月的艱苦跋涉,1938年初夏抵昆明,校名更名為「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5月4日,聯大結束,三校遷返平津,歷時整整8年。這塊碑是研究西南聯大歷史的重要實物史料,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 漳州錦歌:一弦一柱奏華年
    作為許多底層民眾曾經的謀生技藝,儘管一度沉寂,但在有識之士的推動下,如今,錦歌衍生出來的薌劇(歌仔戲)已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民間劇團眾多,市場繁榮廣闊。一方民社 百裡弦歌「錦歌是閩南地區主要的民間曲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