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經驗,有段時間會感覺腰背酸痛,這種情況可能與長時間久坐久站有關,跟總是玩手機,低頭導致肌肉僵硬有關係,但也可能是腎臟問題!
在現實中因為長期腰酸背痛而去腎病科看病的人並不在少數,因為很多人會把腰痛跟腎病聯繫到一起,畢竟「腰子問題」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男性,在傳統觀念中腎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先天之本,它的損傷意味著各項機能的下降。其實,在腰部不僅只有腎臟,還包覆許多臟器及神經,如果持續疼痛必須小心!
可以說大多數的腰酸背痛是腰部的肌肉、肌腱、韌帶組織的拉傷、或者過度使用導致的,一般只需要適度的休息、保守療法,就能緩解疼痛,嚴重的才需要止痛服藥治療。當然,腰背酸痛也可能是腎病,因為腎位於後腰側,接近腰背部,但是腎臟是個「沉默的器官」,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除非病情非常嚴重,否則很難察覺出異常,所以如果腎臟感疼痛,往往病情已經比較嚴重,如果此時誤當作腰背痛,延誤醫治可能後果比較嚴重!
腎病也可能引發疼痛
腎臟功能包括排尿,排出血液中的廢物,調節電解質平衡,調節血壓等等,而腎臟在從血液中過濾廢物和毒素的時候,是很容易受感染或者傷害的,這時候就可能會引發疼痛。此外,如果攝取過多鈣、草酸鹽和磷則可能會在腎臟中累積,最終持續形成腎結石,而出現腎結石會導致劇烈疼痛。除之此外,泌尿道感染、腎臟感染、腎臟血栓、腎臟損傷等都會有疼痛病症。
急性腎盂腎炎多是由於細菌感染導致的,一般會有泌尿道的感染,因為泌尿道出現感染,細菌會沿著尿道而上出現症狀,比如會有尿頻、尿痛的情況,會出現單側或者雙側的腰痛等,伴隨可能會有高熱、怕冷、腹痛、噁心等症狀。
而對於腎結石來說,腎結石較小的時候,不會造成較強烈的痛感,可能會有偶爾的隱痛,但如果結石較大刺激到腎臟的薄膜或者輸尿管以後,才會出現突發的劇痛,腎結石引發的疼痛多在腰部偏上接近肋骨的地方,多是突發劇痛,而且變換姿勢疼痛不會減輕。尿路結石也會讓腎臟受累,不過疼痛多會延伸到睪丸和外陰部。
腎臟的腫瘤不易發現,一般如果出現長期腰部疼痛或者腹部疼痛去就診發現疾病時,往往已經是晚期,此時患者多會有較大幅度的消瘦,並且會有血尿、腹部腫塊。
大家比較關心的,會導致尿毒症的慢性腎炎,在初期反而多數不會有疼痛的感覺,不過隨著腎功能持續下降,出現泡沫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小便困難等一系列症狀後,才有可能因為腎臟的改變出現後腰疼的情況。
那麼對於腎臟痛和腰背痛應該如何辨別,才能減少患腎病風險?
腎臟痛與腰背痛相似,通過3方面來分辨
要是區分腰背痛還是腎臟痛,需要從3個方面來分辨,分別是:疼痛的位置、疼痛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以及伴隨症狀。
兩者疼痛位置
腎臟疾病引起的疼痛,一般在腎臟對應的位置,也就是在脊柱兩側的肋骨下緣,不過有時候有些人只會感覺一側疼痛,這跟患者是一個還是兩個腎臟同時出現疾病有關,此外,疼痛可能會牽扯其他部位,比如腰側部、腹部、大腿、會陰腹股溝部位等。
腰背痛主要跟肌肉、筋膜及骨骼相關,所以腰背上的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疼痛,但大多數患者會感覺下背部疼痛。
兩者疼痛的類型和嚴重程度
上面我們說過,腎結石小的時候不會引發劇痛,可能是隱痛,但結石較大後會引發劇痛,而且如果在輸尿管卡頓時疼痛突然,甚至可能出現休克;腎臟的感染,則會持續出現隱痛或者酸痛;腎臟腫瘤晚期會有腹痛的情況出現。
腰背疼痛情況較多,變化也較大。肌肉疼痛表現多為隱痛、酸痛;運動過度導致的肌肉疼痛,根據損傷情況疼痛程度不一,並且會因為伸展背部而感到疼痛;如果是神經痛,則可能會感到灼痛、刺痛,疼痛會遷延到其他部位。比如,坐骨神經痛會影響到腰背部位,當坐骨神經受到壓迫後,就會出現坐骨神經痛,一般是一種灼痛,而且會由下背部擴散到臀部;腰背部疼痛較為嚴重的是骨骼的疼痛,多數為突然發作,因為骨折或者脊柱變形引發,疼痛程度一般比較嚴重,而且身體活動後可能會加劇疼痛。
兩者伴隨症狀
腎臟受損或腎病嚴重可能出現的症狀:
1、尿液有金屬味,尿液渾濁,尿頻,或者排尿時有疼痛感
2、口臭、噁心、嘔吐
3、氣喘,發熱
4、腿部或足部水腫
5、意識模糊,頭暈,感覺疲勞
6、血壓不穩,肌肉痙攣等
腰背痛可能伴隨的其他症狀:
1、脊椎疼痛或僵硬,頸部的僵硬或者刺痛等
2、行走困難,背部疼痛、刺痛可能會延伸到四肢
3、疼痛或者肌肉痙攣導致無法站立,呈現駝背彎腰狀
4、腿腳乏力,疲累
5、排尿困難或者尿失禁
6、腹瀉或便秘
當然,如果長期有腰背疼痛,而自己無法分辨的情況下,那麼就建議儘快就醫,通過醫院的檢查來弄清楚疼痛跟腎臟是否有關。可以進行尿液、血液檢查,超聲波影像檢驗等,必要的情況下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治療,比如CT、核磁及腎穿刺等。
出現腰背痛時,千萬別自行貼膏藥或者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因為不了解病情的情況下,亂用膏藥或者止痛藥可能會引發腎功能迅速惡化,導致病情加重。
養腎護腎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腎臟是人體的代謝器官,排出血液中含有的毒素和廢物,而這些廢物或者毒素多數是從人嘴中攝入的,所以「禍從口出入」,人們的飲食習慣不佳,就可能會損害腎臟功能,尤其是每天每個成人攝入的鈉鹽不能超過6克,而腎病患者更不能超過5克,儘量保持在3-4克左右。
商超售賣的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大量鈉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導致腎臟超負荷運轉或者腎病惡化,建議應減少食用醃製、燻制及加工食品,這些食品有烤腸、香腸、醃肉、培根、午餐肉、滷味、滷蛋等。所以,去超市購物一定要看營養標識,避免攝入太多的鈉鹽。
另外,參考營養師的建議,可以適當的攝入一些有護腎功效的食品,比如當季的西瓜,還有花椰菜、洋蔥、甘藍、紅提子、車釐子、藍莓、紫薯、覆盆子、桑椹、南瓜籽、枸杞及深海小型魚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