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漫漫悲歡「贖罪」尋孩路——遲子建《煙火漫捲》的罪與罰

2020-12-24 長了鹿角的兔子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不太喜歡讀國內的純文學,因為至今它們的「定義權」,還是被牢牢掌握在「上一代」的前輩手裡,帶著一種屬於「上世紀」般,不遺餘力憶往昔,卻「固執」地不看現在的垂垂老矣。

這些年,中國如同搭上「光速列車」一般飛速發展著,不要說十年八年的跨度,很多時候只一兩年的「好久不見」,就像是進入了完全不同的「歷史」一般,往昔已然面目全非,新的「現在」會給你一次毫無防備的震撼。

就像被按了暫停鍵的2020一樣,或許只有被「暫停」了,才會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和現在的生活。

於是在過去「休息」的時間裡,一本《鼠疫》幾乎成為很多人暫時的精神慰藉,畢竟看得見的的「未來結果」,總是會讓人安心許多。

而我,也發現了一本《白雪烏鴉》,一本真實到幾乎可以馬上閉上眼睛就可以觸摸到的,發生在我們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終取得好結果的「故事」——1910年哈爾濱鼠疫下的生死傳奇。

「傅家甸像一艘鐵鏽斑斑的船,沉在夜色中。人們對疫病由恐懼到無畏,但隨著又一波死亡高潮的出現,恐懼又像死魚一樣,浮出水面。這種時候,人們倒盼望著黑夜降臨,好早點躺在熱上進入夢鄉。因為那個時刻,人的眼睛是合著的,耳朵是清淨的,世界是安詳的。」

這個故事讓我第一次領略到了屬於國內純文學的獨特「冰雪」魅力,當然,也是屬於作家遲子建書寫獨一無二極北之地的溫暖與冰寒交融的「煙火氣」。

雖然出於情感和「記錄」因素,她就像個母愛爆棚的老母親一樣,把「愛」過於絮叨地塞滿整個故事了,但就像一份難以割捨的血脈之情一樣,「愛」有時候會很沉重,但它永遠是真實而溫暖的。

而就在今年,盼了好久的新作《煙火漫捲》終於出爐了,這個一撕開就可以感受到溫暖的故事,帶著一種屬於嬌嫩肌膚般絲滑的「書衣」,僅僅捧在手裡,就讓人感受到一份屬於遲子建時常隱藏在深處的「煙火氣」。

這段發生在冰雪之城裡的煙火故事,是一段看起來讓人奇幻到唏噓,卻真實寫就了市井人們的悲歡離合的四十年「贖罪」尋孩路的人生片段。

前半生「誰來署名的早晨」:光怪陸離的奇幻「贖罪路」

「無論冬夏,為哈爾濱這座城破曉的,不是日頭,而是大地卑微的生靈。」

這是寫在最開始的第一句,很遲子建,很純文學,帶著地域的「冰雪味」,也為整個故事的定下了一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市井尋找」基調。

1977年,在一趟通往哈爾濱的列車下的臺站上,年輕的知青劉建國受朋友於大衛之託,把孩子銅錘送到他的母親謝普蓮娜那裡去。卻不料在下車時,人群洶湧中,一瞬「恍惚」之後,孩子就這麼不見了。

自此,往後劉建國四十年的人生再也不屬於自己了,因為他被銅錘壓彎了脊梁,註定要在「尋找」中度過著,「贖罪」著。

「他走爛了多少雙鞋,已經記不清了。」

或許是出於「鴕鳥心態」,記得還是多年前看過一次《失孤》之後,就再也不敢,不忍看這類「尋找」題材的「真實故事」,因為冰冷的他「大概率「統計數字告訴我,」中國每年失蹤兒童就不完全統計有20-30萬人左右,尋回率大概只有2000-3000人。「

不敢想像的數字,只要看過一次,就揮之不去的父母親人絕望到心如死灰的臉,即使明知道這只是個」虛構的故事「,也不免讓自己的心揪著酸。

於是在《煙火漫捲》的「前半生」的早晨裡,劉建國那似一眼望得到的往後人生,悲劇被註定,他弄丟了朋友的孩子,親手打破了一個「家」,「尋找」成為他四十年人生裡唯一的「支撐」。

而失去孩子的於家,謝普蓮娜,他們的痛與絕望呢,用「痛」是不足以表達萬一的。

然而,撥開感情因素,認真去看待的話,就會發現這個「橋段」的奇幻。

首先,真正的罪人是誰?

是弄丟孩子的劉建國?還是拐了孩子的「人販子」?(結局「人販子」反轉。)

不說那個不發達年代裡,這種「隨意」託付小孩大事的舉動是多麼平常,就說在現在這個「定位」發達的年代裡,既然選擇託付,那麼是否家長本人也要負上一定的責任?

這不是一天、一個月、一年,是四十年,是一個人沒有重來的,終身未婚未育,孤苦無依的大半生。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一個人花費四十年的光陰去尋找一個幾乎不可能的「答案」?

責任?友情?道德壓力,還是法律譴責?

或許都有,但都不是,僅僅是朋友於大衛不會說出口的「不找」。

是的,有時候,作為子輩的我,雖然可以理解,但很難去真正「感同身受」那種存在於父輩身上,面子、責任和「血緣」融合而成的一種「默認」。

就像這個故事裡的劉建國一樣,在他四十年的「找孩子」的人生裡,只要於大衛沒有親口說一句「不找」,作為過錯方,他就會默認自己「這筆債」永遠存在,不管希望如何渺茫,不管出於道德、責任與法律等的「寬容」,只要沒有被放過,他就會讓自己一輩子背負這個包袱。

於是這個故事在我的眼裡,變得開始光怪陸離般地奇幻起來:

徒勞「大海撈針」的四十;不原諒惡意折磨好友的四十年;「人販子」美滿生活得到寬恕的四十年。

直到劉建國70歲的那年,直到哥哥劉光復用「遺願」,試圖幫「非親生」弟弟解脫的那年,於大衛才「感同身受」般奇蹟地寬恕了他。

可是,故事結局早已刻在開頭,命運的可怕就在於,他一直在他身邊......

後半生「誰來落寞的夜晚」:人性光明與黑暗撕扯之「命運輪迴」。

「劉建國對突然而至的寬恕頗感到不適,因為銅錘至今下落不明,這道負罪的枷鎖已深入骨髓,把他牢牢捆綁,不是一句話就能解脫的。」

當故事的「後半場」被徐徐揭開答案時,劉建國耗盡心血的四十年「贖罪」尋孩路,居然變得如此可笑。

那個害了劉建國,於家,謝普蓮娜大半生的「人販子」,居然是小銅錘,成人翁子安,後半生順遂的煤老闆舅舅。

可笑嗎?這個不可笑,可笑的是年70的劉建國在終於得到好友於大衛親口說出「不找」寬恕的那一刻,才發現這一切居然是個天大的「笑話」。

而在這個過程中,或許是因為「包袱」太重,或許是因為「尋找」之路註定讓他的生活不正常,或許是因為他存在於人性中的本能,需要正常人的發洩才能繼續活。

總之,這一切因果難分的背後,那個1983年夏天的小漁村的船裡,另一個孩子武鳴被他一時的惡念,毀了一生。

很多時候人性本能的「惡」就是如此容易惡性循環。

於大衛失去親子的懲罰之惡,劉建國需要發洩的獸性本能之惡,以及那個把一切罪惡惡意地加害給別人的「人販子」的人性嫉妒本能之惡,在這個故事裡形成一個「閉環」。

以「情理」為理由的權杖,傳遞痛苦般地折磨著「別人」,最後求得看似「安心」的原諒。

「劉建國多想大哭一場啊,可他沒有眼淚,頭腦一片空白,好像走在茫茫無際的雪原,沒有日月,沒有人煙,世界一片虛空。」

「人販子」卻養育了銅錘的舅舅得了癌症,為求將死的心安,終於向劉建國坦白一切,用「30%公司股權」求他原諒,何其悲涼?

因為他這四十年來好好地養育了銅錘,所以長大後的翁子安即使知道一切,卻不能有「恨」,即使知道劉建國嘔心瀝血的四十年「贖罪尋找路」,生起愧疚,卻不能生出「感激」。

於是,故事落幕,就是一個「小丑」最後選擇放棄「股權」,歸隱小漁村繼續輪迴贖罪的可笑的一生。

「無論寒暑,伴著哈爾濱這座城入眠的,不是月亮,而是凡塵中唱著夜曲的人們。」

寫在最後:

很多時候,這種生於「真實」,長在現世「血肉」中的市井人們悲歡離合的故事,總是很難去定義善、惡、好、壞,因為它就是一般人讓人「看不到」,卻真實存在的一個個看似光怪陸離的奇幻故事。

很多時候,就像人們常說的「電視劇都不敢這麼寫」的感嘆一樣,人性的複雜永遠不可捉摸,「命運」的走向永遠不可能預測,世事也永遠不是非黑即白的。

就像丟失孩子之後的兩難選擇一樣,不管是選擇鍥而不捨的尋找,還是及時止損的放棄也罷,終究不能只用簡單的對錯來下精準的定論。

但,我想,這就是屬於中國地域純文學的魅力,屬於遲子建的獨特「煙火氣」,儘管不完美,但它是「真」的......

最後,推薦大家作家遲子建2020年最新力作《煙火漫捲》,相信我,它很值得一看。

相關焦點

  • 遲子建《煙火漫捲》:獻給生活了三十年的哈爾濱
    常將視野放諸額爾古納河、偽滿洲國等宏大題材的遲子建,也常在一個個普通的家族或者家庭故事之間流連。在繼講述了雪域北疆龍盞鎮上三個家族悲歡離合故事的《群山之巔》以後,2019年4月,遲子建執筆開始寫作《煙火漫捲》這部關注哈爾濱城市景觀與其中生活的都市百姓的作品,於同年的歲末寫就,並於最近推出。
  • 遲子建:生命如歌,煙火漫捲
    2015年推出《群山之巔》之後,作家遲子建長篇新作《煙火漫捲》近日出版,作家於城市煙火中叩問天地、歷史、命運、靈魂等多重交響,以此奉獻給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哈爾濱。 在作者從容洗鍊、細膩生動的筆觸下,一座自然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篤定堅實的普通都市人,於「煙火漫捲」中煥發著勃勃生機。 每個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學地理坐標,「哈爾濱」是遲子建筆下繼「北極村」之後第二個精神家園。 遲子建說:「我是1990年來到哈爾濱的,至今已經生活30年了。
  • 遲子建:在煙火漫捲中,聆聽人民心聲
    第二期邀請的嘉賓是黑龍江省作家協會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遲子建。2020年,遲子建最新長篇小說《煙火漫捲》出版發行。她筆下每個人物生命中的收穫與艱辛、歡笑和淚水,讓全書充滿煙火氣,更充滿濃濃的人情味,展現出生活的明亮與善良。人民網文娛:你的新作《煙火漫捲》在今年與讀者見面了。這部長篇小說的寫作對你來說有何特別意義?
  • 遲子建:煙火人間,溫情漫捲
    「一座自然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篤定堅實的普通都市人,於『煙火漫捲』中煥發著勃勃生機。」近日,人民網文娛部專訪遲子建,跟隨她的筆觸,感悟哈爾濱這座城中芸芸眾生的悲歡離合,以及她筆下那些普通人的命運交響曲。
  • 遲子建《煙火漫捲》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
    繼2015年《群山之巔》後,遲子建又一長篇力作《煙火漫捲》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磅推出,這是一部在城市煙火之中,叩問天地、歷史、命運、靈魂等多重交響的長篇小說,作家以此力作奉獻給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哈爾濱。 9月9日,「生命如歌,煙火漫捲」——遲子建長篇新作《煙火漫捲》新書分享會在北京SKP書店舉行。
  • 書寫北方大地命運的交響——遲子建談新作《煙火漫捲》
    《煙火漫捲》新書發布會現場,從左至右依次是許戈輝、潘凱雄、遲子建、李敬澤、格非、阿來。作家遲子建最新長篇小說《煙火漫捲》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小說聚焦當下都市百姓生活,描寫了哈爾濱獨特的城市景觀與小說人物複雜的命運,捕捉到哈爾濱這座城市的獨特氣息。近日,在北京的一家酒店裡,記者對遲子建進行了專訪。
  • 文藝星開講|遲子建:煙火人間,溫情漫捲
    本文轉自【人民網-文化頻道】;編者按:晨曦時分的鳥雀啁啾,批發市場的人聲鼎沸,城市街道的花香馥鬱,澡堂子的溼氣氤氳……9月,茅盾文學獎得主遲子建最新長篇小說《煙火漫捲》出版發行。她以生活了30年的哈爾濱為主體,用文字刻畫煙火氣息中豐富的生活圖景,描寫了獨特的城市景觀與小說人物複雜的命運。
  • 茅獎作家遲子建最新長篇小說《煙火漫捲》打磨五年,重磅推出!
    繼2015年《群山之巔》後,遲子建又一長篇力作《煙火漫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磅推出,這是一部在城市煙火之中,叩問天地、歷史、命運、靈魂等多重交響的長篇小說,作家以此力作奉獻給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哈爾濱。遲子建從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經發表六百餘萬字的文學作品,多年來保持著旺盛穩定的創作力,且作品獲得三次魯迅文學獎、一次茅盾文學獎等國內外文學大獎。
  • 文藝星開講丨遲子建:在煙火漫捲中,聆聽人民心聲 -唐山廣電網
    核心閱讀:有人在看完《煙火漫捲》之後,特別想來哈爾濱看看。讀者能夠被這樣的人間煙火感染,我覺得自己沒有浪費筆墨。希望2021年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免受疾病和痛苦,有更多光明的早晨和更多溫柔的夜晚等待你我。——遲子建
  • 遲子建:我喜歡煙火人間的感覺(作家近況)
    繼《群山之巔》後,時隔5年,遲子建再次推出長篇新作——《煙火漫捲》。在這部作品中,作家聚焦於哈爾濱這座城池中的芸芸眾生,將人間的悲歡離合徐徐道來。從北極村到榆櫻院遲子建的童年是在北極村度過的,少年時代在這片大自然圍場中的生活經歷,讓她不斷書寫這片熟稔親切的故土。
  • 遲子建:深情書寫人間煙火
    如果說《白雪烏鴉》裡描繪的是100多年前黑與白交織而成的哈爾濱城,那麼遲子建的長篇小說新作《煙火漫捲》則如暴風雨後的彩虹,於這種絢麗中能看到風雨雷電的痕跡——一座自然與現代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篤定堅實的普通都市人,於「煙火漫捲」中煥發勃勃生機。
  • 這些有你讀過的嗎 | 遲子建《煙火漫捲...
    書架上陳列著《煙火漫捲》 《哈爾濱的憂傷》《哈爾濱音樂人》《伍連德在哈爾濱》《哈爾濱》《白雪烏鴉》《晚安玫瑰》《哈爾濱檔案》《我的蒼涼情歌》《僑居者》《給卡嘉的信》《貝加爾湖心靈史》《滿洲的情報基地——哈爾濱學院》《一個城市的記憶和夢想》幾十種,這個專櫃讀者絡繹不絕,不時有人諮詢某一本書購買。
  • 茅獎系列之遲子建|關於遲子建的文學世界:以有情的方式構建美
    從《北極村童話》到《親親土豆》,從《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到《額爾古納河右岸》,從《候鳥的勇敢》到《煙火漫捲》,遲子建和她的大森林、北極村、額爾古納河、漫天的雪花、黑土地,以及黑土地上的人民一起,構建了蒼茫、浩瀚、鬱鬱蔥蔥的紙上鄉塬,那是當代文學史上最迷人的東北風景。
  • 遲子建:我覺得在文學上還可以壓榨自己
    記者:我原本也就想讀讀《煙火漫捲》和《偽滿洲國》,沒想不知不覺間竟然把你的主要作品都讀了。我在想是什麼讓我讀到停不下來?恐怕是你筆下處處有「風景」,你構建的生活世界,你講述的故事,還有由小說文本生成的那種迷人的氛圍。
  • 煙火漫捲中的精神守望與《晚熟的人》
    煙火漫捲的日常生活書寫更多的作家,雖然並沒有直接地觸及所謂的疫情題材,但這一年小說創作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在看似煙火漫捲的日常生活書寫中,卻有著相對深入的人性剖析,和對精神世界的積極呵護與守望。比如,遲子建的長篇小說《煙火漫捲》。在一眾小人物日常生活世相的呈示中,作家以一種稱得上是從容不迫和閒庭信步的心態,耐心細緻地展開對當下時代哈爾濱市民日常生活場景的精描細繪。
  • 書裡書外|看得見的善良與看不見的煙火
    遲子建長篇小說《煙火漫捲》中,吸引我的倒不是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而是一隻受傷被收留的雀鷹。遲子建的精神譜系中,從來不缺少動物與自然的底色,這隻雀鷹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中是獵鷹奧木列,在《候鳥的勇敢》中是保護區裡的大鳥。
  • 在煙火氣中展現善良與明亮
    在《群山之巔》《候鳥的勇敢》出版後,遲子建於今年推出長篇小說《煙火漫捲》。這一次她將筆觸從鍾愛的額爾古納河右岸、雪域北疆的龍盞鎮和金甕河畔抽開,挪移到冰雪之城哈爾濱。  有學者曾這樣評論遲子建的創作特色:「遲子建擅長不同規模和題材的敘事,下筆健朗,不乏低回綿密的弦外之音,關注東北的人世風景,點點滴滴,無不有情。」遲子建在哈爾濱生活了整整30個年頭,一草一木瞭然於心。
  • 遲子建:作家需要用腳去丈量能夠企及的大地
    遲子建 1964年生於漠河。1983年開始寫作,已發表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六百餘萬字,出版有九十餘部單行本。作家遲子建最新長篇小說《煙火漫捲》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小說聚焦當下都市百姓生活,描寫了哈爾濱獨特的城市景觀與小說人物複雜的命運,捕捉到哈爾濱這座城市的獨特氣息。近日,在北京的一家酒店裡,記者對遲子建進行了專訪。
  • 遲子建:只要我有呼吸,這支筆會陪伴我一直走下去
    遲子建無論春夏,為哈爾濱這座城破曉的,不是日頭,而是大地上的生靈——這是遲子建長篇新作《煙火漫捲》中要講述的故事。每個作家都在作品中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學地理坐標,「哈爾濱」是遲子建筆下繼「北極村」之後第二個精神家園。
  • 賈平凹遲子建出新作,《琅琊榜》《慶餘年》入藏國圖
    5◆《煙火漫捲》出版,遲子建獻給哈爾濱的最新力作 近日,遲子建最新長篇小說《煙火漫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作家以此力作奉獻給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