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利區勝坨鎮通明苑社區創新油地融合發展模式 激發社區治理活力

2021-01-18 海報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苟金鈴 東營報導

墾利區勝坨鎮通明苑社區於2019年5月成立,原隸屬於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勝北管理中心,轄區住戶均為勝利油田職工。自社區成立以來,在勝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墾利社會化服務協調中心的支持下,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油地融合發展模式,以「和睦、融洽、悅馨、樂家」為理念,以創建「文明社區」為己任,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改善環境,重點從組織體制、人員考評、社會治理等方面入手,創新油地融合發展模式,不斷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同時,為進一步充分發揮油地雙方黨建優勢,有效整合資源,共同構建優勢互補、融合聯動的新格局,通明苑社區積極拓寬思路,於2019年11月7日成立了通明苑區域聯合黨支部,與駐區單位以黨建為引領,工作相互貫通,協調統籌推進。「自黨支部成立以來,我們與駐區單位攜手共同抗擊了利奇馬颱風、開展聯控防控措施應對疫情,舉辦了戲曲音樂會、消夏晚會、元旦聯歡會和聯誼志願服務等活動,形成了區域黨建共建、區域大事共議、區域困難聯幫的良好局面。」墾利區勝坨鎮通明苑社區書記董建輝說道。

「從社區成立以來到現在,他們所做的工作我們都看在眼裡,在抗擊利奇馬颱風和疫情防控方面的工作到的很認真、到位,對於我們居民的生活也很關心愛護,社區的文藝活動辦的有聲有色,各個活動室都維護的很好,讓我們的退休生活過的很愉快。」一位社區居民笑道。

「為破解社區居民老齡化、房屋老化和租戶多等難題,我們協商共治作為破解難題的『鑰匙』,居委會、專業化公司、志願者、駐區單位等群體共同參與社區管理,逐漸形成『管家議事會』工作模式。」通明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鄧勝平告訴記者,「我們推出的民主協商『136』議事會工作模式即明確1個社區協商核心目標,協商議事集體決策、少數服從多數、一事一議3個原則以及社區協商六步議事法。通過民主管理、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等方式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極大地提升了社區治理水平,使居民生活獲得幸福感。」

通明苑社區還成立了「常青藤」自治組織協會,涵蓋文化、議事、服務等團隊20餘支,協會人數200餘人,並設立開放了舞蹈室、理療室、桌球室和書畫室等功能室,「社區的這些功能室維護的很好,我是天天都過來寫毛筆字、打撞球,咱身體鍛鍊的好就不給子女和社會添麻煩。我們社區老年人居多,社區在服務老年人方面做的很到位,像咱們的志願服務團隊經常上門幫助老人打掃衛生、做飯,和他們說話聊天。」一位正在撞球室活動的大爺說道。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構建黨建三級垂直管理模式,構建學習型社區以促進社區快速發展;推行社區公共服務事項『準入制』和工作流程制度,明確分工協作,理順協作流程,實行網格代辦、限時辦結,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實效。同時,加大力度完善居民文娛設施的建設並投入使用,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和滿意度。」董建輝說道,「通明苑社區全體工作人員也將繼續積極擔當、勇於作為,全力把社區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秩序良好、服務便捷、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

相關焦點

  • 墾利區勝坨鎮通明苑社區舉辦第二屆元旦大聯歡活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苟金鈴 東營報導12月30日下午,墾利區勝坨鎮通明苑社區元旦大聯歡成功舉辦,優美奔放的舞蹈、高亢激昂的歌曲、振奮人心的朗誦,為社區居民獻上了一堂歡快祥和的視聽盛宴。
  • 彌勒市福地社區:創新治理新機制 樹立社區新形象
    彌勒市福地社區黨總支書記段龍祥介紹,社區於2017年成立至今,通過黨委、政府幫扶與創新發展驅動,已經形成了「一站式、訂單式、共享式、管家式、體驗式」5個特色服務,及「網格化管理、公式化、市場化、自治化、智慧化」5個創新社區管理機制。這些創新服務與管理辦法的有效運行,為居民帶來了便利,也提升了社區的綜合治理水平。
  • 社區治理的「武侯經驗」:創新信託物業模式,破解小區治理難題
    專訪中共成都市武侯區委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機關黨委書記 朱江「業主主動要求漲物業費、物業自我舉證服務的『物有所值』,通過機制創新,居民與物業形成正向反饋和循環……」小區治理千頭萬緒、紛繁複雜,成都武侯區委社治委創新黨建引領信託物業服務模式,抓住物業矛盾糾紛高發這一突出問題,通過制度重構
  • 昆明市官渡區鳳凰山社區:「紅色引擎」激活大社區治理活力
    這是金馬街道全面落實官渡區「一核多維、共建共享」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工作機制,率先探索大型社區治理改革所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紅色引擎」激活大社區治理活力。為破解大型社區「距離遠、夠不著、攤子大、組織小、矛盾多、人手少」等治理難題,金馬街道先行先試,創新打造了「四中心一黨校一聚場」服務陣地,以「黨建+文化+服務」模式,全域推進開放式、集約化、共享性服務中心建設,著力優化社區職能,把資源、服務、管理進一步下沉到社區,通過「還權」「賦能」「歸位」,使政府職能部門、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會組織實現有機銜接,有效解決大型社區
  • 「小平臺」激發社區治理「大能量」
    如何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如何持續以「小平臺」激發社區治理「大能量」?12月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政協「創新社區治理機制」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上,一系列備受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被委員們頻頻提出。近年來,福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加強領導、創新機制、強化保障,社區治理效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 「居業協同」激發社區自治活力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盛佳婉 隨著居委會出現空心化、邊緣化現象,我市也開始不斷地實踐和探索,通過撤銷社區工作站,探索「居業協同」等方式,讓居委會強勢回歸,重煥生機。 沒有社區工作站的社區 綠樹掩映中,招商街道花果山小區39棟樓外牆粉刷一新,花果山小區環境改造更新工程已經竣工,原本的老舊小區經過改造升級展露新容。
  • 獨家述評|激活社區治理的青春密碼
    曲終人散,觀眾們離場時仍在津津有味地討論,為自己心目中的NO.1沒有奪冠而遺憾,評委們和觀摩嘉賓也紛紛感嘆,年輕人願意在社區活動中和「阿姨爺叔」們一起K歌,在參賽者和獲獎者中佔了半壁江山,這種情景不多見!這個社區有活力!年輕人站上社區舞臺,這是社區治理中喜聞樂見的新現象。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深入推進社區治理創新,需要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 激發活力 前進社區創新報到黨員「微積分」管理
    8月6日下午,前進社區報到黨員、利川建行職工趙楊華對記者說。當天,他自發為社區贈送了4箱洗手液,獲得積分15分,。據悉,都亭辦事處前進社區對190名報到黨員創新實行「微積分」管理模式,並出臺《前進社區關於報到黨員「微積分」管理實施細則》,探索推行報到黨員「微積分」管理方式,調動報到黨員參與社區治理積極性,激活社區治理「神經末梢」。
  • 「和欣社區環境美,鄰裡和睦,治安也好」 創新「雙中心」推動社區...
    據悉,在社會治理中,和欣家園社區傳承並發揚新時代的「楓橋經驗」,探索出「綜治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的工作模式,實現「五個融合」,打造「五美」家園,推動社區治理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縱深發展。掃黑除惡宣傳進戶增強居民法治觀念和欣家園共有77幢居民樓,5976套住房。
  • 東營區文匯街道勝華社區舉辦油地融合一家親趣味運動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黃海博 通訊員 李楠 東營報導10月26日下午,東營區文匯街道勝華社區黨委在青山小區舉辦了一場油地融合一家親趣味運動會。活動中,來自油地小區的30餘位參賽人員分別參加了 「套圈」、「託球跑」、「花式跳神」、「2人3足」等具有競技性和趣味性的比賽項目。大家以個人項目和小組項目的參賽,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們摩拳擦掌,競相競技,彰顯了居民們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精神面貌,個人項目中你追我趕、相互較量,在團隊項目中又相互鼓勵、團結協作;現場加油聲、喝彩聲此起彼伏。
  • 社區的力量:基層社會治理的守正與創新
    看起來城鎮裡最大的力量不是混凝土建築群,而是社區。政府的治理資源是否應該更多地向基層調整充實?我們是否能夠理性地理解和運用社區的力量?什麼是社區社區的概念,是費孝通等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於20世紀30年代初自英文「community」一詞引入的。英文的原意大致為「共同體」或「親密的夥伴關係」。
  • 兩江新區天宮殿街道星湖路社區打造空間開放日 激發社區活力
    兩江新區天宮殿街道星湖路社區打造空間開放日 激發社區活力 2020年11月26日 15:59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近日,為了解居民對社區空間打造的需求
  • 新勝社區:「五心」融合 推進社區治理向深向實
    2019年以來,新勝社區以街道實施幹部、職能、資金、考評「四下沉」為契機,通過項目化運作,精細化服務、多元化治理,打好為民服務「組合拳」,畫出社區治理最大「同心圓」,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成都市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條例來了
    12月1日,全國首部全面聚焦「社區發展治理」地方性法規——《成都市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其出臺背後有何創新之舉、正式施行後對市民產生哪些影響?
  • 城陽街道:爭做青島社區治理的品牌擔當和創新樣板
    「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對於推進我國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青島市在推動城鄉社區治理方面統籌謀劃、銳意創新、典型引領,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更好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打造了一批「青島品牌」和「青島樣板」,不斷開創城鄉社區治理新局面,為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注入新動力。
  • 治理,靜安·天目西-「業委會+」為社區治理添活力
    社區晨報記者 吳佳逸前不久,在靜安區天目西路街道,有一支由2位隊長、2位秘書及27位隊員組成的睦鄰業委會自治志願服務隊成立了。該街道「業委會+志願服務」的創新模式,正為社區治理增添新活力。自2018年起,街道業委會指導站成立,致力於為轄區業委會提供服務,既開展業委會沙龍、活動,也為居民提供法律幫助和政策諮詢。疫情期間,指導站工作人員給予業委會支持和指導。業委會成員也始終堅守在社區疫情防控一線,為居民解釋小區封閉式管理、快遞配送至小區門口等背後的原因,最終獲得居民的理解。
  • 創建「楓橋式派出所」丨沙坪垻公安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初見成效
    重慶市沙坪垻區陳家橋街道學林社區的劉阿姨高興地說到。今年4月,她所在的社區,來了一位由陳家橋派出所社區民警擔任的黨委副書記。同期到街道各個社區上任的,還有派出所選派的4名優秀黨員社區民警。這是沙坪垻區公安分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城鄉社區警務戰略,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生動實踐。
  • 張大衛:社區的力量——基層社會治理的守正與創新
    今年爆發的疫情,對各國的治理能力、治理體制、治理模式都是嚴峻考驗。中國的成功經驗,黨中央已做了高度概括。三、社區建設與改造我國社區建設與改造面臨著四個重大機遇:一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作為新時代的重大戰略任務,強調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制度,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
  • 墾利區文旅局打造「1+1+N」藝術聯盟志願服務項目 探索公共文化...
    ,盤活社會文化資源,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這個『1+1+N』 藝術聯盟志願服務平臺是墾利區文旅局積極部署,墾利區文化館牽頭搭建的。即建成一個服務平臺:墾利區文化館;組建一個服務項目:藝術聯盟志願服務項目;吸納N個社會文藝組織開展各類服務項目。」墾利區文化館負責人劉海濤介紹道。據了解,自平臺項目實施以來,已吸納社會文藝組織40個,發展文化志願者近600人。
  • 青山區:創新社區服務模式提升群眾「幸福感」
    近年來,青山區立足社區治理體制改革,深化推廣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優秀成果,把社區治理工作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切入點,通過開設老少樂園、引進紅色物業以及志願者服務等社區治理創新模式,不斷探索加強社區治理的新路徑、新舉措,大力推進社區服務再上新臺階,努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新格局,不斷提升社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