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勝社區:「五心」融合 推進社區治理向深向實

2020-12-22 齊魯壹點

2019年以來,新勝社區以街道實施幹部、職能、資金、考評「四下沉」為契機,通過項目化運作,精細化服務、多元化治理,打好為民服務「組合拳」,畫出社區治理最大「同心圓」,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貼心服務做得再多些」 大力推進三個轉變,實現「開放式辦公、一社工受理、全科式服務」新模式;譜寫康養示範片區與社區的「雙區聯動」新篇章,建設「健康驛站」,打造健康教育「流動學堂」,舉辦各類健康講座、健康查體、健身活動,打響「健康新勝」品牌;為望海御園、錦尚天華小區申請安裝滅蚊燈64套,為千餘名居民辦理醫療保險,為230名居民辦理養老保險,為1236名居民申請民生綜合保險;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創新「黨員帶頭、網格員帶動、志願者帶教」「三聯動」工作法,在新勝家園、海通駿景和勝大花園三個小區全面實現生活垃圾分類。

「群眾安心就是我們的初心在「1+1+3+N」網格工作模式基礎上,創新「三個一」工作法,即每天居委會層面召開一次網格晨會,建立反饋及時、處理及時、跟進及時的工作機制。每周在社區召開一次網格例會,邀請街道相關職能部門參加,確保工作高效順暢運轉。每月在社區舉辦一次網格論壇,進行業務培訓、經驗交流、表彰先進,為網格員「充電」增能;匠心打造社區「百事幫·幫百事」網格特色,常態化開展「您的事就是我的事,有事請找我」幫辦活動。活動開展以來,網格員幫助解決居民訴求69起,調解鄰裡糾紛36起,發現處置各類安全環保隱患19起。

「讓群眾歡愉樂心起來」以「五個一」工作法為引領,打造群眾喜愛的「樂心家園」。即:搭建一套體系: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強一支隊伍:在社區「潤民心」志願服務隊基礎上,成立巾幗志願、青年志願、銀齡志願等服務分隊,以及書法繪畫、舞蹈戲曲、健身養生等活動小組;建立一批平臺:通過社區實踐講堂、市民學校、四點半課堂等活動陣地,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文化需求;開展一系列活動:開展「志願之星」「鄰裡之星」等先進人物評選,舉辦鄰裡趣味運動會、鄰裡親情茶話會一系列文化活動16場次;抓好一個結合:注重與基層社會治理和社區營造結合,實現聯動推進、互相促進。

「志願在線熱心無限」堅持把志願服務作為創新社區治理的「金鑰匙」,不斷深化「鄰裡守望」志願服務主題。在隊伍建設上實行1+N模式,以黨員服務隊為先鋒,志願服務隊做覆蓋。在活動機制上實行「1+7+N」模式,每月1號作為全民公益日、每周7天常態化開展志願服務、N類志願服務項目。經過一年的深化推進,社區志願服務基本實現了制度化常態化,「垃圾分類」「校門衛士」「空巢不空心」「匠心巧手」4個志願服務項目深受居民認可和歡迎,「有時間做志願者」已逐步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黨員示範崗就是誠心、誠信崗」以建設汾河路黨建示範街區為核心,構建「小個專」紅色示範帶。通過「黨員示範店」「誠信示範戶」「放心示範鋪」等評選活動,助推商圈核心競爭力。逐步構建起以政務誠信為先導、企業誠信為重點、社會誠信為基礎、司法誠信為保障的「四位一體」誠信體系。主動深入商戶了解發展需求,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在政策幫扶、場地推薦、人才推介等方面為商戶提供優質服務。 新勝社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實現社區治理精細化,努力營造群眾居住安心、和諧鄰裡熱心、營商環境誠心、文化活動樂心、服務方便貼心的和諧社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娜娜 通訊員 商凱

相關焦點

  • 新勝社區極力打造熟人社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娜娜 通訊員 卞桂霞 康育豪新勝社區在履行勝利街道創建四鄰社區工作要求的同時,根據對以往的工作總結,形成「領」「幫」「引」「帶」「聚」「融」「推」「享」的八字工作法,紮實推進四鄰社區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運行。
  • 東營勝利街道新勝社區「三結合」工作法全力做好人口普查工作
    2020年11月1日,全國進入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登記階段,為進一步做好人口普查登記工作,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勝利街道新勝社區根據國家人口普查指導意見,融合本社區的實際情況,探索研究「三結合」工作法開展人口普查工作。  雙線結合廣泛宣傳  為提高居民對人口普查的認知度,便於普查對象的積極配合,社區組織人員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宣傳。
  • 綏化市推進社區治理工作 建立社區居民公約
    &nbsp&nbsp&nbsp&nbsp1月14日,我市召開社區治理領導小組會議。市委常委、副市長、市社區治理領導小組副組長範厚勝出席會議並就如何做好社區治理工作講話。
  • 南通板橋社區:推進網格化黨建,提升引領社區治理新路徑
    中國江蘇網訊 今年以來,南通市崇川區城東街道板橋社區緊緊圍繞「黨建+基層治理」主題主線,通過加強支部與網格融合,築牢區域黨建共建體系,搭建「四梁八柱」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社區服務力。網格員入戶宣傳「民法典」突出規範化,明確建設路徑。
  • 嘉興經開區不斷強化社區治理提升幸福感
    開發區教文體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其中「優秀戲曲進社區」活動的啟動,除了為廣大戲曲愛好者提供演出平臺以外,還邀請了戲曲老師給大家提供專業的指導與教學,增強活動效果,提高活動質量,真正把社區基層文化活動做活做實,實實在在滿足群眾文化所需。 社區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一直是黨委政府致力於改善民生的焦點。
  • 創新「黨建+社區警務」,片警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
    今年,針對抗疫中暴露的基層治理短板,黃岡市加快警力下沉,探索「黨建+社區警務」模式,片警正成為推動基層治理升級的重要力量。此外,社區原有的網格員、樓棟長和小區保安等也被納入。「社區平安靠警務室幾個人怎麼都不夠,把群眾動員起來,才能根本解決問題。」喬美寧感受很深。短短幾個月,虹橋社區警情迅速下降,9月至今再沒發生盜竊案。
  • 墾利區勝坨鎮通明苑社區創新油地融合發展模式 激發社區治理活力
    自社區成立以來,在勝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墾利社會化服務協調中心的支持下,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油地融合發展模式,以「和睦、融洽、悅馨、樂家」為理念,以創建「文明社區」為己任,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改善環境,重點從組織體制、人員考評、社會治理等方面入手,創新油地融合發展模式,不斷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 警格+網格 | 「警網融合」 打造社區平安「微單元」
    今年以來鹽城警方堅持「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全力推進警格網格一體化實體化融合積極打造「智慧平安網格」有效調動社會力量加入到社會治理當中穩穩兜住了群眾的「幸福」亭湖區新民社區共有面積2.5平方公裡,實有人口17000餘人。
  • 城陽街道:爭做青島社區治理的品牌擔當和創新樣板
    「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對於推進我國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青島市在推動城鄉社區治理方面統籌謀劃、銳意創新、典型引領,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更好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打造了一批「青島品牌」和「青島樣板」,不斷開創城鄉社區治理新局面,為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注入新動力。
  • 郫都區馨美社區:全民參與社區治理 助力打造「五馨」社區
    德源街道作為郫都區整個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發展的重鎮,而馨美社區在整個街道區域內又屬於生活配套服務型社區,面對這樣的定位需求,馨美社區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在城市社區治理和發展中彰顯自己的特色是馨美社區兩委一直探索的問題。
  • 呼和社區包聯社區督導工作全面部署紮實推進
    為落實市四大班子領導包聯社區責任,全面推進「三城一港」創建、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社會綜合治理工作,4月28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閆紅組織召開包聯督導呼和社區「三城一港」推進會。會議進一步明確包聯單位工作職責,對包聯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梳理,研究部署近期包聯工作。
  • 蘇州吳中東山:推進「網格+警格」深度融合,以社會治理「小網格...
    為深入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全力推進「網格+警格」深度融合,以「小網格」託底「大平安」,吹響做優公共服務的民生「集結號」。配齊「一班人」,重心下沉夯基礎解決群眾身邊「關鍵小事」,隊伍保障是關鍵。
  • 打造為民服務「天元樣本」——株洲市天元區大力推進社區治理和...
    2019年3月,民政部正式批覆,確認天元區以「黨建領航、三社聯動」為主題,創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天元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把創建實驗區工作作為改革創新的重大機遇、解決民生問題的重點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高位謀劃、整體推進,勇於擔當、砥礪奮進。
  • 「小工程」織就社區平安大網,臨淄雪宮街道社區治理有妙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徐彬為全面加強社區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生活共同體,雪宮街道勝辛社區全面實施小公約、小民主、小服務、小調解、小平安、小鄉賢、小名人、小家訓「八小工程」建設,構建「三治並舉、三網融合」的基層治理模式,達到「小事不出網格
  • 徐匯區楓林街道:以史促做 下好社區治理「先手棋」
    街道黨工委書記王萬金以《百年風雲滄桑路 風雨兼程更向前》為題,開展「從『四史』學習教育看楓林的發展變遷」專題黨課,通過講述楓林的變遷歷程,進一步築牢黨員幹部的思想根基,並為居民區黨組織書記如何卓有成效地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和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提出工作思路。東二居民區黨總支邀請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專業的王燁峰老師開展以《共和國的外交——新中國成立71年的成就》為主題的「四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
  • 社區的力量:基層社會治理的守正與創新
    看起來城鎮裡最大的力量不是混凝土建築群,而是社區。政府的治理資源是否應該更多地向基層調整充實?我們是否能夠理性地理解和運用社區的力量?什麼是社區社區的概念,是費孝通等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於20世紀30年代初自英文「community」一詞引入的。英文的原意大致為「共同體」或「親密的夥伴關係」。
  • 創新「深」下去 社區「活」起來
    融媒體訊 社區是城鎮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小區是社區治理的「最後100米」。面對精細化治理難題,長鋪鎮長鋪社區的「解題思路」是創新開道,做活社區。  鼓勵型新模式「舒經絡」  近年來,長鋪社區率先在全縣村級組織體系中組建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把分散於各領域的資源和服務整合起來下沉到社區。同時推動黨的基層組織向小區、樓棟、商業樓宇延伸,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層治理機制。
  • 為了社區更和諧 越城區社區「五鄰社」聯合會推進互助自治記事
    社區「五鄰社」成立後,越城區將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向「五鄰社」延伸拓展,攜手1014家駐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按照「談約、籤約、亮約、履約、評約」五個步驟,確定雙向服務清單,籤訂《共建契約化協議書》,以契約形式規範雙方權利與義務,完善協調、激勵等保障機制,做深做透「約」的文章,開展516項共建活動。
  • 「小平臺」激發社區治理「大能量」
    如何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如何持續以「小平臺」激發社區治理「大能量」?12月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政協「創新社區治理機制」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上,一系列備受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被委員們頻頻提出。近年來,福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加強領導、創新機制、強化保障,社區治理效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 全國政協委員歐宗榮:打造智慧社區,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
    新京報快訊(記者 徐倩)今年全國兩會即將開幕,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工商聯副主席、正榮集團董事局主席歐宗榮攜《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 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案》參會,建議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歐宗榮表示,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心,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基石。在這場全民抗疫鬥爭中,基層社區作為防控第一線發揮了關鍵作用,但也折射出我國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仍存在不少短板亟待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化、信息化、機制化的任務依然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