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春(1969年-),生於中國臺灣省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大武山腳下,為臺灣知名麵包師。2008年,吳寶春、曹志雄與文世成,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素有麵包界奧林匹亞的"樂斯福杯麵包大賽(Coupe Louise Lesaffre)"奪下世界銀牌,同時吳寶春,亦拿下歐式麵包的個人優勝。2010年,吳寶春代表臺灣,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的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LES MASTERS DE LA BOULANGERIE),吳寶春打敗其它7國的選手,獲得歐式麵包組 (Pain) 世界冠軍。
【Q彈貝果麵包製作視頻】
☟
【配方用料】
☟
【貝果的來源】
☟
據說古代的基督徒社會裡,圓形的麵包(古代的主教石棺畫中常有圓體的麵食)便是貝果最早前身。後來於公元1683年,一位奧地利維也納的焙師為了表達對波蘭皇從土耳其的入侵中解救奧地利的敬意,特別用酵母發酵的麵團做成了最早的貝果圓圈餅。
為什麼會做成這種形狀呢?因為波蘭皇的騎術非常好,所以奧地利的烘焙師就把貝果做成像馬蹬的外形,而奧地利文的馬蹬就是Beugel,意為圓滿之意。之後貝果就在東歐廣受歡迎,東歐的貝果猶太人稱為 Buger,在後來的三世紀裡,雖然貝果在各地的名稱不同,但原料和做法都保留傳統沒有改變。
到了公元1880年,許多東歐的猶太人為了逃避納粹的屠殺來到美國,也把他們喜愛的貝果帶來,貝果也把當時猶太移民最多的紐約和芝加哥緊緊地連繫在一起。猶太人的保守一向是世界有名,他們為了能保持貝果的傳統與配方,於是以紐約為根據地成立一個貝果的師傅公會,並嚴格管制製作與販賣,類似現在的專賣制度。只有公會師傅才能製作販賣,而且此一權力採世襲制只傳授給兒子。這也使貝果麵包蒙上神秘的色彩!
·END·
杭州烘焙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