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際網路產品引入陪審團制度,一個按鍵就能決定別人的命運

2021-01-08 愛範兒

儘管陪審制度距離我們比較遠,但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 TVB 的眾多律政劇中,律師往往會在結案陳詞的時候來上一大段雞湯,最後感動了陪審團,皆大歡喜。

雖然這和現實中有所不同,但也給很多觀眾普及了陪審團制度,讓我們知道陪審團對於審判結果的影響可能比法官更大。這項起源於英國,興盛於美國的司法制度,如今被沿用到了網際網路產品中。

最近支付寶的大病互助計劃「相互寶」完成了首例賠審,對於一起爭議案件,由通過用戶組成的賠審員投票決定是否賠付,最後共有 25 萬人投票,超過 80 萬人參與討論。

雖然結果塵埃落定,但是爭議依然存在。

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創新,也是網際網路式的民主。也有不少人質疑平臺把對既往病史審核不嚴的責任推給用戶,同時擔心這些陪審員不能作出公正客觀的判斷。

一鍵決定命運,當陪審制度被應用到網際網路產品

關於相互寶,愛範兒之前曾詳細介紹過,當時的名字還叫「相互保」。其實就是發達國家常見的「相互保險」,支付寶承諾「每次分攤只要一毛錢,就能夠享受 30 萬元的重疾保額」,目前已經有超過 4700 萬人加入。

不過這款產品很快被曝出存在不少問題,在被監管部門約談後,相互保更名為相互寶,原合作方信美人壽退出,不再具有保險性質,定位也變成了網絡互助計劃,與水滴籌有些累類似了。

以上就是相互寶的簡要背景,接下來詳細聊聊這款產品上的賠審團機制和首例爭議案件賠審。

一位來自雲南的相互寶用戶唐某因意外跌入 3 米深的洪澇溝中,入院後診斷為雙股骨折,並陷入深度昏迷,於是在相互寶申請 10 萬互助金。

然而根據相互寶的調查,該成員因皮肌炎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醋酸潑尼松片」,不符合健康要求,初步審核不予賠付。

不過唐某的妻子不認可調查員的結論,認為皮肌炎並非導致意外和昏迷的原因,因此發起了賠審,由賠審團投票決定是否賠付。

按照相互寶的賠審機制,如果申請人對專業調查員的初步審核結果有異議,就可以申請賠審團審議,只要獲得 50% 以上賠審員支持,即可獲得互助金。

想要成為賠審員的門檻也不高,只要是加入相互寶 30 天以上的用戶,通過一個小測試就可以,經愛範兒親測,6 道問題難度不大,不到 1 分鐘就能獲得賠審員資格,目前已經有 97 萬通過測試的賠審員。

只要通過審核的賠審員,就能在賠審頁面進行投票。頁面上會陳列申請人和調查員兩方的意見和相關舉證資料,賠審員在閱讀之後可以選擇支持某一方。

根據相互寶的數據,這起賠審上線不到 5 小時,超過 25 萬賠審員參與投票,其中 58% 的人投下了反對票,比票數更膠著的是正反兩方的觀點交鋒,超過 80 萬用戶參與討論,最終以申請人主動撤回賠審申請告終,相互寶也維持了原來的調查結果。

按照官方的介紹頁面,相互寶的賠審機制應該是「情理兼顧、公正客觀」的,不過網上的爭論就是圍繞「情理」展開的。

除了簡單的支持和反對,還有不少用戶表示「於情,該支持; 於理,不合規則」,有用戶甚至表示願意額外捐款給申請人,但不願意破壞規則。

▲ 賠審頁面下部分評論

有人認為既然相互寶以保險的性質和制度去運行這款產品,應該有更加嚴格的審核,這樣做有混淆保險和眾籌的嫌疑。

無論如何,這期爭議案例把賠審制度帶到了網際網路,雖然過去在英美國家已經實行了多年的陪審制度,但從沒出現過一個近百萬人的陪審團,這也只有在網際網路上才可能實現。

相互寶引入賠審制度是為了解決爭議,給了用戶一次「上訴」的權力,同時約束了平臺濫用權力,但是這個制度本身就不可避免充滿爭議。

絕大數賠審員都沒有保險從業背景,是否有能力做出公正客觀的判斷?

如何保證賠審員不受到網絡輿論的影響,情緒化地投票,而非基於舉證材料作出判斷?

少數服從多數就是民主嗎?尤其在事關一個生命的表決上。

如果事後證明賠審團的判定結果有誤,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以上這些問題,其實同樣出現在法庭中的陪審團,不妨從中參考一下,看看將陪審制度引入到網際網路產品中到底可不可行。

不完美的陪審員制度,到了網際網路註定充滿爭議

現代陪審制度起源於英國,12 世紀英格蘭過往亨利二世頒布《克拉靈頓詔令》,將陪審制正式確立下來。

最初陪審制的設立是為了解決土地及繼承權糾紛,在訴訟中由 12 名男性公民組成的陪審團決定是否對嫌犯進行起訴,隨後這項司法制度隨著英國的殖民統治被普及到美國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雖然出發點和形式上都很相似,但相互寶上的賠審團制度跟真正的陪審制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首先在賠審員的選擇上,美國的陪審團要把所有跟原告或被告有關聯的人都必須排除,一般會從選舉投票名單和電話簿上隨機挑選,在美國每位公民都有履行陪審員的義務。

而在一些極具爭議的重大案件,為了不讓陪審團不受到外界輿論影響,陪審團是需要在案件審期間被隔離的,不能看電視、報紙的新聞,只能看法官認可的相關材料,以避免輿論綁架司法。

比如曾轟動全美的「辛普森殺妻案」,陪審員的隔離時間達到了破紀錄的 8.5 個月。期間有 10 名陪審員因為不同原因被取消資格和主動退出,幸好還有 12 名後備陪審員才完成審批。

▲法庭上的辛普森 圖片來自:Romper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網際網路上的陪審團制度根本是個偽命題。因為網際網路上公開的討論無法避免受到各種聲音的影響,最後的判斷更加容易被民意裹挾。

關於陪審制的電影,最經典的莫過於《十二怒漢》。一位 18 歲少年因為涉嫌殺害自己的父親被告上法庭,所有證據都對他不利,十二個不同職業的人組成了這個案件的陪審團,他們要在休息室達成一致的意見,裁定少年是否有罪。

▲圖片來自:《十二怒漢》

電影中十二位陪審員中的十一位基本在沒經過討論前就認定少年有罪,只有 8 號陪審員提出了疑點,如果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這件案件早就判斷完畢,但是他們並不能這樣做。

因為美國的陪審團在作出有罪判決時往往需要全體一致才有效,部分地區也認可特別多數表決(11 比 1 或 10 比 2 等),如果陪審團僵持不下只能重選陪審團。

陪審制度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程序正義,而非為真相服務。因此「辛普森殺妻案」最終判處辛普森無罪雖然充滿爭議,但其實是因為證據不充分而「疑點利益歸於被告」,這也就是西方司法制度所謂的「寧可放過一千,不可錯殺一個」。

其實立法者也知道陪審制度是有漏洞的,但認為其對於維護民主的作用大於缺陷,便一直沿用下來,或者說,他們暫時也找不到一個更好的機制來替代陪審制。

而且儘管美國法律想法設法保證陪審團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作出判斷,但是操縱陪審團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當年辛普森的律師團隊設法將案件放在洛杉磯黑人較多的區法院來審理,爭取陪審團有更多黑人,讓判決對同為黑人的辛普森更有利。

當這種陪審團到了網際網路,陪審團人數擴充到上百萬,卻少了原有制度的一系列約束條件,對保持公正客觀和程序正義的控制難度也就更大了。如果出現一些極具爭議的案件,社交媒體等平臺輿論的影響會被放大,容易走向不可控,這恰恰違背了陪審員制度的初衷。

就像《十二怒漢》裡 8 號陪審員說的,「我們要知道肩負著重要責任。決定一個跟我們素昧平生的人到底有沒有罪,不論做出什麼樣的判決,我們都拿不到好處,也沒有損失。」

相互寶的賠審團機制而由此帶來的萬人大辯論,可以算是網際網路世界裡一次大型的社會實驗,既然是實驗就有失敗的風險,螞蟻金服副總裁尹銘也在公開信中坦陳相互寶的賠審團機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無論結果如何,平臺都不妨把相關標準設立得更為嚴格,畢竟在這個賠審機制下,一個按鍵就有可能決定一個家庭的命運,這件事不應該這麼容易。

相關焦點

  • 十個:《失控的陪審團》美國的陪審團制度
    標題:美國的陪審團制度審團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數的有選舉權的公民參與決定嫌犯是否起訴、是否有罪的制度。美國法律規定,每個成年美國公民都有擔任陪審員的義務。對美國的陪審團制度,爭議也很多。它在美國的司法制度中看上去是最薄弱的一個環節。陪審員隨機抽樣,來的人五花八門,人種膚色各異,有業無業不論,知識文化不論。
  • 陪審團制度是否適合中國
    何家弘先談一談國外陪審制度的沿襲過程和我的觀察。我們上學時其實也學到過國外有陪審團制度,但那時沒有一個真實的畫面。1990年我到美國西北大學留學,主要研究美國刑事司法制度。13世紀正式確立了起訴陪審團和審判陪審團的分離,也就是後來的大陪審團和小陪審團。而且小陪審團從早期的知情人陪審團轉化為不知情人陪審團,帶動了英國一系列證據規則的誕生。以前一直講英國陪審制度好像在衰落,民事案件中根本不用了,刑事案件中用得好像也很少。但這次開會他們說在重大刑事案件中,陪審團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世界各國的陪審制度,大體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分工式,即陪審員與法官有明確分工。
  • 美國陪審團制度的復興
    艾布拉姆森寫道:「沒有任何行政制度會像陪審制度一樣,將權力如此直接地交到公民手裡。」陪審團制度不僅是法庭決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司法體系取得公眾信任和人民信賴的關鍵,對於少數族裔來說尤其如此。法院庭審的合法性一方面依賴公眾的參與,而陪審團是連接公眾與法院的最有價值的一環。一些實證研究表明,公民參與陪審團是法院庭審本身合法性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公開透明既是行政管理的基礎也是國家治理的關鍵。
  • 貝殼找房首推陪審團制度
    12月25日,在貝殼找房主辦的「品質共融——絲綢之路經濟帶房產高峰論壇」上,貝殼找房正式推出「貝殼陪審團制度」,並計劃於2019年在全國100座城市落地。據悉,貝殼陪審團是依據ACN規則,由經紀人代表組成的自治組織,對貝殼ACN內的經紀人之間因作業而引發的爭議進行集體決策,以自主管理、自主監督的方式推動ACN建設,引導經紀人正當競爭。貝殼陪審團作為貝殼ACN內經紀人之間、經紀人與其他非業務判定部門/合作公司之間產生業務爭議的最終判定部門,擁有最高裁定權。此外,貝殼陪審團還有完善的機制和流程來保證裁定的獨立和公正。
  • 高雲翔涉嫌性侵案宣判,陪審團:無罪!|了解一下國外的陪審制度
    二人在庭上都頗為激動,高雲翔雙手合十,放在胸前,王晶瞬間淚目,二人深深向陪審團鞠了一躬。二、澳大利亞的陪審團制度澳大利亞曾是英國的殖民地,也就順理成章地繼承了英國的法律體系。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有個明顯區別就是,前者實行陪審團制度。今天,我們藉助高雲翔案件來了解一下澳大利亞的陪審團制度。陪審團在一般情況下由12人組成,主要是參與審理刑事案件。
  • 貝殼找房首推陪審團制度 與行業共建新居住服務平臺
    峰會現場,「貝殼陪審團」制度正式亮相,來自西安、蘭州、寶雞、銀川等中西部城市的百年行、馨慧、非凡、弘陽、佳運、住商、優銘家等7個新經紀品牌與貝殼共同啟動了「貝殼百城陪審團計劃」,旨在給經紀人賦權,不斷完善平臺機制確保ACN規則落地,共建良性行業生態、共推行業升級。
  • 中國需要陪審團制度?需要嗎?
    若您閱讀後有所收穫,敬請關注並分享「雅理讀書」(微信公號:yalipub)。美國是英國的前殖民地,所以陪審制自然也是英國殖民者帶來的。自徵服者威廉草創陪審制以來,該制度在抵達北美大陸之前已經經歷了六百餘年的發展,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大陪審團,民事陪審團和刑事陪審團在十六世紀的時候都已經粲然齊備。
  • 關於人民陪審團制度的若干問題研究
    參加隨機抽取的人民陪審團成員應為該院人才庫的成員,但人民陪審團人才庫可以不斷擴大,由研究室具體執行人民陪審團成員的隨機抽取辦法,由紀檢監察室負責監督;由當事人提出陪審團參審的案件,隨機抽取選擇陪審團成員時,應通知當事人到場監督。法院可將所有的人民陪審團成員進行編號向社會公布,當具體案件需使用人民陪審團參審時,由研究室根據所需人數隨機搖號抽取。
  • 一個關於制度的寓言!一念之間的命運,這部電影完全的體現了人性的...
    一個關於制度的寓言!一念之間的命運,這部電影完全的體現了人性的黑暗 《十二怒漢》作為一九五七年的片子,黑白電影的主要場景只有一個房間,全靠十二個男人的言語和舉止撐夠九十六分鐘。究竟它如何做到評分高達9.4?
  • 章瑩穎案審判拉開帷幕 律師王志東談美國陪審團制度
    陪審團的運行王志東律師指出,美國的陪審團制度分為大陪審團(grand jury)和陪審團(trial jury)。大陪審團的翻譯名稱容易混淆,它其實與審判無關,只決定是否起訴,通常由16至23人組成,用於判定司法部門是否有足夠的證據去起訴,而不決定嫌犯是否有罪。如果大陪審團認為有足夠的證據,那麼罪犯將面臨指控。陪審團則由6至12個人組成,決定嫌犯是否有罪。
  •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陪審團制度是我們應對這個世界的不完美嘗試
    眾所周知,陪審團成員應當是非法律專業人員。陪審團成員挑選的隨機性和背景的多樣性決定了他們多數情況下並不能理性地按照嚴格的法律程序作出判斷,而往往只是感性的按照個人直覺做出結論。「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陪審團制度是我們應對這個世界的不完美嘗試。」古德曼法官如是說。的確如此,偉大的希臘哲人蘇格拉底就因「教唆青年信仰新神」,被501位雅典公民以360票對241票判處死刑。
  • 殺害章瑩穎兇手被判有罪,「陪審團制度」到底如何運作?
    傑斐遜在《獨立宣言》中指出,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英國「在許多案件中,剝奪了我們由陪審團來審判的權利」。而在《獨立宣言》籤署前,北美12個州就已一致同意制定一部明確規定被告人享有陪審團審判權的成文憲法,「這是唯一一個12個州憲法一致規定的權利」。
  • 陪審團制度是個什麼鬼:章瑩穎案之思
    陪審團制度保住了證據確鑿的綁架殺人犯克裡斯滕森一條命,即使他毫無理由地殘忍殺害了一個無冤無仇的陌生人且毫無悔改道歉之心,陪審團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數的有選舉權的公民參與決定嫌犯是否起訴、是否有罪的制度。美國法律規定,每個成年美國公民都有擔任陪審員的義務。不滿18歲 、不在本土居住、不通曉英語及聽力有缺陷的人、有前科者,與案子有關的人員,包括與原告或被告有關聯的人,沒有資格充當陪審員。
  • 聊聊世紀大審判——辛普森案,看美國「奇葩」的陪審團制度
    在美國的司法制度當中,一級謀殺、二級謀殺結果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你檢察官就要判斷我控他什麼罪名呢?如果我要控他是一級謀殺,那你不僅要證明他殺人,而且要證明他是預謀殺人。這個預謀這件事,你得證明別人有這個想法,這個證明難度高得多。但如果你要控他是二級謀殺呢,他可能坐幾年牢就又逍遙法外了,所以檢察官又於心不忍,咽不下這口鳥氣,所以檢察官這時候就要判斷。
  • 從網際網路角度看《來自星星的你》 產品定位決定命運
    對於一個創業者,現在「韓劇」基本上是與自己絕緣的。一是因為時間有限,另一個原因還是因為劇情的狗血和言之無物。當然《星星》也未能免俗的繼承了韓劇「癌症、車禍、死不了」老套路。不過朋友推薦後,我還是饒有興致的跟完了整21集。作為網際網路從業者,我發現如果把《星星》看作一款產品,那麼它在產品定位、產品研發方式、用戶需求、創新型營銷方式、粉絲效應的管理非常值得同行學習。
  • 雜評 | 從電影《失控陪審團》看美國陪審制度的實際運作
    鑑於陪審員的構成直接決定著案件的結果,因此對於重要案件,原被告律師團都可能有電影中芬奇(吉恩·哈克曼飾)那樣的陪審團顧問,負責對所有的陪審員候選人進行背景審查,包括私底下從事的各種跟蹤調查,以確保選出對自己有利的陪審員。同時根據規定,原被告雙方都可以對候選人行使有限次數的反對權,而不需要說明理由(有時是無法言明的),如電影中被告方否決的一個候選人看似正常其實卻是非常痛恨軍火商的。
  • 陪審團這幫貨為什麼看著這麼可恨?
    02比如這個陪審團制度。這個制度就在我們看來,就很奇怪。微博上就有人質問:我要是生病了,就到街上選12個人來指定我的治療方案,那我真是瘋了。那我如果有殺人嫌疑了,怎麼就能選12個人來決定我有沒有殺人?對啊,為什麼呢?
  • 遊天龍 將陪審團批判進行到底
    因為歐洲分封制的原因,國王並沒有壟斷武力,因此在內戰連綿國王更替頻繁的時候王權會逐漸旁落,而地方貴族的勢力則會崛起。亨利二世接手的英格蘭王國是一個治理權司法權都嚴重分裂的王國,因此為了統一司法,亨利二世必須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改革。但因為國王在當時也不過是一個比較大的貴族而已,不可能同時制衡多個地方貴族,因此必須要引入新的勢力來對地方貴族的權力進行制衡,而這個新勢力就是代表自由民的地方鄉紳。
  • 【法律影視】《失控的陪審團》
    明眼人都知道,她這一行為無異於螳臂當車,對手憑藉其巨額財富,通過操縱、買通陪審團成員,想贏得這場官司是輕而易舉的事。這位寡婦的律師文道·魯爾(達斯汀·霍夫曼飾)是一個正直、道德感很強的人。而他的對手藍金·芬奇(吉恩·哈克曼飾),則是一個技術高明、性格冷酷、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律師。
  • 陪審團:一場專業的「陰謀」?
    大陪審團哪大大陪審團的組成及其功能,不像普通陪審團那樣廣為人知。 在美國司法制度中,陪審團制度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陪審團分為兩類:一是弗格森案涉及到的大陪審團,另一類則是我們普遍熟知的陪審團,或稱普通陪審團。 區別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