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900萬泰國華人的春節:故鄉是遙遠且無處安放的鄉愁——火船廊(LHONG 1919)

2021-02-17 轉轉泰國

春節,這裡掛滿了喜氣的紅燈籠。你隨著人群走進大院裡,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在身邊響起,「媽媽,為什麼我們要來這裡?」

 

那個母親,只是默默攬緊了孩子,她的另一邊,一個老人同樣沉默不說話。

 

老天爺陰沉著一張臉,灰濛濛的顏色,似乎在醞釀著來一場傾盆大雨,連風也是肅然的。這樣的氛圍,讓你的心底生出幾分掉頭回家待著的衝動。

 

為什麼要來?你也在心裡問自己這個問題。過世母親多年前的一句呢喃,你只記得她提到了這個地方,和她提到時臉上漫不經心的憂傷,於是你記到現在。

 

火船廊,這個矗立在湄南河邊167年的老碼頭,完整地保留了中式的建築、壁畫、信仰等生活痕跡,是四世王時期曼谷最大的華商聚集地。如今在泰國生活的900萬華人,大部分都是在這裡第一次踏上了異國的土地。   

 

這些,都是你從資料上看到的。見慣了泰國金碧輝煌的寺廟佛像,你本以為,這樣重要的見證地會被翻修得恢弘些,有各種各樣的紀念碑和保護帶。而現實,又令你大吃一驚。

 

長長的外廊式兩層樓房,旁邊是兩組聯排式的倉庫,專門給當時的華商存放貨物。青磚砌的牆,木製的屋頂和樓面,這些都被保存得很好。可以想像,一百多年前這裡的氣派場面。

 

門窗洞口上手繪的彩畫,還有不知名的詩句,在歲月的衝蝕中失去形狀,又被後人重新細細描繪。填補顏色。

 

悠悠的母親湄南河,源流於西北部的撣邦高原,在曼谷灣注入南中國海,終於結束了1352公裡的長途。19世紀,無數中國百姓順著它漂流而下,從火船廊登陸,一無所有的他們,艱辛的為自己的後代開創著新的世界。

他們從商,他們參政,他們世世代代的滲透入滿是泰人的暹羅,足跡遍布各個鄉鎮,將華人變成了這個國家的第二大族群,甚至,最有名的那個人,成為了他們的王。

走廊的一角,詩琳通公主同樣順著河水而來,留下的筆跡仍清晰可見。透過端端正正的汗字,仿佛看到這位熱衷中國一生的皇族驕子書寫時小心翼翼的模樣。

許多人攜家帶口的來到這裡,在各個角落指指點點,仿佛終於有了一個合適的場合,將那些祖先奮鬥的故事緩緩道來。

一群穿著中式服裝的老人在牆壁前拍照,端端正正的,露出幾絲拘謹又滿足的笑容。

 

你想起了自己的家族。為了躲避戰亂,阿公帶著親人與家庭,來到泰國開始重新打拼。從賣一碗路邊的粿條粉開始,闖過無數艱難險阻,終於在泰國站穩了腳,生意越做越大。能在泰生存下來的華人似乎都是如此:發狂般的勤奮,永遠不怕吃苦,沒有他們做不成的事。

 

母親那時還是個小女孩,梳著兩個羊角辮,懵懵懂懂的揮手告別了小玩伴:等我回來給你帶好吃的!卻不知,這句話已成為了她們的結局。這麼長的歲月,早已模糊了彼此的面容,即使回到故土,也再認不出,家門口那條蜿蜒的小巷了。

 

她在你面前絕口不提回去。這幾年,母親記性逐漸變差,但一些久遠的回憶仿佛如雨後被洗刷一新的竹筍那樣冒出來:香氣噴鼻的炒粿條、春節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家長裡短的鄉裡親戚……她用你們的家鄉話絮絮叨叨的說著,日復一日,仿佛是說給你聽,又仿佛只是說給自己聽。

 

天空開始低哮的轟鳴聲,地面都在跟著顫抖,一場暴風雨仿佛及將要來臨。你走進正堂,這裡供奉著媽祖的佛像,那陳舊的眼眸靜靜看你走來。這眼眸曾同樣注視過無數的人:那時,凡是中國人來到泰國都會來此感謝平安到達,回國時亦要來向媽祖娘娘辭行。

 

旁邊的白髮人,佝僂著跪在墊上,仿佛已經很久。你想起阿公,也是這樣,被粿條粉的扁擔壓彎了腰。

 

周圍的空氣是寂靜的,狂風的聲音被隔絕在門外。不大的屋裡寥寥無幾人:一位跪拜的老者,一對懷抱嬰兒的父母,還有你。

 

突然嬰兒哇哇啼哭了起來,響亮得刺耳。那位媽媽耐著性子抱著他來回走動,嘴裡哼著歌謠:天未亮趕路出鄉關,我走向京城路,違背爹娘心意堅,原諒不孝子……

 

那一刻,回憶排山倒海而來:那是母親從前哄自己入睡的聲音啊!多少個兒時的日夜,你在母親親切的鄉音中沉沉睡去,她唱得極盡溫柔,又極盡悲涼,還夾著幾聲嘆息。本以為此生再不能聽到,卻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再度重逢。

 

你的眼裡突然有了淚意:唐人街上精彩的舞獅不能觸動你,獨自一人過年的寂寞也沒什麼,而此時,幾句熟悉的鄉音突然闖進心裡,你終於再也忍不住,巨大而蒼涼的悲愴把你撞了一個趔趄。

 

你重重跪下。你仰望,仰望那高高在上、洞悉一切的佛像;你仰望,仰望媽祖目光裡千年歲月的粼粼水光;你仰望,仰望這水光後藏著的,900萬華人的禱告與期盼,你仰望。

 

當閃電劃破天空的霎那,你想起了母親那句被遺忘的話,她說:你阿公,當時就是從火船廊登陸的。一瞬間光陰流轉,你仿佛變成了那個堅毅頑強的男人,帶著全家人的希望,在這裡磕了一個又一個的響頭,祈求媽祖娘娘,佑他一族有朝一日能重返故裡。

 

你終於理解了母親:不是不想回去,但回家聽起來更像種遙遠的奢望。幾代人的資源和人脈全在這裡,故鄉,反而濃縮為記憶裡最模糊的影子,不敢觸及的異國。

 

對於他們的後人來說,那份未曾謀面的鄉愁終於在這裡撞了個滿懷。

 

唯盼,君有魂魄,魂兮歸來。

 

LHONG 1919

地點:

248 Chiang Mai Road, Khlong San

開放時間: 

8:00~20:00

關於「鄉愁」,你可能還想讀:

[夜豐頌府∣秘境探索]越得過的山丘,越不過去的鄉愁——尋覓密窩村

▼ 推薦閱讀

曼谷∣斬獲全球設計大獎的藝術社區,每天都有幾萬人在擦肩而過

[泰國|素可泰]躲避人山人海,在殘簷斷壁間尋找泰族的發源地

[普吉∣酒店]世界上最怪脾氣的酒店:逃逸回原生態的世外桃源——Six Senses Yao Noi(閣遙島六善酒店)

[北碧府∣記錄]在這裡,戰爭帶給泰國永不能忘記的傷痛——泰緬鐵路

[芭提雅|劇院]如果要看,我選擇赴這一場芳華——TiffanyShow

[泰國∣跨國旅行]這裡沒有血腥的謀殺,只有一望無垠的遠方——亞洲東方快車(Eastern & Oriental-Express)

引導泰國吃喝遊樂生活方式的終極指南

專注泰國旅行的高端定製品牌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加「磚頭妹」微信號,獲取更多信息。

聲明:文章小部分圖片、視頻來源於網絡,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會有個別圖文未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我們聯繫處理。本文內容均為原創,轉載請聯繫客服,同意後方可轉載,且需註明出處,如未經允許轉載使用,我方有權追究其責任,感謝!

相關焦點

  • 曼谷百年碼頭「火船廊」(LHONG 1919)修繕 下月初重啟
    「火船廊」重修 再現泰中藝術魅力「火船廊」(LHONG 1919)是泰國華人史的一個註腳,火船廊的興衰與再造,正是泰華社會隨著大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演變的一個縮影。折射了百年來泰國華人的發展歷程。而今,火船廊被定義為「湄南河畔的泰中藝術史碼頭」(ท่า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ศิลป์ไทย-จีน ริมแม่น้ำเจ้าพระยา),這個定義可謂恰如其分。為什麼這麼說?K.PIA給我們作了介紹。
  • 壓箱底的曼谷招待秘籍大公開
    這是一座有著百年歷史的碼頭,一個華人印記極其濃鬱的地方。當中有名陳氏華裔為了擴展貿易生意,就在湄南河畔建立了這個碼頭,名曰「火船廊」。重新翻修後的火船廊碼頭是商業綜合體定位,強調藝術文化設計,三合院二樓匯集了精緻的中式壁畫,一樓兩側走廊則匯聚了一大批文青商店,吃喝玩樂應有盡有。
  • 閒逛曼谷湄南河畔,中式老宅變創意園區,看媽祖廟逛小店吃美食
    這裡的位置大約是在曼谷中國城的對岸,同樣屬於曼谷華人的聚集區。廊1919和其他昭披耶河畔的中小型園區風格不太一樣,廊1919這座中小型園區,和The Jam Factory、Warehouse 30之類的場域比起來,風格很不一樣。
  • 全球七大著名唐人街,遙遠國度裡的中國故鄉
    全球七大著名唐人街,遙遠國度裡的中國故鄉 2020-03-24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今夜 剪一截西窗殘燭 擷一把杏花釀成新酒 獨飲無處安放的鄉愁
    其實她的心早就無悔的去了遠方與其作毫無意義的挽留不如微笑著,把目光投向更遠方2020.03.30《春深花依舊》從他鄉到故鄉的路隔著余光中《鄉愁》的距離思緒反覆向來時的方向眺望遙想春深時刻故鄉的花香杏花村的杏花依舊暮春的寂寥仿佛與它無關
  • 在遙遠異地工作的教師們,你想家了嗎
    在遙遠異地工作的老師,真的很想家呀真的很想家呀!想爸爸,想媽媽,想看一看家鄉的山和水……當初離開家的時候,爸爸還是壯年,印象中,他推著手推車,在山間小路吱吱呀呀走過,有時用平板車拉一大車糧食,到家了,一大袋一大袋往屋裡扛,毫不費力。而今,他已經七十多了,身單力薄,背有些駝,因抽了很多年煙,時常咳喘不已。唉,爸爸真的老了。
  • 邵東天池酒吧:我們的DJ失戀了,午夜的靈魂,帶著鄉愁一起過年
    明天是除夕,後天是春節。凌晨四點,我還在失眠,時間從來不等人,生命從來不喧譁,在這邵東寒冷的冬夜,一場往事,一段流年,讓我近鄉情更怯:最近的距離,最遠的鄉愁。邢真源唱著傷感的《無處安放》,觸動我那根脆弱的心弦,讓我明白: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他鄉容不下孤獨靈魂,故鄉留不住我肉身,從此就有了漂泊,從此就有了鄉愁,所以就有了牽掛,所以就有了淚花,飄啊蕩啊遊啊離啊,來啊去啊落啊根啊,我那無處安放的靈魂,我那拼搏不息的青春,走在不見月亮的夜晚,走在不見太陽的凌晨,拼命在邵東的每個晚上,天池有我追逐的夢想,
  • 周末好歌 無處安放
    作為知名音樂人小柯的學生,30歲的白若溪被譽為「氧氣女孩兒」,在舞臺上一曲安靜演繹的《無處安放》不僅打動了評委和原作者汪峰,也打動了看直播的讀者君。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周末,讀者君將這首白若溪版本的《無處安放》,分享給每一個此時此刻正「無處安放」的你,希望每一個無處安放的心都能在不久的某一天找尋到那個共鳴的永棲之所。
  • 《江湖兒女》:消逝的愛情,難解的鄉愁
    影片以17年的時間跨度,圍繞發在小城市大同的一對戀人之間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故事,將時代的變遷宏大敘事巧妙的嬗變為個體的命運沉浮,滄海桑田的巨變演化成回不去的故鄉,留不住的鄉愁。在這巨變下,愛情不僅顯得微不足道,更經不起它的滌蕩和考驗,留下的只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淡淡的感傷,還有註定會日將模糊的記憶。
  • 《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
    周末在豆瓣上按照評分推薦看了一部電視劇——《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大概是失去了什麼,反而會去追尋什麼。我的青春?早就沒了被狗吃了。張愛玲在書中寫道:「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 陳婧:鄉情在,故鄉不再遙遠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文昌4月5日電陳婧這個名字,在加拿大蒙特婁華人社區,尤其是在藝術領域,擁有一定的知名度。陳婧1969年出生於三亞,1997去加拿大留學,移居蒙特婁,是活躍於加拿大文化藝術圈的社會活動家。近年,陳婧常常在加拿大和故鄉之間進行文化交流。
  • 準予上映|「無處安放*失蹤巴士失蹤了」主題短片展
    (海報設計:紀富貴) 準予上映 第三場——「無處安放×失蹤巴士失蹤了
  • 鄉愁三悟——獻給西口故鄉
    鄉愁是中國人古老而沉重的情結。經歷過鄉愁的人都知道,鄉愁帶給人的煎熬與折磨不亞於愛情。不少人因深陷鄉愁的泥潭而苦悶不已。然而,鄉愁雖然沉重,卻不該總是悲悲戚戚,更不應成為束縛心靈自由的枷鎖。人們在鄉愁中不斷掙扎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為鄉愁尋找出路。
  • 《無處安放的青春》:那年佟大味清歡
    伴隨著佟大為的畫外音,趙子琪扮演的羅慧沿著校園林蔭道緩緩向觀眾走來,這是《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的開篇。從羅慧講課前性感地盤起長發,到她在床上給李然留下了發卡,從她不顧世俗眼光毅然在校園中挽著他的胳膊,到李然得知羅慧離開校園後的撕心裂肺,導演沈嚴用不到十分鐘的篇幅乾淨利索地講完了這段禁忌之戀。
  • 湄洲媽祖巡安情動曼谷(僑界關注)
    11月15日,曼谷街頭的媽祖巡安隊伍。「靈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近日,由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聯合泰國南瑤宮、泰國泉州晉江聯合總會和泰國林氏宗親會舉辦的2019年中泰媽祖文化活動周暨湄洲媽祖巡安泰國活動圓滿落幕。
  • 春節特輯丨春節將至,遊子思鄉,用祈福卡滋潤我們的鄉愁
    臘八節,先讓祈福卡將鄉愁滋潤又是一年春節將至,在外勞碌了一年,不管手中是否拽著一張回家的車票,無論是功成名就或者落魄不堪,思鄉之心都會如大海般湧潮而起。過年回家,多麼溫暖的四個字。當我們即將踏上歸途,家鄉草木的味道和泥土的芳香撲面而來,用濃鬱純樸的鄉情洗淨我們一年來的塵世鉛華吧,讓漂泊的靈魂找到歸宿。
  • 遙遠的德國小鎮,明明金髮碧眼卻說是中國人?與華人一起過春節
    只是他們都是生活在中國的版圖上,可是在國外有一小鎮,明明全是金髮碧眼卻說自己是中國人,與華人同步一起過春節,官方語言是中文。中文其實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因為它的構成十分複雜,意思多變,同樣的一個詞語放在不同的語境裡面意思就完全不一樣,因此老外學習中文簡直要了老命。
  • 啊,我這該死的,無處安放的魅力啊!
    啊,我這該死的,無處安放的魅力啊!
  • 踏遍萬水千山總有一地故鄉 民謠的鄉愁
    這群背著吉他遊走在各個城市之間的流浪歌手,他們比普通人更深切地感受到離愁:「浮雲一樣的遊子行囊裝滿了鄉愁,雖然努力往前走,鄉愁一樣入夢中。」這是王傑與他之後安逸生活的仇恨,也是所有民謠歌手的原罪,所以他們的歌聲中,總有或淡或濃的憂傷疼痛,閉上眼睛,你能聽到他們的苦澀糾結在你耳邊盤旋,像是一隻無腳的鷹,眼神銳利,卻無處安身,只能飛在風裡。
  • 無處安放的青春
    比如《玉觀音》裡面那個小白臉。北方的三月灰濛濛一片,可春天的溫度卻上來了,總是容易讓人蒙著一層細汗,讓我渾身難受。突然間會想念,會仇恨。春天容易讓人騷動,可是當我面對荒野,我的青春如何安放?江一燕飾演的那種氣質出塵的女生,眼睛澄澈,寧靜,卻又會說話。一舉一動,牽著男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