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趙薇發起的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上線了,每更新一期,都會引起大家對於女性困境的討論。新上線的《許願》,則展示了來自原生家庭的,一個令人窒息的生存空間。兩相結合,單親加上控制欲,造就的就是一個
「愛無能」的孩子:小雨。於是為了報復父親,母親去父親的單位鬧,去各種地方鬧,最終讓這位失責的父親丟了工作。然而母親還是不肯罷休,她給小雨和自己灌下了農藥,用自毀的方式來「懲罰」父親。甚至在父親因病早逝的時候,母親都只冷漠地說了一句:「活該」。
年幼的小雨被迫承擔了父親的錯誤和母親的怨恨,她覺得自己「虧欠」媽媽的太多,甚至不該來到這個世上。如果沒有她,她的爸爸可能不會在媽媽懷孕時出軌,她的媽媽應該也可以過著很好的生活。因為這段婚姻的不幸,母親拒絕再婚,而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到了女兒身上。她用全部的精力來支配女兒的學習、交友、戀愛、生活。在小雨26年的生命中,沒有朋友、沒有早戀、沒有父親,只有母親。所以她努力學習,成為學霸,只為了去遠方上大學,逃離母親。母親還會在小雨面前喋喋不休地說她父親是如何過錯,如何不堪。當小雨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溫暖的男孩子時,母親卻出現對那男孩說「你配不上我女兒。」
這令人窒息的關愛,讓小雨變得不敢愛人,也不敢愛自己。其實,在小雨的敘述中,父親的形象難以簡單用「渣男」標籤去概括。他對妻子造成過傷害,但對女兒的愛也不容否認。而母親在婚姻中是完美受害者,同時也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加害者。小雨時刻活在矛盾糾結之中,一方面渴望逃離母親的桎梏,一方面又擔心母親因自己的離開而被擊垮。
小雨媽媽為恨而活,目的是為了讓小雨爸爸感受到痛苦。
這種依戀模式的「代際傳遞」,使得小雨始終無法過上幸福生活。日本心理醫生岡田尊司曾在《依戀障礙》中提出:
依戀是人的第二基因,它不僅涉及人際關係和感情生活,還會影響工作方式和人生態度。我們每天接收的來訪者中,被原生家庭拖累的也不在少數。同樣是遭遇出軌,亞楠的媽媽沒有把過錯推給男方,而是歸咎於自己,認為是自己沒能生出兒子,才沒守住家庭。別人有花裙子,她沒有;別人有漂亮書包,她沒有;別人有爸爸,她沒有。她問媽媽為什麼,媽媽說:「是我的錯,是我不爭氣。你一定要爭氣,給別人看看。」從小到大,為了爭氣,她考試拿第一,畢業進了銀行,老公是個公務員,頭胎生了兒子。她並不喜歡銀行的工作,過敏性鼻炎讓她每天不敢呼吸;她頭胎也並不是兒子,那個從未出世的女兒,被她自己「親手」扼殺。因原生家庭不幸福,帶來的不自信、不自愛,讓她不敢表達真實的自我需求,總是在迎合別人。在她的潛意識裡,自己就是「不值得被愛」的。
除了單親家庭以外,「隱形單親家庭」也同樣對子女的成長影響頗深。在留守家庭、空巢家庭、喪偶式婚姻等「隱形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也存在著一系列「依戀障礙」。比如來訪者燕子,她從小跟著外公外婆長大,父母在外工作,一年只回一次家。可以說,燕子根本沒有體會過父愛和母愛,所以戀愛後,她一直期待從男友身上尋找到這種感覺。她偏愛「大叔型」的戀人,她在愛情中要求無底線的包容,她吃喝拉撒都要男朋友上心,否則就覺得他不夠愛自己。最後離婚的時候,燕子連家裡的電費怎麼交都不知道,她哭著說離不開這個男人,可男人卻像擺脫了包袱一樣輕鬆。
一個在兩性關係中追求「父愛」的人,註定只能得到畸形的愛情。還有來訪者彎彎,一個家庭中的「透明人」,從小不被重視的她,總是輕易因為別人一點點的關心而陷入情網,所以也頻繁落入渣男的圈套。還有很多行為,都是「隱形單親家庭」可能養成的依戀障礙:
甚至我們的認知能力、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做事方式、交友標準,或多或少都殘留著原生家庭的影子。大多數人都是從父母身上學習如何表達愛,但原生家庭有問題的人,該如何習得愛的能力呢?我們要做的不是原諒父母,也不是期待父母能自我反省,而是直面父母,把你的想法、你的情緒發洩出來。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每個父母都有其局限性,與其一味怪罪父母,不如學會對自己好一點。很多人即使在成年之後,思想也一直停留在家庭內部,她們拼命努力,只是想證明「父親是錯的」、「自己是有價值的」…其實,我們不必局限於向父母證明自己,而是應該先去建設自己的事業,完善自己的世界觀。
所謂的獨立,不僅僅是單純的遠離家庭,更是有能力重建自己的價值觀,成就你自己。這個「重要他人」可以是你的老師、你的朋友、你的心理諮詢師,或是任何一個想要真心愛護你的人。通過「重要他人」,你能感受到無條件的支持和愛,TA會給你鼓勵、啟發,給你傳遞好的感受,幫你找回信心和力量。最後,原生家庭的不幸並不是我們的錯誤,但我們應該要為自己的成長負責。
原生家庭無論好壞,都不會禁錮我們一輩子,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只取決於你自己。寫給閨蜜:
在成人中有多重戀愛人格表現:焦慮性、迴避型、恐懼型、安全型。
這幾種類型的人格,在遇到情感問題時的處理方法也截然不同。
例如:當你突然發燒,想讓男友陪你去醫院,而他遲遲不接電話,你會?
焦慮型:「為什麼不接我的電話,他是不是在背著我做什麼事?」
迴避型:「算了,我自己去吧,打給他也沒用。」
恐懼型:「我需要他的時候,他總是不在,男人真是靠不住!」
安全型:「他是不是在忙?我先自己去吧,一會兒再打給他。」
其中安全型是最健康的依戀類型,更容易擁有長久的感情。
不同類型的戀愛人格相遇,也會碰上不同的情感問題。
那麼,你是哪種類型,你的男友又是哪種類型?你們該如何相處,才能避免引起矛盾呢?
長按下方二維碼,說出你和男友的戀愛人格,我會對號入座,告訴你適合你們的正確相處方式,一起經營安全、幸福的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