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克斯·孟德爾頌-巴託爾迪
【德】1809-1847
德國作曲家
生於漢堡,
猶太哲學家摩西·孟德爾頌之孫,
父親是一位成功的銀行家,
費利克斯在養尊處優又有文化修養的環境中成長。
他的母親是鋼琴家,他的鋼琴啟蒙課就是母親教的。
姐姐範尼·卡西裡也是一位在鋼琴和作曲方面的可造之材。
而且是費利克斯珍貴的摯友。
孟德爾頌姐姐 芬尼
孟德爾頌作為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演奏家的才華,
得到了瑪利·比戈、路德維希·貝格爾、莫舍萊斯等鋼琴老師和策爾特的鼓勵。
1821年他在魏瑪拜訪策爾特的朋友大詩人歌德。
孟德爾頌九歲即公開演出。
十二歲已寫出一首鋼琴四重奏(op.1)。
十四歲組織自己的私人樂隊。
十六歲發表第一首傑作《弦樂八重奏》。
十七歲發表第二首傑作、為莎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所作的序曲。
他也為其他作曲家而工作,特別是巴赫,
二十歲時他通過指揮《馬太受難曲》在巴赫去世後的首次公開演出來宣傳巴赫的作品。
這是1829年,演出地點為柏林歌唱學院。
同年赴英國指揮倫敦愛樂樂隊,這是他十次英國之行的第一次。
在蘇格蘭度假後,以《赫布裡底群島》序曲和《蘇格蘭交響曲》(no.3,A小調)表現他的觀感,雖然這兩部作品是直到他1830-1831年訪問義大利時才動筆寫作的。
在羅馬與柏遼茲邂逅,並開始醞釀《義大利交響曲》(no.4,A大調)。
下一個主要停留點是巴黎(1831-1832),在那裡與李斯特和蕭邦相遇。
1833年返回德國,完成《義大利交響曲》並在杜塞道夫就任音樂總監。
1835年成為萊比錫著名的布業大廳音樂會的指揮。
1837年與出身於法國胡格諾教派家庭的塞西爾·讓萊諾結婚。
1842年與舒曼等人一起創辦萊比錫音樂學院。
又設法再度訪問英國,在1846年的伯明罕音樂節上指揮他的清唱劇《以利亞》,取得輝煌成功。
此時他的健康已是每況愈下,次年他心愛的姐姐病故,給他以沉重的打擊,加速了他的死亡。他於六個月後去世。
孟德爾頌最早的"成熟"作品《仲夏夜之夢》序曲(1826)和《赫布裡底群島》(1830-1832)展現出他的精湛的技巧和獨特的旋律風格,標誌著標題性或描寫性音樂會序曲創作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在後來的作品中他的視野大為擴展(交響曲、協奏曲、清唱劇、合唱音樂、室內樂、鋼琴曲、管風琴奏鳴曲、歌曲),但在"技巧"或表情方面卻未見有多大的進展。
他的很多音樂作品所共有的精練、美妙與和聲上的規規矩矩在《以利亞》的伯明罕首演中達到登峰造極的境地,為維多利亞中期的音樂趣味定下了規範。
但是他也大膽探索,那首被低估了的《宗教改革交響曲》(no.5,D小調)中不同尋常的結構和華格納風格的先兆就證明了這一點。
鋼琴獨奏《無詞歌》是一些精緻的小品,柔媚之極,以致使人無法一首又一首地連續聆聽,但其中充滿令人悅意的創新。
他為《馬太受難曲》所作的那次著名的演出大大推動了巴赫音樂的復興;而自從他指揮布業大廳樂隊後,他的盛名開始蒸蒸日上;管弦樂演奏也因他的指揮而確立了新標準。
主要作品
(1) 樂隊
五部交響曲
第二為交響康塔塔《頌讚歌》,作於1840年。
第三為《蘇格蘭交響曲》,作於1842年。
第四為《義大利交響曲》,作於1833年。
第五為《宗教改革交響曲》,作於1830年)。
序曲有:《仲夏夜之夢》(1826)、《赫布裡底群島》(1830-1832,又名《蘇格爾山洞》)、《平靜的大海和幸福的航行》(1828)、《美麗的梅露西娜傳奇》(1833)和《呂伊·布拉斯》(1839);鋼琴協奏曲有G小調(1831)、D小調(1837);小提琴協奏曲(1844)。
(2) 合唱作品
清唱劇有:《聖保羅》(1834-1836)、《以利亞》(1846-1847)、《耶穌基督》(未完成,1847);交響康塔塔《頌讚歌》(1840,有人稱之為第二交響曲);九首詩篇歌;九首經文歌。
(3) 戲劇音樂
歌劇有:《卡馬秋的婚禮》(1825)、《兒子與陌路人》(1829)、《洛雷利》(未完成,1847);
戲劇配樂有:《安提戈涅》(1841)、《第一個瓦爾普吉斯之夜》(1831,1842)、《仲夏夜之夢》(1843)、《阿塔利亞》(1843-1845)、《俄狄浦斯在科洛納斯》(1845)。
(4) 室內樂
六首弦樂四重奏;三首鋼琴四重奏(1822-1825);兩首弦樂五重奏(1831,1845);弦樂六重奏(1824);弦樂八重奏(1825);兩首三重奏(D小調,1839;C小調,1845);小提琴奏鳴曲,兩首大提琴奏鳴曲(1838,1843)。
(5) 鋼琴:
《升F小調隨想曲》(1825);《E小調迴旋隨想曲》;六首前奏與賦格(1832-1837);六集《無詞歌》。
(6) 管風琴
三首前奏曲與賦格(1833-1837);六首奏鳴曲(1839-1844)。
(7) 歌曲與主調合唱曲:
十套鋼琴伴奏的歌曲;十一套主調合唱曲。
附:《婚禮進行曲》曲譜節選
這首《婚禮進行曲》已成為世界性的婚禮儀典進行曲。它和華格納的歌劇《羅恩格林》裡的一首《婚禮進行曲》齊名,經常被人們在婚禮上一併使用。一首作為新人入場舉行婚禮慶典音樂;一首則是作為禮成之後,送新人進入洞房時的慶典音樂。像一些外國影片,例如《攻克柏林》、《葉塞尼亞》裡的婚禮場面,也都選用了這支曲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