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十五回,篇目叫做「王鳳姐弄權鐵檻寺,秦鯨卿得趣饅頭庵」。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個章目本身就很有意思。
這一回,本來是秦可卿死後出殯,王熙鳳攜帶賈寶玉前往鐵檻寺。既然是「寺」,因為男女不變,王熙鳳自然不便居住停留,幸好在鐵檻寺附近有一個「水月庵」,便成了鳳姐的歇腳之處。這本身沒有問題。問題是好好的一個水月庵,大有出塵之態,偏偏要用「饅頭庵」這樣俗不可耐的名字來稱呼,這裡面,必然有作者很深的用意。
更不可思議的,姐姐秦可卿屍骨未寒,弟弟秦鍾竟然就急於和水月庵和智能兒雲雨。這還未完,讓讀者瞠目結舌之處,就是親中和智能兒雲雨這麼私密的事情,偏偏還被賈寶玉撞破,秦鍾竟然還沒有太多的尷尬表現,真所謂奇哉怪也。
有人說,鐵檻寺和饅頭庵,無非就是出自範成大的「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之詩句。而秦鍾和智能兒之事,只不過是紈絝子弟的荒唐行徑而已。
這麼說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總覺得缺了點內涵。要知道,《紅樓夢》歷來最被大家推崇之處,就是它深藏不露的諷喻筆法。而鐵門檻與土饅頭,雖然有「終不過黃土一堆」的警醒,卻到底流於淺白。範成大的詩,那可是流傳甚廣的啊。
其次,秦鍾在姐姐大歸之日,做出這種荒誕不經的事,可謂是有悖人倫之舉,而賈寶玉不但不避諱,反倒有縱容之意,這裡面的方方面面,都是莫大的疑團。
首先,就鐵檻寺和水月庵的關係,或許確實也是賈府由盛及衰、乃至最後不得善終的寫照。以第一代寧榮二公賈演賈源的成就,對賈府後人來說,確實也創立了一條「鐵門檻」。這也是賈府三代子孫所享受的無上榮華富貴的先決條件。但《紅樓夢》的重點不在「鐵門檻」上,而在於「水月庵」中。
水月庵這個名字,充滿了濃鬱的文人氣息。看到這個名字,大家第一想到的是什麼?必然是「鏡花水月」這個成語吧。
而且,在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的時候,聽到的十二支紅樓仙曲,裡面就有「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而水月庵之名,必然就是鏡花水月的代稱,而鏡花水月所指為何?無非就是鐵檻寺所寓意的整個賈府,也就是寧榮二公所掙來的爵位與榮華。
最妙的是,秦可卿作為寧國府最末輩的長媳,去世後停柩鐵檻寺,而王熙鳳作為榮國府的管事人,因為男女之別而不能住,只能住到水月庵。這是否就意味著,王熙鳳有富貴不能長久,手上所有的權柄財富,最後都將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再說說水月庵和饅頭庵之間的關係。前面收說了,水月庵無比風雅,饅頭庵俗不可耐。我倒認為,饅頭庵之說,和範成大詩句的關係倒是無關緊要,反倒是更多諷喻水月庵人的「低俗」。
水月庵裡住了些什麼人?淨虛老尼,以及智能兒之輩。大家注意,淨虛老尼這個名字,這是乾淨的淨,可不是安靜的靜。按照《紅樓夢》裡風月寶鑑所發之聲「要看反面,不看正面」的警示,淨虛這人,完全就是不乾不淨、熱忱名利的俗人,和「虛」沒有半毛錢關係。而智能兒的名字,表面看上去,似乎就是智慧和能幹。這樣看來,她應該也是一個蠢物、一個無能之輩。
所以,作為出家之人,淨虛才央求王熙鳳出手,敢於施金哥的婚姻,乃至最後讓金哥和張守備的兒子為情而死。這等作為,哪是出家人所為?
而智能兒更是明目張胆,雖然是出家人,卻六根不淨,對秦鍾動了凡心。如果只是動了凡心,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也算是情有可原。但既然遁入空門,在秦鍾強求雲雨之時,理當言辭厲色加以呵斥,更應該早有男女之防。反倒在被秦鍾抱住後,口裡只是說什麼「除非等我出了這牢坑,離了這些人,才依你」之類的話。這不是明擺著的以身相許嗎?
可見,淨虛和智能兒這對師徒,雖然身在空門,卻完全沒有空門中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心態。師傅最求金錢,罔顧人命;徒弟嚮往紅塵,貪戀聲色。或許,這也是映射賈府子孫的「影子」。
無論是已經出家修道的賈敬,還是把「出家當和尚」當口頭禪的賈寶玉,他們的心裡,其實都沒有什麼禮佛之心。還是滿肚子的世俗之情,口頭念念不忘的仁義道德,完全就是子虛烏有之事。
秦鍾在秦可卿喪事期間,不但沒有半點悲痛之情,反倒荒誕地和智能兒雲雨。大家別以「食色性也」來理解。要知道,秦家自身的家道已經衰落,一直以來依仗的就是秦可卿贍養,秦鐘上學就是最好的例子。按理來說,秦鍾更應該為秦可卿的早逝而悲哀。
而秦鍾在水月庵之舉,作者以「得趣」名之,實在是莫大的諷刺。影射的無非就是賈府子孫的薄情寡義,尤其是賈寶玉這樣自詡情痴的人。從他能等閒看待秦鍾和智能兒雲雨,我們也足可判斷,賈寶玉對「情」,其實是不放在心上的。
這樣的性格,也就決定了即使和黛玉兩情相悅,卻從未提出要早日婚娶。理解了這點,也就終於能明白,黛玉死後,拘泥於為何還是能和寶釵大婚。這個現象,從秦鍾和智能兒雲雨之時,賈寶玉從旁戲弄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所以秦可卿芳年早逝,作為家人的、甚至是唯一的家人身份的秦鍾,不但沒有任何的悲痛之情,反倒在姐姐出殯之日,在饅頭庵急於和智能兒廝混,而賈寶玉還大大方方在旁「觀摩」,其實都是作者諷刺賈府「薄情」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