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圖書市場,表現哈爾濱題材的圖書和哈爾濱人寫的書尤為走俏,為滿足讀者的需求,中央書城一樓特意設立了哈爾濱圖書專櫃,幾十種哈爾濱人寫的書和寫哈爾濱的書擺在書櫃裡,頗受讀者的好評。
走進中央書城,進門就可看到哈爾濱圖書專櫃,靠近暢銷書和文藝書專櫃,名為 " 地域文化專區 "。
書架上陳列著《煙火漫捲》 《哈爾濱的憂傷》《哈爾濱音樂人》《伍連德在哈爾濱》《哈爾濱》《白雪烏鴉》《晚安玫瑰》《哈爾濱檔案》《我的蒼涼情歌》《僑居者》《給卡嘉的信》《貝加爾湖心靈史》《滿洲的情報基地——哈爾濱學院》《一個城市的記憶和夢想》幾十種,這個專櫃讀者絡繹不絕,不時有人諮詢某一本書購買。
據這個櫃檯的營業員介紹:新冠疫情之後,最受歡迎的是歷史紀實《蒼生大醫伍連德》《伍連德在哈爾濱》,遲子建的《白雪烏鴉》。當下,最火的是著名作家遲子建寫哈爾濱的剛剛出版的長篇新作《煙火漫捲》,人民文學出版社發來貨,第一天面世就賣了 25 本,可見哈爾濱讀者對寫哈爾濱的新書的期待。
記者從該書店的經理韓曉光處了解到:哈爾濱人愛看寫哈爾濱的書,這已經成為一種現象了,尤其是今年下半年,讀者的反映比較強烈。綜合起來,讀者喜歡哈爾濱題材的書大概有三類:
一是關於黑龍江和哈爾濱的歷史書籍及文學作品。由於近年來,哈爾濱城市歷史成為一些歷史愛好者研究的熱門話題,關於中東鐵路,關於哈爾濱城史,關於哈爾濱音樂史的書籍特別受關注。像王鐵著的《哈爾濱音樂簡史》《哈爾濱音樂人》書籍和碟,本土作家創作的俄僑文學,胡泓的《哈爾濱的憂傷》、尚志發的《我的蒼涼情歌》,還有《女特務瓦莉婭》等表現俄僑在哈爾濱生活的文藝作品。歷史書籍有《黑龍江通史》《黑龍江傳》《黑龍江歷史》《東北歷史》《國外黑龍江史料提要》《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英雄敘事詩》《黑龍江通史簡編》《老街軼事》《雙城堡二人轉》等各領域門類的書。
二是在哈爾濱生活過的外國人對哈爾濱的回憶著作特別受青睞。
在哈爾濱生活過的澳大利亞女作家瑪拉的紀實文學《哈爾濱檔案》,李述笑編譯的《我在哈爾濱的歲月》《哈爾濱猶太簡明辭書》,還有一套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 " 哈爾濱記憶系列叢書 ",由日本人加藤淑子、加藤登紀子寫的《傾聽哈爾濱的詩》,俄羅斯葉蓮娜 · 塔斯金娜的《哈爾濱,鮮為人知的故事》,葉夫格尼 · 安達史凱維奇的《哈爾濱》(上下),波蘭的塔德烏什 · 舒凱維奇的《波蘭人在哈爾濱》,日本人芳地隆之的《滿洲的情報基地——哈爾濱學院》組成一套書。
三是關於東北和哈爾濱的文學作品。除了膾炙人口的蕭紅的《呼蘭河傳》、陳嶼的《夜幕下的哈爾濱》、周立波的《暴風驟雨》、曲波的《林海雪原》東北黑土地四大名著外,還有遲子建寫哈爾濱的長篇小說《偽滿洲國》《起舞》《晚安玫瑰》《白雪烏鴉》《黃雞白酒》都受追捧。梁曉聲寫哈爾濱的長篇小說《雪城》《年輪》《泯滅》《人世間》也是暢銷不衰。此外還有一些關於哈爾濱的長篇小說《煙囪裡飄出的牛奶》《有一個地方叫偏臉子》《六角街燈》,攝影集《流光碎影百年老城》等。
其他的像《東北抗日文學大系》《黑龍江文學大系》《哈爾濱往事叢書》雖然都是套書價錢很貴,但是還是有很多讀者自費購買收藏。售貨員介紹,關於哈爾濱和中東鐵路歷史的書和畫冊特別暢銷,像曾一智著的《城與人》、王鐵的歷史著作《哈爾濱音樂簡史》早已脫銷多年,還是有讀者來詢問購買。
購買哈爾濱題材書的讀者群體,職業構成廣泛,有本地的城史愛好者、追尋哈爾濱舊日足跡的年輕人、大中學生和普通市民。更多的是來哈爾濱的外地旅遊觀光者,路過中央大街,順道買幾本關於這個城市歷史的書籍留作紀念。
對於哈爾濱題材圖書走俏熱銷的這種文學現象,記者走訪了一些專家學者。
哈爾濱出版社地方文化編輯部主任李金秋認為,他們出版的 " 哈爾濱記憶系列叢書 " 幾乎都是引進版圖書。這些圖書有的尋根探源,回溯哈爾濱歷史源頭,順時間長河而下,讓讀者仿佛親歷哈爾濱的成長曆程;有的以外國人的眼光來看哈爾濱的風土人情、世事變遷;有的以專業的視角來挖掘歷史真相,發掘哈爾濱在特定歷史時期發生的神秘歷史事件;有的以散文詩歌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哈爾濱的熾熱情感;有的以哈爾濱為背景,以小說的形式表現哈爾濱的人文風俗。這些作品全方位、立體式地對哈爾濱的歷史、風土人情、人文特色進行全面解讀,對於城市的宣傳、城市形象的樹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這套叢書之外的《在烏蘇里的莽林中——德爾蘇 · 烏扎拉》《在烏蘇里的莽林中——烏蘇里山區歷險記》均為引進俄羅斯版權書。這些引進版權書的出版,帶動了中國本土對俄出版的新風向,推動了兩國文化交流。這些版權圖書的引進,對於研究、傳承哈爾濱歷史文化,促進哈爾濱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哈爾濱學院教師楊慶茹認為 :作為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一名文學教育工作者,她清晰地看到 " 東北 " 元素及文化經由現代傳媒途徑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斷發酵,已經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尤其是新時期以來," 東北 " 文學的傳統經由遲子建等作家得以接續。而這些熱情書寫哈爾濱題材的本土作家們在展現哈爾濱的市井與煙火時,將審美的目光聚焦於哈爾濱形形色色的人群身上,關注他們的在地經驗和生存狀態,為讀者進入東北這片廣袤的邊陲大地打開了別樣的視角,展現了哈爾濱這座城市濃鬱的異域風情,以及悠久而浪漫的歷史文化底蘊。這種現象吻合了世界文壇作家們寫故鄉的尋根意識,還有一種鄉愁的意味,正是藉由這些作家群體的書寫,才繪製出了哈爾濱這座城市獨具一格的文化版圖,也改造了這座城市舊有的基因密碼,打通了這座城市的文化血脈,賦予了其新的生命蘊含。市民和遊客們通過他們作品的多維呈現,打開了進入哈爾濱這座城市乃至東北大地的特殊通道,為讀者們還原了更為豐饒和多彩的東北鏡像。
記者 申志遠 文 / 攝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哈爾濱人愛看寫哈爾濱的書!這些有你讀過的嗎 | 遲子建《煙火漫捲》上市再拉小高潮》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