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臺」激發社區治理「大能量」

2020-12-23 人民政協網

人民政協網福建12月13日電(記者王惠兵)如何為百姓發聲再拓寬渠道?如何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如何持續以「小平臺」激發社區治理「大能量」?12月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政協「創新社區治理機制」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上,一系列備受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被委員們頻頻提出。

近年來,福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加強領導、創新機制、強化保障,社區治理效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在鼓樓區,藉助「居民懇談日」等「小平臺」,社區裡的大事小事老百姓「自己說了算」;在晉安區,依託兩岸社區交流中心,源源不斷的社會力量注入到社區服務當中……

「治理」的首要因素在於實現「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多方共建。在市政協社法委智庫成員陳盛蘭看來,「三社聯動」是推動社區治理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她建議,探索新型社會組織,促進「老社工」和「新社工」在聯動機制中形成有效協作。

「『三社聯動』機制在具體操作中要特別注重發揮社區組織的統籌作用。」正在實踐「三社聯動」機制的市政協委員、臺江區金鬥社區黨委書記陳豔建議,進一步賦能社區統籌駐區資源的聯通功能,發揮社區串聯各方的組織優勢,才能匯聚合力提升治理成果。

「講得很到位,提升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能力也是民政部門的工作重點。」市民政局回應,目前已推動出臺《福州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推進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工作,加大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力度,從而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社區智能化信息系統建設是當前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的中心和載體,建議整合專業信息化平臺資源,加快社區智能化終端建設,探索第三方物業費支付管理系統建設,以社區智能化信息系統建設,不斷提升全市基層社區的治理效能。」市政協委員、福建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工程中心主任黃錕明提出。

「委員的建議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市大數據委回應表示,將把社區信息化建設納入數字福州建設總體規劃,並印發實施《福州市智慧社區建設導則》,為全市打造數字中國建設示範城市的社區實踐提供指南。

會上,政協委員有備而來,說真話、出實招;政府部門直面問題,聽意見、表態度,現場協商氣氛持續升溫加熱。

「這次市政協專題協商選題緊扣中心,調研深入細緻,建言質量高。」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林寶金全程認真聽取與會人員發言,並時不時與政協委員互動,明確表示市委將一如既往地重視支持政協工作,為大家參政議政、履職盡責營造最優環境。

「希望政協多為福州發展建言獻策,多給政府工作提供寶貴意見,大家共同努力把福州建設得更加美好。」市長尤猛軍充分肯定市政協的調研成果,並對下一步任務進行部署,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將全面抓緊抓實抓好成果的轉化落實。

市政協主席何靜彥表示,市政協將始終聚焦市委中心任務,深化「五個共同」協商工作機制,不斷匯聚起各界人士攜手攻堅克難的智慧和力量,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爭當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排頭兵,作出人民政協的新貢獻。


相關焦點

  • 武漢市新洲區搭建社區治理平臺——共享小屋,我們的安樂窩
    今年以來,天琴灣社區以「共享小屋」為基層治理抓手,讓居民行動起來,互融共促,建設「共享社區」。  有陣地有活動  居民來了 民心近了  今年6月,社區黨支部在充分徵集居民意見的基礎上,將社區兩處架空層改造為居民娛樂、休閒、健身活動場所。
  • 「小工程」織就社區平安大網,臨淄雪宮街道社區治理有妙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徐彬為全面加強社區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生活共同體,雪宮街道勝辛社區全面實施小公約、小民主、小服務、小調解、小平安、小鄉賢、小名人、小家訓「八小工程」建設,構建「三治並舉、三網融合」的基層治理模式,達到「小事不出網格
  • 獨家述評|激活社區治理的青春密碼
    曲終人散,觀眾們離場時仍在津津有味地討論,為自己心目中的NO.1沒有奪冠而遺憾,評委們和觀摩嘉賓也紛紛感嘆,年輕人願意在社區活動中和「阿姨爺叔」們一起K歌,在參賽者和獲獎者中佔了半壁江山,這種情景不多見!這個社區有活力!年輕人站上社區舞臺,這是社區治理中喜聞樂見的新現象。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深入推進社區治理創新,需要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 嘉興經開區 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天氣炎熱,但阻擋不了志願者們的勞動熱情,他們以實際行動編織起聯結基層黨組織與社區居民的同心結。  日前,嘉興經開區塘匯街道以激發基層治理「紅色活力」為目標,全面組織開展以「黨員、幹部員工編組,定崗位、定責任、定獎懲」為主要內容的在職黨員、幹部員工「一編三定」進村社服務活動。
  • 臨夏市南龍鎮:「愛心超市」小積分 激發脫貧大能量
    臨夏市南龍鎮:「愛心超市」小積分 激發脫貧大能量 2020-08-31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答記者問 | 濰坊市奎文區研發「濰社區」社會治理服務平臺,到目前...
    東關街道奎文門社區南大街小區根據居民意願,將原先破舊的自行車棚打造成了500平方米的綜合性服務場所,集紅色議事廳、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社區大食堂等於一體,既改造了老舊小區的面貌,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社區成為老百姓的「幸福家園」。像這樣的事例,在奎文區還有很多,歡迎咱們媒體的記者朋友們來採風報導。二是「小紅哨」吹響基層治理「集結號」。
  • 昆明市官渡區鳳凰山社區:「紅色引擎」激活大社區治理活力
    在兩天的活動中,120多名兒童在家人的陪同下,將家中閒置的玩具、書籍、氣球等帶到現場交換或售賣,體會勞動的艱辛和樂趣,增強愛惜物品、珍惜資源的意識,進一步提高了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能力,成為一個個出色的「小當家」。「紅色引擎」激活大社區治理活力。
  • 解決居民「急難愁」小網格發揮大能量
    社區晨報記者 嶽敏平日裡遇到困難,可能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找樓組長、找居委會幹部,而在長寧區周家橋街道,大家可以直接去找「網格長」。小網格撬動大治理在一次網格例會上,有黨員骨幹反映:長寧路遵義路北側路口有一段人行道最窄處僅0.6米,只能容納一人通行,但作為一處重要路段,此處車流、人流都較大,行人來往不便,有時迫不得已還要走到非機動車道上,存在明顯安全隱患,人行道拓寬這件事理應提上日程。
  • 與民協商 協商為民——我市打造協商議事平臺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
    今年以來,安義縣聚焦建設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先行區目標,以建設「有事來說」基層協商議事平臺為抓手,採取先試點探索再總結提升然後全面鋪開的方式穩步推進基層民主協商「三有」活動,致力於打造基層群眾能夠參與、便於參與的開放平臺和暢通渠道,真正體現「協商於民,協商為民」精神。
  • "一張智慧網"讓社區治理"一點通"
    而石珂收到的機器人電話,是由「智慧社區」物聯網感知設備系統平臺(以下簡稱智慧社區平臺)發送。該平臺是石油路街道聯合重慶市勘測院建設的全市首個街道層面智慧社區平臺。2018年3月,智慧社區平臺成功獲批國標委辦「第五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2020年8月10日,該平臺又高分通過國家標準委專家組終期評審。
  • 陽信縣運用「大網格」譜寫城市社區治理「小文章」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秀利 見習記者 劉殿章 通訊員 吳振超 濱州報導為進一步為保障「全科大網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實效,積極推進城市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建設。12月17日上午,陽信縣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張榮亮、縣委政法委二級主任科員張樹柯一行4人組成「全科大網格」城市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調研組對城市社區進行了實地走訪。在通過和部分「三無」小區住戶群眾和網格員實地座談基礎上。
  • 福州象園街道連輝社區: 「三社聯動」匯聚治理合力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基層黨建和城市基層治理的重要指示,大力傳承弘揚「遠親不如近鄰」的重要理念,以近鄰黨建為引領,推動居民與居民之間近鄰互助、居民與組織之間近鄰守護、組織與組織之間近鄰共建,不斷提升社區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今日晉安」推出「近鄰黨建」專欄
  • 墾利區勝坨鎮通明苑社區創新油地融合發展模式 激發社區治理活力
    自社區成立以來,在勝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墾利社會化服務協調中心的支持下,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油地融合發展模式,以「和睦、融洽、悅馨、樂家」為理念,以創建「文明社區」為己任,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改善環境,重點從組織體制、人員考評、社會治理等方面入手,創新油地融合發展模式,不斷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 「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中新天津生態城打造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新...
    海博社區「警社共建」的社區治理服務工作機制能複製、可推廣,有力推動了平安社區建設,也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生態城的生動實踐。  也正是「小陳民警」們這樣一個個紮根居民身邊的「點」,使家庭、小區、社區連成了一個個堅實的「片」,大家同心同力,共同締造著幸福生活。也正是這種同心同力,使生態城成為「濱城大篩」中濱海新區第一個完成全員核酸檢測的區域。
  • 社區的力量:基層社會治理的守正與創新
    解決的方法,是形成「小群體(社群)」。小群體是個人與社會間的緩衝器。沒有它,社會這個大而無形的實體就會讓我們感到壓抑。這種「小群體」為我們提供了親密關係,從而使我們生活有一種意義感和目的感,並有利於防止社會失衡、失範。滕尼斯認為,社會是靠人的「理性權衡」建立的人群組合,是以權利、法律、制度觀念為基礎的機械聚合和「人工製品」。社區是通過親戚、鄰裡和朋友關係建立的有機的「人群組合」。
  • 徐匯區楓林街道:以史促做 下好社區治理「先手棋」
    (上海基層黨建網)徐匯區楓林街道黨工委在「四史」學習教育中,堅持知行合一,切實將「四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社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著力創新社會治理新思路,共創健康宜居新格局,努力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治理社區新舉措 美好家園共守護(圖)
    本期話題  社區志願服務  百姓身邊無小事。不少基層創新工作做法,從百姓需求入手,在為居民提供專業化、多樣化服務的基礎上,讓社區治理有溫情、有溫度。他們利用閒暇時間,到小區出入口、小花園等人流比較大的點位向居民發放宣傳頁,通過口口相傳,引導居民對普查政策以及正式普查的時間、內容、方式和各項要求加以了解,從而提高居民群眾的知曉率和配合度。「小巷管家」」成員申桂萍、梁鳳和、陸勝娟、楊金枝等人還陪同網格員入戶完成普查工作。「小巷管家」們積極參與人口普查工作,為社區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幫助人普工作順利進行,為國之大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智慧社區」新路徑 實現智慧治理大提升天上有「雲」 地下有「格」
    原標題:濰坊寒亭區「智慧社區」新路徑,實現智慧治理大提升天上有「雲」,地下有「格」   「沒想到反映的問題一個小時就解決了,這張『網』真好用。」
  • 天堂鎮:「123」帶動大治理
    > 【摘要】 我們通過開展『123』工作法帶動大治理,實現社會治理由黨員幹部『唱獨角戲』向群眾『跳集體舞』的轉變,社區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日漸高漲
  • 兩江新區天宮殿街道星湖路社區打造空間開放日 激發社區活力
    兩江新區天宮殿街道星湖路社區打造空間開放日 激發社區活力 2020年11月26日 15:59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近日,為了解居民對社區空間打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