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12屆國展釋放重要信號

2021-02-20 書法功課


為防失聯,把「書法功課」設為星標「★」哦!

近十多年來參加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書協等組織的國家級展覽已四十餘次了,全國展從九屆至十一屆,也已連續參加三屆了。每次的投稿作品從形式、體量、面目等方面也都有明顯的不同。

我準備在合適的時機編綴一本獲獎、入展作品集,將所能搜集到的作品臚列其中,然後每件作品再配以關於藝術追求、表現方式的短文釋解。十多年的投稿參賽,也有一些感喟、體會,有必要作一個匯總和小結。

十二屆全國展從徵稿啟事來看與往屆有很大不同,這裡不作具體解讀。但面對涉眾最廣、投稿最多、規格最高、場面最大的新一屆書法界「奧林匹克」式的展覽,就投稿事宜,還是有一些建議和大家交流。

一、講傳統

毋庸置疑,如果不講傳統,當代書法就完全不是這個局面。我們中國書協近年來制定了「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的創作理念,第一句話就是「植根傳統「,我們書法人要在書法界所有作為,要在書壇上有所成績,必須了解和理解中國書協的方針、政策,才能思路清、目標明、腳步堅。」

▲張籍《宿江店》

野店臨西浦,門前有橘花。

停燈待賈客,賣酒與漁家。

夜靜江水白,路回山月斜。

閒尋泊船處,潮落見平沙。

繼承傳統「是中國書法幾千年來得以煌煌燁燁,生生不息的重要保證,也是歷史的主流指歸。

近年來,中國書協尤為強調傳統、關注傳統、重視傳統。故而,我們一定要和中國書協的指導思想同頻共振,保持一致,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作品應立足傳統,體現傳統。這一點非常重要,不要怕太傳統,就怕你不傳統。以前人為師,以古法為宗,要有明確的取法方向,清晰的源流承繼。筆筆有古人,字字有古法。

不要怕沒有風格、沒有自我,只有無我才會有我,意與古會的作品就是好作品,離古人越近越專業,離古人越遠越江湖。

評審的時候」傳統「就是一根標尺,與古人越近越容易勝出,離古人越遠越容易淘汰。當然,傳統不全是好的、優秀的,也有差的、糟粕的。

所以說要師法古人,崇尚經典。還是要多接受符合主流審美風尚的東西,近期中國書協舉辦的「源流· 時代——以王羲之為中心的歷代法書與當前書法創作展」就釋放了這方面的信號,我們不能不察 。

▲劉昚虛《闕題》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二、樹獨標

沒有一次展覽會讓同一類面目的作品出現太多,泛濫成災,特別是這種綜合性的高質量展覽,一定是百花齊放,百家爭豔。所以不要臆測哪一路書風更容易入展、獲獎。

要堅持自己的觀點、立場、主張,作品最好要有有別於他人的特點,要有一定的辨識度,不要隨大流,只要寫得好,哪一路書風都可能入展、獲獎。

我言道我想,我手寫我心,不要被時人所影響,不要被時風所左右。有自己的藝術理想和審美追求,要克服從眾心裡,切忌人云亦云,看見誰入展、獲獎了就盲目摹效、追隨,然後輕易懷疑自已的方向、選擇。進而「移情別戀」、改弦更張。東一榔頭西一槌,朝秦暮楚無常式。十六字方針的最後一句話就是「多樣包容」。尤其近年來,中國書協抵制和打擊的就是抄、仿、跟的現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們說作品要立意高遠,要講求個性化風格彰顯,"與眾同者俗物,與眾異者奇才",但也不能太離奇、出奇、詭奇,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度」的把握,過猶不及就得不償失了。

還是要考慮普遍的審美價值的存在。大展入選與否是評委投票投出來的,認可你的人越多得票就越高,出線的希望就越大。

作品要有個性,但不能無視共性。我們要在個性和共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要有獨立的藝術語言,又要被大多數人能接受,不能偏離普遍的審美歸趣、超出普遍的欣賞能力。

事實上,大浪淘沙,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而被廣為流傳的經典莫不如是。對有爭議的書風,或者尚不成熟的探索性書風要避而遠之,沒必要輕意試水,冒險從之。

簡言之,作品肯定要和別人不一樣,但這個不一樣一定是建立在許多一樣的基礎之上的,由許多一樣的內在關聯度作為支撐的。

▲虞世南《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三、有深度

細析徵稿啟事,其實這次每個人應該可有七次投稿機會,即篆、隸、楷、行、草、篆刻、刻字。對會多種書體又會篆刻、刻字的作者確實是一個利好消息。

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五體俱佳、五體俱精呢?環顧周遭,多體兼涉的作者不少,多體兼善的作者不多。即便認為自己能博涉多體,但在某幾種書體尚不具備競爭力的前題下,想在短時間內有一個質的飛躍、新的突破的可能性也是不大的。由此,沒必要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無謂的徒勞上。

要局縮視線,精準發力,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有望實現的目標上。充分利用、有效利用好這短短的一、二個月時間,精心在自己善長的書體上用心、用力、用功。

以往鮮見分書體評審,評委通常集中在一起參加所有書體的投票,有可能會出現專事篆書的評委對草書的了解深度有限,擅長草書的評委對篆書的熟悉程度不夠,有誤判誤傷之嫌。

但這次這種情況會大大減少或不會發生,大賽極其科學地實施分區域組稿,分書體評審。所有評委都是該書體的權威專家和代表人物,這就是「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想濫竽充數,渾水摸魚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以前功夫不濟那就形式花哨一點,底子太差那就章法出奇一點,或施以"苦肉計"把體量增大,或一件作品多種書體的招術行不通了。

評委太專業,眼光太犀利。瞬間就能看出你有幾斤幾兩。

鑑於此,我們就要在自己較有競爭力的書體上下足功夫,以期能把自己最好的狀態表現出來,正常發揮或超常發揮出自己的水平。作品既要有廣度,更要有深度。

《中國書法雜誌》

投展必備利器:

12屆國展作品+點評集

12屆國展作品集

下單即送

1—12屆國展高清作品集30G優盤

(限量50套)

點圖查看下單

筆·墨·紙·硯點這裡☜

主編✎精微堂  

責編✎黑土 微信shufagongke1

相關焦點

  • 再哀12屆國展書法
    昨天隨手寫了一篇《12屆國展書法之哀》,不意獲得了眾多網友的謬讚和鼓勵,心裡頓覺暖和和的,原來在一個充滿了「精緻利己主義」的世界裡,「講真話」也可以獲得支持者,只因為不想讓支持我的網友們感到失望,今天再就12屆書法國展中另一類型的篆書作品略陳己見
  • 【國展】以評委的視角:書法評獎揭秘
    但是我要告訴你:書法創作和國展創作絕對不是一回事。說穿了,國展創作是給評委看的,用某位著名專家在某培訓班講課時說過的話:「你的目的是把評委忽悠了!」。所以,根據多年來無數次國展評選獲獎、入展作品來看,你用古人包括什麼王羲之、蘇東坡、王鐸這些人的風格創作,基本沒戲。因為評委會儘管嘴巴上口口聲聲的說要植根傳統,但是他們依然認為你沒有出貼。
  • 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評委:有清晰的傳統功夫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吉林建築大學書法學院18級學生李金昊的草書作品入展。草書歷來被認為最有藝術表現力的書體,但因為其既要注意法度,又要注意精神表達,所以具有很大的難度。李金昊能以草書入國展,已屬不易;但知道了他僅僅是個00後、20歲小夥子,則更加難得。
  • 00後小夥採用「字中字」的布局方式,取法高古,其草書入12屆國展
    在12屆國展中,所呈現出一種新的特點,不僅80後們成為了中堅力量,而且90後們也異軍突起,當仁不讓,更值得慶幸的是,也看到了00後的身影,可見,在書法的繼承上,是沒有什麼斷層的,這也是最讓人欣慰的事情,而他就是00後最傑出的代表,還是在校大學生的他,憑藉一手精到的草書入了12屆國展
  • TATA木門這屆新品發布會釋放一重要信號,關乎木門上遊多個行業
    2020年12月22日,TATA木門在北京總部發布了2021年新品——極簡靜音門。除了深化靜音與極簡之美,還向行業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高端免漆門從量變到質變的爆發,已經出現。而這一趨勢變化,將可能影響刨削單板行業、科技木皮行業、原木行業、油漆行業,甚至塗裝設備行業。
  • 五中全會釋放未來中國發展重要信號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 題:五中全會釋放未來中國發展重要信號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十一屆國展獲獎作品——評委告訴你提名原因
    鄭長華(黑龍江)行草書周密《齊東野語》冊頁 36cm×18cm×12 40cm×22cm×12  提名評委:陳加林此幀冊頁,端其字跡,有董其昌之意,亦有宋人手札之跡象。馬小傑(重慶)篆書《大西南賦》中堂 237cm×115cm  提名評委:王友誼本屆國展提倡自作詩文,《大西南賦》為自作四言文賦,通篇五百餘字,一韻到底,是篆書中少見之作。
  • 書法國展 投稿創作指南
    所以奉勸作者,創作的時候,儘可能選擇那些喜聞樂見的字或者老百姓都認識的字,沒把握的、怪異的千萬別用,就是說,你完全沒有必要為別人的不懂買單8、登記表。這屆國展要求每件作品都要填寫登記表,這個大家千萬別忘了。別一著急個勁兒的,你把作品往信封裡面一塞,錢也匯走了,因為沒有登記表,作品被扔掉了,虧死了!還有就是,登記表也寫得工整規範一些。
  • 彭洪順:對標國展作品,找出自身差距(多圖示例)
    必須了解哪些是國展作品必備的要素,做到心中有數,才會少走彎路。      有的書友投稿之後未能入展,就灰心、失望,甚至把怨言發到評委和主辦方身上,認為入展作品很多都是講關係、開後門,作者是評委學生或與評委認識之類,這是極不理智的消極思想。別人作品能入展,一定有入展的理由,即使入展的作品不完美,有缺陷、有錯誤,但總會有優點,為什麼不可以汲收別人的優點,來改正自己的缺點呢?
  • 關鍵時刻,洪秀柱前往大陸,釋放一重要信號
    據臺灣媒體報導,身為前國民黨主席的洪秀柱10月9日乘機前往上海,計劃出席第三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而洪秀柱的這個舉動也釋放一重要信號,那就是縱然民進黨一直阻礙兩岸的正常交流,也不能阻止一些有識之士促成兩岸友好交流和合作決心及行動。
  • 這草書大字對聯用筆細膩,變化豐富,不愧是國展水平
    李鵬入展十二屆國展草書對聯《文章談笑聯》編輯釋文:文章真處性情見,談笑深時風雨來編輯大字書法以雄渾為尚,講究氣勢;小字書法以典雅為尚,追求精緻。李鵬的此作對聯,碑帖結合,雖是大字但用筆細膩精緻,這是這幅對聯的亮點。
  • 國展上的書法,為何難以動人?裝腔作勢,失去藝術本真
    12屆書法國展現場書家在這種狀態和條件下,正處於創作的最佳時機,往往能超常發揮,創作出優秀的作品。當年蘭亭雅集,王羲之的《蘭亭序》便是在這種狀態下創作出來的。12屆書法國展作品我們今天在展廳中看到成千上萬件製作精緻乃至「鴻篇巨製」的書法作品,卻難得有如《祭侄文稿》《自敘帖》《寒食帖》乃至八大、弘一等那些自然真實、質樸無華的尺幅之作感人至深而過目難忘
  • 小夥2000多字歐體作品,入12屆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浙江青年書法家鄭成航的楷書作品入展。鄭成航很年輕,出生於1989年,2012年本科畢業於杭州書法大學人文學院,2016年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在書法這個需要長年累月不懈練習的「行當」中,30歲出頭的年紀,屬於很年輕了。
  • 普京年度記者會釋放哪些重要信號
    新華社莫斯科12月17日電 (國際觀察)普京年度記者會釋放哪些重要信號  新華社記者李奧 高蘭  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以視頻方式舉行年度記者會,回答俄國內外熱點問題,其中有關新冠疫情、俄美關係、俄中關係的表態受到輿論關注。
  • 吳門有戲:中國書法名城蘇州入展12屆國展精英帖(七、習書之樂)
    而今人多為名利所困,獲獎入展成了練字作書最主要的目的,於是東施效顰,迎合評委,鼓努為力者十有八九,個性喪失且不說,就連寫字固有的「樂趣」也蕩然無存。古人真是厲害,晚清姚孟起《字學臆參》早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渣滓去則清光來,若心地叢雜,雖筆墨精良無當也。」「明窗淨几,筆墨精良,於時抽紙,揮毫以繪我胸中之所有,其書那得不佳。
  • 政治局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釋放八大信號
    原標題:政治局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釋放八大信號每經記者 李可愚 一場將深刻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大勢的重磅會議剛剛召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您梳理出了此次會議透露出的八方面重要內容,包括首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具有高度信號意義的重要精神。信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2019年12月6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指出,2020年要「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 書法國展上的歐體楷書,為何更青睞小歐?
    12屆國展上的柳體楷書作品以十二屆國展為例,就有多件歐體作品,尤其是歐陽詢的行書風格的作品比較多。作為楷書,歐體風格的也有好幾件。12屆國展明顯取法歐陽通的作品歐陽通是歐陽詢的二字,其楷書得歐陽詢親傳,自然具有乃父楷書的骨力洞達的面貌,但也有不同之處。
  • 中證報評論:「不急轉彎」提法釋放重要信號
    原標題:中證報評論:「不急轉彎」提法釋放重要信號 摘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急轉彎」提法釋放重要信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
  • 特殊時期,中國大幅降準釋放重要信號!
    此舉將釋放巨額資金,銀行可將這些資金貸給企業,從而推動經濟發展。釋放經濟利好據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1月4日報導,中國還將下調特定稅費。與此同時,與美國的關稅衝突也出現新動向:7日中美將在北京舉行新對話。這一消息激發了股民對中美解決貿易爭端的期望。報導稱,2018年,中國央行因中美貿易爭端4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 楷書寫得太像行書,遭國展評委淘汰!你說冤不冤?
    入展作品只是反應楷書現實創作前沿的信息,還可以說,入展作品是評委集體意志、集體意識和集體判斷的反應與反射。同時,正是這些評委的集體意志、意識、判斷,將左右當代書法創作走勢。 —— 李 松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楷書投稿創歷史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