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的封面很容易影響讀者的購買和閱讀欲望,很多好的作品正因為封面的粗糙而被埋沒在書海裡。《消失的13級臺階》正是屬於其中之一。
乍看書名之下,還以為將會展開一段詭異離奇的驚悚故事。實則不然。細看下去才知曉作者想探討的這個13級臺階的含義在於死刑制度。當一個有罪之人最終被判處死刑需要經手13個司法檢察院等負責人的籤名,才可生效。
作者高野和明並非在這個觀點上引用過多的數據和冗言贅語,而是用一個破案的過程來帶著讀者切身體會。用完整的故事結構寫出了極為精彩的社會寫實推理小說。
該書在日本於2001年出版,是高野和明的出道作,獲得第47屆的江戶川亂步獎,在國內於2020年5月出版。時隔二十年,故事卻並不落伍,犯罪手法和破案解謎仍舊讓人驚嘆。
評論說高野和明的小說讀起來像電影,具有相當立體的畫面感,戲劇張力十足,節奏明快,毫無冷場。這或許是跟他個人從小到大當導演製作電影的經歷有關,用劇本式的小說文字來展現情節發展,確實更讓人身臨其境、引人入勝。
小說的推進主要是兩條線,一條明線是管教官南鄉帶著假釋人員純一調查十年前一起殺人案件的真相,意圖為含冤入獄的樹原亮平反;另一條暗線則是通過不同角色不同立場對於死刑制度的看法和意義。
首先,這個破案的組合就相當奇怪。
原本對立的一個管教官和一個殺人犯竟然巧妙的組隊調查,用兩個人的視角來呈現對犯罪後的不一樣的社會體驗和身心感受。
用這樣犯罪後的視角,有別於其他推理小說的套路,相當的新穎,深入刻畫了很多以前讀者容易忽視的部分,如犯了罪殺了人的人重返社會時是什麼樣的態度。改過自新,還是死性不改?周遭的人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摒棄前嫌接納抑或拒而遠之?
而用南鄉這種管教官的職位來看待這些犯罪之人又是什麼樣的態度。這些在作者的筆下,娓娓道來,對犯罪小說中經常呈現的矛盾,是否要原諒罪犯,對受害者和家屬的傷害是否能平復等等進行了延伸探討。
原以為南鄉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期待真相的時候也害怕最後可能出現的黑化。幸而,南鄉用一個返歸社會的殺人犯如何自我救贖的過程來論證心中對於法律的困惑的赤子之心沒有改變。甚至在最後,用信任和生命來維護純一,讓人震撼到感動不已。
而純一身負當年不可揭開的秘密以及隱藏當初明確的殺人動機從監獄回到現實社會時,唯有那種害怕再因觸犯法律而取消假釋的心態在文中表露無遺。對受害者家屬並不愧疚,道歉也只是形式上的走法。在純一的心裡,就算歷史重演,他依然會選擇殺人。
也就是用這樣矛盾糾結的人物在為他人冤情奔波中,逐漸摸清自己的良心和認識到對他人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
其次,扣人心弦的推理元素
出色的懸念設置和細節的鋪墊賦予了這部小說極強的閱讀欲望,跌宕起伏、層層遞進、多重反轉,布局之精妙讓人慾罷不能。
開篇是被判處死刑的樹原亮在監獄中等待死神來臨的腳步被嚇尿,對於自己的罪行完全沒有記憶,可卻因為在現場出現的證據都指向他,而他也無法去辯解,甚至拒絕認罪的懺悔。面對即將走上絞刑臺時,腦海中出現的臺階是他最後的希望。
13級臺階既是死刑的門檻,也是樹原亮回憶起的案發時埋藏真相時出現的臺階。在尋找這個臺階的同時,也是在對死刑臺階的反思。
在明面上是以對樹原亮的案件調查為線索,步步深入,環環相扣,撲朔迷離,沒有上帝視角的讀者跟著南鄉和純一在尋找真相,一個線索一個指向,生疑,驗證,否定,再轉向。
毫無頭緒的複雜案情、曲折的推理過程、綁手綁腳的調查,就這樣一個個謎團吊足了讀者的胃口,一個個猜想讓讀者的心提起又放下,深入到解謎的魅力之中。
而當最終找到的物證上的指紋指向純一時,赫然讓人毛骨悚然,莫非是作者寫下了羅生門的橋段?當讀者不甚理解時,又安排了檢察官來補充這樣懷疑的合理性。真讓人拍案而起,精彩絕倫啊。
結果,這個指紋又是一個反轉。十年前的大案嵌入了另一個精心鋪排的栽贓新案,將故事的謎團推向高潮。
而真相是委託人想證「有」實則是想證「無」的設定是最大的反轉。撇開關於死刑合理性的探討的主題,就單純這個推理破案的過程就足夠獨特巧妙,讓人意猶未盡。
最後,立意深遠。
嚴肅深刻的死刑討論和隱蔽晦暗的交錯人性將故事的主題升華到更高層次的位置。
諸如南鄉的思考「人在正義的名義下審判另一個人的時候,所謂的正義並不存在」那麼關於刑法的目的、死刑是否需要廢除、受害人的創傷如何平復、罪犯回歸社會的生存又會對社會產生什麼樣實質性、深層次的影響。
在每個橋段中都能出現引起讀者的深思:報應刑論還是教育刑論哪種才能夠體現正義、法律流程是否嚴謹無缺?
同樣是殺人致死,樹原亮因為沒有金錢賠償、沒有懺悔之心被判處死刑,而純一用高額的賠償金額爭取到受害人家屬的協議、錯手殺人的認定、表現的懺悔之意,服刑不到兩年即可以辦理假釋出獄,這樣制度的懲罰與教育,是否公平合理。
要知道,犯罪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不單單只是當下的傷害,那可能是將流傳一輩子的痛苦,然後法律判定一個人是否有罪,往往就只有針對當下產生的後果,而沒有考慮到長遠的傷害,那麼這樣的正義是否完整?那麼就會陷入受害者與加害者無止境的痛苦和復仇螺旋。正如此書中的兩位兇手。
結語:社會派屬性
這是一部社會派推理小說。
整個小說以13級臺階為點睛之筆貫穿全文,用不同人的敘事視角,暢快的閱讀體驗,平淡直白的文字,沒有突然跳躍的情感轉折,迷霧重重、高潮時驚心動魄,深入到一樁犯罪說引發的相關人等、各個角落的沉思。
文中點題到「傷害罪只適用於肉體創傷,毀滅的人心卻無人理睬」,用別具一格的多重立場來描述社會現實的弊端,沒有強勢的偏見引領,也不是苦口婆心的說教,用書中人物的內心搖擺不定來讓讀者感同身受。
總而言之,故事結構精彩,文字描述自帶蒙太奇電影化,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