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日本航母夢的破碎,從私人訂製暴走,到連航母這個詞都不碰了

2021-01-18 科羅廖夫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今天這件事兒,有點看頭。自從甲午以後,日本海軍可謂是開了掛,後來日俄戰爭又把俄國人揍了一頓,正所謂「錦上添花」。二戰時期,日本又曾一度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航母艦隊之一,在運用航母執行制海任務方面上,成果也相當豐碩。但美國人徹底把日本人打醒了,順帶手也打疼了,戰敗以後,昔日的帝國海軍被拆分肢解。在1952年,又出現了一個叫海上保安廳警備隊的組織,沒錯,這便是海上自衛隊的前身。

雖然昔日榮光不再,但這並不能影響日本人的「追夢」赤子心。雖然海自是跟在美國人屁股後面的,但當日本人看美國人利用大型航母,搭載直升機執行反潛任務時。日本人心痒痒了,準備搞一個「對潛掃討群」,還準備向美國租借1到2艘反潛航母,組建2到4個「討掃」群。美國老爺一看這個提議,感覺有些可笑,直接被駁回,原因很簡單:「小老弟,消停消停吧,你才戰敗幾年啊!」美國人這一駁回不要緊,絲毫沒有影響日本人的自信心,正所謂「越挫越勇」。

1959年8月,日本防衛廳技術本部拿出了一份設計方案,叫做CVH(直升機航母)。該艦排水量8000噸,155米長,26.5米寬的直通甲板,機庫則是112.5米×22米,搭載18架海王反潛直升機。日本人開始動手了,但是接下來的盆盆冷水,則是令他們最意想不到的。1960年,第一艘CVH列入「二次防」(第二次防備力整備計劃)。

當時還處在商議階段,防衛廳防衛局長海原治不幹了,這位老兄被譽為日本70年代防衛廳最有權勢的官員。他指出,美日同盟的最重要基礎,就是日本對美國的軍事依附,其次就是戰敗還不到20年的時間,再搞這個航母計劃,勢必引起美國佬的懷疑,那麼整個國防計劃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海自決不能因為一己之私,就斷送掉整個國家前途。海原治這麼一說,海自和防衛廳技術本部都消停了,整個60年代,再也沒有關於CVH方案的任何想法和言論出現。

70年代CVH不見了,但DLH(大型護衛艦)出現了,航母變成了護衛艦,配置也挺有趣,排水量8300噸,10萬馬力的蒸汽輪機,搭載6架反潛直升機,而且還打算未來讓「海鷂」垂直起降戰鬥機上艦。但海原治還是不同意,除了老一套之外,他還拿日本的經濟情況堵住了眾人的嘴,政府沒錢搞,所以不支持,還是堅持走韜光養晦的路線,就這樣DLH也黃了。

也許有人就會問,海原治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呢?他是不是傻啊?海原治絕對不傻,而且很精明。就當時的日本而言,處在美日同盟的框架中,依附於美國軍事力量下面,如果你要搞航母,美國人心裡自然不高興:日本人這是要和我們平起平坐啊!勢必會招來政治安全多方面的壓力。除此以外,國內的左翼政黨也不樂意,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如果敢搞航母,我就讓你們內閣政府下臺滾蛋,所以綜合考量下,海原治堅決反對。

但是,防衛廳防衛局底下的一些人,就有些別的想法了。1973年,他們私下搞出了一個防衛計劃的方案,裡面就提到:「解除美日安保條約,改訂相互防禦條約」,甚至還揚言要裝備核潛艇和攻擊型航母。這都是小事,只要防衛廳內部沒人洩露,權當是個人鬼話連篇。但是,這份方案居然被左翼政黨拿到了,還被世人稱之為「刺頭議員」的大出俊給拿到了。好傢夥,防衛廳內部炸了,你說叫誰拿到不好,偏叫一個刺頭拿到了,這下好了,舉國皆知防衛廳和海自要搞核潛艇和航母,還是攻擊型航母。

於是海自立馬出來滅火,海自艦隊司令官北村謙一親自到國會接受質詢,然後,更奇葩的來了。北村謙一居然在發言中,「誠實」地承認「將來希望擁有攻擊型航母」。這話一出,立馬成了大新聞。本來就是防衛廳私下搞的方案,口嗨而已,海自司令官上來也是一通「承認」,隨後便是朝野譁然,三軍震動。最後的解決方案,也頗具戲劇性,海自幕僚長(海自參謀長)石田舍雄和北村謙一一同向國民道歉,然後雙雙退出現役。

回看日本海自上世紀的航母夢,可謂是命運多舛,坎坷不平,更令人搞笑的是,一份「私人訂製」的防衛構想方案,居然讓兩位海自高官為他們「陪葬」,放眼望去世界,真的是少見。日本發展航母,憲法第九條依然是最大的障礙。根據日本戰後的聲明,永遠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這意味著日本不能發展進攻性武器,而航空母艦就是標準的進攻性武器。

這件事令日本海自很受傷,以至於連「航母」這個詞都不敢碰了。直到新世紀以後建造「出雲」級母艦的時候,日本人也始終堅決不承認「出雲」是航空母艦,堅持稱呼「出雲級」為驅逐艦(DDH:Izumo-class helicopter destroyer)。日本人甚至特意在「出雲」艦的飛行甲板最前端豎起一門密集陣近防炮,作為奇特的人造景觀,以表明日本海自「與航母勢不兩立」的堅貞態度。航母什麼的,最討厭了,哼!

相關焦點

  • 處心積慮,二戰後日本為重獲航母使了哪些手段?一步步突破限制
    到了1952年,海上保安廳又搖身一變成為了海上警備隊,而也就是在這一年,曾參與警備隊籌建工作的原日本海軍少將山本善雄和原日本海軍軍務局長保科善四郎海軍中將就聯手炮製了一部名為《新日本海軍再建案》的研究報告,並試圖以此作為戰後日本海軍的重建藍圖,而在這個所謂的《新日本海軍再建案》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4艘護航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
  • 印度眼紅中國又想造第2艘國產航母,等它造出來中國就5艘航母了
    已經到2020年年底了,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看來還是沒辦法服役了。但是印度並不死心,看著隔壁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已經編隊執行任務,第三艘航母也即將建好,印度眼紅也提出了自己的三艘航母之夢,從英國買一艘、從俄羅斯買一艘、自己再造一艘。
  • 日本航母沉得快,美國航母難擊沉,兩者都有啥區別?
    日本航母的名字還都挺拉風的,透露出一種吉祥如意的味道。後來,日本航母在美國的打擊下,沉了18艘。蒼龍飛龍美國航母也有很多,不過因打仗而殞命的航母大概有12艘左右:「蘭利」號、「列剋星敦」號、「大黃蜂」號、「約克城」號、「胡蜂」號、「普林斯頓」號、「利斯康姆灣」號、「聖羅」號、「甘比爾灣」號、「奧曼尼灣」號、「俾斯麥海」號、「布洛克島」號。
  • 日本可輕易建造航母?大人時代變了,現代航母和二戰航母可不一樣
    距離2021年還有12天,在瀏覽視頻時翻看一些視頻下方的評論,但即便到2020年的今天,仍然有不少人認為日本可輕易建造航母,其原因就是認為二戰時期就有大量建造航母的經驗,甚至說二戰時期日本建造的信濃號航母滿載排水量高達6.8萬多噸,比現在中國國產「山東號」航母的噸位還要大。
  • 日本一艘潛艇「消滅」美國三艘航母,迫使美國租借英國航母
    然而,很多人都沒能想到,二戰中最成功的潛艇擊殺戰例卻是由德國的盟友日本的潛艇創造的。1942年9月25日,太平洋戰場上,瓜島戰役已經打了幾個月,此時美國海軍可以作戰的航母只剩下了「大黃蜂」號和「企業」號。為了緩解航母數量不足的問題,美國海軍從大西洋抽調了「胡蜂」號航空母艦進行支援。此時,「胡蜂」號正在瓜島周圍海域航行,其附近還有「大黃蜂」號航母率領的特混編隊掩護。
  • 中途島戰役:日本航母為什麼一碰就沉:美國航母卻特別抗
    有網友問:中途島戰役中,日本航母為什麼一炸就廢,美國航母的戰損率卻很低?這就是南雲忠一瞎指揮帶來的效果了。南雲忠一一會想轟炸中途島陸地目標,要求所有戰機掛轟炸地面目標的炸彈。
  • 最憋屈的死法,日本第一艘裝甲航母大鳳號的命運
    大鳳號航母是世界上都很少見的裝甲航母,其理念來自於英國海軍的光輝級大鳳號航母的滿載排水量高達37270噸。整艦長達260.6米,比日本的主力航母翔鶴號和瑞鶴號噸位都要大,但是其搭載的艦載機僅有60架左右,可見其與之前日本海軍航母在戰術運用思想上的區別。該艦也是日本海軍首個使用封閉式艦艏和一體式艦橋的航母。
  • 中途島戰役,日本航母一炸就廢,被擊沉4艘,為何美航母堅不可摧
    而且在整場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的確是「倒黴到家」了,海戰爆發前有的偵察機發現美航母身影卻無法回傳信息,令日本海軍喪失先機,有的偵察機卻數次更正偵察情報,令指揮官一頭霧水,猶豫不決。身臨前線擔任指揮的南雲忠一優柔寡斷,錯失良機,造成日軍不僅幾乎毫無斬獲,還搭上了4艘主力航空母艦,外加300多名航空兵精銳。而在海戰爆發時,運氣也不在日本這邊。
  • 又一鄰國啟動航母計劃,日本該留心了
    日本也因為這種「抱大腿」行為,獲得了美國的軍事鬆綁,時至今日已經不聲不響地發展出了7艘準航母,而且由於美國在戰後的大力扶持,更是一度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由於地域狹小,人口總量也一直不多,因此這次評比中人均GDP的含金量是相當高的,並且它還成為了亞洲地區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
  • 命運多舛的德國航母,日本幫助下建成,還未出海就成了蘇聯戰利品
    但納粹海軍的水面艦艇就很平庸了,驅逐艦都沒有幾艘,更別提航空母艦了。可是鮮有人知的是,納粹德國也曾經建造過一艘排水量3萬噸級別的航母,而且運用了大量日本航母的設計。德國在一戰後受到凡爾賽鞋約的約束,在武器裝備尤其是重武器方面,處處受到掣肘,不過1935年德國與英國籤訂了英德海軍協定。
  • 史上「最短命」的航母:二戰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
    要說到航母,大家都會很熟悉。作為一個國家的國之重器,航母可以說是海軍的門面。要說一個國家的海軍是否強大,在很大程度上都要看這個國家是否擁有航母。作為現代最為高精尖的武器,航母自然是有著極為強大的性能。而作為軍艦,航母可以說是海上的鋼鐵堡壘。不僅自身擁有極為厚重的裝甲,而且還有著大量的護衛艦群為它保駕護航。
  • 中國航母特混艦隊已組建,外媒:003航母開工,艦載機飛行員短缺
    此前,中國海軍已經裝備了一艘了由蘇聯「瓦良格」號改造而來的「二手航母」遼寧艦,現在再裝備一艘同等噸位的國產航母,中國海軍也成為戰後亞洲第二個同時裝備兩艘航母的水面作戰力量。與第一個印度海軍不同的是,中國海軍裝備的兩艘航母都屬於中型航母,滿載排水量接近7萬噸,且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艦載戰鬥機,其整體作戰性能不可同言而語。
  • 中國的航母靠岸之後都不敢熄火,為什麼美國的核動力航母卻可以?
    美國在二戰時期就有多艘航母參與海上作戰,讓世界都看到了航母的海上優勢,其實就航母本身來說,它並沒有什麼作戰能力,它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海上的移動指揮機構,為艦載機提供起降平臺,而航母的周圍有很多火力輸出的軍艦,這讓靠近航母成了一件很難的事情。
  • 零式戰鬥機是如何在航母上起降的
    作為資深的「母艦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對於自己的別稱,類似於日本海軍驅逐艦長的「水雷屋」),山本少佐駕駛零戰度過了最初的艦載機飛行員生涯,有著相當多的航母起降經驗,並經歷了奇襲珍珠港、印度洋作戰、珊瑚海海戰等諸多重要戰役,於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前線的空戰中負傷後回到本土,駕駛「紫電改」參與了本土防空戰,最終倖存到了戰後。本文摘錄編譯自他的回憶文章:《零戰是這樣在航母上起降的》,僅供讀者參考。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髪國人的大航母夢
    作為一艘母港設在美國西海岸的航空母艦,這次部署從周期上看顯得頗不尋常——在冷戰後的核航母時代,美國航母在完成巡航部署任務返回本土後,通常需要進行至少為其10個月的增量維修工程,再加上後續的艦員重新訓練工作,往往要超過1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恢復可部署狀態。也正因此,除了母港設在日本橫須賀的航母每年進行一次部署之外,東西海岸的美國航母一般都是隔年部署。
  • 中國行我也行,國產003航母曝光後,日韓印法紛紛要下水7萬噸航母
    日本航母十年開建日本防衛省2018年公布的海上防務計劃中,首次公開了新一代航母的設計圖。據悉,這艘新航母尺寸較現有的「日向」級和「出雲」級航母來說有很大提升,滿載排水量會在7萬噸左右。日韓印法四國的新型航母計劃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新型航母將完成從現役3至4萬噸級輕型航母向7萬噸級中型航母的大跨越,似乎國產的003號航母的建造進度刺激到了他們。
  • ...日本航母炸一次即沉,5分鐘就沉了3艘,美約克城號航母炸3次才沉
    1942年6月4日,從美國企業號航母上起飛的33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分成2個中隊分別攻擊日本的赤城號航母和加賀號航母,接踵而來的17架從約克城號航母上起飛的「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攻擊了蒼龍號航母,短短5分鐘,在美軍的一次攻擊下,日本的三艘航母被徹底炸毀,全部報銷。
  • 韓國擬建可搭載戰鬥機「準航母」,與日本開展「航母競賽」?
    一位不具名的韓國聯合參謀本部會議發言人說道,「一旦初步研究在幾年內完成,造船計劃預計就將納入韓國中期軍購清單。」「鑑於韓國的LPH-II是重新整體設計,而不像日本計劃將現有的『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改裝成輕型航空母艦,所以LPH-II的整體性能要優於『出雲』級。」李傑分析稱,「就從艦載機數量來看,儘管韓國的LPH-II只計劃搭載16架F-35B,但比起日本「出雲」級只搭載10架來說,已經多了不少了。」
  • 航母傳奇企業號的故事!什麼樣的光輝歷史,能讓46艘軍艦一個名字
    這個名字曾經是法國海軍的單桅帆船,也曾經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快速私掠船,也曾經是唯一一艘獲得過20枚戰鬥之星打滿整場二戰的美國英雄航母,也是美國科幻電影星際迷航中經久不衰的憲法級重巡洋艦企業號。為何美國如此熱愛這個名字?這個名字又蘊含著什麼意義呢?
  • 日本最大航母的最後22個小時,紅色信號燈竟是命運的分割線?
    太平洋戰爭時期,號稱世界最大最強的舊日本海軍航母"信濃"號卻在處女航僅22小時後就被美軍潛艇擊沉了。在這22個小時,"信濃"號、護航的驅逐艦以及將其擊沉的美軍潛艇都發生了什麼?1、"信濃"號的命運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