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數是罪惡的幫兇

2021-02-23 留醉清楓

當竇娥含冤被押赴法場,行刑之前問竇娥還有何話講?竇娥說:

一、請賜我三尺白綾掛在百尺高杆之上,如果我是冤的,一腔熱血不會落地,而是濺在白綾之上;

二、如果我是冤的,人頭落地便會大雪紛飛;

三、如果我是冤的,我死後三年亢(大的意思)旱。

那貪官撇嘴搖頭連說「愚昧,荒唐」。心想「這六月酷暑怎會下雪?人只見血往下流,我倒要看看血怎麼往上飛的?哼……」於是命人拿來三尺白綾掛在高杆上。

有道是:「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劊子手手起刀落之際,竇娥的一腔熱血奇蹟般地飛濺到懸在半空的白綾之上,竟然一滴也沒灑在地上。竇娥人頭落地之時,竟真的陰風起大雪飄。片刻前人還汗流浹背,頃刻間,一個個抱膀縮肩跑回家去,連說怪事、怪事。竇娥死後果真是大旱三年,顆粒無收。當地百姓人人皆知是老天在為竇娥鳴不平啊!

多年後,竇娥的父親金榜得中,做了高官。回鄉省親時,重審竇娥一案,殺了張驢兒和貪官,為竇娥洗清了冤屈,鄉親們紛紛來看望竇父,說:「我們早知道竇娥是冤枉的,怎奈畏懼貪官的權勢,而敢怒不敢言。可是我們又沒加害竇娥為什麼要受這三年(大的意思)旱之苦呢?」

竇父說:「你們明知竇娥是冤的,卻不敢說句公道話,是謂不義。更有人相信貪官,認為竇娥真的殺了人,而誣衊忠良,是謂不仁。老天有眼,沒有無妄之災,天災人禍就是在懲治不仁不義之徒哪!」

記得四十年前的改革開放之初,因為農村在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有些農民開始憑藉自主的勞動解決了溫飽。但因為農民自己沒有發聲,於是農民們被塑造成「專業戶」、「萬元戶」,仿佛一夜之間農民們個個富得流油。

結果就是各級地方部門盯上了這隻肥羊,搞出的笑話就是「一頂破草帽,對著一群大蓋帽。」結局就是農民還沒有過兩年稍微好一點的日子,就開始長達二十年的農民負擔過重。在當時代表性著作《中國農民調查》裡,你會看到當年農民的屈辱和血淚。

沉默的大多數是罪惡的幫兇。農民不能發聲,只是被宣傳被報導,真實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已經嚴峻到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大局,但從上到下都沒有看到。直到1998年,一個湖北監利縣的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給時任總理朱鎔基寫信,道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全國上下才開始看到真實的「三農」問題。沉默的大多數是罪惡的幫兇。有些人自認為講好話的人會有好的回報,於是一些能夠發聲的學者教授,不再關心社會的苦難和貧窮,全部的眼光都盯著光彩照人的一面,在想像的世界構築起一個完美的天上人間。只要透過沒有發聲的普通人,我們就會知道,中國並不富裕,民生哀其多艱,國家大而不強,復興任重道遠。
沉默的大多數是罪惡的幫兇。富人發聲,看到的是歌舞昇平;學者發聲,看到的是學術恭維;官員發聲,看到的是政績工程。沒有普通人發聲的社會是扭曲的,他們有人上學不易,他們有人看病不易,他們有人老無所依,他們很多生存艱辛。他們有人加班加點,但依然擔不起全家的負累,他們有人辛勤一生,但依然一無所有一貧如洗。沉默的大多數是罪惡的幫兇。他們沒有時間發聲,為了生存需要爭分奪秒,他們沒有條件發聲,不知道怎麼對外界講述苦難的自己,他們沒有習慣發聲,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真實的存在著,卻遭遇繁華街頭的一面圍檔,有一道無形的牆把他們隔離在眾人的視線之外,讓眾人看見了繁華但看不見他們。沉默的大多數是罪惡的幫兇。所以更需要有人來講述普通人客觀存在的辛酸。國家的形象不僅僅是建立在經濟的繁榮之上,更是建立在對普通人的關注之上。我們需要精準扶貧,更亟需福利制度。我所理解的正能量,就是看到社會存在的問題,解決社會存在的苦難和辛酸。沉默的大多數是罪惡的幫兇。人在世間一定要是非分明,堅持正義,抵制邪惡,勇於發聲,這樣才能在災難來臨之際不被禍及。所以很多時候覺得一些事情的發生和自己無關,可是那些事情出現時,你聽到、遇到時的反應,在思想中的取捨,卻能分化出人心的趨向,也就是對善惡的選擇。
沉默的大多數是罪惡的幫兇。一念之差,天地之別呀!什麼是善良?有人說我平時也挺愛助人為樂的,她認為這就是善良的全部了。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大善大惡面前,她就分辨不了,就無法作出一個正確的選擇。實際上,這也的確需要人積聚更多的善與勇氣、正義與良知、理性與智慧。
沉默的大多數是罪惡的幫兇。沉默就是在自覺不自覺地放縱邪惡,使邪惡為所欲為,好人每一次的退讓,都是在降低惡人做惡的成本;對謊言每一次的沉默,都是在擴大謊言的範疇;對兇徒每一次的冷漠,都是在增加行惡的機會。

只有正義不沉默,邪惡才能銷聲匿跡。在惡行面前選擇沉默,你就已經站在了惡人一邊,做了一個沉默的幫兇!

▶▶往期精選

▪ 回眸2020,難忘十大瞬間

▪ 跟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養生

▪ 日本學者寫的中國史為何震驚世界?

▪ 為什麼要關心政治?

▪ 易中天:這就是中國

▪ 一場聲勢浩大的永別,讀完令我淚流滿面

90後作者,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川普與沉默的大多數
    另一方面,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傳播變成了網狀,讓大量原本沒有發聲能力的底層群體擁有了發聲以及群體活動的平臺,這些無法理解上流社會規則的大多數,取代了上流社會成為了意見的主流。簡而言之,隨著通信科技的進步,「沉默大多數」的話語權越來越重。當然,這個規則全世界通用。
  • 沉默的大多數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我們,畢竟是沉默的大多數,我們需要代言人。
  • 商業片與藝術片 |重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105
    END延伸閱讀:電影·韭菜·舊報紙 |重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104外國電影裡的幽默 |重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103奸近殺 |重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 102從Internet說起 |重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101長蟲、草帽、細高挑 |重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
  • 《沉默的真相》:性侵引發的連環悲劇,真相背後的罪惡深淵是什麼
    《沉默的真相》候貴平老師拍下被性侵女孩帶到酒店的證據照片01 三個被性侵女孩的悲劇《沉默的真相》講述一位名叫候貴平的年輕老師去鄉村支教,發現權貴交易下,自己有三個女學生翁美香、葛麗、李雪被性侵,拍下真相照片的他被滅口
  • 【福利】《大人物》沉默就是幫兇 總有人在挺身而出
    沉默就是幫兇總有人在挺身而出由五百執導,王千源、包貝爾領銜主演,王迅、王硯輝、屈菁菁、週遊、韓燁洲等主演,劉敏濤特別演出,梅婷友情演出的犯罪動作電影《大人物》。
  • 《沉默的真相》殘酷的正義
    連夜刷完了熱播刑偵劇《沉默的真相》這個故事的真相其實非常簡單,我在看到第三集卡恩集團出現的時候,基本上已經猜到故事的脈絡是什麼,也基本猜到了故事就是圍繞著曾經的舊案引發的新案,而故事裡的罪惡主角非卡恩集團莫屬,故事開始地鐵爆炸案裡的死者十有八九是自殺,就是起到導火索的作用,要把塵封的舊案蓋子全部掀翻,揭露曾經的罪惡。
  • 沉默的大多數不再沉默,全美爆發大規模挺川遊行
    這個周末,沉默的大多數終於不再沉默,全美發起了盛大的挺川遊行。
  • 《沉默的真相》哪怕他們的背後,一個人也沒有
    真相之所以沉沒,確實是因為大多數人相信唯一的真相只能沉默。反而讓人就覺得,這劇太TM現實了。老油條都相信唯一的選擇以及選擇唯一的選擇沉默,而讓那些初出茅廬涉世不深的毛頭小子以及不足以深謀遠慮的莽夫披肝瀝膽。而他們堅定的選擇活著,沉默的活著。社會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究竟不是什麼制度規則的問題,而是人和人每個人一手造成。
  •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沉默的大多數
    沉默的大多數少女影像作品中的少女們總是熱烈的美好,恣意的囂張,在青春年華裡奔放,雖然這奔放常常被演繹成言情狗血,但因時光短暫總是散發迷人的香氣,惹得眾人不住回憶追溯。而女導演影像中的兩位少女更像我們平平無奇的大多數,一對平凡工作的父母,略顯凌亂匆忙的家,以及不甚辛苦薪水不多的兼職,無聊可笑的校園匯報活動……鮮亮的青蔥階段是灰撲撲的人生背景。這樣樸實的鏡頭,隔著國家和年代確總有種舊日熟悉感。
  • 《嘉年華》中的性侵案:如果我們保持沉默,那麼我們也是幫兇
    導演文晏藉此發出了自己的吶喊:不要沉默,救救孩子。如今3年過去,類似事件仍在發生,這聲吶喊也愈發的振聾發聵。影片開始於一場性侵案。12歲的小文和同學新新,跟著新新的乾爹住進了一家海邊酒店。這樣「蕩婦羞辱」式的行為,讓小文變成一個沉默的少年,因為她的女性特徵長發、裙子等,被母親用暴力剝奪了。在醫院裡,醫生仿佛是一臺冷冰冰的機器。「脫褲子」「腿分開一點」「下來」……絲毫沒有顧及到,躺在自己面前的是一個剛剛遭受性侵的未成年少女。
  • 《沉默的真相》:罪惡,令一位美好的人如此屈辱地死去
    《沉默的真相》改編於紫金陳的小說《長夜難明》,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都讓我看後伏案痛哭失聲,久久不能自已,因為劇與小說都有幾個共同點:能令觀眾產生共情心,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直指世道人心。《沉默的真相》高開暴走,剛播出六集豆瓣評分便高達8.8分,播完大結局後更是漲至9.2分,今後三月若無黑馬劇橫空出世,該劇將妥妥坐穩2020年劇王的地位,由此可見觀眾對它的評價有多高
  • 《沉默的大多數》:有時候我們想說點什麼,但最後還是忍住了
    我開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麼,但我總得申明我的態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王小波是當代著名學者、作家。王錫波無論是為人,還是作文都頗有特立獨行的意味,他的作品別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其荒誕不經的想像力和妙趣橫生的敘述方式贏得了文壇的一席之地。
  • 《車四十四》沉默其實就是幫兇
    可回應他的卻是一車的沉默,一個男子也想起身,卻被老婆給拉了回來,小夥無奈只能自己獨自前往,下車後滿車的人卻都站起來向著外面望去,小夥勢單力薄根本不是劫匪的對手,再加上腿上被刺中,失去了戰鬥力,而乘客們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小夥中刀,聽著小紅撕心裂肺的叫聲,再眼睜睜的看著劫匪逃跑。
  • 影劇酷評|《沉默的真相》:真相即使"沉默"仍值得追尋
    但這一次,我想說說《沉默的真相》。應該不算是追熱點吧,因為其實這部劇並沒有爆。這也是讓人比較在意的事。去豆瓣翻了翻,大多數高贊評論都是在劇播出大致三分之一處寫就的。還有一部分人刷完之後,回來又默默地提星,使豆瓣評分從開始的8.9,最終固定在目前的9.2分。許多人在劇開播伊始大呼驚豔,但直到劇終,喜歡它的其實仍然還是這批人。
  • 沉默大多數開始站出來!香港撐警集會人數遠超預期
    香港《亞洲周刊》在評論中指出,香港警察是一支優秀隊伍,也是維持香港繁榮穩定與社會治安無可取替的中流砥柱;香港正需要這些沉默的大多數站出來,發出理性的聲音;只有支持警隊依法辦事,香港市民的切身利益才能得到根本維護。
  • 弦子律師被扣上「幫兇」黑帽!他放出狠話:讓你看守所裡過年
    而之所以對這件事沉默不作聲,是因為組織有要求,他必須嚴格遵守。朱軍此次的回應確實有很大的影響,至少在輿論方面是非常有利的,只不過這對於弦子而言,無疑是重磅炸彈,因為在朱軍的採訪對白當中,對外所表述的內容,跟弦子所說的是截然相反的,甚至還懷疑女方有妄想症,想要扭曲事實真相,徹底毀掉朱軍的人生和事業。
  • 【Mirror頭條】小眾論壇:「沉默的大多數」在這裡找到影評新陣地
    為了解答以上問題,影視Mirror探查各大論壇、系統梳理,意圖從小眾論壇的「偶像熱」背後,對如今的評分機制進行深度解讀,發掘「沉默的大多數」的幕後玄機。「天涯」易老。不得不承認,盛產過芙蓉姐姐、ck沉珂、十年砍柴的天涯論壇,當年有著「舉袖為雲」的火爆場面;但隨著個人Blog時代的終結,偶像流量消逝的天涯論壇也草草歸為小眾。
  • 《墮落 第三季》我們如何凝視罪惡
    第三季花了整整五集去探討人們設身處地的與罪惡面對面之時,所表現出的種種反應。首先是,最先察覺的,也是最讓我反感的,中二病高中少女Katie。她是一個惺惺作態、渴求關注、自以為藝術家的神經病,這種處於叛逆期的自私的幼稚可笑,讓人對她連一點點的憐愛之心都難以產生。此處應有經典評價:Katie對於Paul的所謂迷戀,更多是她渴望與眾不同的自戀情緒。
  • 讀完《基督山伯爵》結尾明白:一切罪惡只有兩帖藥,即時間和沉默
    「一切罪惡只有兩帖藥——時間和沉默」生活是坎坷的,無論我們經歷了怎樣的困頓和磨難,也要始終堅定地相信,白晝總會到來。正如莎士比亞所說:「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合上書頁,《基督山伯爵》中的故事情節仍然歷歷在目,百萬言的小說,我記得最清楚的便是以上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