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很多人對於「潮州菜」的最初印象都是來自潮州「打冷」。潮州打冷應該是是屬於潮州菜中的一個「大眾平民化「分支,泛指一般經熟制涼菜為主的潮州大排檔所經營的飲食。做「打冷」的食店與各種高檔酒樓不同,沒有做工精細和價格高昂的潮州菜,「打冷」是大排檔,走的是大眾平民路線。雖然是這樣,這些「打冷」食店具有濃鬱的「鄉味」,潮人非常喜愛,那些在異鄉的潮州人,可能午夜夢醒也會想到的家鄉味道。也許是因為這樣,念家的潮州人不管走到哪裡,為了家鄉的飲食,把潮州菜帶到世界各地。
來到潮汕地區旅行,又怎麼能錯過品嘗一下這大眾平民路線的「打冷」呢?在當地朋友的帶領下,珊珊三丫頭來到了一間潮州大排檔品嘗一下「潮州打冷」。
進店,看到所有的菜式全部擺放了出來,雖然沒有鮑參翅肚等高檔食材,但能見到許多有本土特色的美食:首先看到魚飯,有巴浪魚、灰仙魚、那哥魚、大眼雞等,另外還有薄殼、凍紅蟹、凍龍蝦等;另外還有一些醃製的海鮮,如醃蝦菇、醃、醃蟹等;最後還有一些滷水與熟食,如滷鵝、滷鴨、滷豬腳、滷豆幹、滷蛋、麻葉……豐富的食材,都是地道的潮味,看到讓人口水已經流了下來了。
吃潮州打冷是沒有菜牌的,食客站在擺滿美食的攤前,連菜名都可以不用知道,看中了就用手指一指食材,就會有人上來幫我們寫菜單,有時他們會問一下我們要的分量。因為珊珊三丫頭對潮州菜不熟悉,所以把點菜的責任交給朋友完成了。
當我們找座位坐下,所點的菜就已經開始陸續送到餐桌了,這上菜也太快了。朋友見我一臉驚訝的樣子,就解釋:潮州打冷的一個特點就是上菜速度快。速度可以說比快餐還要快!
朋友點了蟹、魚餅、魚飯、魚湯、海草……等菜式,味道清淡鮮美,非常符合珊珊三丫頭的口味。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魚飯」,魚飯並不是「飯」,而是把魚當飯,是鮮魚用鹽水煮熟,輕輕滷一下,再擺好凍起來,吃的時候蘸豆瓣醬。
一邊吃,珊珊三丫頭忍不住想了解一下為什麼有「潮州打冷」的說法?其實至今沒有一致的說法,但大家可以肯定,這個名字源自於香港,是一種粵語的叫法,若是用潮汕話或普通話,就不是太順口了。這時,我分別用粵語與普通話分別讀了一次,果然是粵語讀起來順暢多了。
粵語中「打冷」一詞,傳說是由潮州話「打人」演變而來的。在上世紀50年代,有人常到餐館吃霸王餐,團結的潮州人開的餐館內,發現有人來吃霸王餐,就會用潮州話大喊「打人」,把鄰近潮州老鄉們都召集起來,一起對付吃白食的人。逐漸,香港人就將這種大排檔稱為「打冷」檔,將打冷檔經營的潮式食物稱為「打冷」。
現在,大家說到潮州「打冷」,一定是想到的是潮州的美食,至於起源的說法,是否真實不再過多的考究,畢竟,真正打動人的是那真正的美食。
那麼,你有品嘗過潮州「打冷」嗎?潮州「打冷」中的各種美食,你最喜歡哪一種?你了解過「打冷」的名字來源嗎?如果有機會來潮州,你是否會來品嘗一下「大眾平民化」的潮州「打冷」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