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費時費力的無用產物,德國豹式炮塔碉堡,雞肋般的武器

2020-12-23 天川歷史

二戰期間,為了將武器能力發揮到最大化,"廢物利用"一直都是各國軍隊戰鬥第一法則。除了財大氣粗的美國,其他的國家都希望將武器運用到最關鍵、最實用的地方中去。

不過在這些"廢物利用"的武器當中,有一款武器卻一直被後世稱為雞肋。雖然在實戰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總體上依然是被外界稱為無用之物,它就是著名的豹式炮塔碉堡。

一、廢物利用最大化

1943年8月,納粹德國在庫爾斯克戰役失敗後,勝利的天平開始完全轉向了蘇聯一方。德軍的裝甲部隊開始有計劃地向德國周邊集結,以便於防禦蘇軍對德國本土的進攻。

但在德軍大本營看來,因為原料的緊缺無法研製一款新型防禦武器,於是德軍高層決定將防禦武器的重點轉移到廢棄的武器上面。這當中最支持該說法的是時任裝備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他的想法也是簡單而粗暴:在德國本土建造一批鋼製的反坦克碉堡,然後將其分割後,送到指定地點後安裝。

那麼哪一款反坦克碉堡能夠堪當大任呢?施佩爾考慮再三後,發現了一些被運回的"豹式"坦克炮塔,於是決定將"豹式"炮塔作為反坦克碉堡的主要武器。此言一出,不少德軍將領表示反對,認為現在正處在裝甲武器的短缺局面下,將原本可以安在坦克上的炮塔放在固定碉堡上,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還有一些將領直言不諱地提出,用裝甲部隊去前線與蘇軍作戰,總要比龜縮在國內被動防禦要強得多。因此施佩爾的反坦克碉堡提議一直沒有在大本營中獲得堅定的支持。不過作為元首身邊的紅人,施佩爾對於自己的方案還是很堅定地,在多次"深入交流"之後,元首希特勒鬼使神差地同意了這一方案。而且命令施佩爾,不僅要建造,而且還得以數量取勝,多多益善。

二、豹式炮塔"無敵"構造

外形上,豹式反坦克碉堡看起來十分驚人——一個長寬高均為3米的正方形鋼製外殼,在外殼的最上層安放著一門70長倍徑75mm的坦克炮。炮塔吊籃深入底板下面,這一位置作為戰鬥室和炮彈存儲室。深入地下的面積,當中有著一張摺疊床和一套供照明和排煙使用的發電機,在一側開有逃生門。

根據大本營的要求,所有的炮塔碉堡都要事先生產好各部分的零件。然後分為兩個部分運往指定的防線,然後在當地進行組裝、結合才算大功告成。整個反坦克堡壘重量可以達到40.8噸,幾乎與一輛"豹式"坦克重量相當,可以說這款反坦克堡壘在重量上已經是達到了"巨無霸"的級別了。

反坦克碉堡在布置完成後,炮塔中與"豹式"坦克裡面的人員相一致,可以說是一款不能移動的固定"豹式"坦克。雖然從火力上來看,這款反坦克堡壘對任意一款蘇式坦克造成嚴重的破壞,作為一款反坦克的利器絕對是合格的。

不過該堡壘的缺點也是相當明顯:因為沒有原來炮塔上的液壓旋轉裝置,因此該堡壘的炮塔轉動時,必須要炮手和裝填手在保持絕對水平的情況下,勻速地進行轉動,旋轉一周大約需要8分13秒左右。如果有任何的傾斜,那麼這個炮塔是無論如何都旋轉不動的;此外該碉堡的隱蔽效果在實戰中也表現不佳,一旦開火,這種固定的火力點很容易被盟軍輕易擊毀。更為尷尬的是,如果敵方從其他方向進攻的話,這種固定的炮塔碉堡地就變得毫無用處。

1944年中期,經過一系列實戰研究之後,德軍武器局要塞設計處對該反坦克碉堡提出了三點不足,並希望大本營停止該碉堡的生產。首先就是該碉堡的重量過於笨重,在運輸中十分不便;而且在實戰中無法保證安裝時間,十分浪費寶貴的作戰時效。

第二點就是為了增強防護力,該碉堡周圍需要建立一處牢固的混凝土防護帶,德軍認為這時浪費功夫,不如直接修建最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碉堡來得實在;最後一點就是大量的耗材浪費,修建這樣一個反坦克碉堡需要大約32噸的鋼材,而傳統碉堡僅需要2.5噸就可以輕鬆搞定。以德國現在的工業實力,如此大量消耗鋼材是根本行不通的。

不久之後,豹式碉堡的升級版本被研發出來,與之前相比該碉堡設計是完全按照鋼筋混凝土碉堡方式進行製作;同年年底,第三版本的碉堡方案也應運而生,為了節省物料,地下部分完全使用木材,也不再安裝混凝土保護層。上部用一塊帶孔鋼板封閉,炮塔就安裝在其上。根據戰後的統計,納粹德軍在整個二戰中總共部署了大約1000個這樣的反坦克碉堡。

三、最後的失敗命運

實戰當中,這款被施佩爾賦予眾望的武器並沒有拿出來什麼過於傲人的戰績。以部署最多的義大利山區為例,雖然有一些的德軍士兵以"打黑槍"的方式擊毀了一些盟軍的坦克和裝甲車,但一旦被盟軍火力發現,等待這些固定火力點的只有被摧毀的結局。

還有一些碉堡,面對盟軍瘋狂的潮水進攻時,幾乎沒有打出一發炮彈,就連人帶炮成為了盟軍的戰利品。眾多的碉堡也極大浪費了本就寶貴的"豹式"坦克炮,造成盟軍進攻德國本土時,德軍根本沒有足夠的坦克對盟軍展開防禦和對峙。如果這些炮塔能夠安裝在坦克車體之上,那麼盟軍在進攻時就不會如此輕鬆地進入德國境內。

除了"豹式"坦克以外,德國後期研發的四號殲擊車在選擇火炮方面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而換成了老式的48倍徑火炮,也極大影響了該殲擊車的作戰效率;並且無論哪一型豹式炮塔地堡,其施工時間都比較長。造成許多炮塔地堡施工尚未完畢即已被敵軍繳獲,根本沒發揮出作用。

戰爭後期,德軍也一度將部分坦克用作固定堡壘來抵禦進攻的盟軍。雖然在靈活性方面有了明顯的改善,但依然無法挽回納粹最終戰敗的局面,這款"豹式"反坦克碉堡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結語

"豹式"反坦克碉堡雖然體現了德軍一貫的節儉觀念,但在實際研發和實戰中,這款武器摻雜了過多的人為因素和利益糾紛。德軍上到大本營,下到裝備、工兵部門都竭力從中獲得一些利益,這也反映了納粹內部官僚傾軋和管理混亂的一個縮影,也註定了"豹式"反坦克碉堡最後的悲慘結局。

參考資料

1.《第三帝國的反裝甲作戰》

2.《第二次世界大戰武器名錄:德國篇》

3.《第二次世界大戰編年史:1944》

相關焦點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有句說得好「想像是美好的但事實是殘酷的」,二戰中很多武器在設計之初想的很好但實際使用之後卻與最初設計大相逕庭,下面我們就列舉十樣二戰比較「廢材」的武器看一看都有什麼武器榜上有名。
  • 二戰美國拖曳式裝甲炮塔,移動的小型碉堡,可反坦克可防空
    在二戰期間,美國作為盟軍最大的武器生產工廠,同時也是最大的科研基地之一,除了積極研發常規武器裝備,也在跟隨新思路研製一些非常規的新式武器裝備,「拖曳裝甲旋轉炮塔」(MARC)就是其中一個。1943年年底,美國陸軍技術發展委員會提出了一種結合高射炮和反坦克炮的新技術要求,按照要求這種新的武器要把拖曳式的高射速火炮與運輸車結合,火炮要具備-5°~80°的俯仰角度,帶有防彈裝甲的炮塔要能360°旋轉,3名炮手全都在炮塔內操作,炮塔內有12發備用彈可隨時使用,整套火炮系統重量不超過3400千克。
  • 二戰時期日軍最恐懼的武器,中招秒變黑炭
    二戰期間,要說最日軍造成傷害最大的武器莫過於原子彈了,兩顆原子彈直接讓日軍放棄了抵抗。在戰場上另一種武器讓日軍也尤為恐懼——火焰噴射器。
  • 二戰期間德國產量最高的坦克沒有炮塔!無炮塔設計有什麼好處?
    不光是德國的,二戰期間除了美國以外,大部分國家生產的坦克殲擊車都採用的是無炮塔結構。這樣設計的優點非常明顯:在不改變車身整體結構的情況下安裝足夠大的火炮。 二戰期間德國生產的數量最多的坦克並不是我們常見的四號坦克,更不是數量稀少的虎式、豹式坦克,而是由三號坦克底盤改裝而來的三號突擊炮。
  • 二戰中,人類研製出4種搞笑武器,只能說腦洞太大
    二戰中,人類研製出4種搞笑武器,只能說腦洞太大。二戰中,各國都研發出很多新式武器。可是又不是所有武器都能實用,其中有四種人類研製出的搞笑武器,看後只能說腦洞太大。第1種武器叫鼠式坦克,這個武器是希特勒下令建造出來的,轉本為了對付蘇聯。
  • 二戰西盤半島戰役德國閃電入侵波蘭西打響的第一槍
    說到二戰時期鼎鼎大名犯下波蘭大屠殺戰爭罪的第三骷髏裝甲師,在東線時期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敵後都是以心狠手辣著稱,被譽為德軍二戰最為強悍的部隊一,在戰績輝煌的背景下人們只記得1943年到1944年該師的在東線輝煌時期,卻對該師的來歷知之甚少,在成為裝甲師之前,第三骷髏師是一有悠久歷史的部隊
  • 二戰最難攻克的「戰列艦碉堡」,被美軍灌2萬升汽油變成人間煉獄
    碉堡是一種堅固而隱蔽的防禦工事。只要有充足的彈藥,幾個人就能遏制幾百人的進攻。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則是這種工事的狂熱愛好者。在內陸,在海邊,在島嶼,在各個軍事要點,在交通樞紐上,他們都建造大大小小的暗堡和碉堡。這些碉堡和暗堡易守難攻。
  • 二戰德國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驅
    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是二戰德國早期開發的大口徑裝備,雖然威力巨大,但本身並不成熟,在試生產了2輛之後就放棄了,它們的一些設計經驗則用於後期的相關設備身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算是開山鼻祖了。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最早的德國坦克殲擊車雖然二戰德國最早服役的坦克殲擊車,是用一號坦克底盤改裝的黃鼠狼1,但是真正從設計上來講
  • 二戰時期蠢萌武器合集,義大利發明了史上最萌飛機,英國專家最搞笑
    自從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了之後,各國就發明了不少先進的武器,在二戰的時候,德國最厲害的武器就是坦克,就是依靠這種武器,進行了一次次閃電戰,而美國的飛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打仗拼的就是綜合實力。雖然當時出現了不少好的武器,但也有不少的國家,製造出了非常好笑的武器,這些武器作用也比較的雞肋,小編今天就來帶大家看一下,雖然這些武器用處比較雞肋,但也代表了武器的發展過程。首先第一個叫做96式25毫米機關炮,這種大炮的作用令人忍俊不禁,其實就是因為,這種大炮是人力填裝,各方面功能是相當一般,射速為每分鐘220到260,可是裝彈的時間,卻要整整花十五秒的時間。
  • 二戰德國SIG33型150毫米步兵炮能夠發射三十公斤的穿甲彈一炮銷魂
    說到二戰時期德軍前線最常見最重量級火炮並不是88毫米高射炮,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德軍大量裝備了SIG33型150毫米步兵炮在步兵師之中,就好比德軍第二步兵師,一個步兵團至少裝備20門德國SIG33型150毫米步兵炮,德國SIG33型150毫米步兵炮從外觀上看,並不是一款笨重的單用途火炮
  • 二戰德軍「最爛」武器:戰鬥機飛6分鐘就墜機,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德國的軍事水平世界一流,同時造出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曾經德軍就製造了一款用來專門防禦空中的武器,名為空氣炮,該武器設計初衷就是在地面對敵軍飛機進行有效的遏制,然而因為技術根本不到位,致使它造型極為怪異,而且性能非常的雞肋,在服役德軍期間基本上沒有擊落一架飛機,更像是有名無實的破銅爛鐵
  • 二戰日軍的變態的反坦克武器四式反戰車刺雷
    而美國在二戰時期也是大量使用反坦克火箭筒的國家,其中巴祖卡火箭筒最為出名,連二戰後期德國的44型反坦克炮殺手也是仿製美國的反坦克巴祖卡火箭筒,但美國在二戰無論亞洲戰場和歐洲戰場都是進行全面反攻的主要作戰國家之一,為什麼美國需要大量裝備反坦克火箭筒呢,其原因是美國和英國在歐洲戰場雖然是西線的反攻主力,但打法都是非常苟的,不像蘇聯那樣的不怕死不及損失的一壓到底,因此美國和德國在二戰使用的反坦克火箭筒都是有其戰略意義上的用處
  • 《獵殺T34》二戰傳奇坦克T-34,上演鋼鐵之戰
    T-34具有傾斜裝甲設計,這種在二戰時期新出現的設計,大大提升了坦克機動性及防禦性能,也使T-34坦克成為二戰時期的明星坦克,在各種大大小小的戰場上大放光彩。T-34坦克的強機動性,有一方面得益於它寬大的履帶,可以在泥地沼澤以及冰天雪地裡穿梭自如。
  • 二戰奢侈的武器之五號防空坦克,黑豹坦克雖好,底盤太緊張了
    五號防空坦克是德國在二戰中設計的一款重裝備,是用來進行機動中低空防禦,該裝備並沒有量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本身和「突擊虎」這類裝備一樣「太奢侈」了,需要消耗寶貴的主力坦克底盤。
  • 四號坦克的防空之路,二戰德軍的中流砥柱,豈能被高射炮難住?
    德國在二戰時期的坦克一直是個比較強大的存在,雖然早期的垂直裝甲經常讓人感覺不是很完美,但靠著高質量的鋼材和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垂直裝甲一樣給盟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這一點在四號坦克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四號坦克在歷史上的名號還是很響亮的,尤其是在二戰時期,雖然完全趕不上後來的虎式和豹式,但依舊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
  • 美國槍迷活動再添花樣 二戰轟炸機球形炮塔實彈射擊表演
    斯託克頓航空博物館(Stockton Aviation Field Museum)轟炸機修復計劃的組織者用一個斯佩裡(Sperry)球形炮塔在現場進行射擊,這種球形炮塔是二戰中美軍B-17、B-24重型轟炸機的自衛武器。在這個讓「金錢變成煙霧」的射擊活動中,沒有任何武器可以與其媲美。
  • 二戰蘇聯SU-152毫米自行火炮號稱動物園殺手據說能打穿費迪南
    說到二戰殲擊車系列,蘇輛和德國都才採用無炮塔結構,而德國當時最著名的殲擊車,主要有兩個型號,三號G型突擊炮,黃鼠狼殲擊車,這兩種殲擊車是德軍二戰時期生產數量最多,戰績最好的兩款車輛,而蘇聯方面,最為經典常規的殲擊車輛,主要是以SU系列殲擊車為主,SU-76是蘇聯第一款戰場自行火炮,
  • 1945年德軍最後一場裝甲反擊戰冬季春醒行動德國第23裝甲師
    而蘇聯方面從多方獲取的情報,早已經知道了德軍確切的發起進攻時間段,其兵力也發生重大調整,而急於取勝希特勒基本上都忽視了戰前的情報工作,特別注意的是,蘇聯在修築防線上,調集大量的SU100殲擊車,該型殲擊車成為當時蘇聯手中秘密防禦武器。
  • 二戰時美國「跑車」是如何戰勝德國黑豹的?答案讓人啼笑皆非
    為了獲取勝利,各式各樣的新式武器不斷被人類發明出來,再投入到戰爭之中。一戰時坦克第一次開進了戰場,於是塹壕戰術徹底被瓦解。在認識到坦克的強大之後,各種反坦克武器又被製造出來。而坦克又繼續得到了加強,變得越來越強大,甚至德國人還專門為其設計出了新式戰術。
  • 裝甲怪獸:四聯裝炮塔戰列艦
    【話說軍世】「密集火力」戰列艦:二戰另類造船史在武器裝備歷史上,炮管的數量很重要,因為他直接決定可以投入的火力密度,比如說著名的八聯裝「砰砰」炮,前蘇聯大名鼎鼎的「石勒喀河」自行防空炮,還有變種「異形」:「冒藍火」的加特林,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裝備四聯裝主炮的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