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劇《徐策跑城》選段 演唱:胡關寶

2021-03-02 婺劇名段

   婺劇,擁有六大聲腔,音樂豐富,旋律優美,湧現出過許多具有相當造詣的藝術家與名藝人,分別在生、旦、淨、末、醜等諸行當上,根據各自的嗓音條件,摸索出其優勢所在,去發展、去爭取自己的觀眾群。。
   已故的葉阿苟、李朝梭先生是婺劇界的名老生,他們一個其聲高,一個其音亮,低聲似可穿越山谷,高音則如衝入雲端,聲音特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素有銅喉鐵嗓的美譽。觀眾稱讚:「聽他們唱的[慢都子]啊,字字靈清,句句稱心,聽一百遍都勿嫌多,比吃紅燒肉還過癮!」最為可貴的是他們塑造了各自行當相對固定的旋律走向和音型特徵,由於特點明顯,唱念俱佳,故在觀眾中享有極高的聲望。其代表作品有《玉麒麟》、《九件衣》、《百壽圖》、《空城計》等。
   名小生周越桂,就其嗓音先天條件而論,不算上層,然而她另闢蹊徑,在用腔上下足功夫。常常在行腔時,多用色彩豐富的裝飾音,難度較高的三十二分音符在她的唱譜旋律中隨處可見。可謂:潤唱細膩如繡花,味兒濃鬱似香茶。她那自如灑脫的演唱,堪稱婺劇女小生之最。《碧玉簪》一劇中有小生王玉林的一個唱段:「(念)洞房花燭夜,玉蓮並蒂開,未登龍虎榜,(唱)先上鳳凰臺。」一句叫板,一曲如痴如醉的[三五七],不知傾倒過多少個戲迷。在《三姐下凡》、《狄青發配》等劇中,周越桂所唱的[二凡]調,同樣體現出這種特點,展示出了她那大氣、不俗的周氏流派名家風採。
   青衣劉淑貞(人稱「烏煙花旦」),因高音較為遜色,而一反婺劇花旦素以真假聲相結合的演唱習俗與定規,改用以本嗓(真聲)演唱。她輕聲哼來娓娓動聽,情真意切倍加感人。由於她創造了別具一格的低旋唱腔,給若干因嗓音條件不甚理想的梨園弟子帶來了繼續活躍在藝術舞臺的生存空間。蘭溪的名旦葉竹青也是屬於這種類型,我將她們定位為婺劇中的「戚派」。代表作有《三娘教子》、《宋江刺惜》等。
   著名婺劇表演藝術家徐汝英、鄭蘭香是一對良師益友,素以聲情並茂、委婉動聽而著稱。她們象一塊永不乾枯的海綿,善於吸收外來的新鮮養份。除了把握住婺劇本體的傳統唱腔與民族唱法外,還不同程度地學習西洋發聲為其所用。故聽其聲特別悅耳,判其情格外逼真。「以聲帶字,以字達情,以情感人」是她們的演唱準則;「咬字寬實視場合,潤腔剛柔看人物,抑揚頓挫調色彩,曲裡字間都是情」是她們唱好戲的一本經。多年來,她們在舞臺上塑造了無數個扮相靚麗俊俏、唱腔細膩典雅、唱法別具一格的古今女子形象,深受廣大群眾喜愛,人稱「龍遊花旦」、「溫州花旦」。她們的代表作分別有《三姐下凡》、《送米記》、《昭君出塞》、《合珠記》、《對課》、《僧尼會》、《西施淚》和《雙陽公主》等。
   葛素雲是婺劇界一位著名的武旦演員,她十歲進科班學藝,先工小生,後改花旦、刀馬旦,亦會娃娃生。葛素雲好弄棍棒,喜甩花腔,唱做文武兼備,婺劇唱腔基調張口就來,這都是由於從小在婺劇戲班裡泡大,聰明加勤奮所獲得。她的嗓音特點與演唱風格是,略帶一絲鼻腔,常用滑音,顯得甜美親切;旋律呈大跳特色,節奏明快、富有彈性、頓挫有致、噴口有力,是婺劇味兒最為濃鬱的演員之一。在她身上具有若干葛氏流派唱腔的元素。代表作有《轅門斬子》、《三請梨花》、《姐妹易嫁》和《送米記》等。
   徐東福、吳光煜師徒倆是婺劇界盛名的丑角表演藝術家,父母沒能給他們生就一副好嗓子,而是全憑著自身長期不懈的努力並四出學藝、刻苦磨鍊,練出個名角來。其唱腔特點是,「上下起伏猶如行雲流水,說笑逗唱好似功到自來」,音區相對較窄,常在一個八度間迂迴;嘴皮子功夫好,行腔有定規,在唱法上運用較多的是喇叭腔、橄欖腔、陰陽腔以及滑腔等,並結合假聲等變化多端的技巧塑造出多個詼諧風趣、惹人喜愛、性格各異、栩栩如生的鮮活形象,令觀眾擊掌喝彩。有句行話說得好:「喉嚨勿夠戲來湊」,他們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丑角行當唱腔風格,還硬是憑著高超的演技,闖出婺劇醜行藝術的一片新天地而藝驚四海。其代表作分別有《葉包寫狀》、《漆匠嫁女》、《李大打更》、《僧尼會》、《磨豆腐》和《姐妹易嫁》等。
   婺劇最出眾的大花臉要數胡吉光、方永林及傅阿虎。他們都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中成長。學藝時,不管三九嚴冬,還是盛夏酷暑,幾乎每天清晨都要面對小溪、大山喊聲吊嗓,長而久之練就了一副音如宏鍾、聲似波濤的「滾喉」(俗稱「水底翻」)。為了塑造人物,他們還常常在唱詞中刻意加入了諸如「喔、啊、的、吶」之類的虛字,從而演繹出了婺劇淨行粗獷、豪爽、強烈、奔放的獨特演唱風格。戲迷觀眾趣談說:「阿虎花面在金華城裡一聲吼,白龍橋都要抖三抖!」可見其嗓音有多亮,喉嚨有多響,功底有多深,威力有多強。代表作有《龍鳳閣》、《江東橋》、《打鑾駕》、《水擒龐德》等。

相關焦點

  • 京劇《徐策跑城》
    京劇《徐策跑城》 由湖北省京劇院演出,徐策由楊曦扮演1
  • 還有這些婺劇上過央視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的婺劇《斷橋》,演繹經典,精彩呈現,猛戳視頻完整「鬥臺」視頻(婺劇選段在1小時11分20秒左右開始)建議在有鄉土氣息濃鬱,演唱迷人的淮劇「結親、酒變」婺劇在所有登場的6個劇種中壓軸出場,朱元昊和陳麗俐所表演的婺劇《姐妹易嫁》選段《樹上喜鵲叫喳喳》贏得了一片叫好。       朱元昊說,這次演出有著深遠的意義,這是幾代婺劇人的夢想,也是金華人的夢想,也是多少婺劇觀眾的夢想,我們一年演七百場好了,有多少觀眾,現在上了春晚了,有多少觀眾,有幾億,讓大家慢慢的了解金華,了解金華的文化,是多有意義啊。
  • 獨家預售 | 《梨園清音》周子清婺劇演唱專輯
    「一等獎」;1997年4月,浙江電視臺拍攝個人藝術專輯;5月參加浙江省藝苑杯教學大賽,榮獲「優秀園丁獎」;1997年11月,參加浙江省第七屆戲劇節,榮獲「優秀表演獎」;1998年1月,參加浙江省首屆婺歌大賽榮獲「演唱金獎」;1999年9月,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1999年11月,參加中國香港首屆中國戲曲節;2002年11
  • 金雞獻瑞迎新春,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向全市人民拜年啦!
    浙婺大型原創劇目《宮錦袍》完成國家藝術基金驗收,近5萬觀眾品賞精品大戲,並成功入選浙江省第十三屆戲劇節優秀展演劇目;紅色經典題材現代戲《血路芳華》榮獲浙江省第十三屆戲劇節新劇目大獎第一名;根據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建議創新編排的婺劇《鄭義門》,入選戲劇節展演
  • 婺劇王子的初心 │ 「1111」人才計劃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核心成員。和戲臺上風光亮相不同,這一年樓勝嘗到了舞檯燈光以外的艱辛和不易:跑了一年演出,沒正兒八經好好坐過,跟隨著戲班從這個村落到下一個村落,在拖拉機和卡車上的不停顛簸;到達目的地後就要幫忙抬戲箱、搭舞臺,演出結束後就又要開始裝箱、抗運,有時候睡在學校的課桌上,有時候睡在祠堂的地上,更多的時候是縮在趕往下一個村落的卡車的角落裡打個盹
  • 端莊「大器」:婺劇名家陳美蘭風採
    婺劇 MTV 《小青》 陳美蘭 主演 倪立 導演前不久,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迎來建團60周年團慶,其間舉行了優秀劇目惠民展演活動
  • 陳美蘭杜如松杜竹松婺劇音樂
    我有幸欣賞了這臺高水平的演出,興奮之餘,特將我們東陽老鄉演出的三個婺劇音樂節目彙編一起,跟大家共同分享。一、陳美蘭演唱《我祖上》  陳美蘭,1964年9月出生於浙江東陽。現為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帶頭人,著名婺劇表演藝術家,浙江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戲劇促進會副會長、國家級非遺項目(婺劇)代表性傳承人,中共「十六大」、「十八大」代表。
  • 婺劇名家 陳美蘭
    女,漢族,1964年9月出生於浙江東陽,1980年6月參加工作,現為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國家一級演員。作為一名優秀的文化交流使者,她出訪了日本、法國、德國、美國、巴西、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宣傳弘揚民族藝術和浙江文化,促進經貿往來做出了卓越貢獻。
  • 《建德婺劇叢談》連載 | 第二節 雛鳳清於老鳳聲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建德婺劇      建德婺劇團是由浙江省戲曲學校婺劇班部分老師和學生組建的。1958年12月8日,浙江省戲曲學校開學,設有越劇、婺劇、崑劇、戲曲音樂、導演短期訓練,共五個專業班,計250名學生。這是浙江省第一次以中等專業學校形式正式招收戲曲學生。
  • 陳美蘭:婺劇叢中笑
    寒冬雨夜、泥濘田間,常常是剛結束一場演出,又風雨兼程地趕往下一場——這是浙江婺劇團藝術委員會主任陳美蘭記憶中的基層演出。從藝30多年來,陳美蘭把大部分青春時光留在了基層舞臺。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上,陳美蘭憑藉婺劇《夢斷婺江》再度榮獲文華表演獎。1980年,少年陳美蘭第一次被婺劇那古老的韻腔、俊美的扮相所打動。當時她雖然已被高中錄取,但仍然瞞著家人偷偷報考了金華市婺劇培訓班。學戲的那些年,陳美蘭始終以「梅花香自苦寒來」為座右銘,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天天拳不離手、曲不離口。1984年,陳美蘭藝校畢業被分配到浙江婺劇團。
  • 婺劇《白蛇傳》驚豔亮相「2019中國(寧波)海絲國際戲劇節」
    文章 程敏 | 攝影 龔建軍11月12日晚,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受邀參加「2019中國(寧波)海絲國際戲劇節
  • 【走進芝堰(十八)】|南非姑娘達比的婺劇情緣
    婺劇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深受國內外人民的喜愛。
  • 唱得感人淚下,心都聽碎了,緣倫演唱《蒯徹辨冤》選段!
    因為懶唱得感人淚下,心都聽碎了,緣倫演唱《蒯徹辨冤》選段!在演唱過程中,隨著歌者的情緒、語言以及感受的變化,在歌唱中的節拍、速度、力度等也會有複雜的變化。雷州歌不僅具有地方生活特色,也在不同的時期有了不同的唱法。雷歌曲調婉轉優美,節奏或徐緩而行,或清晰明快,歌詞內容源於生活,情真意切,表演生動傳神,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