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才計劃特別企劃
樓勝
國家二級演員、婺劇文武生、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核心成員。
採訪樓勝是在東陽大陳村文化禮堂的會議室裡,他和他婺劇團的夥伴們當天下午和晚上將會上演兩場傳統婺劇大戲。臨近中午,文化禮堂的座位就被四圍趕來的村民們擠得滿滿當當,在穿紅馬甲的志願者協助下,每一位進入禮堂的觀眾需要展示健康碼並現場測量體溫。
說起和婺劇結緣,樓勝仿佛回到了小時候,他說自己出生在金華武義縣的一個小山村裡。那時候的鄉村生活顯然沒有現在那麼多姿多彩,但逢年過節或者老人做壽時,村裡會集資請一臺戲班子來演幾天婺劇。從有印象開始,樓勝就天天盼著過節,因為那就意味著他可以擠在戲臺下最前排,近距離地欣賞戲臺上的表演,最開始喜歡看舞臺上的打戲,隨著時間推移和對婺劇的了解,樓勝開始品味裡頭的服裝行頭、聲腔表演或者每個演員都有的「絕活」。
說到對婺劇的痴迷,樓勝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很奇怪,好像天生就喜歡,從我有記憶開始,就覺得婺劇是全世界最好聽的戲。但要讓我說為什麼喜歡還真的說不出個所以然。」讀初一那年,武義縣第二職校婺劇班(後併入蘭香藝校)到學校招生,考官一眼就相中了這個長相帥氣的男生。當時樓勝學習成績非常出色,還擔任了班長。所以校長、老師和一些親屬都反對他學戲,但他想也沒想就在報名單上填下了自己的名字。
把愛好轉為學業並不容易,整整兩年的唱念做打學習讓樓勝深深體會到了臺上一分鐘臺下三年功。周一到周五,一天兩練;早上6點練到中午,中間沒有休息;周六上午、周日晚上要加練;同齡人最期盼的暑假,戲校的孩子卻只放一個星期,回校後繼續練功……現在,觀眾和專家都盛讚樓勝的基本功紮實,但背後卻是那兩年時光付出的汗水和淚水。
所有的孩子家境都差不多,所以樓勝和大多數同學一樣,每一頓夥食基本就是每星期從家裡帶來的梅乾菜和米飯。學校的練功場所是露天的,為了照顧女學生,半邊搭了個篷。像樓勝這樣的男生,除了大雨以外,幾乎都得露天練功。練功場沒有毯子,下面是結結實實的水泥地。有一次樓勝練翻跟鬥時摔了一跤,摔壞了三顆門牙,但樓勝至今懷念那段有血有汗但無憂無慮戲校歲月。
從戲校畢業後,樓勝一開始在一個民間的戲班子實習了一年。和戲臺上風光亮相不同,這一年樓勝嘗到了舞檯燈光以外的艱辛和不易:跑了一年演出,沒正兒八經好好坐過,跟隨著戲班從這個村落到下一個村落,在拖拉機和卡車上的不停顛簸;到達目的地後就要幫忙抬戲箱、搭舞臺,演出結束後就又要開始裝箱、抗運,有時候睡在學校的課桌上,有時候睡在祠堂的地上,更多的時候是縮在趕往下一個村落的卡車的角落裡打個盹
2003年,樓勝考進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這是婺劇的最高藝術殿堂。已有500年歷史的婺劇,具有「高腔、崑曲、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六種聲腔,500多出傳統劇目,1200多支曲牌、曲調,可謂是中國戲曲大家庭裡的寶藏曲種。原本以為能在婺劇院大展拳腳的樓勝,卻正好遭遇變聲期嗓子「倒倉」,別說唱戲,連說話都很費勁。對於一個戲劇演員來說,嗓子好比就是吃飯傢伙,沒法開口唱就只能當官兵甲官兵乙跑龍套。樓勝嘗試了各種辦法練聲,也到處嘗試各種民間治嗓子的偏方,但收效甚微,這讓20歲不到的他非常沮喪又失望,他說那個階段自己每天都很痛苦,整晚睡不著覺,每天都在想以後該怎麼辦,婺劇是自己最初的夢想,內心深處不願意就此轉身離開,但不能唱戲又能做什麼呢?或者可以改行做化妝師.即便如此煎熬,樓勝依然沒有放棄練功,日復一日重複著拉筋、下腰、劈叉、翻跟頭
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2005年的某一天,在婺劇院食堂門口,浙婺院長王曉平叫住樓勝,讓他唱幾句《斷橋》中許仙的唱詞,樓勝唱完,王院長沉吟片刻後說:「如果讓你演許仙,你會花心思下苦功夫嗎?」 「我會拼了命演的!」王院長乾脆地決定讓樓勝出演婺劇經典劇目《白蛇傳》。一瞬間, 仿佛處在深海的樓勝好像看到了遠處燈塔的光亮。
歷史上,婺劇擅長「文戲武做」,最經典劇目就是《白蛇傳·斷橋》一折。20世紀60年代,婺劇進京演出,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看過《斷橋》,經過一代代婺劇人的不斷精雕細琢,《白蛇傳》已成為婺劇經典劇目之一,浙婺至今已演出上千場。其中的《斷橋》一折,被人們津津樂道,譽為「天下第一橋」,許仙在《斷橋》中的「十三跌」,當之無愧「天下第一跌」。團裡專門安排《白蛇傳》導演徐手把手教樓勝演許仙;指定前輩老師教樓勝科學練聲法,輔導唱功。樓勝本人更是每天廢寢忘食練功吊嗓,運腔轉氣,摸索氣息、發聲位置、演唱技巧,慢慢地在真假嗓之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嗓音,也找回了自信。
2018年端午節。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現場直播一臺別出心裁的《白蛇傳》大戲,融合「京、粵、淮、評、川、婺」南北六個劇種,精選了目前各劇種《白蛇傳》演出中最精彩、最具特色的段落進行組合,鬥臺飆戲。樓勝在《斷橋》中飾演的許仙讓人拍案叫絕,現場觀看的文藝評論家張敞這樣評價:扮演許仙的演員樓勝,全場的演出又帥又脆,節奏感和爆發力好到無以復加,身段、神情、唱腔無一不瞬間到位,屁股坐子、摔殭屍、跳著躺橫殭屍、跳著跪……每一下看得人都要驚叫,又高又飄又標準,就像拿命在演出。樓勝的表演既帥氣又豐美,既激烈又感性,我從沒見過這樣多面和立體的青年許仙。
鑼鼓響,腳底癢。說的是浙江中西部觀眾特別愛看婺劇,浙婺每年下鄉演出多達五六百場,樓勝每天高強度的演出中,技藝得以不斷磨練。而他的演技也從青澀變得成熟,進而被觀眾喜愛和熱捧。《斷橋》、《呂布試馬》、《火燒子都》、《臨江會》只要有樓勝掛帥,即便前往外地演出,都不需要擔心票房,甚至還有一批之前聽不懂婺劇的新加坡、香港師奶戲迷現在打著飛的大江南北穿梭追看樓勝的演出。
此後,樓勝仿佛開掛,在2011年法國巴黎中國戲劇節上,榮獲最佳男主角獎;2013年浙江省新松計劃全省青年演員比賽中,樓勝榮獲一等獎;2014年,又獲浙江戲劇獎金桂表演獎;2015年,上海白玉蘭戲劇獎主辦者,又把上海戲劇界最高榮譽白玉蘭」戲劇藝術表演獎第24屆主角獎頒發給了樓勝。而觀眾和戲迷也尊稱樓勝為婺劇王子。
我問樓勝:那麼年輕就獲得那麼多殊榮是不是壓力山大?他說:戲劇演員的藝術生命是有限的,特別是武生演員,演出生涯就更短暫,可以說是演一場就少一場,演一天就少一天,所以我必須認真對待每一場演出,不負青春,不負觀眾。非常感謝戲迷觀眾們的厚愛和支持,更要感謝每一位老師、領導們的賞識和不遺餘力的栽培以及鼓勵!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我今天獲得的每一分成績都有他們含辛茹苦的汗水和諄諄教誨。
能入選「1111」人才計劃我深感榮幸,也希望藉助這個平臺我能更多的和同行切磋交流,也希望在名師大師的執導下,我能在專業上有更大的提升,除此之外,我能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珍惜每一次的演出機會,低調做人、高調唱戲,用青春、熱情和汗水,讓婺劇的舞臺更加熠熠生輝!
記者石磊與樓勝合影
文 / 石磊
浙江省舞臺藝術「1111」人才計劃,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旨在培育當前舞臺藝術的優秀中青年人才,使其成為德藝雙馨的「名編、名導、名角、藝術名匠」,最終達到「一人提升一團、一人帶動一片、一人引領一行」的示範引領作用。
經過前期嚴格遴選,36名培育對象脫穎而出。「1111」人才計劃特別企劃,推出大型系列人物訪談「浙江舞臺新勢力」,走進培育對象的臺前幕後,分享他們的故事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