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以來,我國電影院線至今沒有再更新過電影,高中畢業生們也即將迎來疫情影響下推遲的高考。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電影《陽光普照》是一部關注家庭與個人,圍繞一家人展開的劇情片,該片於2019年9月6日在第44屆多倫多電影節「當代電影世界單元」 首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臺灣上映。《陽光普照》由鍾孟宏執導,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許光漢主演。影片刻畫出了一個家的模樣,在平平淡淡的敘述中展現出了家裡每一個人物形象的個人魅力。在這個四口之家,人與人之間朦朧模糊的關係轉變,人與人之間飽滿溫柔的真情流露賦予了影片極強的感染力,令人難以忘懷。
《陽光普照》的故事起源於小兒子阿和(巫建和飾)與朋友砍傷人的一起事故,並因此被關進少年輔育院。身為駕校教練的父親阿文(陳以文飾)只以陽光懂事、學業優秀的大兒子阿豪(許光漢飾)為驕傲,且對外從不承認阿和的存在。身心疲憊的母親(柯淑勤飾)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從小就滋事的小兒子身上。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是父親所在駕校的校訓,父親對從小就走偏方向的阿和是徹底絕望的,所有的關心只會給方向正確,學業品行兼優的大兒子阿豪。雖然大兒子阿豪在高考中失利,但是在父親心中阿豪仍是那個高考可以幾乎滿分考上臺灣醫學院的預備生。「把握時間,掌握方向」更像是父親的人生哲學,而阿豪剛好就是那個符合父親人生哲學標準的好孩子,等待阿豪的未來在所有人的眼中無疑是一片大好的光明。父親會把每一年公司發的印有「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字樣的筆記本都送給大兒子阿豪,他對阿豪引以為傲,阿豪就像那個「別人家的好孩子」。
而父親對待小兒子阿和的態度與阿豪截然相反,他否認小兒子的存在,對阿和視而不見。在阿和犯事之後,他不管不顧,對正擔憂小兒子的妻子毫不避諱地坦露心聲,他希望阿和被關到老,關到死,後來在法庭上父親果然決絕地建議法院將阿和關進少年輔育院。然而,人生的時間、人生的方向,在每個人的世界裡或許標準都不一樣。影片始終籠罩在淡淡的憂傷之下,在大兒子突兀的自殺之後,父親阿文才開始被動地接受阿和。阿文自始至終都對喜歡閒聊的駕校學員承認自己只有一個兒子,只是從前是阿豪,而阿豪走後就只有阿和。
阿豪的自殺對父親阿文的影響很大,阿豪就像父親的希望,阿豪的死如同希望的幻滅。作為父親的阿文,在身為父親責任意識的支撐下外表雖依然堅定,但是心理世界已然崩塌。他一直堅信自己是在陽光沐浴下並受到法律保護的公民,陽光照亮的地方,就是他朝向的方向。然而妻子暗自嘲笑阿文的人生哲學,她認為在阿和的問題上,阿文不配當一個父親。「陽光」下大兒子阿豪的自殺,讓父親的視野不得不轉向了身處「陰影」籠罩下的阿和。父親為了阿和開始走向了世界的黑暗面,他最終幫助在黑暗和陽光之間搖擺不定的小兒子走向陽光,但是以之為代價的是,阿文墮入了黑暗。阿文算得上一位好父親,他有自己的立場,有自己的方向,或許他只是沒有看明白家人的立場和方向。
白天黑夜,一半一半
大兒子阿豪在父親眼中是驕傲,在母親眼中是家裡的依賴,在弟弟阿和眼中是一位不僅優秀且各方面都很厲害的哥哥。對於哥哥阿豪的評價,弟弟阿和在自己的獨白中說自己的人生做錯了很多事,但是他還好好地活著,而阿豪厲害到一生只做錯了一件事情,就是從那麼高的地方跳了下來。阿和在面對阿豪的優秀時感受到很大壓力,他雖然在言語上對阿豪毫不客氣,但是在心底裡是慶幸自己有這樣一個哥哥的。阿豪得到了家人給予的一致認可,他努力學習,他勤儉持家,他也操心弟弟的事故。阿豪所處的世界,是一個陽光普照的世界,他把他所有的好,給了所有的人,唯獨忘了留一點給自己。
阿豪自殺之前,他把所有的資料和訊息都刪除得乾乾淨淨,把房間整理得好好的,像是不想給家人添一點的麻煩,更像是自己從未來過這個世界一樣。阿豪認為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太陽很大的時候,大家都會找一個陰影的地方躲起來,他也想要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環顧四周,身邊的人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唯獨他,沒有暗處,只有陽光,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阿豪更像是一個被所有人都貼上了好人標籤的「好人」,他要為了父親的驕傲去努力學習,或許他從來就沒有想要成為臺灣醫學院的學生,他只是沒有選擇;他需要為了替母親分憂而不得不變得懂事明理,不能再給本就混亂一團的家裡增添煩擾;他身為哥哥,需要給弟弟做好榜樣,盡好一個做哥哥的責任。阿豪這樣的「好人」,被大家習以為常地簡單定義,自然而然地都會認為他不需要多的關懷,不需要多的擔憂,因為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讓大家滿意。看似大家都把他看得很明白,而事實是他從未被理解,他的視野裡藏有太多別人都看不見的東西。
家人之間,更需溝通
評判一件事情,很難說得上對和錯,每個人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有的人認為是對的,有的人認為是錯的。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黑暗似乎是不允許的存在,但是黑暗作為光明的對立面,我們或許很少想過光明和黑暗是需要共存的。我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太想花太多的時間和自己意見相悖的人討論自己的觀點,因為即便是傾心傾力的訴說,換來的更多的是誤解和批判。沉默不言,雖然可以在自己的世界裡安穩,但是在現實中會不斷地加劇矛盾的積累,以至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影片中,在親情關係的敘述上,觀念上的背道而馳仍然埋沒不了深藏在家人內心之間的愛。家人之間,需要溝通,需要包容,接受一個人身上的不好,更像是給這個人的一份自由,給這個人的一處陰影角落,給這個人一個可以挽回的機會。阿豪作為一個陽光普照下的人,一個給世界以美好的人,獨自攬下了生活中不為人知的壓力,直到他最終被這壓力壓垮,也沒有向任何一個人打開自己的內心,一個人獨自面對現實並承受一切。家人之間的這份愛,由於缺乏溝通,不被理解,浮現得太晚,只遺留下了蒼白無力的遺憾。
光明指向的方向,阿豪所追尋的答案,不在學校的課堂裡,不在家庭的教育裡,也不在社會的價值期許裡。直到阿豪離世,一堆父親給阿豪的印有「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筆記本,仍然一字未有,完全留白,就像嶄新的一樣,如同阿豪這個人。小時候在自行車上母親載著胡鬧的小兒子阿和,長大後阿和在自行車上載著母親穿過斑駁的光和陰影,歲月流逝,人生如常,故事沒有結尾,也沒有答案。曾經存在的人,也只在腦海。
高考在即,祝願受疫情影響下的學子,順順利利完成人生的高考一站;祝願每一個家庭,關懷親切,溫暖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