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亭滿意」,挺滿意!
A 政務服務環境,「亭」省心
打造更優質、更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提供的是營商的「省心」服務
行政效能再提速,「幫辦專員」串聯多窗口
今年初,滁州市政務服務中心自然資源和規劃窗口成立了服務實體企業工作專班,對涉及實體企業的不動產登記業務,實行全程幫辦服務。
當天,滁州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經辦人員前來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提交的申請材料通過預審後,由「幫辦專員」與稅務部門、企業專窗對接,全程陪同辦理相關手續,很快拿到了不動產權證書。信息工程公司負責人感慨道:「以前,領證流程至少需要3個以上工作日,現在3個小時左右就辦好了。快速審批,也是為企業創造效益!」
滁州市自然和規劃局行政審批科副科長張洋介紹,為對標長三角地區先進城市,滁州市政務服務中心正牽頭全面提升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標準化、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規範容缺受理審批服務流程等具體改革措施,力爭實現行政審批事項承諾審批時限比2019年平均再減少20%。
行政效能的提速不只體現在便民服務上,更體現在重大招引項目的審批上。比如:涉及自然資源領域的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由最初的92個工作日壓縮至15個工作日,工程建設許可階段,由原來的25個工作日壓縮至20個工作日內。市政設施規劃審批業務也在優化提速,實現電力接入規劃審批2個工作日完成,助力項目快速落地。
服務環節再精簡,所有關聯事項「打包」辦
圍繞政務服務高頻事項,窗口部門實行關聯事項「打包辦」、高頻事項「提速辦」、所有事項「簡便辦」,大力開展「快辦行動」,實現企業辦事「跑腿」越來越少,材料越來越簡,時限越來越短。
滁州市企業註冊局局長陳躍玲介紹,他們將企業登記、刻制公章、稅票辦理、公積金開戶、社保登記、銀行開戶等事項打包成「企業開辦一件事」,只需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過去跑6個部門、提交15份材料、2個工作日才能完結的企業開辦事項,現在僅需2到3小時。」
政務服務中心還開設了「長三角一網通辦」「高層次人才」等服務專窗,材料一窗受理,所有環節並聯審批。「目前,滁州全市11.2萬政務服務事項已全部進駐各級政府服務中心,『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100%。」滁州市政務服務管理局政務服務指導科科長許福華說。
「一網通辦」再深入,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在滁州,幾乎每個企業家的手機上都會安裝「皖事通·慧滁州」APP,這是目前滁州市重點打造的政務服務平臺,涉及19大類274個政務服務、社會保障等便民利企服務事項。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皖事通·慧滁州」APP還在安徽省率先上線「企業復工復產」系列應用,為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比如就業方面,上線「一站式不見面」招聘平臺,方便求職者定向查找崗位,定向投遞應聘簡歷,在穩就業的同時,為企業紓困解難。還有一個熱門服務是企業碼,這是滁州市政府服務企業、社會了解企業的一個智慧碼,也是企業獲取服務的綠色通道,涵蓋企業宣傳、惠企政策、政務服務、招聘求職等精細化服務。
滁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皖事通·慧滁州」APP的上線,標誌著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取得了新成果,已全面實現「高頻剛需」便民服務「一網通辦」、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的目標。
線上與線下行政效能的不斷提升,正像滁州政務服務的一雙飛翼,承載著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事業的速度與高度。
B 市場監管環境,「亭」放心
打造更放心、更透明的市場監管環境,提供的是營商的「放心」服務
加大執法力度,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滁州定遠4家駕校達成壟斷協議一案。這是今年總局通報的第二起駕校壟斷協議案件。涉案的4家駕校通過達成協議的方式,統一收取高價培訓費,還用交保證金來互相監督。安徽省市場監管部門對這4家駕校作出行政處罰,一共罰沒143.8萬元。
「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是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的重點。定遠4家駕校壟斷案是我們發現並上報線索,配合省局辦理的滁州首起壟斷案件。」滁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林介紹,今年以來,滁州持續加大競爭執法力度,在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上邁出新步伐:對211份文件進行公平競爭審查,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1258件,廢止6件,修訂2件。全面整治公用企業壟斷行為突出問題,共出動執法人員869人次,檢查公用企業426戶次,糾正涉嫌壟斷行為1起。
此外,滁州在安徽系統內率先創新全員辦案模式,通過整合全鏈條、全領域的市場監管力量,對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追根溯源」。全年共立案查處各類案件1459件、案值8693萬元,罰沒金額1000餘萬元,移送公安8件。查辦的「2·2假冒3M口罩案」「2·4重大跨省銷售假冒醫用飄安口罩案」和「4·30熔噴布案」三起案件,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評為典型案例。
智慧財產權變現,助企業渡難關
「今年4月疫情期間,公司新上的生產線需要購買設備和材料,急需500萬元。天長市市場監管局給我們培訓的時候,講到了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在其指導下,我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申請了貸款,沒想到500萬元很快就批下來了!」安徽開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張萬霞說。
安徽開林新材料的故事並非個例。2019年以來,滁州共辦理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144件,融資金額14.6億元,其中,專利質押100件,融資11.55億元,商標質押44件,融資3.06億元,居安徽省前列。
「2019年11月,滁州市政府出臺《關於推動智慧財產權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將智慧財產權獎補政策從8項擴展到18項,同時,縣區市也制定或完善了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資助政策,為銀行和企業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提供了保障。」滁州市市場監管局智慧財產權運用服務科負責人介紹,局裡積極與銀行協調,召開6次銀企對接會,現場解答銀企提出的問題,智慧財產權質押走上「快車道」。
近年來,部分銀行探索試水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評估難、處置難、風控難三大難題一直是瓶頸。為破解這一難題,10月19日,滁州市舉行智慧財產權融資業務合作籤約儀式,創新引進「我的麥田」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總經理程霞說,平臺運用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企業的數據畫像,為金融機構審評提供更精準的服務,解決評估難題,儘快助力企業獲得貸款。
放心、便捷的準入環境,讓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逆勢上揚,1-11月份,滁州全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44387戶,其中私營企業14213戶,同比增長18%。
C 幫辦幫扶環境,「亭」貼心
打造更精準、更到位的幫辦幫扶環境,提供的是營商的「貼心」服務
精準幫扶紓困「及時雨」
「今年疫情期間,政府確保我們招工、產品配套供應以及出貨運輸通道零障礙,使我們不僅沒受疫情影響,營業額反而翻了一番。」談起政府幫辦幫扶服務,立訊精密工業(滁州)有限公司張永敢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立訊精密工業位於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用人規模從最初的500人擴至現在的兩萬餘人,招工、住宿、員工子女上學等都是讓他們頭疼的問題。關鍵時刻,滁州市政府牽頭,園區及各部門聯動,及時「對症下藥」,通過協調各方資源,高效解決了這些難題,讓企業發展沒有了後顧之憂。
近年來,滁州市把常態化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作為轉變工作作風、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聚焦項目推進和企業發展中的堵點、難點,加大幫辦幫扶力度,全力保障企業平穩運行。同時,圍繞精準幫扶,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扶持政策,全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營造企業與地方經濟發展互利雙贏的局面。
貼心服務當好「娘家人」
「良禽擇木而棲」。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招來項目,而貼心周到的服務才能留得住企業。滁州市政府辦公室「放管服」和營商環境監督科科長陳成介紹,滁州市嚴格落實「四送一服」聯繫包保機制,紮實有效開展「進企業門、解企業困、幫企業忙、促企業進」系列幫扶活動,為企業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務,全面落實減稅降費讓利政策,完善7×24小時隨時辦服務機制,推廣聯繫幫扶企業「首席服務員」制度,當好企業的「娘家人」。
「也許我們的硬體條件不如別的地方,但我們的服務肯定比別人好。」來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京安說,園區精心塑造幫辦幫扶品牌,用服務的精神、成全的情懷、合作的理念,真正做到把難處留給自己、把方便交給企業,使一批批大項目、好項目在園區落地開花。
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是來安經開區最大的單體項目,從籤約到投產僅用了半年時間,公司副總監金勇用「神速」來形容政府幫辦。而對於幫扶,他直呼:「太貼心了!」發現路、水、電、土地等不能滿足企業需求,就迅速解決;發現汛期水位高漲產生隱患,4個半小時搶挖渠道洩洪;發現園區蚊子多,立即用無人機來噴灑消滅……
「總是在我們還沒有發現問題的時候,就已經幫我們想到並解決了,有這樣的服務,我們總部增加的配套項目也打算落戶在此。」金勇說。
擦亮服務企業「金字招牌」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疫情和汛期雙重考驗下,今年滁州經開區福斯特光伏膠膜項目、全椒恆大康養城一期項目、天長泛美航空大學城項目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全市前10月新籤約億元項目416個,同比增長12.4%,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19個,比去年同期多8個。在招引的項目中,國內500強、上市公司、高新技術企業、外資、行業知名品牌企業投資或參股項目增幅超10%。這逆勢發展的背後,便是滁州市「亭滿意」幫辦幫扶收穫「挺滿意」的印證。
「疫情面前更凸顯服務品質,我們招商來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園區企業口口相傳介紹來的。」這是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潘金鐘最引以為傲的事。
項目招進來是第一步,項目服務還有千萬步。11月27日,滁州市企業服務中心正式揭牌運行,從此,幫辦幫扶有了專職機構。陳成信心滿滿地說,滁州會持續擦亮企業服務「金字招牌」,讓越來越多的企業真正覺得「挺滿意」。
D 法治環境,「亭」安心
打造更公平、更安全的法治環境,提供的是營商的「安心」服務
織密織牢治安防控網
營商環境怎麼樣,如同鞋穿在腳上,安徽金禾實業董事長楊樂有直接的深切感受。作為紮根來安縣的本土企業,從一個化工廠,到2011年掛牌上市,再到市值過百億元的全球甜味劑龍頭,其發展壯大離不開滁州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滋養。
「公司本部有3700多名員工,防盜、疫情防控、上下班安全等大小事,都有『一企一警』民警主動給我們出主意、拿措施。員工的心安定了,企業也就穩了。」在楊樂看來,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讓企業輕裝前行、加速奔跑。「我們準備再投建一個鹽化工園,最終選址滁州定遠縣,營商環境是決定性考量因素。」
能享受到「一企一警」服務的,不只有本土企業。安徽友發包裝科技是福建友誼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2010年正式入駐來安縣汊河經濟開發區。公司總經理何金平坦言,作為外來客商,面對人生地不熟的小鎮,心裡很沒底。「在初建廠時,就被地方黑惡勢力盯上了,試圖強買強賣,幸好當地派出所及時出面解決。後來,民警為我們一對一服務,幫助公司很快走上正軌。」何金平說,在這片開放創新的熱土上,既有暖暖的人情味,也有硬核的治安保障,給外來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他也把汊河當成了第二故鄉。
滁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沈曄介紹,今年滁州公安打造「一企一警」2.0版,在全市220家重點企業逐一安排警企聯絡員的基礎上,局直機關「帶長」民警全動員,對市內另外318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聯繫走訪全覆蓋,先後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110餘起。
為企業解難題、出實招的同時,滁州公安部門圍繞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守護平安」「殲擊20」「百城會戰」等系列行動,集中攻堅,快偵、快破,全力維護企業合法權益,避免企業財產損失。今年以來,全市共破獲各類侵害企業案件20餘起,挽回各類經濟損失2700餘萬元。其中包括某著名外資家用電器企業被假冒註冊商標案、某知名地板被假冒生產銷售案等一批有影響的案件。
多維多元化解矛盾糾紛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良好的營商環境、優越的區位讓越來越多的外來客商「搶灘」滁州,薪資糾紛、合同糾紛、工傷糾紛等問題也隨之而來。滁州公安將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機結合,探索出一條矛盾化解的新路徑。矛盾預防在前、調解在早、處理在小,這一點在位於皖蘇交界的來安縣汊河派出所體現得尤為明顯。
汊河經開區有600餘家大中小型企業,其中80%來自長三角地區,因政策差異等因素,矛盾調解起來比較困難。汊河派出所的「劉祥調解室」因「調解有方法、有溫度、有效果」,成了鎮上的「網紅」。
2018年8月,江蘇天佳服裝有限公司在汊河建立的服裝廠經營不善,即將破產,160餘名工人的100餘萬元工資支付不到位,工人情緒激動,多次到汊河廠房內聚集堵門。因服裝廠公司總部在南京江北新區,汊河派出所第一時間與江北新區法律援助中心對接。在兩地協作下,僅用了一周時間,工人如願拿到自己的工資。
「像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今年以來,『劉祥調解室』排查矛盾糾紛隱患700餘件,均得到妥善化解。」 汊河鎮派出所所長潘良峰說,在派出所服務大廳還設有「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服務窗口」,為轄區蘇浙滬企業實行「一站式」服務。
「走進一個門,事務一站清」,滁州市中級法院打造的「一站式」訴訟服務樣板,也是多元解紛的又一創新之舉。融合全市9家法院訴訟服務中心、35個訴訟服務站,「網、廳、線」一站通辦訴訟服務體系雛形初現。
提速提效破解執行難
作為營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主力軍,滁州市兩級法院精準發力「執轉破」,處置「殭屍企業」,實現「騰籠換鳥」,打通執行難「最後一公裡」。
位於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潤發食品公司,由於經營不善倒閉,向銀行借貸的巨款未能償還。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審理此案後,判決該公司給付銀行借款本金及利息,並在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後,以2585萬元拍賣成交標的物,成功引進一家高新科技企業,實現廠房土地利用價值的最大化。
在新企業準備入駐時,卻受到了來自涉案廠房住戶們的阻撓。為保護買受人的合法權益,今年5月13日,南譙區法院出動30多名幹警,對廠區內的住戶強制清場。2小時內,9000餘平方米的廠房和辦公區域清場完畢。新企業於6月進駐後,很快投入生產。
該案成為滁州法院「執轉破」工作的一個成功典型。「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面臨種種困難,全市法院必須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通過強制騰退、加快『執轉破』案件辦理進度、司法拍賣等手段,盤活企業資產,盡心盡力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許徽如是要求。
通過一組數據,便可一窺「執轉破」成效:截至今年11月30日,滁州兩級法院共移送「執轉破」案件47件,立案審查47件,數量位居全省第二。
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營商法治環境建設沒有「休止符」,只有「漸強音」。聚焦企業和客商最迫切的法治需求,立法、執法和司法打好配合,多點發力、多方合力,滁州法治化「亭滿意」正漸行漸近……
E 社會環境,「亭」暖心
打造更宜人、更清明的社會環境,提供的是營商的「暖心」服務
下足「繡花功」,愛心滿全城
「現在是紅燈,請您稍等」「請後退,斑馬線上不能停車」……在前往蘇滁現代產業園東升鄰裡中心的路上,志願者忙碌的身影讓人有一種久違的親切,他們一個微笑、一份禮讓,讓冬天的亭城瀰漫著一股無法抵擋的暖流。
東升鄰裡中心,這座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功能完善且現代的「巨無霸」令人驚嘆。負責人張瀚介紹,東升鄰裡中心主要服務於周邊小區及園區員工、企業家等人群。
調研中,鄰裡中心一樓西北角的「便民縫紉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在附近一家企業上班,毛衣紐扣丟了兩粒,工友說鄰裡中心有志願者幫補紐扣,便過來了。」一位男子說,這樣的便民服務不僅貼心,更暖人心。
「縫補紐扣雖然是小事情,但可以為企業的員工做點實事,讓他們留在企業安心工作,挺好。」縫紉坊的志願者說。
一粒紐扣可以溫暖一個人,一批人便可溫暖一座城。滁州市文明辦吳銳介紹:「滁州共有25.3萬名志願者服務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他們用愛心書寫『滁州故事』,打造文明的社會營商環境。」
「容缺」新機制,最多跑一次
隨後,我們來到蘇滁現代產業園「一站式」服務中心大廳。一位客商正在辦業務。「太謝謝你們了!有許多材料沒帶齊,我以為要跑四五趟,沒想到第一次過來你們就幫忙把證辦好了。放心,你們容許一月補足材料,我保證半月補齊……」
「沒關係,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這是您應該補足材料的清單,如果您沒有時間過來,可以直接郵寄給我,材料袋上有我的通訊地址……」
蘇滁現代產業園「一站式」服務中心主任鍾子平介紹,園區在推行「容缺」材料承諾制度。即申請人向窗口提交必要的申報材料、部分輔助材料存在欠缺、缺陷的,受理窗口一次性告知,在補齊材料過程中,可直接進入「容缺受理」程序,業務優先受理。
「我們實行『一件事一次辦』的改革,就是要實現從『每個部門最多跑一次』,向『一件事最多跑一次』轉變。」鍾子平說。
截至目前,僅蘇滁現代產業園的企業和幫辦部門累計籤訂承諾書35份,承諾補正材料127件,承諾兌現率100%。「容缺項目」35個,辦結率100%。
解決「老大難」,城市換新顏
背街小巷是一座城市的毛細血管。為了打造優美的社會環境,滁州市政府對綠化損毀、路牙斷缺、店招不一、亂停亂放、汙水橫流的背街小巷著手整治。調研中,的哥張海表示,以前南譙區同樂街道新生路是典型的老、破、醜,經過整治後,煥然一新,不僅街道乾淨整潔,而且成了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新生路花園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解決背街小巷的問題,他們對人行道進行翻新,鋪設大理石路面7000平方米,整修路旁綠化3000餘平方米,施劃非機動車停車位500餘個。曾經破敗的小巷,如今「美顏」新生。
滁州市委文明辦的吳銳介紹,市委、市政府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三年來累計投入600餘億元,實施老城改造、河湖治理、背街小巷改造等一大批重點工程,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截至目前,全面改造老舊小區127個、提升改造居民小區550多個,惠及14萬多戶42.8萬人。新建改造農貿市場30個、改造背街小巷220多條、新建改造公廁160多座。
整個調研過程中,綠水青山的滁州就是「詩與遠方」!志願者的愛心傳播與文明時尚,管理者的權力「瘦身」與內部激活,以及宜居環境的持續提升……無不顯示出這座城市務實、擔當、實幹的社會營商環境。11月20日,滁州以優異的成績圓夢「全國文明城市」,千年亭城在現代文明進步史上留下耀眼印記,也必將為新一輪的騰飛賦能!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DF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