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2021-01-18 騰訊網

有句說得好「想像是美好的但事實是殘酷的」,二戰中很多武器在設計之初想的很好但實際使用之後卻與最初設計大相逕庭,下面我們就列舉十樣二戰比較「廢材」的武器看一看都有什麼武器榜上有名。

第十名:錯位的KV-2坦克

二戰前夕蘇聯在kv-1坦克的底盤上安裝了一門152mm 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彈炮,為了裝下這門大口徑火炮還特別設計了一個巨大的炮塔。這型坦克最終被命名為kv-2重型坦克。

Kv-2坦克的152mm炮可發射高爆彈、穿甲彈、混凝土破壞彈等彈藥,火力十分兇猛。同時這輛坦克還裝有厚厚的裝甲,最厚的地方足有110mm.當這種坦克剛剛投入戰鬥的時候,其厚厚的裝甲兇猛的火力讓面對它的德國軍隊心有餘悸。當時德國主要使用的是3號坦克以及4號坦克,主炮口徑最大75mm,裝甲厚度不過50mm.

Kv-2在作戰初期確實創造了一切奇蹟:在1941年6月23號的橋頭堡之戰中KV-2曾創造了單車阻擋德國一個師一天的奇蹟。而在隨後的戰鬥中被嚇壞的德軍被kv軍團打的落花流水。

但kv-2坦克真的那麼好嗎?當然不是,實際上kv-2坦克全重近58噸,無論是底盤還是發動機性能都是為40噸重量服務的,突然重了十多噸,可想而知這性能會被削弱到什麼程度!另外152mm炮彈威力確實大,威力大帶來的是炮彈的重量激增。一發152mm高爆彈足有52kg,需要兩名裝填手操作而且發射速度極慢。

這種坦克其實很好打,152mm坦克炮遠距離精度極差,1000米內射擊移動中的坦克命中率太低。而其缺點是移動速度慢,只要敵方坦克運用機動戰術很容易擊毀它。kv-2由於嚴重超重對車體部件損耗大,經常性的出現機械故障。在該車的歷史中,故障率之高以至於自身損壞的數量遠遠高於被擊毀的數量。

第九名「機槍雙廢」之大正十一機槍

大正十一式機槍是日本二戰時期陸軍裝備的制式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而得名。因其槍託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在裝備大正十一式機槍之前日本從未設計過一款機槍,因此在設計自己的第一款機槍時極為慎重。再考慮到子彈攜帶 ,彈藥通用以及火力持續等幾個方面之後,日軍決定使用三八式步槍的子彈,並且為了減少士兵攜重量創新性的設計了「漏鬥」裝彈機。這把槍在設計的時候設想能夠通過副射手不停的向彈鬥裡放入五發彈夾實現火力持續性。

但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理想美好但現實很殘酷」,大正十一機槍由於被設計的過於精密,零件較多,因此需要嚴格保養才能使用。另外這種槍每次使用的時候都需要油潤滑,為了方便倒油在槍的邊上還特別設計了一個油壺。

而在實戰中這把機槍最讓人詬病的還是那可憐的射速,雖然理論射速能達到500發/分鐘,可實戰中也就100/發分鐘。再加上這把槍無法更換槍管因此連續射擊之後就必須停下來冷卻槍管。在整個二戰歷史上任何一把輕機槍都能夠輕而易舉的壓制這把機槍,甚至3-4把美制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通過輪流射擊都能壓制住大正十一機槍。大正機槍可以說是二戰歷史上最差的輕機槍,如果不是特殊環境這把槍早就被時代淘汰了。

第八名:多炮塔T35坦克

早期在人們的認知中坦克這種武器就應該像海上的戰艦一樣擁有大量的火炮和的厚實裝甲,因此最早的設計時都將坦克裝備多個火炮。

T-35坦克就是在這種設計理念下被製造出來的,坦克共有5個炮塔,主炮塔為中央炮塔,1門16.5倍口徑的76毫米榴彈炮(後改為24倍),攜彈90發,另有1挺7.62毫米機槍。下面一層有4個炮塔和機槍塔;兩個小炮塔位於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後方,兩個機槍塔位於左前方和右後方。這種坦克看似火力十分均衡,前後左右都被照顧到了。

但真正走到了戰場這輛坦克才被發現已經嚴重的脫離了實際,10-30mm的裝甲根本擋不住反坦克炮的攻擊, 而24倍口徑的76.2mm的坦克炮又無法擊穿其他坦克的裝甲。最可笑的是,當初被認為威武龐大的車身卻成為了最好的靶子。

第七名:「機槍雙廢」之日本九二式重機槍

日本九二式重機槍是日本在一戰後期在三年式重機槍以及89式高射機槍的基礎上設計的一種發射7.7mm子彈的重機槍。九二式重機槍最早出現於中日戰場之上,隨著戰爭的擴大隨日本軍隊足跡遍布整個亞洲。

在九二式重機槍設計之初,秉承日本陸軍遠程高精度殺傷的原則。九二式重機槍為了能夠保持精確殺傷不僅配備了光學瞄準鏡,還為防止7.7mm子彈連續射擊時候的巨大後坐力而為其裝備了一個巨大而沉重的槍架。

這把槍射速之慢再加上槍身之重,射程和威力還遠不如M2機槍。在二戰時期無論是中國軍隊的民24式機槍還是美軍的M1919機槍都能壓制住九二重機槍。因此相對於其他國家的重機槍來說空有一身重量卻無作戰能力的九二重機槍可以稱上是二戰最差重機槍了。

第六名:「啞彈之王」美國MK14魚雷

Mk14魚雷是美國在二戰時期美國潛艇用的一種重型魚雷,在長達近4年的太平洋戰爭中都是美國主力裝備。在設計的時候這種魚雷還被裝上了當時非常先進的引信以增加魚雷的破壞力。不過非常不幸的是這種魚雷實在「太不靠譜」了。

1943年7月L·R·達斯皮特艇長曾指揮的「黑鯵」號潛艇伏擊日本最大油船「南都丸」號,艇長以近乎完美的角度向這艘油船發射了15枚魚雷可只有一枚爆炸。隨後工程師對這種魚雷進行了拆解才發現是引信在設計上出現了重大失誤。由於這種魚雷大而昂貴因此在被製造出來後一直都沒有進行有裝藥的實彈測試因此直到開戰都沒有發現這種問題。 美國潛艇使用這種魚雷不知道錯過了多少戰機。

第五名:「海軍宅男」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是日本在二戰時期建造的最大的,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該艦與1937年正式動工,1941年竣工被編入日本聯合艦隊。大和號滿載排水量7萬噸以上,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大口徑的主炮--威力巨大的460mm主炮。這門主炮可以將1.5噸重的91式穿甲彈發射到41公裡遠的地方。而全重達2.1萬噸的裝甲即便是大和號自己的主炮都無法擊穿。

該艦建成之後日本海軍如獲至寶,立刻成為了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日本將其視為決戰武器整日在錨地警戒,而在隨後的中途島之戰中,就在美國海軍全殲日本航母作戰編隊的時候,這艘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卻在300海裡外「打醬油」.

在隨後的作戰中這艘巨艦總是處於邊緣位置。在雷伊泰灣海戰中大和號參加了最後一次戰列艦史上的炮戰,所有戰績不過是擊沉2艘驅逐艦擊傷一艘護航航母而已。在1945年迎來了它的末日,日本海軍部命令大和號執行自殺出擊任務。1945年4月7日該艦遭到美國艦載機攻擊,被命中魚雷10發、炸彈24枚後沉入海底。

大和號戰列艦從單艦的角度來講無疑是強大的,如果放到一戰時甚至是二戰早期都算是無敵的存在。但二戰後隨著航母的出現,戰列艦已經完全落後於時代。航母超遠程超快速的打擊讓戰列艦的巨炮成為了無用的擺設,大和號成為了毫無用處的武器。

第四名:「怪胎」巡洋潛艇絮庫夫號

潛艇作為水下攻擊武器,使用魚雷対敵方進行襲擊。二戰時期確實有一些潛艇上面裝有主炮,不過這種火炮多為自衛使用而不是主要攻擊手段。不過還真就有一種潛艇在上面裝備了不亞於重巡洋艦主炮的火炮,成為了潛水重炮潛艇。

法國巡洋潛艇絮庫夫號就是這麼一種潛艇。這艘潛艇長110米寬9米,水下排水量3304噸,除了裝備12具魚雷發射管外,最大的特點就是裝備了一門雙聯裝203mm 艦炮。

實際上早在巡洋潛艇絮庫夫號之前英國就在m級潛艇上試驗過裝備大口徑主炮的可能,並且還製造了一艘這種裝備了一門305mm火炮的潛艇。不過最終還是被確認這種潛艇完全不具備實戰意義,特別是在魚雷技術正在飛速發展的二戰時期。法國在1929年製造該潛艇,一直使用至1941年,在這10多年的服役過程中這艘巡洋潛艇從未有過任何戰績可言。

第三名:水下巨艦伊400型潛艦

伊400潛艇是二戰時期最大的潛艇,也是迄今為止常規潛艇裡最大的一型。實際上從技術層面的角度講伊400潛艇不但不是最差的,反而可以說是二戰時期最好的潛艇。在意義上甚至超過大和級戰列艦。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水下航母的設想也是相當超前的,這種水下巨獸排水量達6560噸,以16節的航速做水上航行可航行33000海裡(61000公裡),單艇作戰時間長達4個月,可以達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該艇的作戰能力已經達到了早期核潛艇的水平!

不過武器不是藝術品,具體好壞還要看實際作戰。伊400如果作為一種遠洋攻擊潛艇,進行水下破交,特種登陸攻擊等來說都是非常優秀的。但奇葩的日本人不知為何將戰機搬到了潛艇之上,希望將伊400作為一種潛水航母使用。

伊400潛艇是一艘非常超前而先進的潛艇,但正如一句老話:多走一步是天才,多走兩步就是瘋子。伊400潛艇是當今所有戰略潛艇的前身,可惜當時沒有合適的武器讓其發揮。直到被擊沉都從未履行過自己的使命。

第二名:鋼鐵藝術-古斯塔夫巨炮

如果說戰列艦的主炮是海軍最據代表性的象徵,那麼古斯塔夫巨炮就是陸軍最宏偉的象徵。這門口徑達800mm的巨炮凝集了第三帝國的工業和科技結晶,可以說是當時人類最偉大的造物之一。

古斯塔夫巨炮(又叫多拉大炮)是由希特勒命令研製的一種用於遠程破壞敵方防禦陣線的武器,最初的目標是法國的馬其諾防線。不過在德國裝甲部隊繞過馬奇諾防線後,這門大炮似乎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不過當蘇德戰爭爆發後,希特勒又將其運到了東線來對付蘇聯人。

這門大炮威力確實強大:穿甲彈重7.1噸,高爆彈重4.8噸,能在擊穿一米厚的防禦鋼板。1942年夏天,在對蘇軍的作戰中這門大炮打爆了蘇軍建造的要塞底部深30米覆蓋有鋼筋混凝土的彈藥庫。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這是間諜的破壞,直到戰後才被披露這實際上德國超級大炮所為。

不過古斯塔夫雖然威力巨大,但是要想使用它麻煩更大。首先這門炮實在太重了,近1500噸的自重讓它毫無機動性可言。在1942年為了將這門大炮送往前線德國人還特別設計了專用的運輸列車,並且由於太重所有橋梁都無法承受它碾過,只能繞道而行。而抵達目的地後為了組裝好這門巨炮,1500人整整忙活了3個禮拜。另外這門炮太大了,如何隱藏它也是個問題。相對於他巨大的威力,其自身卻脆弱的可憐-只要被轟炸機發現幾乎難逃被擊毀的命運。實際上為了防禦空襲,這門大炮周圍聚集了4000人的部隊,除了防空部隊外還包括化學部隊用於釋放煙霧。

古斯塔夫巨炮作為希特勒大炮兵主義狂熱的作品其威力與投入完全不成正比,無論是轟炸機還是攻擊機都完全可以代替它。這門大炮的藝術價值要多於作戰價值。

第一名:趴窩的巨獸,鼠式坦克

二戰歷史上最差武器莫過於納粹德國的巨型「玩具」-鼠式坦克。鼠式坦克又稱八號坦克,是由德國保時捷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設計的超重型坦克,戰鬥全重達188噸,是當時最重的坦克也是至今為止人類製造的最重坦克。

說起鼠式坦克的開發,就又要說到蘇聯的T-35坦克。當年蘇聯製造了一種號稱「陸地巡洋艦」的坦克,這種坦克體型龐大,滿身火炮,看起來威力無窮。希特勒在得知這種武器之後激動不已,他立刻命令德國的工程師要造出比蘇聯人「更大更重」的坦克。

經過多次試驗在1943年底第一輛超重型坦克終於在跑道上試行成功。不過隨後的機動試驗中鼠式坦克卻暴露出了速度太慢的問題。鼠式坦克裝備一門55倍口徑128mm主炮,鎢合金穿甲彈能夠在1000米內擊穿270毫米/30度的傾斜式均制鋼裝甲板,而周身裝甲即便最薄處也有100mm厚,而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也不過如此!可以說在二戰中幾乎沒有坦克能夠擊穿它的裝甲。

犀利的火炮,堅固的裝甲看似無可匹敵。不過這種坦克過慢的機動速度幾乎就比步兵徒步稍微快一些,在實戰中根本無法做到高速衝擊敵方陣地,只能當做固定的火力據點使用。另外其188噸的重量也讓歐洲的橋梁無法承受。

鼠式坦克最終還沒有定型量產二戰就結束了,不過即便是量產了也並不表示該坦克就能主宰戰場。且不說盟軍那無盡的空中優勢,就算是像t-34這樣的坦克也夠運用運動戰像打碉堡一樣幹掉鼠式坦克。時至21世紀科學技術已經發展都如此地步,但坦克重量最重不過70噸。時間證明鼠式坦克只不過是希特勒個人的一個玩具,在二戰史上更是一個最大的笑話。

相關焦點

  • 二戰的核心國家德國,同樣是戰敗國,為何發展還不如日本
    而現在德國卻變成近代戰力榜上的第八名,現在的軍事地位和二戰期間可謂大不相同。    德國士兵  其實在二戰結束德國的命運就已經註定,只有依靠先進的武器裝備才能打贏的戰爭,而美國卻在「少爺兵」中演變出一個更為強大的代名詞「美國大兵」在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豐富的資源中,美國從二戰中就開始不斷的強大自己的軍事力量
  • 二戰十大致命武器排行榜,第一名當仁不讓最威武!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埃塞克斯」級航母是二戰中美國海軍建造的主要艦隻,在對日作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其設計排水量為2.7萬噸,滿載排水量約為3.2萬噸。該級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兵力是艦載機,二戰後期,共有144艘次遭受魚雷、炸彈和日本「神風」自殺飛機的攻擊,但沒有一艘被擊沉。
  • 芬蘭在二戰時為何能被德國看中,單憑武器裝備就足以引起德國注意
    二戰時期的德國憑一己之力,在整個歐洲大陸掀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腥風血雨,除此之外德國還是有一些幫手的,雖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至少在某些局部地區,這些國家給德國的間接援助還是很強大的。芬蘭士兵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家,在二戰時期卻倒向了德國,在整個歐洲戰場曾經幫助德國打過不少的阻擊戰,還曾兩次給強大的前蘇聯軍隊造成不小的損失。
  •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戰列艦曾經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二戰,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今天為大家盤點二戰中最為強勁的十艘戰列艦。
  •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的差距有多大,如果單挑誰能贏
    我們僅以工業和經濟為例,二戰前德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14%,德國在吞併大半個歐洲以後,其工業產值比重上升到30%左右。而日本的工業產值在二戰中巔峰時期的佔比也不超過4%,可以想像日本和德國的差距。二戰期間,德國(不含佔領區)生產鋼鐵18770萬噸、電力4140億千瓦時、石油4620萬噸、煤炭345500萬噸。
  • 高堡奇人:如果二戰日本德國贏了呢?
    如果當年德國和日本贏了二戰,歷史將會如何?
  • 盤點:二戰德國十大「黑科技」,每一款都很奇思妙想
    德國,在那個時代工業快速的發展,更是當時黑科技的代名詞,尤其是在軍事等方面的黑科技高速發達。到目前為止,有些裝備連科學家都無法做出解釋。今天就讓我來盤點一下德國的十大黑科技。第一黑科技是卡爾臼炮:卡爾臼炮又稱雷神託爾,它自身體型龐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跟一頭鯨魚不相上下,而且它所使用的炮彈足足達到一噸。
  • 如果美國沒有捲入二戰,日本和德國會戰敗嗎?
    二戰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它依舊令人記憶猶新。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好在這場戰爭,最後以中國、美國、蘇聯、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共同戰勝了法西斯侵略者告終。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當初美國不參戰,二戰發展到最後又會怎樣?英國和蘇聯能打敗納粹德國麼?中國又能打敗日本侵略者麼?要3知道,二戰結束的標誌性一役是美國在日本長崎、廣島投下兩顆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二戰這才結束的。
  • 有史以來壓力最大的武器,二戰德國SPG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在二戰時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機動重火力支援武器,德國最早意識到這類裝備在戰鬥中發揮的作用,二戰初期就積極研發,除了野牛系列自行火炮等著名的型號外,德國當時還有一款十分小眾的SPG自行火炮。SPG自行火炮來自敦刻爾克的禮物法蘭西戰役期間,英軍裝備了較多輕便靈活的維克斯Mk.VI輕型坦克,這些坦克在戰鬥中表現並不好,它們那不足10毫米厚的裝甲不僅難以抵禦反坦克武器的攻擊
  • 二戰中那些超變態的奇葩武器
    二戰中那些超變態的奇葩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都紛紛研發先進武器,其中一些武器在我們現在看來真是奇葩又變態,本期專題帶您了解那些詭異的二戰秘密武器。刺拳多管火箭筒德國軍隊二戰後期德軍一種非常特殊的單兵武器,名為刺拳多管火箭筒,原本用途是用來攻擊盟軍的低飛飛機,於1944年設計生產,總共有兩個型號, 分別是A型和B型。哥利亞遙控炸彈德國軍隊由德國國防軍部署的履帶式遙控炸彈約4英呎、2英呎寬、1英呎高。哥利亞遙控炸彈攜帶了75到100千克的高爆炸藥。
  • 德國二戰就能製造重達1.8巨型炸彈,工業強國值得我們思考
    德國敢於發動二戰,很多人簡單以為軍事力量足夠了,其實是它背後的工業力量支持它的軍事和經濟的崛起。要不是最近,德國法蘭克福市發現一枚二戰時期由英軍投下的未爆彈,重達500公斤,為了安全拆除炸彈,當地政府緊急疏散了約1.3萬名民眾,二戰的故事大家可能會忘了。
  • 《等待安雅》差評,最多5分
    《等待安雅》差評,最多5分穿幫如下:1、一會兒叫Anya, 一會兒叫Leah,他嘛究竟叫什麼?2、父親和3歲女孩兩人剛被抓走兩三年,二戰結束,女孩回到山村就成預姐了,比男主都高了一頭。表揚:1、法國MLE1886勒貝爾步槍居然是原裝貨2、 Einheits-PKW 越野車也是原裝貨3、 納粹德國海關部門制服細節到位 批評:1、那熊真被殺了麼?
  • 那些曾經出現的二戰經典武器排名-步槍篇,總有一款你聽過的!
    那如果說到二戰的武器裝備,相信會有數不清的回憶湧上心頭,最著名的應該屬於美國的原子彈了。這款武器的出現,直接改變了整個二戰甚至是整個世界的當時以及未來的走向。今天要說的卻是不那麼引人注意但又實實在在在戰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武器,單兵武器。更確切地說,是單兵的步槍。對於士兵來說,手裡的槍才是自己最重要的「夥伴」和「依靠」。
  • 二戰德國研發的「黑科技」武器,美國和蘇聯竟然成了最大獲益者
    (二戰德國V2飛彈是世界第一款彈道飛彈)在二戰德國推進V1飛航式飛彈研發的同時,V2型飛彈,也就是世界第一款彈道飛彈也在研發之中。世界第一款彈道飛彈V2V2飛彈是二戰德國軍事黑科技之一,早在1936年,德國就開始研發V2型飛彈,該飛彈由飛彈技術奇才馮布萊恩負責研發。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的原因,德國在二戰之前的軍事發展受到極大限制,比如「凡爾賽條約」就對德國的大炮數量和規格進行了限制。
  • 二戰時的德國有多發達?領先中國50年以上
    德國之所以能挑起二戰,依仗的是發達的經濟、先進的科技、強大的軍事、雄厚的國力。那麼二戰時的德國有多發達?領先中國至少50年以上。  二戰前的德國城市安靜漂亮,基礎設施完善,比中國和日本的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活質量要高很多。僅僅雨汙分流排水理念一項就讓當時的中國望塵莫及。
  • 二戰日軍的變態的反坦克武器四式反戰車刺雷
    ,美國是為了步步為營能,想通過最小損失打最高效率價值出來,而德國則是為了防禦而防禦,試圖利用反坦克火箭筒來緩解二戰後期德國坦克數量不足,以最小資源消耗打出最大的戰績效果出來。,所以美國和日本必須在太平洋上一決雌雄,隨著戰役的進展,日本作為島國資源短缺開始暴露無遺,這讓日本名知自己的坦克性能,已經落後於世界各國,但卻沒有及時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造成的結果就是本來在歐洲戰場淪為消耗品的謝爾曼坦克,在太平洋戰場上卻成為了真正意義上陸戰之王,而日本當時完全由能力,跟德國一樣造出反坦克單兵裝備進行防禦作戰,但最終日本卻搞出了一種不倫不類的東西,叫作四式反戰車刺雷。
  • 二戰美同時打贏德國和日本,為何會敗給志願軍?這一點根本比不了
    眾所周知,在二戰後,美國的實力當屬世界第一,基本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承受得住美國的攻擊,而且美國除了軍事比較強大之外,經濟也非常好。因為美國在二戰中就發了不少戰爭財,擁有了大量的資金用來研製先進的武器。美國提出和談撤兵的原因也是因為當時的美國軍隊早已被我國志願軍打怕了,所以才做出了如此要不要大國顏面的事情,很多人好奇,美國這麼強大,在二戰美國還能同時打贏德國和日本,為何會敗給志願軍?麥克阿瑟早就明了,這一點根本比不了。
  • 二戰中德國製造的逆天武器;卡爾臼炮,弧線步槍
    #老照片#二戰中的德國處於科學技術的爆發階段,德國不僅是軍事大國、經濟大國,政治大國,也是科技大國;二戰中德國設計出一大票「概念性」武器,有些開歷史新河,戰後被發揚光大,有些被廢棄,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 二戰最費時費力的無用產物,德國豹式炮塔碉堡,雞肋般的武器
    二戰期間,為了將武器能力發揮到最大化,"廢物利用"一直都是各國軍隊戰鬥第一法則。除了財大氣粗的美國,其他的國家都希望將武器運用到最關鍵、最實用的地方中去。不過在這些"廢物利用"的武器當中,有一款武器卻一直被後世稱為雞肋。雖然在實戰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總體上依然是被外界稱為無用之物,它就是著名的豹式炮塔碉堡。
  • 二戰日本德國大戰誰會贏?
    二戰日本和德國雖然是盟友,但是如果讓它倆單獨的出來練的話,其實日本根本不是德國的對手,當時日本的綜合實力如果進入歐洲的話,頂多進前五,而德國的綜合實力則是第一。其實二戰日本的海軍艦隊是加分項,能夠進入世界前三的行列,而德國海軍實力不行反之陸軍能力比海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