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節奏的日益加快,我們貌似總在被推著往前走,好像一不留神就會被丟在後面,所以很多人拼命努力,希望能讓自己走在人群的前面,焦慮自不必說,然而這樣的努力貌似並沒有多大作用,怎麼說呢?
我們表面上好像是在做著很多事,但實際上相比過去的人們,我們卻很難專心做成一件事。
過多的欲望扼殺了我們的耐心
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貌似能吃飽飯活下去就已經是最大的奢侈了,所以人們很少會有其他的欲望,他們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安然地做一件哪怕極小的事:幹農活、做手工...
而在現代社會,經濟越來越發達,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隨之而來的也是越來越多的欲望:渴望更多的存款,擁有更大的房子,具備更多的技能...
好像整個世界都在告訴我們:再不拼命前行,你會被世界拋棄。
所以即使大部分人現在已經衣食無憂,我們仍會覺得自己擁有的很少。我們總是想要更多的東西,卻沒有耐心在一個領域裡深耕,而是急於求多求快。
歸根結底,是我們天真地以為做成一件事情很容易,導致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和欲望,而欲望越多,我們越做不成事,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多的焦慮,以致陷入了惡性循環。
喜歡即時滿足缺乏行動力,導致止步不前
除了急於求成的心理使得我們無法靜下心來,耐心地在一個領域深耕。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總是自以為聰明地認為很多事情如果沒有事先看到結果,那這件事就不值得去做,因為萬一付出沒有回報,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時間。
可是《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告訴我們,想先看到結果再行動的人往往無法看到結果。因為你總是擔心付出沒有回報,不願行動,以致使自己一直停留在原地。
比如說你覺得學英語沒用,是因為你看不到生活中有需要英語的地方。只有英語學好了,和英語有關的機會才會慢慢地出現在你的周圍。你覺得鍛鍊身體沒有用,正是因為你不去運動,所以感受不到它的價值。
歸根結底,我們總是喜歡即時滿足,並習慣性地站在個人立場,以自己的主觀經驗為判斷依據,片面地認為一些事情就是我們所以為地那樣,「這有什麼用?」、「你為什麼不按照我的想法去做?」
其實我們要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目前的認知所看不到的,我們只有首先承認這一點,才能超越自己的局限。
真正的聰明人,是選擇做個不計得失的「傻瓜」
王寶強可謂是娛樂圈的一個奇蹟,長相不出眾,更沒有任何家世、背景,在看臉的娛樂圈,硬是憑藉自己的實力躋身為一線演員,走到了今天。他這一路走來最大的秘訣是什麼呢?
14歲那年,王寶強坐火車來到北京,跟幾個室友擠在陰暗潮溼的地下室,開始當起了群眾演員。
他喜歡背臺詞,別人就會笑話他,因為群眾演員是不需要記臺詞的。
還有一件外人看來更傻的事情,那個時候當群眾演員一天只能賺25塊錢,但是王寶強卻把賺來的錢大部分用來列印照片,然後把這些照片發給那些劇組人員以及副導演。
室友嘲笑他:「就你這寒酸樣,大導演看得到嗎?沒準路上就扔了。」
王寶強不理會他們說的,反駁道:第100張看不到,第101張就看得到呢。
就這樣,在王寶強的不懈堅持和努力下,他終於被看到了。
在演《康熙王朝》的時候,劇裡有個要說一句話的小太監缺人演,王寶強被推薦了上去,原因是他記臺詞記得最熟。
電影《盲井》開拍的時候,需要下幾百米深的礦井,但是由於有危險,有坍塌的可能,所以男二號臨陣逃脫,而這個時候王寶強之前發照片的效果出來了。導演組給他打電話,要他第二天去試鏡,就這樣王寶強憑藉這個角色,拿到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
我想王寶強之所以能創造娛樂圈的一個奇蹟,離不開他對於夢想的執著和努力,這背後最重要的推動力就是,他能選擇做個眾人眼裡不計得失的「傻瓜」。
即使作為群眾演員,是近乎空氣一般透明的存在,但他選擇通過背臺詞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無論遭到多少否定和嘲笑,依然堅持拿微薄薪水裡的大部分錢照照片,讓自己能獲得更多表演的機會;在別人因拍攝危險放棄的時候,他義無反顧頂替下來,他人眼中的「危險」,他只看到了「機會」。
就像那句話說的:「傻人有傻福」,這樣的「傻瓜」,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具備了堅韌的品性,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最終也獲得了命運的青睞。
結語:
我們很多人會像王寶強身邊的室友、工友那樣,期望自己的每一分付出都獲得相應的回報,不會在自己看不到結果的地方多付出一分,可正是這樣所謂的「精明」,將所有改變現狀的可能性完全抹殺。
可以說,真正的聰明人,是像王寶強一樣,選擇做個不計得失的「傻瓜」,抓住所有向上的可能性。所以當你感覺迷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勇敢地告訴自己:只需安靜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些關於人生的困惑,會自己生長出答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