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劇名家 陳美蘭

2021-02-19 婺聲樓

        女,漢族,1964年9月出生於浙江東陽,1980年6月參加工作,現為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兼任浙江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戲劇發展促進會副會長、金華市戲劇家協會主席、金華市人大常委等社會職務。

        陳美蘭從藝30多年來,憑著對婺劇表演藝術矢志不渝的追求,在舞臺實踐中博採眾長、兼收並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她的表演精湛細膩,扮相俊美瀟灑,身段乾淨利落、雍容大氣,唱腔圓潤清亮、優雅甜美;所塑造的人物角色內心豐富、個性鮮明、感人至深。她先後主演了《白蛇前傳》、《穆桂英》、《崑崙女》、《夢斷婺江》等十多部大型婺劇作品,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活的藝術形象,深受觀眾及專家的讚賞和好評。她先後獲得文化部「文華表演獎」和兩次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以及數十個國家級、省級戲劇藝術最高獎,曾當選為「黨的十六大代表」、「黨的十八大代表」,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文化部優秀專家」、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浙江省特級專家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擔任過第十一屆文華獎評委。她相繼完成為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尉健行、曾慶紅、習近平、張德江、汪洋等領導人表演的光榮任務,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評價。作為一名優秀的文化交流使者,她出訪了日本、法國、德國、美國、巴西、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宣傳弘揚民族藝術和浙江文化,促進經貿往來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努力為人民奉獻精湛藝術的同時,陳美蘭特別注重精品創作和創新,在她主持下,浙江婺劇團推出了一批在全省、全國頗有影響的劇目,分別獲得「文華新劇目獎」、「文華優秀劇目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提名劇目」 、中國藝術節優秀劇目獎、中國戲劇節「中國戲劇獎·優秀劇目獎」等國家級大獎,大大提升了婺劇的藝術品位和其在海內外的知名度,為婺劇的繼承與發展創新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陳美蘭特別關心青年演員的成長。在她的引領示範和培養下,一大批優秀青年演員茁壯成長,許多已脫穎而出,在婺劇藝術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浙江婺劇團人才儲備充足,梯隊結構合理,為今後事業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陳美蘭是藝術界德藝雙馨的典範,她正直善良、勤奮踏實、品德高尚,其專業態度、敬業精神、服務精神及人格魅力深深感染著浙江婺劇團的每一位職工。在她的模範帶領下,全團上下風清氣正、團結一心幹工作,劇團也因此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和「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浙江省文明單位」稱號,2011年又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

        婺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省的第二大劇種,作為一名婺劇表演藝術家,陳美蘭的成就超越了所有婺劇前輩,已然是婺劇新一代的領軍人物及婺劇史上的旗幟和標杆。面對掌聲和鮮花,陳美蘭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黨的文藝工作者,全心全意地為基層群眾和農民服務。她長期以普通演員的身份,背著鋪蓋下農村、到社區,每年堅持演出200多場,將精美婺劇送到田間地頭、山鄉大地;面對榮譽和讚美,陳美蘭總是以平常心對待。她始終認為「戲比天大、藝無止境」,只有在藝術上不斷進取,不斷在舞臺上塑造出人們愛看的藝術形象才是自己的本分,也才對得起喜愛自己的觀眾。30多年的婺劇生涯,陳美蘭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我,她以其特有的執著、勤奮、敬業、真誠善良不僅將舞臺上的人生演繹得有聲有色,在人生的舞臺上同樣演繹出了一份精彩。

陳美蘭所獲榮譽:

1989年,第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1994年,中國小百花越劇節「小百花金獎」
1994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6年,文化部「優秀表演獎」
1997年,浙江省第七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2000年,文化部優秀專家
2001年,浙江省第八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全省第一名)
2001年,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代表
2002年,文化部第十屆文華獎「文華表演獎」
2002年,中共浙江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
2007年,中共浙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
2012年,中共浙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
2003年,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才
2003年,浙江省第九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2003年,浙江省第九屆戲劇節最受觀眾喜愛演員獎
2004年,文化部第十一屆文華獎評委
2005年,主演《夢斷婺江》,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劇目」
2005年,主演《夢斷婺江》,第九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
2005年,主演《夢斷婺江》,中國戲曲學會獎
2007年,第二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2008年,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
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
2010年,主演《夢斷婺江》,第十三屆文華優秀劇目獎
2011年,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2011年,浙江省特級專家
2012年,浙江婺劇團新劇目創作團隊(帶頭人:陳美蘭)入選浙江省第二批重點創新團隊(文化創新類)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代表

2013年,主演《崑崙女》,2013年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

2013年,導演青春版《穆桂英》,第三屆少數民族戲劇會演優秀導演獎

 

相關焦點

  • 端莊「大器」:婺劇名家陳美蘭風採
    ,該院陳美蘭等婺劇名家紛紛獻藝,精彩紛呈。婺劇《斷橋》表演中獨特的「蛇形」「蛇步」「蛇眼」,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和會扭動的細脖子,是當年婺劇新秀陳美蘭留給觀眾的第一印象。美蘭扮相俊美瀟灑,唱腔清脆甜潤,情感表達細膩,一舉手一投足都透著靈氣。當時美蘭年方22歲,卻因扮演青蛇角色早早浮出水面,榮獲第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陳美蘭:婺劇叢中笑
    寒冬雨夜、泥濘田間,常常是剛結束一場演出,又風雨兼程地趕往下一場——這是浙江婺劇團藝術委員會主任陳美蘭記憶中的基層演出。從藝30多年來,陳美蘭把大部分青春時光留在了基層舞臺。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上,陳美蘭憑藉婺劇《夢斷婺江》再度榮獲文華表演獎。1980年,少年陳美蘭第一次被婺劇那古老的韻腔、俊美的扮相所打動。當時她雖然已被高中錄取,但仍然瞞著家人偷偷報考了金華市婺劇培訓班。學戲的那些年,陳美蘭始終以「梅花香自苦寒來」為座右銘,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天天拳不離手、曲不離口。1984年,陳美蘭藝校畢業被分配到浙江婺劇團。
  • 我和我的祖國 | 陳美蘭:甘當婺劇傳承鋪路石
    「七十年創基業開天闢地,更喜迎新時代萬眾心齊……」在浙江省金華市中國婺劇院排練廳,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陳美蘭每個招式、每聲腔調都是那麼認真、那麼傳神。 陳美蘭是浙江地方戲曲、國家級非遺項目婺劇代表性傳承人,曾獲文華表演獎、梅花獎(二度梅)、中宣部全國「四個一批人才」等榮譽,也是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的領頭雁。
  • 陳美蘭杜如松杜竹松婺劇音樂
    我有幸欣賞了這臺高水平的演出,興奮之餘,特將我們東陽老鄉演出的三個婺劇音樂節目彙編一起,跟大家共同分享。一、陳美蘭演唱《我祖上》  陳美蘭,1964年9月出生於浙江東陽。現為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帶頭人,著名婺劇表演藝術家,浙江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戲劇促進會副會長、國家級非遺項目(婺劇)代表性傳承人,中共「十六大」、「十八大」代表。
  •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 三集紀錄片《婺劇人》開播
    婺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金華婺文化的傑出代表,更是金華文化的金名片。近年來,在一代代婺劇人的不懈努力下,精品創作喜報頻傳,青年演員人才輩出,文化交流遍布世界,婺劇事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和長足的發展。為了展現一代代婺劇人的精神風貌,金華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拍攝製作了婺劇首部紀錄片《婺劇人》。
  • 昨晚,婺劇《白蛇傳》在2019中國(寧波)海絲國際戲劇節上完美呈現
    11月12日晚,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為寧波觀眾送來了藝術大餐。婺劇《白蛇傳》作為2019中國(寧波)海絲國際戲劇節演出劇目,在寧波天然舞臺大劇場上演,獲得觀眾陣陣掌聲,喝彩連連。整場演出以流暢緊湊的劇情、精緻華美的舞臺效果、別具韻味的唱腔、精彩絕倫的武戲給觀眾帶去了難忘的觀賞體驗。
  • 還有這些婺劇上過央視
    婺劇在所有登場的6個劇種中壓軸出場,朱元昊和陳麗俐所表演的婺劇《姐妹易嫁》選段《樹上喜鵲叫喳喳》贏得了一片叫好。       朱元昊說,這次演出有著深遠的意義,這是幾代婺劇人的夢想,也是金華人的夢想,也是多少婺劇觀眾的夢想,我們一年演七百場好了,有多少觀眾,現在上了春晚了,有多少觀眾,有幾億,讓大家慢慢的了解金華,了解金華的文化,是多有意義啊。
  • 浙江文化印記⑰丨金華婺劇:古韻悠曲綻新蕊
    自幼生長在稻田裡的婺劇仿佛「赤著腳」,很少有文人雅士願意摻和進來,歷代史書經傳裡很少能夠看到關於婺劇及相關聲腔、班社、演員的記載。「正因如此,婺劇並不像越劇,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發源地。」王曉明說,婺劇各聲腔的起源時間各不相同,最早的高腔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 婺劇王子的初心 │ 「1111」人才計劃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核心成員。採訪樓勝是在東陽大陳村文化禮堂的會議室裡,他和他婺劇團的夥伴們當天下午和晚上將會上演兩場傳統婺劇大戲。臨近中午,文化禮堂的座位就被四圍趕來的村民們擠得滿滿當當,在穿紅馬甲的志願者協助下,每一位進入禮堂的觀眾需要展示健康碼並現場測量體溫。
  • 獨家預售 | 《梨園清音》周子清婺劇演唱專輯
    《背官》榮獲浙江省群星獎;2008年4月,經社會公開競聘調任浙江省群眾藝術館戲劇編導崗位;2008年5月,由周子清與鄭蘭香、張建敏主唱的《婺劇名家名段段》榮獲中國金唱片獎;2008年11月,參加第十九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榮獲優秀組織獎;2008年12 月23日,參加浙江省新農村建設題材現代小戲會演,輔導雲和花鼓《福媽嫁囡》與諸暨鸚歌調小戲
  • 婺劇《徐策跑城》選段 演唱:胡關寶
    她那自如灑脫的演唱,堪稱婺劇女小生之最。《碧玉簪》一劇中有小生王玉林的一個唱段:「(念)洞房花燭夜,玉蓮並蒂開,未登龍虎榜,(唱)先上鳳凰臺。」一句叫板,一曲如痴如醉的[三五七],不知傾倒過多少個戲迷。在《三姐下凡》、《狄青發配》等劇中,周越桂所唱的[二凡]調,同樣體現出這種特點,展示出了她那大氣、不俗的周氏流派名家風採。
  • 《建德婺劇叢談》連載 | 第二節 雛鳳清於老鳳聲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建德婺劇      建德婺劇團是由浙江省戲曲學校婺劇班部分老師和學生組建的。1958年12月8日,浙江省戲曲學校開學,設有越劇、婺劇、崑劇、戲曲音樂、導演短期訓練,共五個專業班,計250名學生。這是浙江省第一次以中等專業學校形式正式招收戲曲學生。
  • 【走進芝堰(十八)】|南非姑娘達比的婺劇情緣
    婺劇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深受國內外人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