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蘇軍裝備普遍落後,最新型戰鬥機的速度還趕不上德國的轟炸機,坦克裝甲也步槍子彈都能夠穿透。蘇軍是在換裝未完成之際被德國人打了個措手不及,才出現戰爭初期的潰敗。史達林與希特勒籤訂互不侵犯條件,就是為了贏得時間,對蘇軍全面換裝。
1939年9月—1941年6月,蘇聯研製出了一批新型武器,如T-34和KB坦克,雅克,拉格和米格戰鬥機,伊爾-2強擊機和卡秋莎火箭炮等,但它們剛剛部分下發到部隊,官兵還不及掌握它們,戰爭就爆發了!1941年6月蘇德戰爭開始時,蘇聯工業已經生產出1200多輛T-34坦克,其中裝備部隊的約有900輛,但能夠駕駛它們的官兵很少。1941年五一節時,蘇聯最大的基輔軍區舉行閱兵,本想展示最新型的T-34坦克,但由於全軍區都找不到幾個會開這種坦克的駕駛員,只好作罷。古德裡安等許多德軍將領的回憶錄都證實:蘇軍是在莫斯科戰役期間才大量使用T-34坦克,而德軍恰恰就在此戰中碰壁!
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失敗,真正原因是其傷亡過大,而不是後來他們為了挽回面子而宣傳的天氣因素。大家只要去讀讀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博克元帥在1941年12月1日致陸軍總長哈爾德的電報就知道了。博克在此電中認為部隊傷亡嚴重,無法攻佔莫斯科。他一個字也沒有提天氣。哈爾德在日記中同樣將進攻莫斯科失利歸咎於部隊傷亡重大,也一個字沒有提天氣。零下30度的嚴寒是12月5-6日才降臨莫斯科地區的,而在前一天即12月4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已經下達了撤退命令!
許多崇拜德國的人,將德軍戰敗說成是蘇軍的兵力優勢。事實上,1941年6月德國總兵力高達750萬人,其中用於進攻蘇聯的軍隊有470萬人(陸軍350萬人,空軍和地勤部隊120萬人),加上僕從國軍隊80萬人,一共是550萬人。而蘇軍總兵力只有537萬人。1944年光是德國動員的兵力就高達近千萬(大家可以去看電影,1944年夏希特勒說:「我有950萬作戰部隊!」)。大家知道德國人口為蘇聯的一半,而德國控制的歐洲部分人口則大大超過蘇聯。到1942年夏季德軍佔領了蘇聯廣大領土,此時蘇聯在人口上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到1942年秋季,蘇軍的全面換裝已經完成,隨即展開大規模反攻,全殲了進攻史達林格勒的德軍。1943年夏季,蘇德兩軍在庫爾斯克舉行主力會戰,雙方都出動了最精銳的部隊和最先進的兵器,結果是德軍大敗。蘇軍從此牢牢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展開了全線反攻。1944年,蘇軍向德軍發起了著名的「十次史達林式打擊」,這是人類戰爭史上最雄偉壯麗的篇章。在烏克蘭,白俄羅斯,羅馬尼亞,波蘭和波羅的海沿岸,整個整個的德國集團軍群都被蘇軍雷霆萬鈞的攻勢打得落花流水。蘇軍取得這些勝利並不是在風雪嚴寒的冬季,而是在烈日炎炎的仲夏,而且蘇軍的前線兵力從來沒有達到超過德軍一倍的優勢,這些充分說明了蘇軍戰鬥力遠比德軍強大!
1945年蘇軍向德軍發起排山倒海的最後衝擊。在中央戰線,朱可夫元帥和科涅夫元帥的軍隊勢如破竹,220萬大軍,4800架飛機和6500輛坦克短短一個月就長驅500—600公裡,兵抵奧德河和尼斯河畔,勢如摧枯拉朽。這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壯觀的攻勢。1945年4月,蘇軍向德國首都發起猛攻,短短半個月就攻克柏林,把勝利的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戰勝德國後,蘇聯在首都莫斯科舉行了盛大的勝利閱兵式,紅軍官兵們將幾百面德軍戰旗拋在史達林腳下!
戰爭爆發前,德國的工業實力超過蘇聯,並且佔領了大半個歐洲,擁有的人力,資源和工業潛力遠遠超過蘇聯,就這樣還抵不住蘇聯。對蘇聯的威力領教最深的是希特勒,他在臨死前大罵日耳曼民族不如斯拉夫民族,應該統統淘汰!
冷戰期間,西方出於反,蘇需要拚命詆,毀蘇軍,說它是不堪稱一擊的烏合之眾,靠人多取勝。冷戰結束後,西方開始能夠公正評價蘇軍,近年西方出版的許多戰史著作如《贏者之師》承認,二戰期間蘇軍無論在戰鬥力和指揮藝術方面,都強於盟友美英軍隊,也強於對手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