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荷
圖:來自網絡
宅家的日子,我和老公每天重複著相同的節奏,各自抱著手機陶醉其中。有時我在蘋果平板上看電影,畫面是那麼的清晰,又沒有廣告,常常看的我忘了星辰,淡了歲月。看到精彩處不覺自言自語,或者和老公就電影內容發表下評論,但老公卻很少回應。
清冷的局面令我很是嚮往小時候看電影那個熱鬧的場面,那才叫看電影來,看到激動處,指手畫腳,又嚎又叫,唾沫星子濺出幾丈遠,嘰嘰喳喳一片。
小時候,莊上最常見的是唱大鼓說評書,彈揚琴演大戲。但我最喜歡看電影,那場面特熱鬧,尤其是跟著大人去外公社的大隊看電影。記得晚上去得最遠的地方是韓莊閘壩南邊一塊空地上看《地道戰》。
我最喜歡聽到廣播裡大隊書記的喊話:廣大社員同志們!廣大社員同志們!今晚咱大隊放電影,電影叫……每當這晚,人們早早喝過湯收拾好,左鄰右舍地吆喝著,扛著長凳的,肩挎椅子的,手裡掂著小馬扎的,也有空著手說到那裡站著看的。熙熙攘攘著走向學校,和別的村子走來的人打著招呼:喝過湯啦!來看電影啦!說著拉著湧向早已拉好影布的學校操場。
孩子們早早地拿起板凳,拉上放著蓆子、被子的平車在操場上撿最佳位置,布好了他們的"觀眾席"。還有的用腳劃個圓圈,放塊磚頭。去晚了的只能在看不清的遠處眺望,或者影布的背後看了。在影布背後看,進入視線的是反向的,讓人費一番思想才能理解。
電影放映前的那段時間,是晚來得找佔位置的最熱鬧的場景:「小二,你在哪裡?」人群裡有人揮舞著手應聲:「這裡這裡!」有人蹦跳著從那邊過來,從那邊過來……操場上人聲喧囂。
直到放映員把那一束白光射向影布,人們才自覺地安靜下來,專注地看向前方。這時常常會看到影布上出現一兩個放大的"小貓爪″,那是調皮的小孩子在放映機前故意來回晃動,炫耀自己。
那時電影的內容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就像現在的廣告,是播放一些農業知識,小孩子是不怎麼喜歡看的,等漸漸長大後,我才想到,這樣的"廣告″才是農村放電影的宗旨。第二部分是正片,這些正片是我們小孩子最嚮往的,例如《南徵北戰》《上甘嶺》等。但令人掃興的是正看得起勁時,放映員這邊來上幾句乂X請到XX地方去,有人找你,或者,ⅩX醫生,聽到後請立即到醫務室來一趟。打斷了隨著電影的播放產生的遐想。
我喜歡看電影,特別喜歡看戰鬥片《小兵張嘎》和《鐵道遊擊隊》啦!我和我的小夥伴們把影片中正義的一方稱為"我們這邊的",而另一方統統稱為"日本鬼子那邊的"。我們會為這邊的勝利而歡呼,也會因那邊的偶爾取得的暫時勝利而大罵。
我們模仿著電影中吹衝鋒號響起"同志們,衝呀!」的樣子,在小狼的帶領下的啦啦隊也高叫著「衝呀!衝呀!」帶動了大部分小孩站起來右手高高舉起附合著衝呀,場面甚是感人。
其實,不光是我們小孩子,就連大人也很投入,剛剛上映的《白毛女》,在我們大隊連放了幾遍,每次播放時操場上都會擠滿很多人,一次在播放到黃世仁帶領著狗腿子追趕喜兒時,一群老大娘頓時義憤填膺,破口大罵。竟有一位情緒激動的大嬸拿起板凳罵著:"砸死你這個老東西!"說著就要砸向影布,幸虧被人制止。
當電影結束了,意興未盡的孩子坐在那裡捨不得離開。大人不得不拉起他「該走啦!你沒看見都出"完"字啦!」孩子才一步三回頭地跟著大人離開操場。月光下,有的小孩一手揉著瞌睡的眼、一手被大人牽在手中。有的大人,一手抱著熟睡的孩子,一手拿著板凳,也有人喊「xx上哪去了,別摸迷了。」……
漸漸地,熙熙攘攘的操場上只剩下辛苦的放映員同志亮著燈拾掇工具,當發動機停止了聲響,學校的操場上又恢復了安靜。
也有一種電影是放映員把光束投放到對面的牆壁上,我曾經在我們公社的禮堂裡看到過這種牆影。提起禮堂,我想起初三時我們第一次看《紅衣少女》就是在公社禮堂放映的。那時是免費的,好多學生,座無虛席。
那個時候,也有富裕人家在兒子結婚時在自己家門口放映電影的,更有為慶祝自己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在莊上放映的。我本家的侄子考上北京大學時在他家門口連放了三夜電影,以激勵後來人。
每個公社都有電影隊,在各大隊循環播放。每當鄰近大隊播放時,喜歡看電影的我們,第一時間便三五成群地邀在一起前去觀看。第二天向莊上的人炫耀,噴得雲裡霧裡,那種自豪感我深有體會,看到她們都聽的一楞一楞的,我也萌發出一種飄飄然的感覺。感覺自己成了中心人物,心裡甭提多高興啦!
那時去更遠些的地方看電影,我也會跟大孩子去的。但常常是因為消息不準泡了黃湯,回來的我們並沒有因為看不到而喪氣,我們稱這種電影叫"白跑戰役磨鞋底」。沒去的說我們看的「白跑累蛋」哈哈!
那次我跟大點的孩子們去鄰近一個公社看電影,誰知竟真的白跑一趟,來回十好幾裡地的路上,十幾個人為一部電影爭著,說著,高聲討論著,很快回到莊上。卻鬧出了一個笑話,一位和我們同樣遭遇的鄰莊上的人,光顧著和我們爭論來,經過他莊上時竟忘了回家,一直跟過來了。
現在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電影也幾乎不再放映了。十幾年前我們村放電影宣傳片,除了幾個湊熱鬧的,可以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門可羅雀」,來顯示場面的冷清。用一些老人的話就是:想看啥手機裡都有,電視都不看啦,誰還稀罕電影?
宅家的日子,於我來講,是個懷舊的日子,那種無憂無慮,滿腔熱血為祖國的時光是那麼令人回味,它激勵著我在生活中堅強,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