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對於蘇聯可不是什麼好年份,工業搬遷還沒結束,新式武器還沒來得及快速,那邊德國就出動大軍攻進來了。6月22日原本是蘇聯的休息日,結果卻成了災難日,往後的壞消息也是一個接一個,不僅蘇軍在全線潰敗,還損失了許多的土地,連帶著蘇聯的國力也極速下降。可以說,蘇聯是在戰爭開始不到兩個月內就急轉直下,幾乎是背水一戰的程度了。
也恰恰是這個時候,蘇聯發現自己不光面前有可惡的德國人和那些為虎作倀的德國僕從國,蘇聯在遠東方向也有一個虎視眈眈的敵人——日本。日本和蘇聯的矛盾可是不小,這矛盾都能追溯到沙皇俄國時期,蘇聯建立前的俄國內戰中,日本也是派了幹涉軍來的,雙方的矛盾幾乎是不可調和的。日本國內有所謂的"北進派",主張就是要北上進攻蘇聯,一群人挖空心思想要進攻蘇聯,誰也不知道這群傢伙現在會不會進攻蘇聯。
來自日本的威脅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雙方還在張鼓峰和諾門罕爆發過兩次衝突,日本方面那是連敗兩陣。尤其是在諾門罕戰役裡,號稱是日本陸軍的"皇軍之花"的關東軍算是求錘得錘,不僅精銳的第23師團被蘇聯的鋼鐵洪流碾成了渣,還被俘虜了一票軍官過去,日本關東軍也是顏面大失。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戰役裡最開心的莫過於是日本海軍,在聽聞關東軍打了敗仗之後,日本海軍還關上門開了個酒會以示慶祝。
但不管怎麼說,這事情雖然讓日本的野心受挫,但是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之後,日本又開始蠢蠢欲動,還在7月份搞出一個關東軍特別演習,對著駐守遠東的蘇軍張牙舞爪,好像隨時都會打過來。這對於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他曾惱怒地對自己的將軍們說:"我手上只有一根棍子,但現在卻來了兩隻狼。"這句話體現了史達林當時到底有多焦慮,因為如果日本也夾擊蘇聯,那蘇聯就真的危險了。
對於史達林而言,當務之急還是想出個辦法,如何把隔壁的日本人嚇住,讓日本人不會和德國一起來進攻蘇聯。但要做到這一點,顯然不是很容易的,日本人最喜歡搞下克上,一個不小心,鬼知道那群昭和參謀們想要幹點什麼?如果蘇聯要嚇住這些日本人,那就得讓遠東保持有足夠規模的兵力,否則恐怕很難嚇住日本人。
可這恰恰也是問題的難點,因為現在德國的步步緊逼,蘇軍的損失空前巨大,要補充蘇軍在歐洲戰場上的損失,就必須從中亞和遠東抽調兵力。中亞方向因為沒有什麼威脅,就算把部隊都抽空了也沒有問題。可是遠東就不一樣了,日本關東軍的七十五萬大軍擺在那裡,史達林如何敢安心地抽走部隊?可如果不抽走部隊的話,史達林又拿什麼去補充前線的損失呢?
兩難的問題擺在史達林的面前,他必須做出決斷,而且他沒有犯錯的機會。下棋講究一個落子無悔,如今的史達林也是一樣,他今日的決定,將關係到蘇聯的生死存亡。
強大的遠東蘇軍
史達林最後做出了決斷,他要從遠東調取兵力,遠東的蘇軍部隊對於戰局十分重要,他必須調動這支預備隊了。但史達林也做了另一個決斷,那就是在遠東抽調兵力的同時,他也要向遠東增兵,做出一副百萬大軍虎踞雄關的樣子。
蘇軍在遠東的兵力很強大,有三十個步兵師、三個騎兵師、六個坦克旅和十五個炮兵團,總計擁有六十萬官兵(不包括海軍和空軍官兵)、兩千七百餘輛坦克和三千餘架各型作戰飛機,近萬門各型火炮(包括82毫米口徑的迫擊炮)、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九十餘艘艦艇。這個兵力規模確實強大,雖然在官兵數量上不如日本關東軍的七十五萬人,可在除去海軍之外的所有方面,均能夠穩穩壓住日本關東軍。
按照史達林的構想,他將抽調走遠東的部分兵力來抵禦德軍的進攻,為蘇軍的防禦態勢增添兵力和寶貴的技術兵器。由於日本關東軍的存在,史達林一開始也沒大量抽調部隊,只是抽走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史達林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保證遠東的蘇軍有足夠的戰鬥力,以免日本關東軍覺得遠東的蘇軍軟弱可欺。史達林敢於將遠東的蘇軍抽往前線,也是因為蘇軍的紅色諜王佐爾格在1941年8月末給出了日本決議不進攻蘇聯的情報所致。
但即便如此,史達林也不能放鬆任何對日本的警惕心理,就算是日本在12月末進攻美國去了,史達林也必須給日本營造出一個遠東兵力充足的假象出來。於是,在日本人詫異的目光中,遠東的蘇軍兵力在短時間裡又擴充了四十萬不止。這一情況出乎了日本人的意料之外,因為在日本眼裡,蘇聯此刻需要的不是在遠東增兵,而應該是調兵才對,怎麼蘇聯還怎麼增兵了呢?而且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往後的時間裡蘇軍在遠東的增兵行為日漸增加,長期保持一百萬蘇軍官兵駐守遠東,真可謂是百萬大軍虎踞雄關。
日本人想破頭也想不明白,怎麼蘇聯人不僅不調兵走,還在這裡放置了這許多的部隊呢?日本人一度也懷疑這些蘇軍都是架子貨,所以派出過偵察機越境偵查,結果每一次都遇到蘇聯空軍的驅趕不說,偵察機還拍下了許多讓日本人感到後背發涼的照片——只見蘇軍的駐地停著成排成排的坦克、飛機和大炮,看上去就不好對付。駐守的蘇軍也頻繁地進行操練,士兵們看上去精神飽滿且殺氣騰騰,各技術兵種的操練也絲毫不落後。
日本關東軍都被這個場面嚇壞了,心說就蘇軍這個兵力規模,都足夠把我按在地上摩擦幾個來回了,我還進攻蘇聯?蘇聯不打我就不錯了吧?被嚇壞了的關東軍不敢怠慢,急忙把這個情報上報給日軍大本營,而日軍大本營的那些昭和馬鹿們尋思了半天,怎麼也想不通蘇聯哪來的這麼許多部隊。可考慮到蘇軍有如此強大的兵力,日本也樂得在蘇聯沒有對日本宣戰的情況下,不去招惹蘇聯人。
那麼,史達林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呢?他如何在前線危急的情況下調這麼多兵來遠東呢?難道史達林是個大魔法師,能夠用烏拉爾山的泥土和伏爾加河的水造出士兵和裝備來不成?
史達林的妙計
史達林當然不是什麼魔法師,也不能用泥土和水變出士兵來,他不過是玩了一個障眼法來迷惑日本人。事實上,史達林其實真的把部隊調走了大半,那些原本富有戰鬥力的遠東蘇軍,如今大多在和德國人拼命,而正在遠東駐守的蘇軍其實大半都是新兵,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戰鬥力,連隊列都走不起的那種。史達林把他們調來的原因也很簡單,第一是讓他們在這裡裝作遠東蘇軍主力,其次就是讓他們在這裡接受訓練,在訓練完成後去前線作戰。
事實上,蘇聯的人口多於德國,要動員一支龐大的軍隊並不是什麼難事,真正的困難在於如何將這些部隊訓練成可戰之兵。要知道,就算是普通的步兵只需要訓練三個月,那也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不經過充分訓練就上了戰場,多半是要鬧出大問題的。於是史達林就把遠東的部隊調到前線,然後把剛招募的士兵送到遠東進行訓練,訓練完成後就把這些士兵調回前線,然後再補充一批新兵過來。理論上說,只要史達林保持好這個循環過程,那麼他就可以把遠東變成練兵場。
當然了,史達林也沒完全指望能夠唬住日本人,畢竟這打仗從來都是料敵從嚴,哪有料敵從寬的道理?如果日本人不按他的計劃出牌,那他也必須讓遠東的部隊做好準備。因此,遠東蘇軍在被調走的同時,還是留下了很多技術裝備的。這些裝備也有兩個目的,如果日本人不來進攻,那麼這些裝備就是訓練用途,可以為蘇聯訓練出新的坦克兵、炮兵和飛行員。如果日本人都是鐵憨憨,真的腦袋一熱打過來了,那這些裝備就可以迎頭痛擊日本人了。
同時,史達林也要求遠東的蘇軍做好戰鬥準備,嚴防日本人採取偷襲戰術。於是在史達林的命令下,遠東蘇軍的戰備狀態是一級戰備狀態,防禦工事修了無數不說,許多蘇軍軍官都是全副武裝睡在自己辦公室裡,只要日本人敢進攻,他們就立刻帶著部隊投入戰鬥。同時,考慮到可能會有部分地區落入日軍之手,因此在這些區域裡都有秘密的地下倉庫和準備好的地下組織,隨時準備和日軍進行遊擊戰。在這種近乎全方位的嚴防死守之下,顯然日軍就算進攻也沒什麼好果子吃。
結語
遠東的蘇軍靠著這種真真假假的欺騙戰術,算是徹底被嚇破了日本人的膽,讓日本人認為進攻蘇聯會是得不償失的行為。日本人驚恐於蘇軍的實力,又震驚於德軍在蘇聯遭遇了失敗,再加上他們自己還在和美國開戰,所以他們也就放棄了對蘇聯的進攻。
結語:《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蘇德戰爭》
《大東亞戰爭史》
《日本帝國衰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