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看電影時,我們到底在看什麼?

2021-02-10 陽光心語心理服務

 

各位朋友,大家好,時間總是過得飛快,我們即將迎來牛轉乾坤的一年,此刻,我想我們都應該感謝自己在這不容易的一年中,付出堅持和努力,讓自己得到成長和收穫。一年中,我和大家交流了許多心理學知識,特別是電影題材聊得比較多,到今天為止,有關電影的話題剛好是20期,分別介紹了以下影片:


這些電影大多都是在國際上獲獎或入圍的影片,它們兼具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結合不同國家文化語境,從心理學、社會學、系統論等不同視角讓我們學會真正看懂電影。這些電影中探討了關於人格、社會支持系統、喪失、安全感、自閉症、強迫症、自我成長、家族代際傳承、積極心理學等心理學知識和理論。

不知你有沒有想過,人們為什麼喜歡走進一間暗室去看電影,當我們看電影時,我們到底在看什麼?電影這種藝術形式在最初被發明的時候就被發現具有超越時空影響人類心靈的能力。電影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借鑑了很多心理學理論和技術來提升影片的影響力。一部好的藝術作品為什麼能夠成為經典永流傳,我想它們之所以打動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能抓住人們的心,故事中有你有我,每個觀眾都可以在欣賞過程中將自己投射進去成為主人公,和他一起呼吸一起歡笑流淚,我們渴望擁有他所具有的美好品質,將人生過成我們想要的樣子。電影中那些勇敢無畏堅韌不拔的人,不是你又是你。

電影不僅向觀眾提供了一幅幅生動真實的生活圖景,而且在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傳播價值觀念、道德規範、社會準則、生活方式、社會語言等潛在的文化信息,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它所倡導的生活理念、價值取向、行為規範及行為準則,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提高了人們的道德情操和文化品位,可以說電影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電影不僅給我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幫助我們思考,讓我們重新認識我們的人生。我們看電影,其實是在觀影療心,電影是性價比最高、最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心理治療形式。人們在電影院這個放大的「心理治療室」中觸碰情結、釋放情緒、尋找認同、升華情感。電影使我們能夠最大限度地鑑賞人性的寬廣與深邃,從電影的悲喜故事中體驗更豐富的人生可能性,對生命有了更多理解和敬畏,同時看見自己真實的需求,獲得療愈以及成為自己的勇氣。也正因為如此,大多數心理電影都成為經典,永不過時,因為每個時代的人,都可以從中捕捉到熟悉又陌生的自己。

在現代社會中,壓力已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當我們無法面對,無法找到突破口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短暫的逃避,或者說是短時間的調整,而電影就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並且我們能在這种放松中得到力量,讓我們看到並明白壓力的癥結所在以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電影能呈現出一個人從受到創傷,到面對、處理、放下創傷,最後完成人格升華的自我救贖的全過程,因此,那些優秀的電影已經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指路明燈。

通過這些影片,我們會從中得到自我療愈,讓我們變成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坦然面對人性陰影和複雜人生,在身處逆境時依然看到人性的光輝,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活出真實自我。

好的各位朋友,明天就是除夕了,在這裡,我祝大家闔家幸福、萬事如意!新的一年,我將繼續挑選優秀影片來分享給大家,讓我們繼續,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少年時,我們一起看電影的日子
    第二部分是正片,這些正片是我們小孩子最嚮往的,例如《南徵北戰》《上甘嶺》等。但令人掃興的是正看得起勁時,放映員這邊來上幾句乂X請到XX地方去,有人找你,或者,ⅩX醫生,聽到後請立即到醫務室來一趟。打斷了隨著電影的播放產生的遐想。我喜歡看電影,特別喜歡看戰鬥片《小兵張嘎》和《鐵道遊擊隊》啦!
  • 當我們看諾蘭電影《信條》時,到底在看什麼?
    不僅是在上映之時,就是在拍攝之初都已經全球矚目,這就是諾蘭的魅力。很多人說這根本就不是電影,而是在看一場遊戲。很多人從電影出來,如果是別的導演看不懂就會罵導演,這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 浪姐| 當我們害怕年齡時,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當我們害怕年齡增長時,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呢?我們是在害怕變老嗎?30加意味著我們不再年輕,於是放棄夢想、安穩工作、結婚生子?可是受限於年齡是誰來定義的呢?答案很簡單,是世俗。問題是,我們到底是為了誰而活呢?是身邊的婆婆媽媽、三姑六姨嗎?是某些八卦多事的同事朋友嗎?並不是!我們是為自己而活的。
  • 《乘風破浪的姐姐》:當我們害怕年齡時,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當我們害怕年齡增長時,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呢?30加意味著我們不再年輕,於是放棄夢想、安穩工作、結婚生子?可是受限於年齡是誰來定義的呢?答案很簡單,是世俗。問題是,我們到底是為了誰而活呢?是身邊的婆婆媽媽、三姑六姨嗎?是某些八卦多事的同事朋友嗎?並不是!我們是為自己而活的。
  • 當我們討論社區團購時,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
    從歷史經驗看,一個熱門概念至少需要熱上兩年左右,才能比較充分地被研究、理解。雖然「社區團購」這個業態早在2018年就誕生了,但是確實是在2020年的「宅家紅利」期間成為風口的;所以悲觀估計,我們大概要到2022年才能把這個業態理解的比較透徹(如果屆時還有人在做社區團購的話)。此前,本怪盜團撰寫過一篇關於社區團購的分析文章,收到了不少反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 蜜專訪 藤井樹小姐:我們看電影,不過是在看電影裡的自己
    這部純愛影片,到底吸引了多少人不得而知,至少「情書症候群」羅列起來肯定有長長一串。觀影團就是一面鏡子,淘汰掉那些不好的作品,並將此反饋給上遊的製片方,讓他們了解什麼電影觀眾願意看。當藤井樹觀影團漸漸具備一定影響力,跟片方的合作也愈發頻繁,但依舊保持著評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藤井樹小姐從不引導觀影團的每一次打分,每一場的平均分都是真實人數和真實評分得出的結果。這是藤井樹觀影團一直秉持的原則,她想把觀眾們最原始的想法表達出來。
  • 《名偵探柯南》二十幾年來,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一直看下去
    小編今天去了電影院看了最新一集劇場版《零的執行人》一直有感而發,這麼多年來,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從小到大都沒放下柯南,然後今天我明白了,是當我們看到熟悉的畫面時激動的心情,柯南中有一些每次都會出現的場景,銘刻在我們心中,列出了一下這些。
  • 當我們談論《金剛川》熱血煽情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動物性與人性什麼是人性他身上那種不管不顧的死磕到底,本質上和張譯的暴走,是沒有區別的。體現我們拍抗美援朝有多麼客觀中立?沒那麼簡單。幾十年後的你,可能看書看電影看紀錄片,渾身熱血沸騰,只想把這人性,上升到高不可攀的偉大
  • 當我們穿丁字褲時,我們在穿什麼
    丁字褲,英文名T-back,是比三角褲遮擋範圍更小的內褲類型。可了不得了。所以,當我們穿丁字褲的時候,我們在穿什麼?@不吃葡萄話說,穿丁字褲的話不是穿緊身裙看不見痕跡嘛,不覺得這是超級文明的嘛?我可不想讓別人看我的時候,屁股燦爛的跟朵菊花似的。
  • 當我們在哀嘆風和日麗唱片行的倒掉時,我們到底在哀嘆什麼?
    ,我們賣的是風和日麗」。2010年,我輾轉後正式去了星外星,當時手頭上便是風和日麗的這幾張:黃玠《綠色的日子》《我的高中同學》;929《也許像星星》;NyLas《同名專輯》;黃小楨《No Budget》;草莓救星《羽毛河》;熊寶貝樂團《螢火-繪本概念EP》今早,我把風和日麗實體唱片行結束營業的消息發給當時的同事看,同事說,哇,說起來好親切,那時候我們還開了好多次會,討論到底要不要按照原版的那個包裝照做哩
  • 當我們看「慢綜藝」時,我們在看什麼?從《林中小屋》說起
    羅PD一出手,國內電視圈便又是一輪追看和討論熱潮。
  • JOIN於宙:當我們談論陌生人社交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我是JOIN創始人於宙,文中我將結合JOIN的發展歷程分析為什麼要做陌生人社交以及陌生人社交到底應該怎麼做。還有一些JOIN曾經踩過的坑,希望能給每個正在做社交的人一些提醒和幫助。
  • So Live|當我們看live時,我們看些什麼?
  • 《侏羅紀世界2》,我們到底看的是什麼?
    導演並沒有在商業與藝術之間找到平衡,而且他似乎理解錯了,侏羅紀系列的真正魅力本應該是什麼。小孩子好奇心本來就比成人更大,他們成為恐龍的主力粉絲是很自然的事。不過當年《侏羅紀公園》明顯不是拍給小朋友看的,上映之時就是PG分級,需要家長陪同觀看。因為史匹柏拍的是驚悚片,而不是合家歡式電影。
  •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作者:雷蒙德·卡佛來源短篇小說集《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譯林出版社,2010年全文約8200字
  • 當我們談論女性電影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為奧秋看診的當地女醫師,得知她想要墮胎後,也試圖勸解她:一旦你把寶寶抱在了懷裡,就不會再有任何疑慮了。事實上,奧秋完全不想要肚子裡的孩子.......她和父親(很可能是繼父)關係糟糕,他甚至會對她言辭存有冒犯。
  • 看電影,兒時的快樂時光
    村裡的男女老幼終於要為一件事聚到一起,看電影去!來到村裡的小學操場上,那裡已經是人聲鼎沸,到處都已經擠滿了人,在夜幕下看不真切。嬰兒的哭鬧聲,小孩的追逐聲,大人的寒暄聲此起彼伏,真是熱鬧非凡。好不容易消停下來,放映設備也安裝完畢,隨著一陣轟鳴,發電機啟動,刺眼的燈光照耀著夜空,仿佛在正式宣告,放映要開始了!
  • 當你迷茫時我們應該做什麼?
    從小的時候開始,我們就聽大人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考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再這樣的思想引導下,自己也不會想很多,按照父母的安排一步一步的走好。可是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小秦從小上什麼樣的學校,報什麼補習班,就算是興趣愛好也都是聽父母的安排,大學報什麼樣的專業,也是父母選的,說是畢業後好找工作,似乎只要面臨人生的重大選擇時,都是父母選的,自己並不需要想很多,可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要什麼,直到大學畢業後,找工作時,他想留在國內做自己喜歡的攝影工作,可是父母不允許,一定要讓他去國外留學,這也是第一次小秦和父母產生了不同的意見
  • 《周日戀曲》 | 分手時, 我們到底談什麼?
    今天想通過這位姑娘的戀情來談談:分手時, 我們談什麼?這齣音樂劇講述一個女孩的成長心路歷程,我將結合原版曲目和現場觀演感受去談分手時我們都談了些什麼?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劇中追求愛情的女孩,開場即失戀,直切主題,分手後時間會停止嗎?並不會,那就不能失去繼續去愛的熱情。
  •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pick,短篇小說巨匠卡佛時,我們就不得不談論那部讓他一夜成名、被譽為「極簡主義文學聖經」的經典之作,《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但他們犯了所有年輕人都曾犯下的錯誤,忘了那個不言自明的事實:如果說生活到底教會了我們些什麼,那就是永遠不要妄想對生活做任何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