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才計劃特別企劃
大型系列人物訪談 「浙江舞臺新勢力」
「天了嚕,做這樣男神的學生也太幸福了吧!」
「假如再給我一次高考的機會,我要考浙江音樂學院,然後去追男神。」
「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要靠實力,筆芯!」
打開古箏演奏家劉樂的抖音或微博,這樣的留言比比皆是。粉絲們直呼:「這樣的老師,請給我來一打!」
他是舞臺上魅力四射的「箏星人」,帥氣逼人的颱風和動人的音樂擄獲眾多樂迷的心;他是搞怪又賣萌的大男生,炫酷的外型在社交媒體上更是圈粉無數;他是中國音樂最高獎 「金鐘獎」 金獎得主,兩度蟬聯入選中國十大青年古箏演奏家;他是浙江音樂學院高層引進人才、碩士研究生導師,卻是學生眼中的「毒舌」老師;
我還蠻喜歡寵物的,在寵物界有「喵星人」、「汪星人」,代表著在它們的世界裡有自己的語言和思維方式,我覺得古箏也有自己的藝術表現方式和語言,而我就是說這種語言的人。
初見劉樂,一身乾淨的白色T恤,陽光中透著絲絲的書卷氣,很難想像這樣的一個「小鮮肉」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問鼎中國音樂最高獎 「金鐘獎」 。「箏星人」,這是劉樂對自己的稱呼。兒時至今,陪伴他多年的古箏早已成為了他的摯友。他覺得古箏就是他音樂理想的輸出口,通過器樂這個載體來呈現內心世界,透過他指間流淌的音符,我們便會聽到他的故事、感悟、思考。「曾經有學生來上我的課,他在琴房門口瑟瑟發抖20分鐘後才進來。
「我的老師是著名古箏演奏家、金鐘獎金獎得主」,這是劉樂大部分學生無形中產生的壓力所在,再加上「刀子嘴豆腐心」的脾性,劉樂在浙音是出了名的「毒舌」老師。嚴厲、細緻,犀利,上起課來毫不含糊,幾乎每周都有人要哭鼻子。儘管課堂上的劉樂比較「毒舌」,令學生敬畏、絕不敢矇混過關,但課堂之外他們則如同好友,無所不談。他,是Ta們的良師益友,更是Ta們崇拜的男神!
在舞臺上,劉樂是魅力四射的「箏星人」,在教學中,他是追求完美的教育者。劉樂坦言他也有「鴨梨山大」的時候。
「一個是做飯,另外一個是燙衣服,這兩點對我來說是很有用的。壓力比較大或心情不太好的時候,我就把壓箱底的衣服全部清出來,撲在床上一件一件全部燙好,瞬間就舒暢了,特別解壓,這也算是我的一個怪癖吧。」(笑)
藝術館館長抓住我的手說:「你這個手,天生就是彈古箏的手,你不彈古箏太可惜了!」後來第二天到了那個班裡,才知道一百多人都是天生彈古箏的手。哈哈哈(大笑)
劉樂是湖南湘潭人,從小就開始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六歲時,他在當地的群眾藝術館開始學習國畫。當時的湘潭,古箏尚未普及。一天,從省城來的古箏老師想開設一個培訓班,由於最初沒有人報名,藝術館的館長就希望能從其他現成的培訓班裡挑選出一些苗子,進行培養。或許正是這看似帶著點「忽悠」的鼓勵,讓劉樂成為了湘潭第一批正式學習古箏的小朋友,從此也讓他與古箏結下了不解之緣。
劉樂童年時期的演出
「可能因為我們是當地第一批學習古箏的,所以老師特別投入,而我們也把這個當成一個榮耀,格外努力。我們經常會有一些演出,每次演出完之後就會發一袋方便麵、一個橘子、一包餅乾,雖然都是很小的東西,但特別有成就感。雖然練琴的時候也是辛苦的,但在舞臺上得到檢驗後,就會很自豪,這都是我童年非常美好的回憶。」
從我獲獎之後就流傳開了一個段子:金鐘獎是非常公正公平的,就算三輪連抽第一,照樣可以拿金獎!哈哈哈(大笑)
中國音樂金鐘獎,是中宣部批准設立、由中國文聯和中國音協共同主辦的中國音樂界綜合性專業大獎,是與戲劇梅花獎、電視金鷹獎、電影金雞獎並列的國家級藝術大獎。
問鼎金鐘獎並非一蹴而就,從2005年開始,劉樂便開始徵戰各大全國比賽,直到2009年,在第七屆金鐘獎古箏比賽中以決賽全場最高分斬獲金獎及當代作品演奏獎,是當今箏壇近二十年來唯一問鼎國家最高獎的男性演奏家。
劉樂在金鐘獎金獎頒獎現場
09年的這場比賽,對於劉樂來說充滿著戲劇性。決賽階段有三輪比拼,常規來講,抽到一號選手通常都被看做比較不利的籤,但湊巧的是三輪他都抽到了第一號上場。從此,中國音樂金鐘獎每年的選手動員大會上,主辦方都會拿劉樂的例子說:「金鐘獎是非常公正公平的,就算三輪連抽第一,照樣可以拿金獎!」
是千錘百鍊、是不斷打磨,更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毅力,使劉樂完成了學生時代的夢想,而金鐘獎也一直鞭策著他在藝術道路上不斷前行。
剛比完金鐘獎的時候,很多人把我當做的是一個明星選手、賽場標兵,但漸漸地我發現賽場上競技的自己,不一定是完全真實的自己。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就開始了自己的創作。我也很感謝我的老師,她一直鼓勵我要走出自己的路,有自己的作品。
近年來,劉樂積極投身音樂作品創作,以其融匯傳統語言與當代意象的風格,創作改編了數十餘部古箏音樂作品。這些創作成果常年在國內外知名劇院音樂廳以及藝術高校院團上演,部分作品入選了古箏類高校教綱教材以及社會考級作品演奏級教材,為當代古箏藝術的創新拓展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劉樂在華沙之秋國際音樂節
劉樂的作品總會讓我們驚喜不斷:傳統、現代、戲曲、古典、電子、爵士、拉丁……風格百變,天馬行空,充滿著創新與碰撞。他認為傳統和現代並不是割裂的,它們一直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現在我們看到的傳統就是那個時代的現代。音樂是情感和情緒的表達,所謂人之常情,「常情」二字在任何時代都是共通的。
劉樂也一直致力於用現代的手法來詮釋國樂之精華,無論是京劇、崑曲,甚至是湖南的花鼓戲,經由他的改編,綻放著新的活力。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成為一扇打開普通大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喜歡上國樂藝術的大門,使他們探進門來從而愛上其中的精彩。
最近我正在做一個企劃,想傳達一些感受和概念:我們做傳統藝術的人,在當代高速發展的城市節奏中並不是格格不入,反而我們就是這個時代的縮影,融入其中並傳遞自身的價值。第一個作品叫《星光之路》,我選擇了錢塘江邊作為背景,用動感的節奏展現杭州活力的一面。
劉樂《星光之路》
或許是因為名字中帶有一個「樂」字,一直以來劉樂就樂於嘗試各種新鮮的事物。從音樂上的跨界碰撞,到社交媒體的嘗試,他都「玩」的不亦樂乎。
從2009年開始,他就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和點滴,獲粉無數。而今年年初他通過抖音發布演奏視頻,並多次進行直播互動。曾經看過他音樂會現場的朋友,一路追隨他的腳步,而更多不曾了解他的大眾,瞬間為他「路轉粉」。
劉樂認為,我們是與社交媒體共同成長的一代,本就身處其中。通過社交平臺,讓觀眾們看到舞臺和教學外更加生活化、多面、立體的劉樂,不知不覺中也把自身嬉皮、逗趣的屬性暴露出來,而從評論和留言中了解到觀眾們的需求,則更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在社交平臺上,他會發布由自己改編的當下熱門流行、經典老歌、民歌小曲……在輕鬆的氛圍中,讓大眾感受古箏藝術的魅力。而自己的一些編配手法、創作心得,也會在過程中與大家分享。他說,經過社交媒體的互動後,再返回到舞臺看演出,觀眾就會有更加奇妙的體驗,更加直觀地走進這個藝術家,這也是社交媒體帶給他的收穫。當然,他始終覺得藝術的精髓就是現場,他提倡大家走進劇院,暫時拋開工作生活上的焦躁,盡情享受藝術。
我希望通過這三年,最終能夠完成一臺主題性較強、好聽好看,展現古箏在浙江傳統和當代發展脈絡的綜合舞臺藝術。
現今,隨著復工復產復學,各種演出也在有條不紊地恢復中。劉樂表示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將會放在下半年乃至明年的規劃,由其是此次入選「1111」人才計劃,他有自己的想法。
劉樂認為古箏藝術在浙江的發展源遠流長,特別是傳統流派中的浙江箏派。他希望在「1111」人才計劃中完成古箏與浙江地域文化結合的主題內容,延續古韻、傳承精髓、挖掘新意、提升發展,這是他的心願,更是他的使命。
劉樂希望通過這三年的努力,最終能夠完成一臺主題性較強、視聽效果極佳、展現古箏在浙江傳統和當代發展脈絡的綜合舞臺藝術,為觀眾呈現一臺美輪美奐的多媒體音樂會。對此,我們也充滿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