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寫得太像行書,遭國展評委淘汰!你說冤不冤?

2021-01-18 騰訊網

入展作品只是反應楷書現實創作前沿的信息,還可以說,入展作品是評委集體意志、集體意識和集體判斷的反應與反射。同時,正是這些評委的集體意志、意識、判斷,將左右當代書法創作走勢。

—— 李 松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楷書投稿創歷史之最。面對大展的評選,人們最關注的是入選名單的結果,之後觀看入選作品。

問題是,僅僅佔來稿百分之二點多的入選作品,無論如何也難以反應當代全國楷書的創作形勢。如果我們站在宏觀的立場看當代楷書創作的現狀,實際上,初評的信息量是『全息』的。

入展作品只是反應楷書現實創作前沿的信息,還可以說,入展作品是評委集體意志、集體意識和集體判斷的反應與反射。同時,正是這些評委的集體意志、意識、判斷,將左右當代書法創作走勢。

這次評選評委中,幾個參與初評至終評的評委應該最有發言權。筆者由於評選信息儲備不完善,所以,僅就『楷書界定』這個具體問題發表個人的看法。

十二屆國展楷書終評投票之後,有作品文本審讀的環節。

出現問題的作品有三類:

一是文字文本錯誤問題;

二是作品違規問題;

三是楷書界定問題。

文本審讀後,專家組提出幾件作品,認為它們屬於行書不屬於楷書,交由評審組集體裁決。在評審組裁決時意見並不統一。最後由評委投票決定,超過半數者上,不夠半數者下。結果,有的被淘汰,有的被選出。

可見,諸位評委對楷書的界定意見並不一致。以往絕大多數的展覽是不分字體評選的,如果不分體評選,就不存在字體界定問題,完全由作者自由發揮。

可以草書、行書混合,謂之『行草』;可以楷書、行書甚至草書共融,或謂之『行楷』,也有『草隸』『草篆』。這類作品從來沒有爭議,唯以藝術標準評判。

此展是按照字體投稿評選的。這裡必然就存在字體界定的問題。在以前的分體評選中,最有爭議的是行書,其次是楷書。鑑於此,筆者想就『楷書界定問題』談點個人的判斷和意見。

一、古代對字體的界定。

楷書,是一種字體的名稱,是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之一。古代書論經常運用的術語『五體』,就是字體明確的界定。所謂的『五體』包括:篆、隸、楷、行、草。請注意,這個『五體』裡,不包括『行草』『行楷』『草隸』『草篆』。

但是,由於古代這類介乎兩體之間的法帖較多,於是,約定俗成地將『行草』『行楷』列入行書,『草隸』列入隸書,『草篆』列入篆書。但是我們發現,只有草書和楷書不收容這類『中間型』的字體。

這也代表了歷史上歷代書家與論家對字體界定的判斷。

二、楷書的兩個基本要義。

第一是『八法完備』,是楷書有八個定型的筆法。古人以『永字八法』的『策』『勒』『弩』『趯』『側』『掠』『啄』『磔』命名。我們今天則以『點』『橫』『豎』『撇』『捺』『折』『提』命名。

點畫的這些名稱,標定了楷書點畫的具體造型。八法的完備,標誌著楷書字體的真正確立,規定著楷書筆法法則。

由於每一個筆畫都是有具體造型的,也必須是筆筆獨立的,於是就不能異化、省減,更不能連綿,尤其是楷字的主筆,就更不能弱化、省減、連綿。

所有筆畫都完全可以變化、發揮,可以寫快來提高書寫性,但原則是不能失卻『八法』的法則與底線。

第二是『字字獨立』,楷書的每個單字是獨立的,不管是如何排序,不管是什麼風格,怎樣發揮,字與字不可以連綿書寫。

可以寫大寫小提升節奏,可以變形強化字勢姿態,可以運用聚散手法體現趣味,可以欹側跌宕體現氣勢,但前提要保持每個字都是獨立的,這更是底線。

這兩個基本要義,是界定楷書的關鍵。

為何評委對所質疑的幾件『楷書』作品判斷不同呢?其實,分歧與爭議就在這基本要義上。

其核心問題是對『筆法』和『筆意』的判斷上。筆法,指不同書體具體運筆的技巧特色與方法。筆意,指筆法所表現的意境意韻。一個是具體形象,一個是審美意境,筆法與筆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在描述楷書的這個問題時,往往把筆法與筆意混淆,於是判斷的結果就大相逕庭了。

我們的判斷是,為體現楷書(包括篆隸)的書寫性,可以借鑑行草的筆意,但不能運用行草的筆法。有一些提出質疑的作品,明顯地運用了行草筆法中的草書符號,也有連綿的字組,那就改變了楷書的體徵,它已經屬於行書系列(實際上這種作品屬於違規作品),淘汰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另一些提出質疑的作品,不屬於此類,是運用了行草的筆意,具有明顯的書寫性,輕鬆自然,筆畫獨立,字字獨立,保留了楷書的體徵。

這類作品不僅沒有違規,反而是楷書佳作。其實孫過庭早就把這個說清楚了:『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黃庭堅也有精彩描述:『楷法欲如快馬入陣,草法欲左規右矩,此古人妙處也』。解決了這個關鍵的學術問題,對這類作品的判別則涇渭分明。

三、楷書不同的體徵問題。

古人在描述各種字體特徵時有這樣的說法:『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只用一個字,就把各體的主要特徵說出來了,並且非常準確。《說文解字》對『立』的解釋是『立,住也」。

《辭海》第一條對『立』的注釋是『站』。可知古人說的『立』是站住的意思。這裡人們在理解這個『立』的時候,大多強調那種規規整整的『立正』的姿勢。

但是,如果我們細細觀察,發現這『站立』不僅僅只有『立正式』,還有『稍息式』,還有『騎馬蹲襠式』『童子抱佛式』『金雞獨立式』等等。

而這些『站姿』是獨立站立,沒有『牽掣拉手擁抱』,都應屬於『立』的範疇。這樣理解的意思是我們不能僅僅把『楷如立』只認定是『立正式』的唯一的一種立姿,可以有各種形式的站姿。

不同的站姿有不同的效果,『立正式』整飭端肅,『稍息式』輕鬆自然,『騎馬蹲襠式』彪悍威武。

還有五花八門的『低頭回眸』見溫婉,『彎臂曲腰』見俏皮,『挺胸正頸』見標拔,等等。所謂『殊姿共豔』者是也。

整個楷書體系均屬『立姿』,這毫無疑問。其中唐楷系列的特徵是『直立立正』之姿,無論褚虞薛還是歐柳顏,都具備這樣共性特徵。

尤其歐陽詢楷書近乎『軍姿』意味。魏碑楷書,琳琅滿目,各種『姿勢』都有,各種『體型』俱全。

還有古代豐富多樣的小楷,也同樣是多姿多彩。正是這樣的豐富多樣的楷書,才構成了楷書的百花園。所有這些,都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典,都是我們今天賴以取法的法源。

我們認為,解讀『楷如立』這道古題,最關鍵的理念就是要包容,要宏觀。一方面,我們不能偏離楷書本體的要義;另一方面,也不應該只踞守機械的模式與套路。因為,書法是藝術。所以,按書體評選,不破底線,嚴守楷則,不分書體評選,兼容並蓄,書家自便。

相關焦點

  • 書法國展上的歐體楷書,為何更青睞小歐?
    常有人說,寫唐楷難以入國展,其實這只是片面的認識。且不說在歷屆國展都能出現的褚遂良、顏真卿系列的作品,在十二屆國展上還出現了一件柳體作品。在當下的書法展覽中,有個現象就是取法精純的作品越來越受關注。12屆國展上的柳體楷書作品以十二屆國展為例,就有多件歐體作品,尤其是歐陽詢的行書風格的作品比較多。作為楷書,歐體風格的也有好幾件。
  • 十一屆國展獲獎作品——評委告訴你提名原因
    其點畫精緻而不流滑,字形端麗而不媚俗,章法工整而不刻板,墨色勻和而不遲暮。統觀全幅,依稀可見「二王」風韻,清晰窺得「蘇米」形神,於帖學一路、「二王」一脈涉獵甚廣,鑽研頗深。時人作書之流弊,大抵三類:或不臨古,下筆無由,正書立不住,行書走不端,草書跑不穩;或淺臨古,不得要領,行筆欠技法,結字缺古韻,謀篇少文氣;或死臨古,照貓畫虎,點線喜描摹,造型好程式,章法多雷同。
  • 脫口秀大會,周奇墨被淘汰,真不冤
    昨天晚上熬夜看《脫口秀大會》到三點,今早起來刷頭條,很多人為周老闆打抱不平,說什麼黑幕,周奇墨不是笑果的,所以受到排擠…甚至網友說,可能是他表現出來的文化底蘊,讓評委感覺不舒服吧?哎,在網上真的什麼都敢說!其實吧,在我看來,周老闆被淘汰真的一點都不冤。
  • 楷書過渡到行書,就得這麼練!
    很多書友以楷書為入門基礎,在練習了一段時間想過渡到行書時,發現存在困難,不是轉折生硬就是連帶僵直,本應書法情性的書體,在自己手中卻怎麼看都彆扭。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種楷書向行書過渡的方法,希望對大家的書寫訓練有所幫助。
  • 國展獲獎書法作品看不懂?10位國展評委為您解讀!
    寫小篆是習篆的基礎,既容易又不容易。基本的結構和用筆容易掌握,但要寫出神彩來很難。作者取法秦小篆,又參以王福廠一路技法,整體氣息高雅清新,謹嚴而不失法度,配以淡淡的仿古絹料,遠觀近品皆賞心悅目,可稱逸品。
  • 《樂隊的夏天》第一期,高手過招,水木年華淘汰冤不冤?
    拋開超齡的演奏技術不談,超前的音樂意識就足以讓他們在這個舞臺上站穩。將人從正拍一個鼓點反拍一下貝斯的中式車載電子樂拉升至世界最前衛的另類電子領域。這屆《樂隊的夏天》有不少玩兒氛圍,玩兒新元素,玩兒融合的樂隊,最終能讓多少人接受還不好說。當然了,年輕人有顏值就另當別論了。
  • 【國展】以評委的視角:書法評獎揭秘
    2、要把自己的名字重新設計一下,我的意思是說,把名字寫的容易一眼就認出來。不要寫得連鬼都不認識,在這裡把籤名搞得很帥沒用! 3、把自己的名字適當和落款或者名與姓氏之間拉開一些距離,其目的就是適當的讓名字醒目一些。
  • 國展評委最討厭的5種作品,附優秀作品及點評
    評委高慶春對吳建軍作品提名理由吳建軍的小篆四條屏在入展的篆書作品中是比較突出的。寫小篆是習篆的基礎,既容易又不容易。基本的結構和用筆容易掌握,但要寫出神彩來很難。文字依《說文解字》而講究小篆規矩,這是寫篆的基礎和底線,也顯示了作者嚴謹的學風;字形在整體一致性的前提下,開合、輕重、揖讓、呼應等手段多樣,違而不犯、合而不同;筆法準確、乾淨、到位,搭接處虛實結合,火候拿捏適度;章法處理更見匠心,四條之間、字與字、字組之間空間感恰到好處,配以朱絲攔裝飾,由此生發出典雅古奧的篆籀氣息和文人趣味,冷豔動人!
  • 行書結構不搞懂,越寫越糊塗……
    在日常書寫時,由於楷書點畫要求嚴格,寫起來又慢,故在實用書寫時,往往不寫嚴格意義上的楷書,但作為書法學習者來說,又是必須練習的一種書體。通過練習楷書,掌握書法的結體和用筆的基本規律。 而對行書來說,不論從藝術或實用,都是在普遍書寫的一種書體。這是因為行書這種書體,最適合實用,又具有藝術性,所以為書家喜愛,又能為廣大群眾所接受。
  • 烤腸賣15元一根遭遊客投訴,雪鄉到底冤不冤?
    對此,黑龍江日報發文《嘆一聲雪鄉「竇娥冤」》稱,雪鄉太冤了。就好比你家的孩子,幾年前犯了錯,被老師批評教育了,如今已經改好了,卻有人抓住不放,非得要往死裡整不可,你憋氣不憋氣? 15元一根烤腸貴不貴?如果和你家樓下或小區超市裡的相比,肯定是貴了。可是泰山山頂的礦泉水貴不貴?上海迪士尼的可樂貴不貴?
  • 成年人要想練字,應該先練楷書還是行書?
    而且我們都曾被大人灌輸過「楷書是走路,行書是跑步,必須先學會走路才能跑」的觀念。但問題是,長大以後沒人管你了。從楷書開始練的話,很費時間,而且你也不知道該練到什麼程度才能改練行書。而且練著練著你會發現,楷書和行書好像不是一個套路的。很多楷書寫的很棒的人,一寫行書就會變得很「幼稚」,甚至稍微寫潦草點兒就崩了。
  • 何炅,冤不冤?
    首先是沈夢辰在節目中說杜海濤常常會帶一些粉絲送的禮物回去,其中就有貼有明星貼紙的禮物。 隨後何炅接過話,用很輕鬆和調侃的口吻說粉絲應援禮物的貼紙粘得太牢以至於他送不掉,而且太多禮物都是重複的禮物,有點不知道怎麼辦。 在說完這些之後,何炅也說過彭昱暢送的按摩椅很好用,所以放到節目組的後臺讓大家一起用。
  • 就是街舞》奶球止步全國七強,最後被小P淘汰,太冤了?
    就是街舞》全國七強誕生,但我們發現男地板舞蹈都被淘汰了,奶球也止步了七強,可以說上一期是相當的精彩,有很多不錯的舞者紛紛被淘汰,像蛇男、淡淡、王子奇等等,都是非常出色的舞者,不過他們走到今天這一步已算成功並沒有什麼遺憾。但這一期爭議最多的還是奶球與小P,有很多人喜歡奶球,也有討厭的,但不管怎麼樣,有一部分支持奶球的說他被小P淘汰了,有點冤?
  • 彭洪順:對標國展作品,找出自身差距(多圖示例)
    必須了解哪些是國展作品必備的要素,做到心中有數,才會少走彎路。      有的書友投稿之後未能入展,就灰心、失望,甚至把怨言發到評委和主辦方身上,認為入展作品很多都是講關係、開後門,作者是評委學生或與評委認識之類,這是極不理智的消極思想。別人作品能入展,一定有入展的理由,即使入展的作品不完美,有缺陷、有錯誤,但總會有優點,為什麼不可以汲收別人的優點,來改正自己的缺點呢?
  • 楊超越被全網DISS,到底冤不冤?
    來安慰的妹子中,有人說了一句:不管你說什麼,楊超越都能哭。都說這是個看臉的世界,所以村花同學跳舞唱歌都不行、也不努力光會哭,但是憑長得好看就有粉絲擁戴這一點,大家嘲歸嘲,也不會太過意外。——我是冤也不冤的分割線——楊超越被DISS到讓穎兒跑出來喊心疼的程度,冤不冤呢?八八覺得,也冤,也不冤。
  • 讀史 | 替罪羊成濟冤不冤
    而且他口碑不錯,從小好學,才慧早成,頗有祖父曹丕的風範,一說他創製了九言詩,一說他是中國第一位畫家皇帝。曹髦被立為帝時,不過13歲,正是少年氣盛之時。司馬師於他有擁立之功,兩人面子上還能過得去。等司馬師一死,其弟司馬昭上位,情況就變樣了。司馬昭雖為一時人傑,但與其兄司馬師相比,能力稍顯不足,修養似乎也有欠缺。最直接的表現是,他對曹髦逼迫日甚,面子上的客套都不顧了,兩人關係日益緊張。
  • 你不知道的歐陽詢,不止楷書天下第一,行書亦為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尤其是他的歐體也因法度嚴謹,筆力險峻,無人能敵,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歐體在工整平穩中不斷探索,卻又不拘泥於橫平豎直的呆板,而是在平正中尋求靈動的變化,力求從險中求生動,平正中求險絕。故被後代書家奉為圭臬。《唐書》歐陽詢本傳中也說:「詢初學王羲之,後更漸變其體,筆力險勁」。《唐人書評》說歐體書「若草裡驚蛇,雲間電發。又如金剛瞋目、大士揮拳。」
  • 德雲鬥笑社張九齡淘汰冤嗎?
    從去年那個心理和狀態就開始不對了,希望小哥倆早點調整好心理,離飯圈那套遠一點,那些東西有百害無一利。站臺上一腦門子官司,讓我想起相新老郭說金巖的話來。王大楠是傻乎乎地不往心裡去,張九齡是太往心裡去。第一期,和秦霄賢,肉眼可見的糟糕。
  • 國展評委最反感的5種作品,附優秀作品及點評(參展必讀)
    寥寥數字,疾行於短程的紙面上,兀立在狹小的尺牘間,極不協調。三是狂草分段寫。狂草一首詩,一段文,卻切分為多塊小紙組合成幅,無異於自斷氣息,自設障礙。四是多色拼貼。將幾種色宣拼成一紙,然後書寫,或在不同色宣上各書一紙,合為一幅。製作感太強。
  • 評委:12屆國展釋放重要信號
    這一點非常重要,不要怕太傳統,就怕你不傳統。以前人為師,以古法為宗,要有明確的取法方向,清晰的源流承繼。筆筆有古人,字字有古法。不要怕沒有風格、沒有自我,只有無我才會有我,意與古會的作品就是好作品,離古人越近越專業,離古人越遠越江湖。評審的時候」傳統「就是一根標尺,與古人越近越容易勝出,離古人越遠越容易淘汰。當然,傳統不全是好的、優秀的,也有差的、糟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