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曹磊 通訊員周小平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
逐步進入夏季,愛吃魚的武漢人可能要多花點錢了。記者近期走訪市場了解到,由於本地淡水魚進入繁殖期,漁民有序放緩了捕撈上市的節奏,而市場需求卻逐步變大,使得淡水魚市場價開始全面攀升。
業內人士稱,按照規律,氣溫走高時會形成淡水魚的市場旺季,預計夏季會是魚價高位運行期,直至8月底開始進入秋季檔,新出產的淡水魚逐步上市時,價格才會明顯回落。
淡水魚每斤漲價一塊多
昨天上午,記者在漢陽王家灣附近一家露天生鮮市場看到,幾家淡水魚檔口前的人都不多,每個水槽裡的存貨看上去不少,樣子都非常新鮮。
「上周買一條同樣大小的鯿魚,只花了10塊錢,今天買一條得花14塊。」剛剛付完錢的市民程先生感慨道,前段時間的鯿魚特別便宜,一條8、9塊錢「岔」著吃,現在一條魚至少都是10元以上,感覺價格漲了不少。
記者詢價一圈,發現這些檔口裡的胖頭魚8元到8.5元一斤,草魚7元到7.5元一斤,鯿魚8.5元到9元一斤,鯽魚最貴,一斤從9.5元到12.5元不等。商販們稱,這些家常淡水魚的價格均比上周漲了1.5元左右。
隨後,記者又來到漢口寶豐路的一家生鮮市場的水產區,這裡的淡水魚品類齊全,雖然各類魚量較少,但個頭普遍較大,賣得也蠻不錯。攤主姚師傅介紹,這段時間,市民購買力度沒減,批發市場的魚逐漸少了,價格一天比一天漲。
捕撈上市量僅高峰期一半
「現在是四大家魚的最佳繁殖季節,我們儘量減少捕撈,上市量就慢慢變少了。」在江夏烏龍泉勤勞村經營一家水產養殖基地的羅生雷告訴記者,從6月上旬開始,存塘養殖的淡水魚捕撈量逐步減少,現在平均每天只有3萬斤魚出水上市,大約是此前高峰期捕撈量的一半。
在勤勞村裡,記者走訪了三個養殖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養殖總水面已經達到5000畝,主要養殖四大家魚,同時還有近年來市場銷量比較好的鱖魚、羅非魚等10多種名特優水產品,一年的總產量可以達到300萬斤。
羅生雷介紹,春夏之交過後,本地淡水魚就進入最好的繁殖季,如果進行大規格捕撈,會影響下半年的產量:「這個時候養殖戶一般都會儘量少去打擾,所以適當減少捕撈節奏。」
為了在減少捕撈的同時保障市場供應,養殖戶們會根據時段選擇個頭比較大的四大家魚上市,這樣也可以避免全年的產量和收入受影響。
魚價高位運行或持續兩月
對於目前江城淡水魚出現漲價之勢,武漢現代農業教育中心專家彭火炬分析,今年夏季淡水魚市場普遍攀高,一方面疫情快要結束,消費市場逐漸全面恢復,需求量加大;另一方面各類淡水魚進入繁殖季,漁民有序放緩上市節奏。綜合多方效應形成了魚價上漲。
專家介紹,根據經驗,每年這個時候淡水魚價格會漲一陣子,不過,武漢是全國淡水魚重要養殖基地,養殖資源豐富,目前價格小幅上漲很正常,但不會出現大幅猛漲局面。
業內認識也稱,按照規律,氣溫走高時會形成淡水魚的市場旺季,預計夏季會是魚價高位運行期,直至8月底開始進入秋季檔,新出產的淡水魚逐步上市時,價格才會明顯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