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照例讀史。
在軍迷們的印象當中,納粹德國擁有表現不俗的陸軍空軍,海軍的遊艇狼群戰術,也在大西洋留下了不俗戰績。但納粹海軍的水面艦艇就很平庸了,驅逐艦都沒有幾艘,更別提航空母艦了。
可是鮮有人知的是,納粹德國也曾經建造過一艘排水量3萬噸級別的航母,而且運用了大量日本航母的設計。
德國在一戰後受到凡爾賽鞋約的約束,在武器裝備尤其是重武器方面,處處受到掣肘,不過1935年德國與英國籤訂了英德海軍協定。
條約規定德國可以建造的航空母艦,可以達到38000噸的級別,這個協定為德國建造海軍的航空母艦大開綠燈,然而德國人卻沒有設計航母的經驗。
一戰期間,德國熱衷於大艦巨炮的武器裝備,而且加上戰後凡爾賽協約的約定,德國根本沒有機會去鑽研航母。
德國曾在1935年派人到英國參觀,但對皇家海軍在巡洋艦基礎上改造的,光榮暴怒等航母並不滿意。
好在日後的軸心國夥伴日本,在航母建造上非常有一手,德國便派人前往東方取經,日本表現出了很高的合作願望。
不僅允許德國的設計師,參觀了鼎鼎大名的赤城號航母,還果斷地把赤誠號的設計圖,全部送給了德國。
排水量3萬噸的海上巨獸赤城號,對於沒有見過世面的德國設計師來說,十分的先進,不光有雙層的機庫,還有三段式的甲板,和能起飛各式飛機的大型甲板。
不過別人的東西不一定最適合自己,結合英美航母的技術情報,德國根據日方圖紙的基礎上,設計出了齊柏林伯爵級航母。
如果建成齊柏林伯爵級,應該是世界航母的佼佼者,它長263米 寬36米,滿載排水量33500噸,與日本最大的航母祥和級相當。
動力方面16臺高壓鍋爐和4臺蒸汽輪機,給予了他35節的航速,和8000海裡19節的續航力。
同時齊柏林伯爵級船堅炮利,分倉式的內部艦體,60~100毫米的主裝甲板,40~60毫米厚的水平裝甲板,都提高了航母的艦體和水下的防護能力。
由於接見了赤誠的艦炮設置,齊柏林伯爵級有16門150毫米艦炮,6座雙聯裝的105毫米的高射炮,和50座小口徑機炮,位置分布射界大小和火力的強度都比較優秀。
能對付當時歐洲的驅逐艦和輕巡洋艦,作為航母搭載飛機的作戰能力,才是它的重點,它的飛行甲板有242×30米,有兩部彈射器,兩層機庫分別達到了185米和172米長。
但是它的艦載機數量並不多,包括海軍專門研發的bf109t一型戰鬥機,f2167魚雷機等在內,總共只能搭載43架作戰飛機。
比在尺寸上對標的赤誠好要遜色很多,也就大概只相當於一半的水平,不難看出啊,德國人的作戰思維還受到了早期海戰的水面炮戰戰術的影響,又顯然缺乏規劃艦體空間的經驗。
但是對於一個沒有設計航母經驗的國家來說,交出這樣的答卷已經很不容易了,1938年12月8日,希特勒參加了齊柏林伯爵號的下水儀式。
然而不幸的是,這艘航母中的佼佼者還沒面世就夭折了,如同舊日本的陸海軍水火不容,德國的空軍和海軍之間也十分緊張。
因為害怕得到航母航空兵的海軍,會威脅到自己對空軍的統治地位,格林強烈反對海軍擁有航空兵,德國一切能飛的東西都要歸我管理。
就算造出了航母,我也不給艦載機。其實最終沒建成航母,主要還是因為德國的國力有限,無暇支撐航母和艦載機的發展,1940年齊柏林伯爵號的收尾工作被叫停。
並且在1945年4月為了不被盟軍繳獲而自沉,後來蘇軍呢又把它打撈了出來,並且在1947年8月16日,把它作為靶船而擊沉。
就這樣,納粹德國曾經傾注心血的,一代航母齊柏林伯爵號,還未見識過遠洋的碧海藍天,就永遠長眠于波羅的海的海底之中了。
原作者:馮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