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劇王子的初心 │ 「1111」人才計劃

2021-02-15 動聽968


「1111」人才計劃特別企劃

樓勝

國家二級演員、婺劇文武生、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核心成員。

採訪樓勝是在東陽大陳村文化禮堂的會議室裡,他和他婺劇團的夥伴們當天下午和晚上將會上演兩場傳統婺劇大戲。臨近中午,文化禮堂的座位就被四圍趕來的村民們擠得滿滿當當,在穿紅馬甲的志願者協助下,每一位進入禮堂的觀眾需要展示健康碼並現場測量體溫。

 

說起和婺劇結緣,樓勝仿佛回到了小時候,他說自己出生在金華武義縣的一個小山村裡。那時候的鄉村生活顯然沒有現在那麼多姿多彩,但逢年過節或者老人做壽時,村裡會集資請一臺戲班子來演幾天婺劇。從有印象開始,樓勝就天天盼著過節,因為那就意味著他可以擠在戲臺下最前排,近距離地欣賞戲臺上的表演,最開始喜歡看舞臺上的打戲,隨著時間推移和對婺劇的了解,樓勝開始品味裡頭的服裝行頭、聲腔表演或者每個演員都有的「絕活」。

說到對婺劇的痴迷,樓勝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很奇怪,好像天生就喜歡,從我有記憶開始,就覺得婺劇是全世界最好聽的戲。但要讓我說為什麼喜歡還真的說不出個所以然。」讀初一那年,武義縣第二職校婺劇班(後併入蘭香藝校)到學校招生,考官一眼就相中了這個長相帥氣的男生。當時樓勝學習成績非常出色,還擔任了班長。所以校長、老師和一些親屬都反對他學戲,但他想也沒想就在報名單上填下了自己的名字。

 

把愛好轉為學業並不容易,整整兩年的唱念做打學習讓樓勝深深體會到了臺上一分鐘臺下三年功。周一到周五,一天兩練;早上6點練到中午,中間沒有休息;周六上午、周日晚上要加練;同齡人最期盼的暑假,戲校的孩子卻只放一個星期,回校後繼續練功……現在,觀眾和專家都盛讚樓勝的基本功紮實,但背後卻是那兩年時光付出的汗水和淚水。

所有的孩子家境都差不多,所以樓勝和大多數同學一樣,每一頓夥食基本就是每星期從家裡帶來的梅乾菜和米飯。學校的練功場所是露天的,為了照顧女學生,半邊搭了個篷。像樓勝這樣的男生,除了大雨以外,幾乎都得露天練功。練功場沒有毯子,下面是結結實實的水泥地。有一次樓勝練翻跟鬥時摔了一跤,摔壞了三顆門牙,但樓勝至今懷念那段有血有汗但無憂無慮戲校歲月。

從戲校畢業後,樓勝一開始在一個民間的戲班子實習了一年。和戲臺上風光亮相不同,這一年樓勝嘗到了舞檯燈光以外的艱辛和不易:跑了一年演出,沒正兒八經好好坐過,跟隨著戲班從這個村落到下一個村落,在拖拉機和卡車上的不停顛簸;到達目的地後就要幫忙抬戲箱、搭舞臺,演出結束後就又要開始裝箱、抗運,有時候睡在學校的課桌上,有時候睡在祠堂的地上,更多的時候是縮在趕往下一個村落的卡車的角落裡打個盹

 

2003年,樓勝考進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這是婺劇的最高藝術殿堂。已有500年歷史的婺劇,具有「高腔、崑曲、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六種聲腔,500多出傳統劇目,1200多支曲牌、曲調,可謂是中國戲曲大家庭裡的寶藏曲種。原本以為能在婺劇院大展拳腳的樓勝,卻正好遭遇變聲期嗓子「倒倉」,別說唱戲,連說話都很費勁。對於一個戲劇演員來說,嗓子好比就是吃飯傢伙,沒法開口唱就只能當官兵甲官兵乙跑龍套。樓勝嘗試了各種辦法練聲,也到處嘗試各種民間治嗓子的偏方,但收效甚微,這讓20歲不到的他非常沮喪又失望,他說那個階段自己每天都很痛苦,整晚睡不著覺,每天都在想以後該怎麼辦,婺劇是自己最初的夢想,內心深處不願意就此轉身離開,但不能唱戲又能做什麼呢?或者可以改行做化妝師.即便如此煎熬,樓勝依然沒有放棄練功,日復一日重複著拉筋、下腰、劈叉、翻跟頭

 

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2005年的某一天,在婺劇院食堂門口,浙婺院長王曉平叫住樓勝,讓他唱幾句《斷橋》中許仙的唱詞,樓勝唱完,王院長沉吟片刻後說:「如果讓你演許仙,你會花心思下苦功夫嗎?」 「我會拼了命演的!」王院長乾脆地決定讓樓勝出演婺劇經典劇目《白蛇傳》。一瞬間, 仿佛處在深海的樓勝好像看到了遠處燈塔的光亮。

歷史上,婺劇擅長「文戲武做」,最經典劇目就是《白蛇傳·斷橋》一折。20世紀60年代,婺劇進京演出,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看過《斷橋》,經過一代代婺劇人的不斷精雕細琢,《白蛇傳》已成為婺劇經典劇目之一,浙婺至今已演出上千場。其中的《斷橋》一折,被人們津津樂道,譽為「天下第一橋」,許仙在《斷橋》中的「十三跌」,當之無愧「天下第一跌」。團裡專門安排《白蛇傳》導演徐手把手教樓勝演許仙;指定前輩老師教樓勝科學練聲法,輔導唱功。樓勝本人更是每天廢寢忘食練功吊嗓,運腔轉氣,摸索氣息、發聲位置、演唱技巧,慢慢地在真假嗓之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嗓音,也找回了自信。

2018年端午節。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現場直播一臺別出心裁的《白蛇傳》大戲,融合「京、粵、淮、評、川、婺」南北六個劇種,精選了目前各劇種《白蛇傳》演出中最精彩、最具特色的段落進行組合,鬥臺飆戲。樓勝在《斷橋》中飾演的許仙讓人拍案叫絕,現場觀看的文藝評論家張敞這樣評價:扮演許仙的演員樓勝,全場的演出又帥又脆,節奏感和爆發力好到無以復加,身段、神情、唱腔無一不瞬間到位,屁股坐子、摔殭屍、跳著躺橫殭屍、跳著跪……每一下看得人都要驚叫,又高又飄又標準,就像拿命在演出。樓勝的表演既帥氣又豐美,既激烈又感性,我從沒見過這樣多面和立體的青年許仙。

 

鑼鼓響,腳底癢。說的是浙江中西部觀眾特別愛看婺劇,浙婺每年下鄉演出多達五六百場,樓勝每天高強度的演出中,技藝得以不斷磨練。而他的演技也從青澀變得成熟,進而被觀眾喜愛和熱捧。《斷橋》、《呂布試馬》、《火燒子都》、《臨江會》只要有樓勝掛帥,即便前往外地演出,都不需要擔心票房,甚至還有一批之前聽不懂婺劇的新加坡、香港師奶戲迷現在打著飛的大江南北穿梭追看樓勝的演出。

此後,樓勝仿佛開掛,在2011年法國巴黎中國戲劇節上,榮獲最佳男主角獎;2013年浙江省新松計劃全省青年演員比賽中,樓勝榮獲一等獎;2014年,又獲浙江戲劇獎金桂表演獎;2015年,上海白玉蘭戲劇獎主辦者,又把上海戲劇界最高榮譽白玉蘭」戲劇藝術表演獎第24屆主角獎頒發給了樓勝。而觀眾和戲迷也尊稱樓勝為婺劇王子。

我問樓勝:那麼年輕就獲得那麼多殊榮是不是壓力山大?他說:戲劇演員的藝術生命是有限的,特別是武生演員,演出生涯就更短暫,可以說是演一場就少一場,演一天就少一天,所以我必須認真對待每一場演出,不負青春,不負觀眾。非常感謝戲迷觀眾們的厚愛和支持,更要感謝每一位老師、領導們的賞識和不遺餘力的栽培以及鼓勵!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我今天獲得的每一分成績都有他們含辛茹苦的汗水和諄諄教誨。

能入選「1111」人才計劃我深感榮幸,也希望藉助這個平臺我能更多的和同行切磋交流,也希望在名師大師的執導下,我能在專業上有更大的提升,除此之外,我能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珍惜每一次的演出機會,低調做人、高調唱戲,用青春、熱情和汗水,讓婺劇的舞臺更加熠熠生輝!


記者石磊與樓勝合影

                 

文 / 石磊

浙江省舞臺藝術「1111」人才計劃,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旨在培育當前舞臺藝術的優秀中青年人才,使其成為德藝雙馨的「名編、名導、名角、藝術名匠」,最終達到「一人提升一團、一人帶動一片、一人引領一行」的示範引領作用。

經過前期嚴格遴選,36名培育對象脫穎而出。「1111」人才計劃特別企劃,推出大型系列人物訪談「浙江舞臺新勢力」,走進培育對象的臺前幕後,分享他們的故事和夢想。

相關焦點

  • 鮑陳熱:與台州亂彈相戀 │「1111」人才計劃
    「1111」人才計劃特別企劃大型系列人物訪談「浙江舞臺新勢力」本期嘉賓 / 鮑陳熱鮑陳熱浙江台州亂彈劇團副團長、國家二級演員。台州亂彈和金華婺劇,曾經同屬於「浙江四大亂彈」,有千絲萬縷的關聯。2005年,停歇了近30年的台州亂彈重新組團,招募新人,剛畢業的婺劇學員鮑陳熱就這樣從金華到了台州。「一開始,觀眾不認可,說我們唱的是婺劇不是台州亂彈,演出時甚至往臺上扔小石頭。」
  • 打造名編、名導、名角、名匠「1111」人才計劃正式啟動
    4月2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音樂調頻聯合承辦的浙江省舞臺藝術「1111」人才計劃雲端發布會在杭州舉行。新時代呼喚偉大的藝術家,為打造新一批舞臺藝術領軍人才,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推出了舞臺藝術「1111」人才計劃,目的是選拔當前舞臺藝術編創、導演、表演、技術領域的優秀中青年人才,通過三年左右的培育,使其成為德藝雙馨的「名編、名導、名角、藝術名匠」,最終達到「一人提升一團、一人帶動一片、一人引領一行」的示範引領作用。
  • 高偉偉:舞臺是一種修行 │「1111」人才計劃
    「1111」人才計劃特別企劃大型系列人物訪談「浙江舞臺新勢力」本期嘉賓 / 高偉偉高偉偉浙江話劇團 國家一級演員浙江省第十至十二屆、十四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華東大區優秀青年新星獎中國話劇金獅表演獎「今年,作為表演類入選浙江省舞臺藝術「1111」人才計劃,高偉偉覺得自己責任重大
  • │「1111」人才計劃
    「1111」人才計劃特別企劃大型系列人物訪談「浙江舞臺新勢力」本期嘉賓 / 劉福洋因此談到入選1111人才計劃,劉福洋說壓力很大,這個壓力不是來自外界,而是自己給自己施的壓。他會不斷地需要自己有新的提高和創作,但迄今為止沒有特別滿意的作品——滿意的作品永遠都是下一部,永遠是個未知。
  • 薛雷:讓角色亮起來 │「1111」人才計劃
    「1111」人才計劃特別企劃大型系列人物訪談「浙江舞臺新勢力」本期嘉賓 / 薛雷薛雷浙江歌舞劇院首席聲樂演員浙江音樂家協會聲樂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第三屆浙江音樂獎、第十四屆浙江戲劇節「蘭花獎」優秀表演獎、第十一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浙江賽區民族唱法金獎
  • 蔡浙飛:在歷練中飽滿,在傳承中創新 │ 「1111」人才計劃
    「1111」人才計劃特別企劃蔡浙飛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副院長、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
  • 浙江省舞臺藝術「1111」人才計劃啟動 他們許下啥目標?
    「我是浙江省系列人才計劃培育出來的越劇受益人,在『1111』人才計劃中,將繼續深化對越劇藝術的探索……」「舞臺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需要各路藝術精英一起精心打磨,期待與其他入選『1111』人才計劃的藝術家們跨界合作
  • 董燕:人物造型師——願為他人做嫁衣丨「1111」人才計劃
    「1111」人才計劃特別企劃大型系列人物訪談「浙江舞臺新勢力」本期嘉賓 / 董燕董燕的抖音中,曾發布過一條點讚數近4萬的視頻,視頻中,幾位造型師正在緊張有序、有條不紊地為演員換裝。從接觸化妝造型這個專業以來,董燕一直在學習與實踐中穩步成長,她進入過上海戲劇學院進修學習,也參加過全國青年舞臺美術家高級研修班、文化部戲曲藝術人才培養「千人計劃」高級研修班等學習,2012年,正式拜入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人稱「造美之人」的藍玲老師門下,2014年,她又考入中國戲曲學院舞美系讀取藝術碩士。
  • 婺劇名家 陳美蘭
    她先後獲得文化部「文華表演獎」和兩次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以及數十個國家級、省級戲劇藝術最高獎,曾當選為「黨的十六大代表」、「黨的十八大代表」,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文化部優秀專家」、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浙江省特級專家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擔任過第十一屆文華獎評委。
  • 劉樂這樣的老師,請給我來一打 | 「1111」人才計劃
    「1111」人才計劃特別企劃大型系列人物訪談 「浙江舞臺新勢力」「天了嚕,做這樣男神的學生也太幸福了吧
  • 梅花香自苦寒來——紹百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張琳 「1111」人才計劃人物訪談
  • 永昆副團長徐律入選浙江省舞臺藝術「1111」人才計劃培養對象
    近日,經申報、專家評審及公示,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浙江省舞臺藝術「1111」人才計劃培養對象名單,永嘉崑劇團副團長、青年作曲徐律成功入選編創類名單
  • 陳美蘭:婺劇叢中笑
    寒冬雨夜、泥濘田間,常常是剛結束一場演出,又風雨兼程地趕往下一場——這是浙江婺劇團藝術委員會主任陳美蘭記憶中的基層演出。從藝30多年來,陳美蘭把大部分青春時光留在了基層舞臺。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上,陳美蘭憑藉婺劇《夢斷婺江》再度榮獲文華表演獎。1980年,少年陳美蘭第一次被婺劇那古老的韻腔、俊美的扮相所打動。當時她雖然已被高中錄取,但仍然瞞著家人偷偷報考了金華市婺劇培訓班。學戲的那些年,陳美蘭始終以「梅花香自苦寒來」為座右銘,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天天拳不離手、曲不離口。1984年,陳美蘭藝校畢業被分配到浙江婺劇團。
  • 首部小劇場婺劇《無名》將亮相2020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開幕演出
    由義烏市婺劇保護傳承中心出品的新編婺劇《無名》將作為開幕戲於12月9日晚19:30亮相於上海長江劇場黑匣子。婺劇《無名》是國內首部小劇場婺劇新編劇目,該劇劇本曾獲2019年江蘇省戲劇文學劇本評選一等獎,併入選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培源·青年戲劇人才培養及劇目孵化平臺首輪劇本徵集戲曲作品榜首。
  • 我和我的祖國 | 陳美蘭:甘當婺劇傳承鋪路石
    「七十年創基業開天闢地,更喜迎新時代萬眾心齊……」在浙江省金華市中國婺劇院排練廳,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陳美蘭每個招式、每聲腔調都是那麼認真、那麼傳神。 陳美蘭是浙江地方戲曲、國家級非遺項目婺劇代表性傳承人,曾獲文華表演獎、梅花獎(二度梅)、中宣部全國「四個一批人才」等榮譽,也是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的領頭雁。
  • 陳美蘭杜如松杜竹松婺劇音樂
    我有幸欣賞了這臺高水平的演出,興奮之餘,特將我們東陽老鄉演出的三個婺劇音樂節目彙編一起,跟大家共同分享。現為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帶頭人,著名婺劇表演藝術家,浙江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戲劇促進會副會長、國家級非遺項目(婺劇)代表性傳承人,中共「十六大」、「十八大」代表。
  • 1111份價值222萬網際網路人才簡歷禮包11點開搶
    HR的11.11
  • 《建德婺劇叢談》連載 | 第二節 雛鳳清於老鳳聲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建德婺劇      建德婺劇團是由浙江省戲曲學校婺劇班部分老師和學生組建的。1958年12月8日,浙江省戲曲學校開學,設有越劇、婺劇、崑劇、戲曲音樂、導演短期訓練,共五個專業班,計250名學生。這是浙江省第一次以中等專業學校形式正式招收戲曲學生。
  • 婺劇《白蛇傳》驚豔亮相「2019中國(寧波)海絲國際戲劇節」
    文章 程敏 | 攝影 龔建軍11月12日晚,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受邀參加「2019中國(寧波)海絲國際戲劇節
  • 浙江文化印記⑰丨金華婺劇:古韻悠曲綻新蕊
    自幼生長在稻田裡的婺劇仿佛「赤著腳」,很少有文人雅士願意摻和進來,歷代史書經傳裡很少能夠看到關於婺劇及相關聲腔、班社、演員的記載。「正因如此,婺劇並不像越劇,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發源地。」王曉明說,婺劇各聲腔的起源時間各不相同,最早的高腔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