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萬水千山總有一地故鄉 民謠的鄉愁

2021-01-10 北晚新視覺網

2017年1月31日訊,臺灣20世紀70年代的民歌手陳明韶1980年出過一張唱片《浮雲遊子》,標題可以說是點睛之筆。這群背著吉他遊走在各個城市之間的流浪歌手,他們比普通人更深切地感受到離愁:「浮雲一樣的遊子行囊裝滿了鄉愁,雖然努力往前走,鄉愁一樣入夢中。」

這是王傑與他之後安逸生活的仇恨,也是所有民謠歌手的原罪,所以他們的歌聲中,總有或淡或濃的憂傷疼痛,閉上眼睛,你能聽到他們的苦澀糾結在你耳邊盤旋,像是一隻無腳的鷹,眼神銳利,卻無處安身,只能飛在風裡。

誰都沒想到,唱片業大蕭條的這幾年,中國民謠卻意外地迎來了他們的黃金時代。

《從前慢》火了、《南山南》火了、宋冬野火了、陳粒火了……

民謠,代表著詩意、流浪、遠方、淡泊,一把吉他,低吟淺唱,清新自然,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憂傷或快樂。那些鄉愁詩韻,很輕易就打動了聽者。

高曉松說,他們那時候的民謠根本不關心別人,只關心自己,他聲稱:「音樂就應該歌頌本人,每個人都要歌頌自己。」高曉松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出身,家境優越,所以他的校園民謠裡,更多的,是象牙塔裡初嘗愛情滋味的懵懂、畢業分別時的淡淡憂傷,他的詩意是幻想,沒有觸及被現實碾壓時的內心掙扎。和20世紀90年代的校園民謠相比,現在的中國城市民謠少一種青春的青澀,更多一份成年人的憂愁,是平淡生活裡的刺,所以宋冬野是這麼唱的:「讓我困在城市裡,紀念你。」

這是完全不同於高曉松的趣味,比宋冬野更黑暗的是紂王老胡:「我想我應該是一朵死去的花,不然怎麼就盛開不了呢?我想我應該是黑夜的孩子,不然怎麼就那麼害怕陽光?」(《澀》)簡直就是內心黑暗,有人說,民謠,不再如童謠般單純,而是一噸毒藥。

紂王老胡唱著:「那個喝醉的夜晚擋不住我們的步伐。」唱一首悲傷的歌,回憶像泉水湧過,酒、老友、月亮,在陰暗的角落,把思緒帶回老地方。

而在趙雷,那是一個懷抱理想的青年沉入失望的生活裡的悲歌:「又一個四季在輪迴,而我一無所獲地坐在街頭,只有理想在支撐著那些麻木的血肉。」道盡了為了理想白頭的朋友的內心戲,睡過公車的車站,望著燈紅酒綠的北京,理想把我們丟在這霧霾茫茫的都會,在這裡迷惘祈禱,在這裡笑過哭過,然後死去。

還能回得去嗎?儘管趙雷說他想永遠守著你我的家鄉,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他不知明天的船舶停靠在何方,當他「推開那扇鎖了很久的門,房子裡已無等待的人,我就像是從遠方來路過這裡的客人」(《家鄉》)那城市裡的車輛碾過馬路,像冰冷的城市踐踏著他們的理想。

宋冬野和趙雷相對還是幸運的,而千千萬萬被房價、擁堵和奶粉錢壓得喘不過氣來的青年,在壓抑中,變成那個自己曾經討厭的人:「生活越來越壓抑,你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一個人站在悲催的風裡。」(貳佰《玫瑰》)

貳佰和陳粒都是近年中國最重要的民謠組織「麻油葉」的成員。「麻油葉」成立於2011年,名字來源於創始人馬頔的名字,馬頔的頔字(di,第二聲)是個生僻字,很多人不認識就叫他馬由頁,諧音就是「麻油葉」。這名字是這麼來的,而馬頔,正是《中國好聲音》冠軍張磊唱紅的那首《南山南》的原唱。

「麻油葉」成員是19位年輕民謠歌手,平均年齡25歲,平時大都有自己的工作,也不都在北京。其中,第一個走紅的,就是唱《董小姐》的有故事男同學宋冬野,一開始,他還在磨鐵當過幾天圖書策劃。

有一次,他和幾個朋友去鳳凰嶺,路過安河橋往北開,看到安河橋那成了一片廢墟,五環路高架橋就在廢墟上空,蒙住他的雙眼,非常殘忍又很溫暖,他感到安河橋——內心的故鄉失去了,就找張紙,寫下了「讓我再看你一遍從南到北像是被五環路蒙住的雙眼」那句,傳唱一時。

還有用家鄉方言唱民謠的堯十三,這名字有點十三,但他的音樂可一點都不十三。

2011年,他加入「麻油葉」;同年,推出個人原創單曲《瞎子》,在民謠界嶄露頭角。

一首《他媽的》讓人百感交集,那是婁燁的電影《推拿》的主題曲,這已經是他和婁燁第二次合作了,第一次是2012年,為電影《浮城謎事》彈奏吉他曲《我想彈琴給你聽》。《他媽的》和《推拿》一樣,有一股狠勁:「我深愛的那個姑娘,她一點一點吃掉我的眼睛,我的世界,只剩下紅色。」

《他媽的》當然不是國罵了,因為之前,他還有一首歌,叫《他爸的》,從這兩首歌的歌名你大概就能猜到堯十三的音樂趣味。有評論說:「他以天才般孤獨而敏感的觸覺讓作品游離在詩意與痞性之間。」

沒錯,有一點痞,但更多的,是詩意。他們都是詩人,還有李志。1978年生於江蘇金壇的民謠音樂人李志在大學學的是自動控制,結果還是在音樂這條道上一條道跑到黑。

他是南京人,卻喜歡唱定西,唱鄭州,唱這個時代底層小人物的內心,對他們的喜怒哀樂特別敏感,同時又不乏人文的反思。

歌迷親切地稱他:逼哥。

家在何處?回不去的故鄉在召喚著我們,內心多麼希望回家,而面子卻強迫自己堅強,在這陌生的城市裡,有太多讓我們眷戀的東西:金錢、榮譽、優越感和烏託邦幻想。

生下來,活下去,這是活著必須忍受的痛苦。

老四叔的《關於南方破碎的理想》同樣是這一類型的唱作,面對夢想的破碎,他們有無奈,也有堅持,也許,更多的是慣性。當我們在骨感的現實面前撞得頭破血流之時,我們的心跳還如時鐘一般熱血地跳著。

鄉愁,是現在無根狀態內心焦慮的一種心理反應,不論是地理意義上的故鄉,還是時間意義上的青春,都回不去了,而未來,又渺渺茫茫,不知何處才是我們的歸宿。

可是悖論的是,漂泊的浪子王傑回家去迷失了,鐵玉蘭樂隊也在回家的路上消失無蹤。馬原說過一句箴言:「不如總在途中,於是常有希冀。」在路上,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姿態,有時,更是一種宿命。也就是說,家的溫暖,對於這群歌手來說,也許是絕緣的,是他們必須承受的痛,而此時,從他們心裡流出的,才是打動聽眾的眼淚。

所以和張磊的版本不同,馬頔和Young Tiger合作過一個remix版的《南山南》,饒舌部分Young Tiger曾經這樣唱著:

離開了家鄉並且背負著無法承受的重量

一個陌生的城市到底哪裡才是他的避風港

他站在人海下一站是哪裡還在一直彷徨

我們都會遺憾過 也曾躲不過脆弱

我們都曾失敗過 也都曾會失落

哪怕是最後一天 哪怕是最後一點

也要自信得面對一切 Is My Life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作者 河西

相關焦點

  • 踏遍千山,歷歷萬鄉
    這個假期,還是在家鄉的沃土,還是去了某個為人稱讚的旅遊勝地,無論是帶著家裡那青椒味的溫暖,還是帶著踏遍美景的倦意,此刻,想必不是在歸程就是在歸程。一首陳粒的歷歷萬鄉,送給歸程的你。初聽這首歌,只覺特別,倒並不覺得有多好聽。再聽這首歌,又覺得這首歌有著一種奇妙能力,總要聽個好幾遍才罷休。或許這就是陳粒的魅力。
  • 【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當時鎮裡絕大多數人都還沒開始搬遷,我因為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家庭,只是草草地將父母的東西打包好,也沒來得及認真到鎮上各處走一走,就匆匆地告別了故鄉,不料此後就再也沒機會回去走一走、看一看了。如今想來真是後悔,為什麼當時我沒想到帶走舊屋的一塊磚、一片瓦、一抔土、一寸木或者留下一張照片?也許這些物質化的遺存不是什麼特別的寶物,但至少能讓我時時想起自家舊屋的樣子,甚至或成為故鄉的片光零羽。
  • 鄉愁三悟——獻給西口故鄉
    鄉愁是中國人古老而沉重的情結。經歷過鄉愁的人都知道,鄉愁帶給人的煎熬與折磨不亞於愛情。不少人因深陷鄉愁的泥潭而苦悶不已。然而,鄉愁雖然沉重,卻不該總是悲悲戚戚,更不應成為束縛心靈自由的枷鎖。人們在鄉愁中不斷掙扎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為鄉愁尋找出路。
  • 喚起鄉愁!民謠《撫順撫順》走紅 身在他鄉的撫順人紛紛點讚
    古老的玄菟明月你知道嗎,遙遠的赫圖阿拉有多遠吶,滿族的旗袍是清麗多姿啊,高爾山它原來有座新城啊……在口琴的映襯下,《撫順撫順》舒緩而質樸地訴說著往事。這首民謠在本月初發布後,走紅網絡,喚起身在全國甚至全球各地的撫順人的鄉愁。它的創作者劉栩辰並不是撫順人,他曾與一位撫順姑娘相戀,在《魅力中國城》節目再次看到撫順,萌發了創作靈感。
  • 美美美~祖海一首《月是故鄉圓》,道出異鄉遊子濃鬱思鄉愁
    《月是故鄉圓》是由張國強作詞,吳樹德
  • 朗誦丨甜蜜的鄉愁
    在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成功時想到它,失敗時想到它,逢年過節時,情不自禁的想到它!故鄉有一種神奇而偉大的力量,如同一個巨大的磁鐵,牢牢地,吸住了很多的人和事,愈久愈遠,魔力似乎更大!鄉愁是一種記憶。
  • 帶著鄉愁奮鬥在他鄉,故土是一幅畫,故土是一首詩
    帶著鄉愁奮鬥在他鄉,故土是一幅畫,故土是一首詩。我思念故鄉的那條山路,蜿蜒曲折。無論你身在何處,都能憑藉一抹溫馨的氣息,讓一顆疲憊的心回歸故裡,找到那一種久違的感動,投到故鄉溫暖的懷抱裡。故鄉的味道,就是那嫋嫋的炊煙的味道。每當暮色向晚,那縷縷炊煙升騰在空中,瀰漫在黃昏的街頭,你深深地吸一口,眯起眼睛,你便會沉醉在這濃濃的鄉情裡。故鄉的味道,還是那濃濃的鄉音。那一聲聲喊著我乳名的呼喚,總能喚醒我心底那一絲絲柔軟,那帶著泥土氣息的話語,是你走遍萬水千山也尋不到的最妥帖的安暖。
  • 陳粒:做民謠世界裡的一束光
    陳粒:江湖為你,永存想像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位民謠裡走出的國民老公陳粒。有人說:張懸是大海,雷光夏是星空,陳綺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陳粒,是火和光。的確,陳粒獨特的民謠,平靜中透露著磅礴的力量,吸引了更多有故事的人,沉醉其中。
  • 網易雲熱評:女票懷孕了,我興奮得一晚沒睡,結果醫生告訴我孩子……
    女友懷孕了,我興奮得一晚沒睡,結果醫生告訴我孩子不能生下來,是宮外孕,多麼期待自己當爸爸啊。——網易雲故事「戰爭只是讓我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而不是讓我們仇視某個國家」我喜歡這句話——出自網易雲熱評《secret base ~君がくれたもの~》我去過很多城市,看過哈爾濱的雪、踏過延安的黃土、聽過天津的快板、吃過長沙的口味蝦、喝過瀏陽河的水、買過溫州的包、吸過北京的霧霾、住過上海的弄堂,踏遍萬水千山尋找一地故鄉。
  • 縈繞在歌聲中的濃濃鄉愁
    他在新的城市裡落地生根,這裡有熱血、有理想、有成功、有失敗、有愛情、有對錯……一切與故鄉似乎不在關聯,直到深夜萬家燈火時,才恍然想起慈母手中的那根絲線,老家屋頂上的那縷炊煙……「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鴻雁》歌曲原唱是呼斯楞。上面歌曲精選了降央卓瑪的版。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回溯人生軌跡:民謠唱出歲月與山河
    一口鄉音的原住民少年在貴族學校會遭遇怎樣的「恍神」? 胡德夫笑著回憶起一件小事:「學校旁邊有一大片草地,我激動地寫信給爸爸讓他把牛寄過來,我可以一邊讀書一邊繼續放牛。沒等到爸爸回信,我忍不住爬牆走進『草原』,過去一摸,草只有薄薄一層,牛根本吃不了,原來這裡是高爾夫球場。」放牛的夢破滅了,胡德夫第一次對鄉愁和流浪有了真實的體會。半個多世紀過去,牛背上的小孩也已白髮蒼蒼。
  • 縈繞在歌聲中的濃濃鄉愁!
    來源:HiFi音樂(hifimuz)鄉愁是一曲略帶憂傷卻飽含甜蜜回憶的歌。少年十八離家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打拼,時間恍惚而過,少年已成中年人。他在新的城市裡落地生根,這裡有熱血、有理想、有成功、有失敗、有愛情、有對錯……一切與故鄉似乎不在關聯,直到深夜萬家燈火時,才恍然想起慈母手中的那根絲線,老家屋頂上的那縷炊煙……「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鴻雁》歌曲原唱是呼斯楞。上面歌曲精選了降央卓瑪的版。
  • 總有一絲情愫,在心裡揮之不去
    而故鄉,也隨著時代的車輪,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故鄉,似乎成了越來越多人心中時刻牽掛卻回不去的地方。你的故鄉,還是記憶中的模樣嗎?對於你來說,鄉愁是什麼?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席慕容·《鄉愁》
  • 講述民謠音樂人的別樣人生 音樂紀錄片《踏歌行》央視熱播
    本報訊(記者劉桂芳)連日來,七集音樂紀錄片《踏歌行》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播出引發關注。這部紀錄片每集15分鐘,由歌手老狼配音,講述七組民謠音樂人的別樣人生。今晚將播出這部紀錄片的最後一集。  《踏歌行》是一部關於民謠的紀錄片,共七集,每一集著重表現一位音樂人。
  • 鄉愁有多長,且飲一壺月光
    人們常說,一個人無論走多遠,都走不出對故鄉的依戀。每一個月色溫柔的夜晚,那個月光下的小村莊,總在我腦海中美麗浮現。夜深人靜時,徐徐回望故鄉,最難忘的美麗畫面,是天上那輪皎潔的明月,和我那秀美可愛的小村莊,含情脈脈地對望,天上人間,相看兩不厭。小時候,月上柳梢時,吃罷晚飯的左鄰右舍,常悠閒地走到大街上,三五成群地聊聊天。
  • 講述民謠音樂人的別樣人生 音樂紀錄片《踏歌行》央視熱播
    本報訊(記者劉桂芳)連日來,七集音樂紀錄片《踏歌行》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播出引發關注。這部紀錄片每集15分鐘,由歌手老狼配音,講述七組民謠音樂人的別樣人生。今晚將播出這部紀錄片的最後一集。《踏歌行》是一部關於民謠的紀錄片,共七集,每一集著重表現一位音樂人。
  • 華語音樂教父詮釋靈魂鄉愁 羅大佑《臺東調2020》酷我音樂獨家首發
    「音樂教父」四海為家,回歸譜寫鄉愁新篇。8月18日零點,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新作《臺東調2020》酷我音樂獨家溫情首發,以臺灣最具地方特色的恆春民謠「臺東調」重譜新詞,詮釋羅大佑心中獨一無二的鄉愁。「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
  • 鄉愁四韻
    其實,臺灣流行音樂的草創時期,校園民謠之前的所謂現代民歌運動,許多歌詞直接取之現代詩,以詩入歌,蔚為風氣,不足為奇。1975年6月6日,臺北中山堂舉行後來被譽為「臺灣民歌之父」楊弦發起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這場被視為現代民歌運動緣起的演唱會,最受矚目的,就是八首楊弦譜自詩人余光中《白玉苦瓜》詩集中詩作的創作民謠,包括我們熟知的《鄉愁四韻》、《鄉愁》和《民歌手》。
  •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一詩一文一個堅持原創的平臺 / 每一天的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回鄉的路》文/韓星回鄉的路很長很遠打從當初的離開已是許多年從黑黑的頭髮>到頭上染了霜總想好好回家呆一段喝那甜甜的水品那獨特的茶香看一看那夢中的炊煙遊子的心中故鄉是那重複無數遍的夢是那心中的渴望是那揮之不去的鄉愁是那魂牽夢繞的炊煙一望無垠的綠猶如一張長長的毯
  • 趙照《禁慾先生》樂評:一股民謠的清流
    於是我們毫無眷戀地踏上離鄉的火車,開始為夢想而漂泊。可漂泊久了,又會懷念家鄉的溫暖,留戀家鄉的泥土。聽趙照的歌,會讓我有猶如置身於聊城的高粱地之感,自然而然地聞到了泥土的氣息。簡單的吉他連復段如同農民的樸素生活,悠長的葫蘆絲仿佛嫋嫋升起的炊煙,低吟淺唱有如懷揣夢想的少年;聽趙照的歌,就像是看著他為我們徐徐展開一幅畫卷,畫卷上滿滿畫著的都是漂泊的人對故鄉的眷戀,對自我的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