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患假「兩性畸形」症 下身有男女兩種特徵22年

2021-01-10 搜狐網

出院前,窗外透進一道陽光,打在他的身上。

身份證上,性別一欄寫著女。

看到他遞來蘋果,村人尷尬地笑笑,婉拒了。

  他翻遍通訊錄,卻沒人能與他分享出院後的心情。

  病床上,陳清伸了下懶腰。窗外透進一道陽光,像他的心情。

  他新生的胡茬沒刮,而他手邊的身份證上寫著——性別:女。

  這天是11月1日,陳清出院的日子。15天前,他經歷了一次期待了很久的手術。

  這是一次蛻變。22年了,他一直過著不同於他人的「雙性」生活。

  「雙性」生活

  新生兒性別難辨

  11月1日,午後。車輛從萬州國防醫院出發,行過重慶開縣,距陳清家鄉還有約25公裡。

  道路漸變得狹窄、陡峭,近1小時盤山路,落差770米。

  途中遇對面走車,總要一方謙讓倒至較寬處,雙方錯車而過。最後幾公裡,水泥路徹底消失,汙泥混合著碎石顛簸不堪,一車人開始步行。陳清下身的傷口初愈,穿著寬鬆單褲的他卻走得格外輕鬆,壓在他心頭22年的那塊巨石終於消散。

  有村民路過,「清兒,回來嘍,你好沒得?」他笑著點點頭,鼻子皺成了一朵花。

  前方就是他闊別一年的家。

  這村子共三十幾戶人家,陳清家是其中一戶,家中仍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蓋起的磚房。前幾年父親過世,就只剩他和弟弟、母親、爺爺居住。村裡人都住得近,鄉裡鄉親知根知底,他這次一回來,全村人都跑來看望他。

  這村子地勢偏,20多年前女人們臨盆,多是找了接生婆到家裡接生。陳清出生時,家人從村裡找來了接生婆。陳母丁碧蓮豆大的汗落下來,土床上一聲啼哭,小傢伙第一次張眼看了看世界。筋疲力盡的丁碧蓮也如釋重負,全家人都懷著喜悅的心情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床尾抱著孩子的接生婆卻愣住了。「男娃兒!……不,是……」丁碧蓮喉頭一緊,像被人扼住脖子,話都問不出。接生婆把孩子抱到她跟前,嬰兒下身有男女兩種特徵,丁碧蓮腦中一陣轟鳴,瞬間炸了開來。

  當地還有個習俗,誰家生了孩子,村裡人要去探望以示祝福。

  李念珍是陳家的隔壁鄰居,陳清喊她阿姨。李念珍回憶,當天,自己撞到陳清奶奶踱出老屋,忙過去問,「男娃兒,女娃兒?」他奶奶長嘆一聲,「講不好。」其他村人去問,陳清奶奶的對答仍如出一轍。後來見了接生婆,大夥才知道,陳家生了個「雙性人」。

  李念珍將探望的心思壓下,怕丁碧蓮避忌。那一年,村裡人多有此默契。往後數日、數月,乃至更久的時間,村裡人常見丁碧蓮坐在屋門口抹淚。陳家拮据,靠務農為生,每每想給孩子瞧病,卻又苦於難籌診金,丁碧蓮作為母親心裡必有些苦水。她不提,他們便不問。

  衛生間沒人才敢進去

  關於陳清戶口上的性別,丁碧蓮糾結過好一陣子。

  她帶陳清到各大醫院,性別鑑定報告總是語焉不詳。這時有人勸,「把娃兒扔掉嘛。」丁碧蓮不作聲,「懷胎十月,他是條生命,哪捨得?」她心一橫,男孩特徵不明顯,就填「女」吧。

  長大的陳清卻有男孩的性格。不僅如此,青春期後,他的胡茬開始往外鑽,喉結也日漸突出。丁碧蓮屢次想給他改戶口,未能成行。

  陳清小時候只管玩,田間小路瘋跑,都是一塊兒長大的夥伴,他不懂戶口是什麼,同齡人也不懂,大家都當他是男娃兒。只當每次下課鈴響,衛生間擠滿人,旁人都站著,唯有自己不同。他心下犯嘀咕,被同學問過幾次,竟對衛生間有了恐懼。

  恐懼由校內播散到校外,他開始等衛生間沒人了才去。村裡人又添了項默契,若是在衛生間遠遠看見陳清過來,就自覺避開。此外,陳清還怕到公共浴室。

  小學裡有一天,陳清忍不住問丁碧蓮,「我怎麼和人不同?」

  丁碧蓮不知答什麼,一股無名火躥上來,「問啥子嘛?」她想岔開話,卻止不住地哭。

  「小時候不在意,怕大人不高興,扭過頭就去看電視。」他憨笑,像說著別人的故事。

  他只問過這一次,「長大後,不問也懂。」

  初中後,陳清進技校學了廚師。家裡灶臺高,他小時候就踩板凳給家人做飯,他喜歡這個。同班有個男生,兩人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陳清曾問男生,「你聽說過雙性人嗎?」

  男生看著他,沉默半晌,情緒未見明顯波動,「能治嗎?」

  往後的日子,兩人都沒再提。再後來,陳清留在開縣,男生去了上海,漸失往來。但這往事每次想起,有如暖流經過。於陳清而言,他的秘密像夢魘環繞多年,再大的苦藏在心裡,展現的永遠是笑容。偶有人窺見心事,如坐針氈。

  這是他第一次主動提起,也是唯一一次。他說,「我信任他。」

  愛情未開始就已結束

  陳清喜歡過一個女生,他的技校同學林紓。

  彼時同學開始交女友。他不羨慕,他還沒有喜歡的人。

  「出去耍就三樣兒——吃飯、溜冰、唱歌。」這些年,陳清身旁的朋友換過幾撥,耍的路子一直沒變。這天他找技校同學溜冰,場館那頭過來一個纖細的身影,長發、瓜子臉。同學招呼道,「林紓,你也來溜冰?」姑娘笑笑,長發揚進風裡,映在冰上,像會發光。

  從溜冰場回來,陳清時常想起林紓。「她讀計算機班,三樓。我在四樓。」陳清將之視為兩人不常見的理由,搪塞了自己。事實上,他「怕耽誤人家姑娘」,話不曾多說,更別提表白。兩三個月後,陳清肄業到開縣一家飯館工作,林紓則繼續學業,兩人未再聯絡。

  陳清說,他第一份工作是跟著表哥。表哥炒菜,他弄配菜。「我不是學習的料,早點進社會,能照顧家。」飯館生意不好,大堂裡冷冷清清,桌面上都是塵。陳清扛了幾個月,賦閒在家。朋友說組個局,出來耍一下。陳清欣然應邀。這一次,他認識了姑娘杜娟。杜娟開朗活潑,像陽光照進他的生活,兩人時常閒話。

  一天,陳清返鄉恰杜娟來電。杜娟說想去玩,陳清想了想,將杜娟帶到家。陳清爺爺在,沒有多說。此事卻在村中傳開。丁碧蓮當時在開縣陪小兒子讀書,回來後聽說,心下像絞起一團亂麻。

  「你帶來的是誰?」「就……一起耍的朋友。」

  陳清聲音越來越小,傳入丁碧蓮耳中,竟如「雷擊」。她想勸,「你這情況,你們不可能……」

  陳清懂了,沒出聲,往後沒再約過杜娟,兩人就此別過。他們共「熱絡」二十幾天,甚至沒真正在一起。

  陳清再沒喜歡過誰,這些事安放在心,不曾與人說。

  手術讓他重獲新生

  丁碧蓮從未放棄給陳清看病。

  早年,她帶他到本地一家醫院。醫生說,可以手術,只能變成女孩。丁碧蓮的眉皺起來,戶口已經錯了,陳清吃穿、性子都像男孩,不能跟著錯。陳清也這樣想,「變成女娃兒,寧可不做手術。」

  治療擱置後,陳清輾轉多地,北京、上海……回到開縣,儘量使自己忙碌。可秘密如影隨形,躲不開、逃不掉。

  約兩個月前,陳清又到萬州國防醫院。醫生在會診記錄上寫了一連串醫學名詞。「假兩性畸形,尿道下裂。」他雖然看不懂,只記得一句,但這似乎是一個希望。

  男科主任楊小寧說,陳清的內外生殖器均為男性。他腹腔內無卵巢、子宮,下身展現出的女性特徵是「像」而非「是」。真實病症是「尿道下裂」,尿道口在會陰部。陳清不同於真正的「雙性人」。會診記錄同時顯示,陳清染色體異常,為嵌合體核型,與正常男女都不同,這是他生殖器異常的原因之一。手術定於10月17日進行,陳清的尿道被重建,外生殖器得到修復。

  術後,陳清張開眼,像重新來到這個世界。不同於22年前的是,這一次沒有哭聲。

  為使傷口癒合,他要穿寬鬆單褲,醫生囑咐他少下床。待傷稍好,打飯、晾衣……院內常能見他走動。陳清說,「閒不住」,語畢牽起一道笑容。

  出院那天,醫生為他進行最後一次傷口檢查,「癒合情況良好,表面看已與常人無異。」每個字都振奮著陳清的心。

  楊小寧說,其雄性激素為正常水平,但在同年齡段中偏低,雌性激素則有兩項超標,「是否會對身體產生影響,仍要觀察。」此外,他腹腔內有一個隱睪,為避免癌變,建議日後拿掉。

  治療非一蹴而就,陳清當然知道。他只是覺得,生命裡忽然有了陽光,將那片陰霾驅散進角落。

  他要回到闊別一年的家,靜靜地看那些「老風景」。然後復工,甚至結婚生子。

  專家釋疑

  「兩性畸形」有真假之分

  萬州國防醫院主治醫師吳擢江說,兩性畸形由胚胎發育分化異常引起,可分為男性假兩性畸形、女性假兩性畸形和真兩性畸形三種情況,均表現為外生殖器異常。真兩性畸形患者同時具有男性、女性內生殖器。

  兩性畸形多為先天性疾病,可能由藥物、遺傳、自然變異等因素造成,目前尚無明確的預防方法。孕婦可進行科學、規律的產前檢查,避免激素水平異常影響胎兒發育。

  吳擢江指出,保守估計國內每年約有二三百例就診患者,其中多為30歲以下人群。原因是外生殖器異常在多數患者青春期時就能突顯,但也有個例。曾有一位患者,外貌體徵為女性,懷孕生子後激素水平發生改變,使藏於皮膚下方的男性外生殖器開始發育突顯。經檢查,其體內有兩種內生殖器,為真兩性畸形。

  吳擢江介紹,兩性畸形可通過手術進行治療。至於術後性別,應遵循患者及家人意願,有助於患者術後恢復並形成正常的人格。

  患者術後未必不能生育

  萬州國防醫院男科主任楊小寧稱,會陰型尿道下裂是男性假兩性畸形的一種,陳清就是這種情況。尿道下裂的機率為1/5000左右,會陰型尿道下裂患者佔比則更少。

  楊小寧說,患者術後是否需長期服用外源性激素,要看其體內激素水平是否需要補充。對於長期服用外源性激素者,必然會引起一些副作用。但若能長期隨診,在醫生指導下監測身體情況,有需要時及時做出調整,一般不會有太大影響。目前,尚無具體數據表明,術後患者平均壽命低於正常人群。

  至於患者術後能否進行生育,不能一概而論。以陳清為例,若其能產生精子,並具有完整的生殖系統,則可進行生育。即便其生殖系統中某一環節缺失,也可通過試管嬰兒技術達到生育的目的。「但若無法產生精子,則無法進行生育。」

  楊小寧表示,多數患者術後精神面貌能得到很大改善,但要想在社會生活中維持健康的心態、坦誠融入周圍的人群並非易事。社會對於這類疾病的認識尚且淺薄,患者在工作、戀愛、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困擾。父母的言行稍不注意,會對患者造成更大的傷害。「他們需要的是來自社會層面的關注與善待。」

  記者手記

  願他放下所有的負擔

  陳清面龐清秀,個子不高。在見到他以前,我曾懷有擔憂,他是個怎樣的人?會介意聊到過去嗎?我該怎樣和他交流?

  「揭人瘡疤」在我看來是份苦差事。

  他的病房在醫院頂樓,山城霧多,那幾日竟是難得的好天。聽到我進門,陳清扭過頭,陽光打在他臉上。

  「你好。」他裂開嘴,主動招呼。他笑起來很好看,眼睛充滿神採。間或問到敏感處,找不到委婉的措辭,他都直截了當地代我講明。或許,他不想要刻意的照顧,只當他是朋友隨便聊聊就好。

  我為自己的狹隘臉紅。

  醫生進門為他做出院前最後一次檢查,所有囑咐,他都一一記下。

  陳清的家在山上,水泥路都不通的地方。二十幾年前,這裡還有接生婆,信息閉塞。很難想像,小山村出現這樣一樁「怪事」,村民會如何看他。

  陳清在手術前,已近一年沒有回家。16歲肄業打工,跑了很多地方,他說自己「閒不住」。

  得知他出院,好多人來看他。講起他當年帶回過一個姑娘,村民總要加一句,「他那種情況,咋可能嗎?」

  說是不介意,可人們心裡都記得他的「不同」。

  我問陳清,「你有一起長大的朋友嗎?」

  「沒有,我到處走,他們也忙。」陳清看看我,「都是交新朋友。」

  「他們知道你的病嗎?」

  「有一個,我只對他講過。就是信任嘛。」他笑笑,沒有透露更多。

  我忽然意識到,這些笑可能是他的「偽裝」,是種保護色。

  我離開時,晚霞剛落。陳清出來送,然後坐在門口,看著遠方,都是他熟悉的風景。願他放下所有的負擔,重新開始生活。明天,一切就好了吧。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除醫生外均為化名)

  京華時報記者潘之望攝

  京華時報記者遲名發自重慶萬州

相關焦點

  • 男子患假兩性畸形 患者術後未必不能生育(組圖)
    22年了,他一直過著不同於他人的「雙性」生活。 陳清下身的傷口初愈,穿著寬鬆單褲的他卻走得格外輕鬆,壓在他心頭22年的那塊巨石終於消散。   有村民路過,「清兒,回來嘍,你好沒得?」他笑著點點頭,鼻子皺成了一朵花。   前方就是他闊別一年的家。   這村子共三十幾戶人家,陳清家是其中一戶,家中仍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蓋起的磚房。前幾年父親過世,就只剩他和弟弟、母親、爺爺居住。
  • 深晚報導|如花少女長出男性特徵 怪病要追溯到10歲那年
    陽剛的長相,低沉的嗓音,還有她身體內不為人知的類似男性的性特徵。其實,這些病症伴隨了妙妙 10 年,直到最近她來到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內分泌科就診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妙妙的人生是冰火兩重天,分水嶺出現在 10 歲那年。10 歲前,她是爸媽的掌上明珠,也是其他家長眼中的 " 別人家的孩子 "。
  • 患強直性脊柱炎 男子駝背畸形 手術後彎了17年的腰直了
    17年來,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小張飽受病痛折磨,後凸畸形使他的背越來越駝,走路越來越吃力,無法挺直腰杆的他甚至快忘了天空是什麼樣子的。小張在父母的陪同下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福醫二院」)就診。
  • 美國恐怖故事中的畸形秀是假的?這些照片可以告訴你真相
    這對神秘的雙胞胎一出生時就有其中一個夭折,而且還有一雙不斷身長的手黏在另一個的肚子上!但其實瑪格麗特的真實性與否一直無法證實,也有人懷疑死胎是假的,是用膠帶黏上去的。中國的畸形秀女子纏足的由來  中國女子纏足之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說法不一,較常見的說法是,南唐後主有宮女嬪娘,纖麗善舞。
  • 女子結婚20年後竟被診斷為男人:有女性外形特徵,但沒月經和生育能力
    大多數人對於自己的生理性別清晰又篤定,可在結婚20年後,張女士卻突然懷疑自己的性別。在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婦二科,其被診斷為「右側睪丸異位、原發性閉經——雄激素不敏感症候群」,「她」原來是一個男人。這類人群有女性的外形特徵,有乳房發育,有陰道,但沒有月經和生育能力,「她」的染色體是46XY(男性)。雄激素不敏感症候群由什麼導致?廖湘玲解釋,在胚胎早期,由於雄激素受體缺乏,本應發育的男性內外生殖系統中斷,睪丸本身分泌的苗勒氏管抑制因子中斷了女性內生殖系統發展通道,同時睪丸分泌的雄激素會轉化為雌激素,刺激患者第二性徵的發育。
  • 真的有「轉胎丸」嗎?
    在2012年3月,河南商報就曾報導,一河南駐馬店女子因服用轉胎丸生下雙性兒;2017年8月,現代快報也曾報導,連雲港第一人民醫院接診了一名四歲的雙性兒患者,詢問病史後發現,其母親在懷孕時服用過「轉胎藥」。真的會有「轉胎丸」嗎?
  • 國外一年輕女子患睪丸癌 醫生檢查後發現其是雙性人
    8月26日,據外媒報導,來自英國斯溫頓的一位年輕女子發現自己一直沒有經期,在醫院檢查後被告知自己是雙性人,並且還患上了睪丸癌。在14歲的時候經過醫院專家會診後,醫生告知丹尼是雙性人,患有17β-羥基類固醇脫氫酶缺陷症。進一步檢查發現丹尼有XY染色體,沒有女性生殖器官,並且在胃部發現了睪丸已經處於睪丸癌早期。
  • 工作崗位太清閒患厭世症 男子因上班無聊起訴獲賠32萬
    工作崗位太清閒患厭世症 男子因上班無聊起訴獲賠32萬時間:2020-06-12 11: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工作崗位太清閒患厭世症 男子因上班無聊起訴獲賠32萬 許多人在讀書時每當暢想自己的工作時,都希望自己能夠成長為在事業上一展宏圖的事業強人。
  • 「金智英」被差評背後,韓國男性為何患上厭女症?
    兩性在這一話題上,似乎永遠沒有共識。「厭男症」和「厭女症」群體越來越多,男女間的問題也愈發像一場零和博弈——你的平等是否意味著我的不平等?脫下束身衣韓國女性運動廣泛爆發的導火索出現在2016年。當年5月,首爾最繁華的江南區地鐵站附近一戶商家的廁所裡,一名女性被無端殺害。被證實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罪犯在口供中承認,決定殺人是因為平時被女性看不起,所以懷恨在心。
  • 喪盡天良的「轉胎藥」,製造了多少畸形「陰陽嬰兒」
    多少畸形「陰陽嬰兒」,源自一顆轉胎丸在網上隨便搜下「轉胎藥」的相關新聞,你一定會同意我用「喪盡天良」來形容它。2012年,河南駐馬店一女子在懷孕5個月時,吃了婆婆買來的轉胎丸,結果生下辨不出男女的雙性兒。這家人帶著「兒子」去醫院檢查,卻發現孩子的染色體是女性。
  • 為生男孩,他們餵孕婦吃「轉胎丸」,卻害慘孩子成畸形陰陽人
    戒網癮學校已經說過很多次,每一個被送到戒網癮學校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矛盾重重的家庭。父母覺得無法緩解和孩子的衝突,便把孩子送到這種學校,讓孩子在外人的「屈打成招」中,變成孝順的乖孩子。而在這個家庭中,根據這位博主所言,矛盾出在孩子的性別上。被帶走的朋友是兩性畸形,並且自我認知為女性。
  • 樸秀榮患障礙症上熱搜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
    樸秀榮患障礙症上熱搜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時間:2020-01-10 22: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樸秀榮患障礙症上熱搜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樸秀榮患軀體化障礙症#Red Velvet成員樸秀榮近日自曝患有軀體化障礙,有點意外,看起來很陽光的pljj,要好好照顧自己,會好的 【#樸秀榮患軀體化障礙症#】近日,Red Velvet成員Joy樸秀榮自曝患有軀體化障礙。 據悉,     原標題:樸秀榮患障礙症上熱搜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
  • 晚清老照片:圖1患了巨人症,最後一張讓我後怕!
    晚清老照片:圖1患了巨人症,最後一張讓我後怕!1.晚清時期患了巨人症的男子,圖中的這位男子四肢發達,身軀龐大,坐在桌子上和旁邊的人對比很顯高大!
  • 西閃:人類為什麼會患上失憶症
    有人想幫他,也有人想利用他的失憶症,而他自己則想盡辦法,試圖克服記憶的障礙,找到真兇。諾蘭具有極強的敘事能力,把一個原本老套的失憶故事講得格外精彩。他對失憶症狀的刻畫也相當專業,顯然做足了功課。可惜不少觀眾忽略了導演的努力,輕易接受了電影簡介裡「短時記憶喪失症」這一似是而非的概念。
  • 兒童亞斯伯格症特徵及表現
    亞斯伯格症AspD首度於1944年由Hans Asperger提出,在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 )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歸類於廣泛性發展疾患
  • 濟南22歲女孩患巨乳症 雙乳15斤垂至腰間(圖)
    巨乳給瀟瀟帶來了不少煩惱 蘇珊 攝 記者 蘇珊  22歲,本是一個如花似玉的年紀,但瀟瀟(化名)卻只能每天把自己禁錮在幾十平方米的小屋內。在家中看電視,她要把電視聲音開到最大尋求刺激,鄰居有意見找來,她會把鄰居推出門去。現在我和她上街,她一看到身材苗條的小姑娘,總想上去和別人理論,我只好每次都把她勸開。」瀟瀟媽媽無奈地告訴記者。  她只能穿寬鬆的衣服,但即便這樣也非常容易被看出來。每每出門,她總是刻意用雙臂捂住胸部,總感覺男子會不懷好意地看她。在家中遇到男性親人,她也會刻意去躲避親人的目光。
  • 嬰兒痙攣症
    ,可有早期發育障礙,如代謝病,腦發育畸形,神經皮膚症候群(結節性硬化等)及感染等異常,影像學檢查約80%以上可見腦萎縮,畸形等異常,10%~20%為特發性,無可尋病因,預後較好,鑑別診斷主要是與良性嬰兒肌陣攣性癲癇(benign myoclonus epilepsy in infancy)區分,後者有典型的全身性肌陣攣發作,但智力正常,腦電圖有少量棘慢波,發作易控制,多在2歲前停止,預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