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真正的聰明人,無非是不計得失的「傻瓜」

2020-12-23 YL靜等未來

隨著現代節奏的日益加快,我們貌似總在被推著往前走,好像一不留神就會被丟在後面,所以很多人拼命努力,希望能讓自己走在人群的前面,焦慮自不必說,然而這樣的努力貌似並沒有多大作用,怎麼說呢?

我們表面上好像是在做著很多事,但實際上相比過去的人們,我們卻很難專心做成一件事。

過多的欲望扼殺了我們的耐心

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貌似能吃飽飯活下去就已經是最大的奢侈了,所以人們很少會有其他的欲望,他們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安然地做一件哪怕極小的事:幹農活、做手工...

而在現代社會,經濟越來越發達,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隨之而來的也是越來越多的欲望:渴望更多的存款,擁有更大的房子,具備更多的技能...

好像整個世界都在告訴我們:再不拼命前行,你會被世界拋棄。

所以即使大部分人現在已經衣食無憂,我們仍會覺得自己擁有的很少。我們總是想要更多的東西,卻沒有耐心在一個領域裡深耕,而是急於求多求快。

歸根結底,是我們天真地以為做成一件事情很容易,導致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和欲望,而欲望越多,我們越做不成事,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多的焦慮,以致陷入了惡性循環。

喜歡即時滿足缺乏行動力,導致止步不前

除了急於求成的心理使得我們無法靜下心來,耐心地在一個領域深耕。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總是自以為聰明地認為很多事情如果沒有事先看到結果,那這件事就不值得去做,因為萬一付出沒有回報,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時間。

可是《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告訴我們,想先看到結果再行動的人往往無法看到結果。因為你總是擔心付出沒有回報,不願行動,以致使自己一直停留在原地。

比如說你覺得學英語沒用,是因為你看不到生活中有需要英語的地方。只有英語學好了,和英語有關的機會才會慢慢地出現在你的周圍。你覺得鍛鍊身體沒有用,正是因為你不去運動,所以感受不到它的價值。

歸根結底,我們總是喜歡即時滿足,並習慣性地站在個人立場,以自己的主觀經驗為判斷依據,片面地認為一些事情就是我們所以為地那樣,「這有什麼用?」、「你為什麼不按照我的想法去做?」

其實我們要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目前的認知所看不到的,我們只有首先承認這一點,才能超越自己的局限。

真正的聰明人,是選擇做個不計得失的「傻瓜」

王寶強可謂是娛樂圈的一個奇蹟,長相不出眾,更沒有任何家世、背景,在看臉的娛樂圈,硬是憑藉自己的實力躋身為一線演員,走到了今天。他這一路走來最大的秘訣是什麼呢?

14歲那年,王寶強坐火車來到北京,跟幾個室友擠在陰暗潮溼的地下室,開始當起了群眾演員。

他喜歡背臺詞,別人就會笑話他,因為群眾演員是不需要記臺詞的。

還有一件外人看來更傻的事情,那個時候當群眾演員一天只能賺25塊錢,但是王寶強卻把賺來的錢大部分用來列印照片,然後把這些照片發給那些劇組人員以及副導演。

室友嘲笑他:「就你這寒酸樣,大導演看得到嗎?沒準路上就扔了。」

王寶強不理會他們說的,反駁道:第100張看不到,第101張就看得到呢。

就這樣,在王寶強的不懈堅持和努力下,他終於被看到了。

在演《康熙王朝》的時候,劇裡有個要說一句話的小太監缺人演,王寶強被推薦了上去,原因是他記臺詞記得最熟。

電影《盲井》開拍的時候,需要下幾百米深的礦井,但是由於有危險,有坍塌的可能,所以男二號臨陣逃脫,而這個時候王寶強之前發照片的效果出來了。導演組給他打電話,要他第二天去試鏡,就這樣王寶強憑藉這個角色,拿到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

我想王寶強之所以能創造娛樂圈的一個奇蹟,離不開他對於夢想的執著和努力,這背後最重要的推動力就是,他能選擇做個眾人眼裡不計得失的「傻瓜」。

即使作為群眾演員,是近乎空氣一般透明的存在,但他選擇通過背臺詞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無論遭到多少否定和嘲笑,依然堅持拿微薄薪水裡的大部分錢照照片,讓自己能獲得更多表演的機會;在別人因拍攝危險放棄的時候,他義無反顧頂替下來,他人眼中的「危險」,他只看到了「機會」。

就像那句話說的:「傻人有傻福」,這樣的「傻瓜」,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具備了堅韌的品性,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最終也獲得了命運的青睞。

結語:

我們很多人會像王寶強身邊的室友、工友那樣,期望自己的每一分付出都獲得相應的回報,不會在自己看不到結果的地方多付出一分,可正是這樣所謂的「精明」,將所有改變現狀的可能性完全抹殺。

可以說,真正的聰明人,是像王寶強一樣,選擇做個不計得失的「傻瓜」,抓住所有向上的可能性。所以當你感覺迷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勇敢地告訴自己:只需安靜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些關於人生的困惑,會自己生長出答案來。

相關焦點

  • 如果你不是聰明絕頂,那就做一個不計較得失的「傻瓜」
    那就是我們都缺少一種不計較得失的「傻瓜」精神。我之所以會寫今天這篇文章,不是因為我想去教化誰,我並不具備這樣的資格。只是因為曾經的我也是文章開頭的那群人,那時候,我的內心始終縈繞著兩個念頭。其實很好理解,如果你的目標在距離你十公裡處,你可能根本看不見目標,但是另一個人的目標也在十公裡處,但這個人像個傻瓜一樣,一直不計較得失的往前走,邊走邊學邊成長,走在五公裡的時候,他似乎看到了目標的樣子,但不夠清晰,沒關係,他繼續往前走,依舊不計得失,又走了兩公裡,這回目標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 聰明人總是著急於成長,而傻瓜總是著急於成功
    3聰明人總是著急於成功,傻瓜總是著急於成長。聰明人太容易挖到表層的礦藏,也因此往往錯過深處的富礦。傻瓜只能去深挖那些被遺棄的表層,往往發掘出意想不到的驚喜;聰明人遇到坑,往往遠遠的躲開了,也失去了被教訓的機會;傻瓜遇到坑,往往見一個就填一個,也因此不斷的成長;
  • 領導討厭你的3種跡象,傻瓜還被蒙在鼓裡,聰明人早已經跳槽
    領導討厭你的3種跡象,傻瓜還被蒙在鼓裡,聰明人早已經跳槽在職場,與領導相處是一門學問,你能不能升職加薪,就看領導的意思。如果你和領導關係好,那麼一切都不是問題。可要是關係不到位,難免會遭到打壓,甚至是排擠。
  • 你是聰明人,還是一個正常的傻瓜,這本書給你答案!
    笨小孩說:如果我選大的,別人就不跟我玩了……看來這個笨小孩一點也不笨,反而是最聰明的,而那些自詡為聰明人的人卻是十足的傻瓜。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做出的各種行為和表現,何嘗不是像村裡的其他人一樣是個傻瓜呢?直到我讀到了奚愷元的《別做正常的傻瓜》,才知道我們平時的決策看上去合情合理,卻陷入的各種決策誤區,怎麼看都像一個正常的傻瓜。這本書主要從人們在生活和工作常犯的七個誤區說起,指出了許多在決策人看來十分正確的決定,卻被事實證明是錯誤的或者結果不理解,這一切都是因為當事人不知道自己哪裡犯錯了,以及犯錯的原因是什麼。
  • 《認知覺醒》:你的第二人生就是你真正醒來的時候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逐漸形成了自己對世界的理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世界觀,但這種認識是非常不穩定的,有時,一點困難可能會改變我們的世界觀。我們需要的是改變。因為我們形成的觀念不一定是正確的,或者不是我們生活中真正想要的,只有在經歷了很多磨難之後,我們才能更清楚地認識到這一切,開啟我們自己的認知覺醒。
  • 酒桌上,領導:「你的酒量好不好」,傻瓜:「好」,聰明人這樣答
    酒桌上,領導:「你的酒量好不好」,傻瓜:」好「,聰明人這樣答對於職場來說,喝酒應該是見怪不怪的事情。特別是有些工作,是需要在酒桌上才能談攏的,像是這種情況就無法避免,要是不喝酒基本意味著訂單黃了,這種「看著到手的鴨子飛了」的感覺著實讓人不好受。不過,在酒桌上有不少地方也是需要注意的,否則就很容易影響到現在的氣氛。特別是與領導一起參加酒局的時候,當領導問你:「你的酒量好不好」,傻瓜才直接回」好「,聰明人會這樣答。
  • 《認知覺醒》:羅振宇也推薦的知識縫接法,原來那麼簡單
    看著河面的波光逐漸消失,我終於在一次感到絕望時想通了一件事:做總比不做強!」—《認知覺醒》 1、直面焦慮 周嶺老師在《認知覺醒》書中描述他自己當年面臨嚴重焦慮感時候的這種感覺,我感同身受,而且這種像落水者的感覺像影子那樣跟隨著我。
  • 傻瓜說個沒完,聰明人只講這3點
    傻瓜說個沒完,聰明人只講這3點想要進入職場,第一關就是面試,如果你連這都過不去,那麼就更談不上什麼大展宏圖了。做人還是得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有些人對面試這個環節並不怎麼注重,往往就會輸在細節上。人生,有的時候機會就只有那麼一次,一旦錯過就沒了,後悔莫及。所以,從最小的事情上做起,準備充分,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冰糖燉雪梨》的棠雪:做別人眼裡的傻瓜,做自己世界的聰明人
    另外,棠雪雖然仗義,但也並非無腦之人,在她代替輪滑部和人比賽時也能看出,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她,其實是個聰明人。棠雪的傻,是在小事上傻,而大事上卻不糊塗。對比《歡樂頌》中邱瑩瑩做事毫不考慮後果,一味只知聽從他人意見,遇事不看自身能力,兩人完全是南北極不同畫風。
  • 做投資,絕對不能做聰明人,一定要做聰明人眼裡的傻瓜,忍受寂寞
    我們在細分第3個階段,這個我們稍後分析;回答第二個問題,熊市標準裡面15倍PE(市盈率)貴的東西算貴,在牛市15倍PE恰恰很便宜,牛市的特徵是什麼,就是打破所有人的想像上限,漲到所有唱空的人都被打臉,打到空軍都不敢說話;所以,如果你買醫藥股就為明天或者下星期小賺一把,那你不用買,如果你買醫藥股是為了半年,一年
  • 《認知覺醒》:你是否「醒著的睡著的人」?
    如果你只靠「慣性」度過每一天,如果你覺得自己並沒有越活越明白,如果你在繁忙的本職工作之外沉溺於眼前的安逸,如果你渾然不知工作之外的世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能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的你即使每天忙忙碌碌,看似醒著,卻終究只是睡著的人。《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曾經就是這樣的人。
  • 《認知覺醒》你還在刷抖音停不下來?要麼混吃等死要麼覺醒成長
    年末了,如果你還在這樣,碌碌無為,真的應該看看這本書了,讓你重新覺醒,擺脫平庸,做一個全新的自己。其實作者也是這群人中的一個,碌碌無為,向生活低頭,不知道該幹點什麼。直到自己的好朋友命運發生驟變,他突然想到,如果這些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那麼自己會怎麼樣?自己該怎麼辦?於是前所未有過的危機湧上心頭,36歲的他想開始做出改變,主動出擊,主動覺醒。
  • 豆瓣8.3《認知覺醒》:做到自我覺醒,提升自我認知,要知道3個要點
    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介紹了7大底層概念和20個成長關鍵詞,幫助我們找到自我改變的原動力,讓改變不再是難題。這本書的作者周嶺是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用自己平日所積累的各種認知經驗寫成此書,和讀者一起開啟認知驅動,走出低效勤奮的陷阱。
  • 你們是聰明人,可為什麼把我們當傻瓜?網際網路平臺殺熟,好自為之
    其實對美團的這個回應我們認可不認可,都難以觸及問題本質,我們外部的吃瓜群眾又不可能去審查美團的產品邏輯、原始碼。當然,如果有權威部門能給出權威結論那更好。我們只是希望,美國儘快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務必給這樣的「bug」打好補丁,更重要的還是確保不要殺熟!不管以前有沒有,希望以後不要被發現有。
  • 傻瓜才更換三元催化器,聰明人一招解決!
    傻瓜才更換三元催化器,聰明人一招解決!汽車使用時間一旦到了六年,每年一度的年檢就成了個大問題。現在年檢難度升高,有的車主去好幾次都沒辦法通過。而這些車主通不過年檢的原因大多是尾氣檢測不過關,於是為了過年檢一些人去找黃牛,一些人直接就把三元催化器給換了。年檢尾氣通不過咋辦?傻瓜才更換三元催化器,聰明人一招解決!
  • 傻瓜說「家裡有事」,聰明人這樣答
    傻瓜說「家裡有事」,聰明人這樣答在職場,面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最為關鍵的。如果你連面試都通不過,那麼意味著你沒有進入職場的資格。面試和職場一樣,特別注重細節,往往能夠決定成敗。面對閱人無數的面試官,你的很多小伎倆將不再管用,能夠被一眼看穿。
  • 普京不滿質問西方:自詡為聰明人,卻把我們當傻瓜
    這種詢問對於俄羅斯來說,就是一種挑釁,對於普京本人來說,也不尊重。不過,面對全球的記者,普京還是做出了回應,近年來,國際關係有些緊張,俄羅斯與西方國家時有摩擦,但全部都是西方國家先挑釁,尤其是美國,充滿了侵略性。川普在任的時候,甚至不願意延長《新消減戰略武器條約》。究竟誰應該為推動「新冷戰」負責,一目了然。隨後普京反問記者,誰才是和平的一方?
  • 《認知覺醒》:覺知,讓你過上一流的生活
    心智探索者周嶺在其著作《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簡稱《認知覺醒》)中給了我們答案,即通過「每日反思」開始覺知,然後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並把這些認知轉化為真正的行動,進而讓自己過上一流的生活。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覺知是怎樣讓我們過上一流的生活。
  • 認知障礙:為什麼聰明人更容易被騙?
    人們為無意識行為虛構解釋理由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阻礙認知方式發生改變。而這,就是本能衝動與意志力:深思熟慮後的戰敗。即使你心中已經有最價值化的答案了,但你的行為,卻和你想的不一致。沒有使得價值達到最大化。
  • 普京質問西方國家:你們是聰明人,可為什麼把我們當傻瓜?
    另外普京還發起反擊,問道「你們是聰明人,可為什麼把我們當作傻瓜?」另外普京還對關於美國大選的提問作出了回答。他表示,對於幹預美國大選,我們完全沒有興趣,關於「俄羅斯黑客幹預美選舉」完全是無稽之談,我們更沒有幫助川普奪得總統之位。這些說法對於俄美關係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但是我相信拜登將會破解這些說法,俄羅斯將與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合作解決兩國之間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