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與蘇聯國歌的誕生

2021-03-02 蘇聯主義

1943年,史達林在艱苦的戰爭條件下想到了蘇聯沒有國歌,只有一首非正式的國歌是《國際歌》,在隆重的大會上都奏《國際歌》。……蘇聯有必要創作自己的國歌,以取代《國際歌》。國歌將反映國家的統一,在蘇聯則要反映眾多民族的統一,而不是政黨的統一。在戰爭條件下,這種全民的象徵是非常必要的。


  培養愛國主義意識、加深對祖國的熱愛(特別是在祖國危急時)、銘記前輩的豐功偉績——所有這一切從來都鼓舞人民的士氣,加強國家及其軍隊的力量。史達林懂得這一點,因此儘管他軍務繁忙,仍抽出時間關注國歌的創作。政治局支持他的建議,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由伏羅希洛夫任主席,著名的作曲家和詩人參加了該委員會的工作。

  委員會公開宣布徵集國歌的詞曲。一些最著名的詩人參加了這一活動:寄來歌詞的有多爾馬託夫斯基、傑米揚·別德內、別爾戈利茨、西蒙諾夫、蘇爾科夫、阿謝耶夫、吉洪諾夫、施巴喬夫、安託科爾斯基和伊薩科夫斯基等。

  工作人員對所有的歌詞都進行了認真的閱讀,對有些歌詞還試配上樂曲,送到委員會的樂曲的數量也不少。這些作品被一一送給史達林審聽,他都不喜歡,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不夠厚重,有的是沒有愛國主義思想,還有的是音樂的旋律太像進行曲。

  最後,是米哈爾科夫和埃爾-列吉斯坦寫的歌詞引起了史達林的注意。

  史達林對伏羅希洛夫說:

  「我們就對這首歌詞做些加工吧。這首歌詞像現在這個樣子還不適用,但是它有愛國主義思想。」

  這句話道破了史達林主張創作國歌的主要目的:培養和強化愛國主義。他好像要突破黨的利益和革命利益的局限。他現在正在尋求全民的、全國的愛國主義的支柱。

  命運又一次使我(按:即本文作者卡爾波夫)在創作時獲得了一個好機會:謝爾蓋·米哈爾科夫給我提供了幫助。謝爾蓋·米哈爾科夫是我在作家協會工作時的老同事,是私交甚篤的好朋友。我多次去過他家,他除了贈給我其他的書籍外,還贈給我印數巨大的國歌的歌本,並寫了親切的題詞。他當時還向我講述過,他和埃爾-列吉斯坦是怎樣與史達林一起「使國歌達到標準的」。

  現在,我在寫作這一章的時候,再次拜訪了米哈爾科夫,請他回憶創作國歌時的一些細節,因為好多情況我都忘了。

  ……米哈爾科夫以他特有的幽默開口說道:

  「夜裡兩點,電話鈴突然響了。我正在想,是哪個蠢傢伙這麼晚打來電話?這時話筒裡傳來一個聲音:『我是波斯克列貝舍夫。』原來如此!原來是史達林的秘書!我已經不知所措了。史達林的秘書卻說:『史達林同志要同您講話。說著就把電話轉了過去,我聽到了史達林的聲音:

  『您好,米哈爾科夫同志。』然後他馬上轉入正題:『我們聽了幾個候選的國歌稿,其中包括您寫的。您寫的國歌篇幅稍微短了些。應當寫一個反覆唱的副歌,還有一段歌詞您沒有寫出紅軍的氣勢,沒有表示出我們正在打擊而且一定要打敗法西斯匪幫。』

  『當然了,史達林同志,我和埃爾-列吉斯坦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

  『你們努力吧。請不要拖延。要在幾天之內完成任務。』

  這次通話的時間是1943年10月27日。

  從這一天起一切都動了起來。在克裡姆林宮給我和列吉斯坦騰出了一個房間,我們在這裡寫歌詞。伏羅希洛夫把新寫成的一稿又一稿拿給史達林看,又把史達林改過的稿子交給我們。史達林改動了幾個字,又補寫了幾行,光是史達林的修改稿就有好幾個。史達林最後才把我們叫到他的辦公室去,把他改過的稿子遞給我們,直接了當地說:

  『你們看看吧,現在這一稿如何……』」

  史達林實際上是國歌歌詞的作者之一,他對最後一稿作了很大改動。作者當然完全同意他做的修改並請求把這一稿給他們留作紀念:「這是歷史啊,史達林同志!」史達林同意了。

  接下來是以不同的演唱方式在大劇院對國歌進行過幾次試唱,有合唱,有用交響樂隊伴奏,有時用銅管樂隊伴奏。史達林每次必到。他邊聽邊提出意見和建議,最終選了由蕭斯塔科維奇、哈恰圖良和亞歷山德羅夫這三位作者創作的曲子。

  在一次試聽時,合唱隊和樂隊演唱(奏)了沙俄的國歌(「上帝呵,保佑沙皇吧」)和英美的國歌,以進行比較。史達林選中了亞歷山德羅夫創作的曲子和由米哈爾科夫和埃爾-列吉斯坦創作的歌詞。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又在大劇院試聽了一次,政治局委員和國防部的領導幹部都應邀出席,貴賓們在政府包廂就座。國歌受到了大家的好評,史達林對此感到很滿意——他認為重要的和必須達到的目的達到了。

  他高興地說:

  「哎,按照俄國人的習俗,應當為國歌的誕生舉杯慶祝啊。去把詞曲作者和指揮都請來。」

  他對莫洛託夫說:

  「由你來主持我們這個慶祝會。」

  於是在包廂前面的房間裡擺起了餐桌。史達林讓米哈爾科夫和列吉斯坦分坐在他的兩邊。第一杯酒,是為新國歌的作者們和新國歌的順利誕生幹的!

  米哈爾科夫談到,史達林當時請他朗誦他寫的詩歌:

  「我朗誦了《斯焦帕叔叔》和其他幾首歡快的詩。史達林笑得很開心。我也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幸福,一有人祝酒我就滿滿地幹上一杯。突然史達林低聲地對我說:『您怎麼老是乾杯呀?這樣和您聊就沒有意思了。』後來史達林又問:『您是黨員嗎?』我說:『還不是。』他開玩笑地說:『沒關係嘛,我寫詩的時候(按:史達林是指他1895—1896年16~17歲時創作的詩歌),也還不是黨員。』

  史達林在席間談戲劇,談上演《蘇薩寧》的必要性,談電影,談《庫圖佐夫》這部影片不恰當地把庫圖佐夫這個了不起的統帥塑造成患病的老頭。我們還談論戰事,因為戰爭甚至不讓參加慶功宴的人忘記它的存在。

  將近半夜兩點的時候,史達林提議喝掉『最後的收杯酒』。分手的時候大家都興致很高。

  1944年1月1日,國歌第一次交全俄廣播電臺廣播。從這一天起,我們就開始與這首莊嚴雄偉的樂曲朝夕相伴。」

  國歌的作者獲得了獎金。

  ……

  創作國歌的必要性以及為確定國歌內容所作的耐心細緻的工作,都再次證明史達林目光遠大,證明他對人民的精神道德狀況的支柱和基礎認識十分深刻。

  

   本文引自《大元帥史達林》2005年版第513-516頁

  

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國歌》歌詞

  偉大俄羅斯,永久的聯盟;

  獨立共和國,自由結合成。

  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蘇聯,

  統一而強大,萬年萬萬年!

  自由的祖國,你無比光輝:

  各民族友愛的堅固堡壘!

  蘇維埃紅旗,人民的紅旗,

  從勝利引向勝利!

  自由的陽光,照耀著我們;

  偉大的列寧,指明了前程。

  史達林教導,要忠於人民;

  並激勵我們,去建立功勳。

  自由的祖國,你無比光輝:

  各民族幸福的堅固堡壘!

  蘇維埃紅旗,人民的紅旗,

  從勝利引向勝利!

  戰爭中成長,我們的紅軍,

  敵人來侵略,就消滅乾淨。

  鬥爭中決定,幾代人命運,

  引導我祖國,向光榮前進!

  自由的祖國,你無比光輝:

  各民族光榮的堅固堡壘!

  蘇維埃紅旗,人民的紅旗,

  從勝利引向勝利!

  作詞     謝爾蓋·米哈爾科夫  埃爾-列吉斯坦

  作曲     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夫

  採用     1944年1月1日

除閱讀本文以外,歡迎回復關鍵詞「十月革命、衛國戰爭、憲法、福利、優越性、社會保障、住宅、謠言終結、公休、計劃經濟、剝削、貧富差距、五年計劃、集體農莊、市場經濟、民主、選舉、宣傳、莫斯科、列寧格勒、烏克蘭、華約、奧運會、誓詞、紀念碑,蘇聯英雄、閱兵、軍工、軍援、遊擊隊、解體、遺民、肅反、闢謠、最高領袖、輸出革命、論戰、列寧史達林及歷屆最高領導名字、蘇斯洛夫、朱可夫、共青團、地鐵、科學院、航天、小說、軍歌、詩歌、樂團、油畫、電影、食品」等獲得「蘇聯主義官方詞條」解釋。謝謝分享!

相關焦點

  • 蘇聯國歌那點事
    很多人說,蘇聯國歌和現在俄羅斯國歌的曲調讓人聽著讓人激情澎湃,甚至是感動的想哭。。。那麼恭喜你中招了,本歌曲的作曲者確實是一個玩弄大合唱的高手——亞歷山德羅夫。用他另一首最著名的作品《神聖的戰爭》和蘇俄國歌比較,你會發現。。這簡直就是套路。。。。圖:亞歷山德羅夫。
  • 讓人感動到哭的蘇聯國歌,本來可能是另一首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知乎,是對問題「為什麼作為一個90後男生,每次聽到蘇聯國歌都會感動到哭出來?」
  • 2000年:普京籤署法案,正式將前蘇聯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改編過後成為俄羅斯國歌.
    歌詞則由謝爾蓋·米哈爾科夫所寫,他亦是1944年及1977年版蘇聯國歌的詞作者。蘇聯解體後,國歌地位遂被愛國歌取代。在2000年底,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籤署了國歌法案,決定用1944年舊曲再重新配以新詞的形式替代1990年代的官方國歌《愛國歌》。
  • 這是我的戰歌:七首戰火中誕生的國歌
    當然,美國並不是唯一一個國歌誕生於戰爭之中的國家。「叛變的蘇格蘭人必前僕?」前蘇聯的國歌預見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破滅。圖片來源:Wikicommons外國入侵同樣也是俄羅斯國歌的靈感來源。這首歌在冷戰時期揚名全球,其最初由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在納粹發動意圖徵服蘇聯的戰事不久後推出。
  • 為大家安利幾首外國國歌(1)
    這首歌曲的曲詞作者、誕生年代均無從考證,人們只知道它最早是一首聖樂,後來在18世紀早期成為了皇室頌歌,並作為英國在正式場合播放的、用以代表國歌的歌曲。實際上,英國從未立法宣布過任何一首國歌。        這首歌曲曲詞簡樸,但十分莊重,具有強烈的歐洲宮廷風格。這契合了英國王室在大英國協之中的高貴形象,同時體現出英國人傳統、保守的民族特性。
  • 俄羅斯的國歌,為啥沿用前蘇聯國歌的旋律?一種情懷吧!
    但是,俄羅斯則不然,依然沿用前蘇聯國歌的旋律,這是為什麼呢?俄羅斯我們先說說蘇聯的國歌。在十月革命前,俄羅斯帝國的國歌是《天佑沙皇》。十月革命後,新生的蘇俄以《國際歌》為國歌。國際歌的誕生,很有歷史。1871年,法國同普魯士發生戰爭,史稱「普法戰爭」。
  • 世界最好聽的國歌被外國網友評為俄羅斯國歌 群星高唱
    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羅夫(1883 - 1946) 資料照片我們知道俄羅斯從來不缺乏古典音樂大師,這首俄羅斯國歌《俄羅斯,我們神聖的祖國》的曲作者也同樣在俄羅斯的音樂史上聲名顯赫,他就是享譽世界的俄羅斯亞歷山大羅夫紅旗歌舞團的創始人、偉大的衛國戰爭紀念碑的歌曲《
  • 同樣是前蘇聯的領導人,史達林與赫魯雪夫兩人關係是怎麼樣的?
    由於赫魯雪夫是史達林路線的堅定支持者,1949年,史達林將赫魯雪夫從烏克蘭調往莫斯科,進入蘇聯的權力中心。1949年12月21日是史達林的70歲生日,當時蘇聯所有的領導人都在《真理報》上發表文章,進行吹捧史達林,蘇聯的個人崇拜走向頂峰。其中,赫魯雪夫把史達林稱作自己的「親生父親」,以盛讚史達林豐功偉績。
  • 蘇聯政壇頂級掠食者:權勢僅次史達林,卻甘心被小嘍囉當玩物
    我們今天來講一位蘇聯領袖史達林手下的內臣,在那個輝煌的時代裡,蘇聯政壇上誕生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這些大佬彼此爭奇鬥豔,也算是蘇聯短暫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筆。然而在諸多「大人物」之中,有個名叫安德烈·雅奴阿列維奇·維辛斯基的角色卻是個另類。說起維辛斯基的發跡史,其實也挺有意思的。
  • 史達林離去清算遺產,清點完畢後,蘇聯人民心生愧疚!
    蘇聯「老大哥」的形象一直在中國的心中,雖然中蘇兩國之間曾經有過不快,但是蘇聯幫助中國的行動是永遠無法抹去的,不管是二戰還是「冷戰」期間,都離不開史達林的統帥,雖然個子矮小但是並未能阻礙史達林的才華!當史達林離去清算遺產,清點完公布結果後,蘇聯人民陷入沉思並心生愧疚,這是怎麼回事呢?蘇聯的一路成長,中國作為它的鄰居是有目共睹,另闢蹊徑開創「社會主義道路」,史達林接過列寧的重擔之後,走著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仿佛與世界「為敵」。史達林繼位之後,並沒有改變列寧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而是將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與美國相抗衡的經濟、軍事大國!
  • 惹人爭議的史達林:帶領蘇聯走向輝煌,但卻推行大清洗殺人無數
    史達林執政近三十年,對二十世紀的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有人覺得他是一個不講人情的惡魔,殺人不眨眼,也有人覺得他是蘇聯的英雄,帶領蘇聯戰勝強敵,成為超級大國。史達林曾說,「一個人的死亡是悲劇,100萬人死亡只是個數據 」。但就是這樣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卻帶領著蘇聯走向輝煌。在執政蘇聯期間,史達林繼承了列寧的事業,完成了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造。他帶領著蘇軍擊退納粹德軍,打敗德國法西斯及其同盟國,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除了軍事方面之外,對於經濟史達林也帶領蘇聯不斷向前。
  • 前蘇聯「公主」斯維特蘭娜叛逃美國:父親史達林毀了我的一生
    斯維特蘭娜:父親史達林毀了我的一生1967年3月6日,無疑是斯維特蘭娜一生中極富戲劇性的一個轉折點,這位蘇聯前鐵腕領導人史達林唯一的女兒,在這天通過美國駐印度大使館,輾轉「叛逃」美國,一時轟動世界。要知道那時候蘇聯幹部的子女不是叫「奧克佳布裡」(十月革命),就是「瑪佳」(五一勞動節)。一時之間,蘇聯數千名新生兒都因之起名為斯維特蘭娜。史達林經常撫摸、親吻、讚賞女兒,親切地呼喚她為「小麻雀」,但不是一切都像童話那樣完美無缺。1932年,斯維特蘭娜的母親、史達林的第二任妻子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在一次晚宴後,回到自己房間,朝頭部開槍自殺。
  • 自詡只有一根棍子的史達林,如何避免日本配合德國進攻蘇聯?
    這對於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他曾惱怒地對自己的將軍們說:"我手上只有一根棍子,但現在卻來了兩隻狼。"這句話體現了史達林當時到底有多焦慮,因為如果日本也夾擊蘇聯,那蘇聯就真的危險了。對於史達林而言,當務之急還是想出個辦法,如何把隔壁的日本人嚇住,讓日本人不會和德國一起來進攻蘇聯。
  • 關東軍兩次暗殺史達林為何失敗?叛逃蘇聯情報官與紅色間諜的對抗
    1938年,日本曾策劃了一個代號為「獵熊」的秘密暗殺行動,試圖暗殺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這個行動是「日本陸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性謀略活動」。情報高官叛逃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唾手而得的成果讓日軍極度膨脹,軍界內部甚至出現了要暗殺蘇聯最高領袖史達林的聲音,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減少日本在中國的威脅。
  • 如果蘇聯丟了莫斯科,史達林還能退到西伯利亞,並反敗為勝嗎?
    在1941年也就是蘇德戰爭的第一年的時候,蘇聯的莫斯科保衛戰確實是命懸一線的戰役,由於在戰前史達林對軍隊實行了「大清洗」運動,軍隊中大量的指揮官被殺,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的非常厲害,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的蘇芬戰爭,在面對芬蘭這個只有20萬軍隊的小國的時候,蘇聯出動了百萬大軍,卻以傷亡37萬多人的代價才獲得了慘勝。
  • 揭秘史達林女兒為何叛逃蘇聯,曾經還經歷四段愛情
    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史達林,原姓朱加什維利,喬治亞人,前蘇聯政治家,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蘇聯大元帥,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
  • 蘇聯歷史上最諷刺的事:史達林死後,他的漂亮女兒卻成了美國人!
    史達林是蘇聯歷史上一個極富爭議、極其矛盾的人物。他對蘇聯的貢獻不可磨滅,但由於個人性格原因,史達林對階級鬥爭、國內外局勢等問題的理解始終存在偏差,由此而制定的政策也給蘇聯人民和蘇聯社會帶來了難以盡述的傷害。
  • 蘇聯二號人物貝利亞,為何在史達林去世後被處決?學者:犯了眾怒
    每一個蘇聯公民都聞之無比震驚,一個一直被認為是史達林最信賴的左膀右臂,竟然「是與英國和德國通敵賣國的人」,竟然「還想要恢復資本主義」,竟然「道德敗壞到有幾百個情婦」。而幾乎就在昨天,所有人都會認為貝裡亞將會是蘇聯人民新的領導人。「親愛的同志們和朋友們!
  • 蘇聯二號人物貝利亞,在史達林去世後,為何未接班反而被處決?
    五十年代的蘇聯史達林去世後,有一枚名叫貝利亞威力巨大的定時炸彈就放在蘇聯高層領導身邊,不知它何時爆炸,有誰不想拆除炸彈呢?
  • 新中國成立後,史達林看到毛澤東要來蘇聯的電報,為何心生愧疚?
    也是在蘇聯開了頭之後,才有了接下去的那一批新民主主義國家發來的電報,紛紛承認這個新生的人民政權。可以說,正是蘇聯的首先承認,打破了美國和國際敵對勢力的孤立圖謀。為什麼蘇聯會承認新中國?其實這個問題,早在1949年7月劉少奇訪蘇時,就已經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