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這個東東,怎麼就成了看電影時的標配食物?

2020-12-28 騰訊網

周末晚上,趁著好不容易攢了一周才有的閒暇,踏著清涼的微風走進電影院,就著爆米花欣賞一場或爆燃或纏綿或恐怖或催淚的視覺盛宴,成了很多人消遣周末時光的習慣。那麼,爆米花這個東東,怎麼就成了看電影的標配食物呢?為啥沒人嗑瓜子、吃熱狗、啃雞爪……?

這個問題我們要追溯到電影剛出現的時候,也就是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倆在巴黎的卡普辛路咖啡館,公映了他們自己攝製的一批紀實短片,標誌著電影正式誕生。此後,電影院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歐洲各大城市街頭。

那時候的電影,客戶定位是高端人群——也就是有錢人才能入場觀看的。怎麼保證只有有錢人才能進去看呢?很簡單:票價高,一般人買不起。你要真喝上幾個月西北風攢筆錢進去看一次,那就當我沒說。

既然進來看電影的都是有頭面的,那當然要有紳士的行為。所以,在電影院裡吃東西是不被允許的,先不說食物渣滓有可能弄髒地毯,也不說食物香味會不會讓鄰座紳士口水直流,單就你吃東西時那咯吱咯吱的聲音都有可能讓彬彬有禮的紳士們憋不住揍你一頓的衝動。

然而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離電影誕生正好過了三十年時,到了經濟大蕭條時期。歐美的經濟衰退導致電影票價一落千丈,普通大眾都有了進入電影院觀影的機會。眼光敏銳的小販們抓住了電影院人流量大的機遇開始販賣爆米花,便宜的價格和噴香的味道瞬間讓爆米花成為了觀眾經常性偷偷帶入影院的零食。

這麼一來電影院當然不幹了!老闆心想勞資都把票價降成白菜價了,你們還偷偷往裡帶吃的?不行!於是影院門口掛起了禁止攜帶食物進場的警告標誌,入場前服務生還要檢查觀眾的大衣口袋,凡是攜帶爆米花的一律沒收……

問題解決了嗎?當然沒有!越來越多的人用越來越多不可思議的辦法把爆米花帶進了電影院。直到此時影院老闆才靈機一動恍然大悟:這麼大塊肥肉送到嘴裡來了咱竟然不知道吃,咋會傻到這程度?隨著老闆們大腿一拍,影院大廳就都租給了賣爆米花的小販。小販們有地兒賣爆米花了,觀眾們有爆米花吃了,影院多了一筆進帳,三贏的局面形成了。

鑑於觀眾們對爆米花高漲的熱情,影院老闆們終於發現其實是可以不需要小販的,三贏的局面當然沒有雙贏的局面好。於是他們把小販踢出了大廳,改為自己售賣爆米花。習慣了電影配爆米花的觀眾們,慢慢將其發展成了一種觀影文化,看電影不來點兒爆米花就像吃油潑麵不放辣椒一樣沒了味道。

二十世紀初期,電影傳入中國,爆米花文化也隨著電影一起傳了進來。時至今日,大家在觀影時仍然會選擇帶上一桶爆米花,坐在銀幕下一邊咀嚼著噴香的爆米花,一邊隨著主角的際遇或歡喜或悲傷或激動或沉寂……

最後,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看電影為啥吃爆米花,卻沒人嗑瓜子、吃熱狗、啃雞爪?好吧,既然你如此執著,那我也就執著地簡單分析一下:嗑瓜子會產生瓜子皮汙染環境,所以影院肯定是不會允許的;吃熱狗三兩口就嚼完了,而且味道太大會影響到其他觀眾,影院也不願意;至於啃雞爪嘛……你去電影院啃一個試試?

相關焦點

  • 爆米花是怎麼爆出來的?爆米花背後的故事
    雖然人們對爆米花的來源有五花八門的解釋,但實際上,在殖民者到來之前,美洲人就已經在吃爆米花了。實際上,用來做爆米花的玉米跟普通的玉米不一樣。做爆米花專用的玉米在中文中叫做「爆裂玉米」。使用「爆裂玉米」,只用一個火堆就能做出爆米花,普通的玉米雖然能做爆米花,但需要在專門的儀器中才能製作,而且做出來的也沒有專用玉米做出來的大。爆米花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 看電影為什麼要配爆米花?
    最近,小頭爸爸帶著大頭兒子去電影院看電影,細心的大頭兒子發現很多人看電影時吃爆米花。「為什麼大家看電影的時候愛吃爆米花呢?而不是其他零食呢?」大頭兒子問小頭爸爸。
  • 看電影時最愛吃的爆米花在家做,顆顆爆花,微甜香脆特別好吃!
    看電影時最愛吃的爆米花在家做,顆顆爆花,微甜香脆特別好吃!爆米花作為一種休閒零食很受人們歡迎,每次陪女兒看電影,都免不了來一桶。說來也慚愧,在我們小的時候,只有過年時才有人背個機器走鄉串巷來爆爆米花,這時母親也會撮上一撮玉米去炸爆米花,但做好的爆米花還捨不得讓我們一次吃個夠,總是用口袋封起來,說是等到過年時慢慢吃,其實等到過年時,爆米花的口感早就不好了。其實現在想吃爆米花,隨時可以在家做,口感不輸電影院小店賣的爆米花。
  • 看電影為何要吃爆米花
    走進電影院,就能聞到一股誘人的爆米花香味,仿佛爆米花生來就跟電影院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不僅僅在中國,美國的電影院也一樣少不了爆米花,並且歷史悠久。 據記載,早在20世紀初,美國人就把爆米花當成了一種主要的休閒食品。但那時還真沒有人想過要在電影院裡吃,大多數人只是在觀看體育比賽、雜技表演或是去遊樂場等地方,順手捧上爆米花。
  • 看電影為啥吃爆米花?Why Do We Eat Popcorn At Movies
    那就是爆米花。但是為什麼呢?Why do we always eat popcorn at the movies?為什麼我們看電影時總要吃爆米花?直到19世紀後期,爆米花機被發明出來,於是爆米花的製造和銷售更加便捷。Popcorn was super cheap and super popular but it wasn't exactly fancy.爆米花非常便宜,很受歡迎,但它可不怎麼上檔次。
  • 看電影必備的爆米花,古人竟拿它來佔卜!
    審核專家:王國義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博士後現代的電影院基本都自帶一種味道,就是爆米花味。現在,爆米花似乎成了看電影的標配,不管你想不想吃,它都在那裡,不離不棄,不增不減。不過這濃鬱的味道還是會吸引一部分人在櫃檯前糾結一下「要不要來份小食套餐呢?」。這也是一種成功的營銷手段。
  • 追劇必備爆米花,手把手教你做焦糖爆米花,有趣又好吃
    追劇必備爆米花,手把手教你做焦糖爆米花,有趣又好吃爆米花一直都很受歡迎,而且爆米花很適合情侶吃,比如情侶一起看電影的時候,爆米花就成為電影的標配了。雖然現在電影院沒有開始營業,但是自家在家也可以營造看電影的氛圍,再配上好吃的爆米花,那感覺就更好了。其實爆米花不一定要花錢買,自己就可以學會做,焦糖味的爆米花味道不錯哦。
  • 為什麼小時候崩的爆米花和影院裡的爆米花長得不一樣?
    而電影院賣的爆米花,就像從內往外炸開,表皮被拋飛並且成了不規則形。前一種爆米花被稱為「蘑菇球形爆米花」,而後一種則被稱為「蝶形爆米花」。 那麼,為什麼大家會在看電影的時候吃爆米花而不是別的呢?其實在最初的時候,電影院裡是不讓吃爆米花的,因為當時的電影多是無聲電影,吃爆米花發出的聲音會影響其他觀眾,並且爆米花也會影響環境衛生。
  • 爆米花熱量太高?看電影吃不胖的秘密大公開!
    儘管一份「中份」爆米花代表著大量的食物,我們也能不管不顧地吃掉半包嗎?事實證明,許多情況下,人們就是這麼做的。今年早些時候,「消費者調查」的期刊中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人指出,大多數人都很難單靠眼睛去判斷食物的量,甚至他們也不能靠飯後吃飽的程度去判斷食物的量。所以這個時候,依靠別人的判斷就容易多了,一份「中份」的爆米花就是告訴我們那是一份合適的量。
  • 兒時的記憶《爆米花的味道》
    二 ,回憶的味道小區電影院門口,空氣中時常飄著爆米花香甜的奶油味兒,看電影的觀眾總喜歡帶上一桶進場,電影與之就似絕配。我記得有一年天特別旱,玉米歉收,母親在炸爆米花師傅還沒有進村的時候就提前告訴我們姐弟倆說:「孩子,今年就炸一鍋怎麼樣?幾斤玉米磨成面,我們一家可以吃好幾天呢!」
  • 除了爆米花,影院還能賣點啥?
    反而,在玉米的家鄉——北美,爆米花一直是美國人休閒娛樂時的主要零食,特別是19世紀90年代,爆米花機發明,爆米花市場迅速擴大,看體育比賽、雜耍節目、去遊樂場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吃爆米花。但在最開始,它並沒有和看電影緊密聯繫在一起,1905年鎳幣劇院興起時,賣爆米花還只是鎳幣劇院周邊的一些攤販自發行為。1910年代中期開始,豪華電影宮(Movie Palace)取代鎳幣劇院,成為電影消費的主流場所。當時一直希望提升電影地位的電影從業人員極力反對爆米花及各種零食。
  • 觀點 其實電影院和爆米花「如膠似漆」是一件好事
    近日,有消費者認為「電影院不得自帶食物,卻自己經營爆米花」涉嫌壟斷。支持這一看法的網友不少,但筆者並不認同這種看法。在筆者看來,電影院和爆米花是相當成功的共生關係。上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發明,影院迎來了第一個繁榮時期。那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可謂是「高大上」的消費,電影院基本都不允許自帶食物進場。
  • 那150元一桶的爆米花!
    甚至會不信,一桶爆米花也能賣到150元嗎?什麼樣的爆米花能夠如此昂貴?馬路邊兒夜市上的5塊錢一桶的爆米花,電影院的裡的10塊錢一桶的爆米花,怎麼到了上海迪士尼,就變成了150元一桶?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一小桶的爆米花,到底是如何被銷售出去,順便還撈了那麼多利潤?問題其實很簡單,爆米花配電影,這已經成為了大眾的標配。
  • 【跟Ping學地道英語121】爆米花!
    我們熟悉的popcorn,爆米花,裡面也有pop這個詞。大家可以腦補一下,玉米粒在烤爐裡蹦來蹦去的樣子。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美國的爆米花。大家都熟悉了電影院的爆米花,香香甜甜,奶油味兒十足。可是,我們第一次吃到美國的爆米花時,真是大跌眼鏡。因為,它是鹹!的!
  • 再也炸不響的爆米花,吃的只能是寂寞了
    當「鐵葫蘆」加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會把這個罐子放入一個套著膠皮的袋子裡,然後用一個扳手打開蓋子,一般是用腳踹,這時伴隨著驚天動地的「呯」一聲巨響,罐子裡的米花被嘣到袋子裡,圍觀的人都會虎軀一震。我依稀記得,小時候用「鐵葫蘆」爆出的玉米幾乎都是圓形的,表皮雖然碎裂成細小的碎塊,但都還緊包在玉米粒的外表,就好像爆開的時候外邊有一層堅固的網包著玉米,沒有讓表皮飛出去還貼在玉米上。而電影院賣的爆米花,就像從內往外炸開,表皮被拋飛並且成了不規則形。
  • 科普 | 到底為什麼看電影要配爆米花?
    你會不假思索地在看電影時去買一桶爆米花,甚至會不假思索地認為看電影時就應該吃爆米花。
  • 「人文」以前的電影院都賣花生、瓜子,現在怎麼只有爆米花了?
    時至今日,對於爆米花的愛好者而言,要在大街上買到一份爆米花,並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最好的去處是電影院,到電影院買爆米花絕對不會空手而歸。因為,在現在的電影院,爆米花是必賣的零食之一。問題就來了,爆米花是怎麼和電影院搭檔起來的呢?今天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喝完的可樂罐別扔,教你在家自製爆米花!
    看電影的時候一定少不了爆米花的陪伴吧~嗯,這是標配!
  • 全世界最好吃的爆米花!不在電影院......
    它是追劇、看電影的標配。很多人每次到影院,總是管不住腳的走到取票口.的隔壁。對老闆說:給我來一份爆米花!除了混搭口味,Garrett 還有酥脆焦糖 CaramelCrisp。而黃油就是其中的一種重要材料。
  • 看電影的時候,你還在吃焦糖爆米花? | 企鵝市集
    那酸奶油香蔥,遇到爆米花又會撞出怎樣的火花呢?這個口味不僅完整復刻了火腿與香草的氣息,還加了辣椒和洋蔥粉來豐富調味,彌補了不能呈現火腿肌理質感的遺憾。這個口味的研發也實屬偶然:當Stella在廚房烤爆米花時,無意中看到媽媽為炸雞搭配的蜂蜜芥末醬,突發奇想的她拿爆米花蘸了下,吃上後竟然完全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