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選擇第15子嘉慶繼位?85歲時只剩下4個選項

2020-12-23 歷史鑑賞者

乾隆皇帝本來有17個兒子,其中嘉慶只排名第15,怎麼算也輪不到他來做接班人吧?前面14個都掛了嗎?

你還別說,嘉慶前面的14個哥哥,基本上都掛了。乾隆在尋找接班人的時候,已經是85歲高齡了。年紀最大的兒子,要是活著也已經有68歲了。

乾隆85歲那年,他做了60年皇帝。他的17個兒子當中,有13個已經被他給熬死了。其中還活著的4個兒子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以及皇十七子永璘。

就算這4個活著的兒子裡,嘉慶也只是排行老三。前面倆哥哥永璇和永瑆怎麼就無法繼承皇位呢?乾隆當然有自己的考慮。

做乾隆的太子有毒,當一個掛一個。

乾隆皇帝老婆多,兒子也多。因此他剛登基的時候,便延續了秘密立儲的方法,偷偷地把嫡次子永璉立為太子,結果永璉九歲就掛了。

隨後乾隆又偷偷地改立皇七子永琮為太子,結果永琮兩歲的時候感染天花掛了。這太子之位是不是有毒?還是說乾隆命太硬,這些兒子扛不住?

此後乾隆到了63歲的時候,才再次秘密立儲。這段時間乾隆自己也在反思,他不願意立繼承人也是有原因的。

為了兒子好養活,他甚至把幾個兒子過繼給了其他宗室作為嗣子。這就好比是備胎一樣,如果乾隆身邊的兒子都掛了,那這幾個備胎還能回來繼承大位。

很多人就不理解這件事,因為乾隆的兒子一個接著一個的死了,自己兒子都不夠用,為啥還要過繼給別人呢?現在大家應該知道了,這叫降低風險。

此後雖然沒有立太子,可是兒子們還是陸續掛了,乾隆心裡也不是滋味。總不能一拳把自己給打死吧?自己活這麼大歲數,難道還有罪不成?

在63歲的時候,他重提立儲的事情,當時皇十二子還活著,所以加上前面那4位,一共是5位皇子有競爭資格。

乾隆這個時候又看上了永璂,再怎麼說也是他的嫡子,他的母親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也就是小燕子裡的那個皇后。雖然後來跟乾隆關係不好了,可是皇后的地位依舊沒有喪失,因此永璂也是有競爭資格的。

可惜沒兩年功夫,永璂也掛了,這下子乾隆徹底焦急起來了。做他的接班人有那麼難嗎?為什麼一個個接二連三地提前下崗?

剩下4個皇子裡,也就嘉慶稍微湊合一點。

皇八子永璇,這是一個什麼貨色呢?按照現在的說法,那就是個街溜子。吃喝玩樂樣樣精通,正經事一個不幹。而且做事馬大哈,各種得罪人。

乾隆老爺子就算是老糊塗了,也不可能忘記自己這個兒子的那種德行,所以怎麼也不可能選擇他來繼承皇位。

皇十一子永瑆,人才一個。非常喜歡讀書,而且書法造詣高到什麼程度呢?和劉墉、翁方綱、鐵保這三個人並稱為清朝中期的四大書家。

按理說這種人才,年紀又比永琰大,應該有資格繼承皇位吧?但是他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不喜歡騎射,就喜歡漢儒的文人風範。這一點乾隆非常討厭。因此乾隆也不會挑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皇子。

皇十七子永璘,歲數太小了。1766年出生的,乾隆63歲的時候,才8歲大,所以壓根就沒有競選資格。

因此,這幾個兒子一比較下來,還是皇十五子永琰靠譜一點。畢竟他做事沉穩,為人實在,對乾隆也比較孝順。

而且永琰的歲數也正當時,不老不少,是最合適的守成之君。乾隆皇帝在沒得選的情況下,最終選定了永琰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嘉慶的確平庸,可乾隆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康熙皇帝很牛,他生了那麼多兒子都是心眼很多的,九龍奪嫡差點把康熙搞得沒法善終。乾隆的運氣不知道怎麼說,是好還是不好呢?

乾隆的兒子們一個個都缺心眼,沒有哪一個有康熙那幫兒子的水平。可以說沒人為了儲君的位置各種排兵布陣。

嘉慶元年丙辰春正月戊辰朔,舉行內禪,上侍高宗遍禮於堂子、奉先殿、壽皇殿。高宗御太和殿,授璽。上即位,尊高宗為太上皇帝,訓政。頒詔天下,賜宴宗籓。庚戌,立皇后喜塔拉氏。寧壽宮舉行千叟宴,太上皇帝蒞焉。九十以上者,召至御座,賜卮酒如故事。辛酉,祈谷於上帝。癸亥,上奉太上皇帝賜廷臣宴於正大光明殿。---《清史稿》

就算是後來被選中的嘉慶皇帝,其實他也是因為平日裡規矩老實,才被乾隆選中的。靠他自己的努力,壓根就不可能奪取帝位。

這就預示著其實清朝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因為沒有比較優秀的繼承人,而且往後是一代不如一代,選擇上有很大的問題。

比如說嘉慶選道光,不選他其實也沒有更好的選擇。道光選鹹豐,那就完全是瞎選了,有個好好的鬼子六奕不選,偏偏選這麼個沒出息的鹹豐。

鹹豐再選同治,那是因為他沒得選,浪蕩一生,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同治連選的機會都沒有就掛了,只好讓光緒繼位。光緒也沒兒子,只好讓宣統繼位,宣統後來還是沒兒子。

所以說從乾隆選嘉慶開始,其實就已經預示著清朝逐漸要滅亡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要是選其他兒子,說不定滅亡的速度更快。

比如說吃喝玩樂的永璇肯定是個敗家子,舞文弄墨的永瑆說不定會成為第二個宋徽宗。至於年幼的,他登基的話估計會培養出下一個王莽。

總結:嘉慶的母親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乾隆到了晚年,其實最喜歡的就是嘉慶的母親,當時的令貴妃,也就是電視裡的魏瓔珞。令貴妃在乾隆晚年獨寵後宮,而且給乾隆生了4個兒子,其中有2個是長大成人的,便是永琰和。

乾隆晚年不立皇后,令貴妃作為皇貴妃,那就是後宮之主。所以她的兒子,也算得上是乾隆的嫡子。子以母貴,有了這麼一層關係在裡面,難怪乾隆會選永琰繼承皇位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如懿傳:乾隆有17個皇子,卻讓魏嬿婉兒子繼位,晚年一語道破真相
    ,自魏嬿婉被皇上盛寵之後,就實現了高產豐收,僅用了十年就給皇上生了6個孩子,四個皇子兩位公主,其中十五阿哥永炎最被看重,在乾隆死後就成了嘉慶皇帝,這就讓網友疑惑了,魏嬿婉到最後如此遭乾隆厭棄,為何會選她的兒子為太子呢?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選擇了資質平庸的嘉慶?乾隆:我也不想選擇他
    一句話,「實屬無奈之舉!」換句話說,選擇永琰是在一群矮個子裡選擇大個子,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作為最長壽的皇帝,乾隆一生有17個兒子,兒子雖多可老天似乎跟乾隆過不去,其中有7個早夭,4個沒活到30歲,還有2個過繼了。 前面提到永琰排行靠後而且是庶出,幾乎不可能繼承大統,乾隆起初也確實沒有把永琰列在繼承人的範圍內,可上天似乎眷顧永琰。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選擇資歷平平的嘉慶,乾隆:我也不想選他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30,閱讀約3分鐘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皇位退位給他的第十五個兒子永炎(即雍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嘉慶皇帝,而乾隆本人也退位做了霸王。雖然乾隆退位後當了3年皇帝,但永炎畢竟登基,結束了乾隆對他長達22年的調查。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千挑萬選,最終選擇了資質平庸的嘉慶?
    所以嘉慶繼位後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裡,嘉慶都覺得自己沒有坐穩皇帝這個位置。畢竟實際掌權的還是乾隆,他自己這個皇帝若是稍有不慎,說不定就會連帝位都被廢除。眾所周知,乾隆算是一個子嗣眾多的帝王,他一共有17個兒子,嘉慶帝永琰是他的第十五個兒子,也不是他最為喜愛的兒子。
  • 如懿傳:乾隆有17子,卻讓令妃兒子當皇上,乾隆晚年道出真相
    如懿傳中乾隆處處留情,不僅見一個愛一個,還敏感多疑,給粉絲們造成了嚴重的身心創傷,許多網友紛紛表示乾隆就是渣人,乾隆一共6次下江南後,美女數量也一直在增多,兒子是更不少,一共有
  • 乾隆有17個兒子,卻選擇了永琰當皇帝,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清朝從嘉慶時期開始,就逐漸走下坡路了,因此很多人都會覺得好奇,為何乾隆活到那麼久,而且生了那麼多兒子,不選擇一個能力稍微強一點的兒子當皇帝,偏偏要選擇看起來資質平平的嘉慶呢?當老二去世後,乾隆繼續立嫡,選擇了富察氏的第二個兒子永琮,永琮在乾隆的所有兒子當中排行老七,在乾隆十一年就被乾隆立為儲君,不過這個儲君比老二還要倒黴,不到兩歲就夭折了,乾隆的儲君位置再次空出來。
  • 乾隆有17個兒子,嘉慶只是第15子,為何乾隆會選他做儲君
    關鍵時刻,多爾袞選擇了退讓,扶持皇太極第九子,七歲的福臨做了皇帝,他和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做了攝政王,讓大清避免了內戰。順治選擇了康熙做皇帝,康熙是順治的第3子,但也是順治的嫡長子,所以康熙繼承皇位符合漢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卻選擇了能力平庸的嘉慶繼承皇位
    但仁宗之淳厚,宣宗之節儉,均有可稱。」儘管嘉慶在位二十多年,期間勤勤懇懇,從無懶政,縱容如此,依然還是阻攔不了清朝由盛轉衰的現象。由此可見,嘉慶的執政能力確實平庸,那麼作為開創「康乾盛世」的締造者之一,乾隆皇帝,為何還要將皇位傳給能力如此平庸的嘉慶呢?
  • 60年皇帝4年太上皇,乾隆是史上最有福的人?他為何生前選擇禪讓
    乾隆想做個試驗,看看嘉慶靠譜不靠譜。 乾隆有17個兒子,可是因為他個人太能活,所以熬死了一大堆兒子。在他選擇嘉慶繼位的時候,已經有10個兒子被他給熬死了。 那他這心裡當然很慌啊,要是兒子們都被熬死了,自己豈不是要學習朱元璋讓孫子繼位,或者學習朱厚照讓堂弟繼位? 這可不行,傳位的事情,必須要提上議程。從兒子們的壽命角度出發,年紀大的就不要參與競選了,因為上臺了也做不了幾年皇帝。
  • 為什麼乾隆17個兒子,10個沒活過30歲?
    和乾隆少年夫妻情深意長也從富察變成了如懿。 這個咱不深究,反正主角才配說冤屈和痛苦,配角沒有機會,都是反派。乾隆的性能力應該一般,因為不算他在外面亂撩的例如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之類,在冊的一共有42個嬪妃,一共才生了27個子女,17男10女,平均一人一個都不到。
  • 乾隆皇帝17個兒子,為何傳位給了資質相對平庸的嘉慶皇帝?這點是...
    因為吸取了明朝的教訓,清朝在皇位世襲方面不斷做出改革,清朝的皇位世襲制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清初的汗位(皇位)推舉制、康熙時期的立太子制、雍正之後的秘密立儲制和慈禧太后時期的懿旨立儲制。在這四個選拔繼承人的制度中,影響最為深遠、實行時間最長、取得效果最好的就是雍正帝建立的秘密立儲制。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啥要傳位給才智平庸的嘉慶?原因其實很簡單
    康熙將清朝帶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雍正整治了朝廷的吏治,而乾隆則將清朝帶上了最為鼎盛的時期。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乾隆最終卻選擇了一個才智最為平庸的人,來擔任下一任的皇帝,大清王朝也自此逐漸衰敗。那麼,乾隆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 乾隆帝一共十七子,嘉慶帝僅排第十五,為何乾隆會傳位嘉慶
    因此,乾隆帝一共有17個皇子,永琰僅排在第15位,得到皇位的機率太低,而且永琰也並非能力突出之人,為何乾隆偏偏會傳位給永琰呢?其實,既有陰差陽錯,也有命中注定。雍正帝即位之後,吸取康熙朝九龍奪嫡的教訓,於是採取了一種「秘密建儲」的辦法,即將選定的太子詔書書寫兩份,一份藏於內廷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的後邊,一份自己收藏,以此告訴群臣太子已立國本以定。
  • 乾隆明明有17個兒子,為什麼非要把皇位傳給平庸的嘉慶呢?
    乾隆傳位嘉慶是有點無奈的選擇,可又不能不選擇嘉慶,主要在於乾隆一生雖然生了17個兒子,但才能卓越優秀的兒子並不多,而且乾隆待機壽命超長,很多兒子都已經被他熬死了,所以乾隆只能無奈的選擇了嘉慶。乾隆兒子很多,但活過他的沒幾個,而且大多很平庸乾隆一生有17個兒子,這數量其實很多了,但是都知道乾隆可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活了89歲,這在古代屬於非常高壽了,所以他的兒子們大多很少有能活過他的。
  • 乾隆皇帝所有兒子名字都有「永」字,為何唯獨十五阿哥的不一樣?
    乾隆皇帝所有兒子名字都有「永」字,為何唯獨十五阿哥的不一樣?說起乾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電視劇上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暑期檔熱播的《延禧攻略》就是以乾隆時期的宮中生活為題材,雖然這是一部宮鬥劇,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是很有才能的。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要選比嘉慶?難道就沒有中意的皇子了嗎?
    大家都知道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他雖然只有60歲退位,依然在幕後掌權3年,當然,他之所以能成為掌權最長的皇帝,主要是因為他活了89歲,然而,他的長壽也導致大清的衰落,由於年事已高,他選擇了資歷平平的嘉慶作為接班人,作為嘉慶皇帝的一生基本上沒有成就,使原本千瘡百孔的清朝在他手中進一步加快衰落
  •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17個兒子,為何選排行十五的永琰當皇帝?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17個兒子,嘉慶皇帝永琰排行第十五。按照清朝「立長、立嫡」的皇位傳承原則,排行靠後且是庶出的永琰,幾乎沒有繼承大統的可能。那麼,排行第十五的永琰怎麼當上皇帝的呢?
  • 97個孫子 康熙為何只看中了12歲乾隆當繼承人?
    老皇帝願意到胤禛家裡來坐坐,因為在十幾個如狼似虎的兒子當中,只有這個四阿哥從來沒有表現出對皇位的特別渴望,也似乎沒有參與任何與競爭儲位有關的陰謀。這個貌不驚人的老四,擅長草書,精研佛法,在別的皇子為皇位打破頭的時候,他卻坐在書齋中修身養性,一派閒雲野鶴之姿。不過,四十四歲的雍親王也並非平庸之輩。
  • 嘉慶成為儲君後,被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實在費解
    《延禧攻略》中有這樣一個橋段,當乾隆當了60年皇帝之後,無奈只能禪位給自己的兒子嘉慶,在禪位之後,乾隆又帶著嘉慶去祭拜了一個9歲的孩子,讓嘉慶有些不明所以。其實不僅僅是嘉慶,很多人也對乾隆的這個舉動表示不理解,為何乾隆會有這樣的舉動呢?
  • 乾隆選繼位人,為什麼不立德才兼備的永瑆,卻傳位平庸的嘉慶?
    例如嘉慶,被乾隆認為是最像自己的兒子,大臣們也都誇他聰慧多才,說什麼「度量豁達、相貌奇偉、中外屬望」之類的,拍起馬屁來毫不含糊。那個時候,誰能看出他當起皇帝如此無能?或者說,乾隆的所有兒子中,就沒有特別突出的,乾隆的選擇餘地根本沒有康熙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