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06公交線路是一條以「法治+旅遊」為特色的「美麗鄉村公交線路」。珠江時報記者 /黃永程 攝
■車廂按照「民法典守護你的一生」主題進行裝飾。 珠江時報記者/黃永程攝
歲月悠悠、古村依舊。漫步在綠樹成蔭的古村赤山,品味淡淡鄉愁;行走在宏崗村的普法基地,感受黨建與法治的力量;徜徉於古今法治理念交融碰撞的法治文化公園……
這是一條獨具裡水特色的法治文化旅遊路線,隨著裡06公交線路畫卷而展開,從起點到終點,八大普法陣地緩緩揭開她美麗的面紗,寓情於法,融法於景。人們可以一路隨著公交前進的站點領略美麗的鄉村法治文化旅遊景點。在休憩和遊玩的同時感受美德善行與法治文化的雙重薰陶,借法治之力推動鄉村振興。
創新載體
打造法治宣傳公交車
在裡水藝術河畔公交站,一輛車身覆蓋著法治宣傳的公交車吸引了周邊市民的目光,這是裏水鎮積極創新普法載體,打造全新普法媒介推出的「法治公交」,以裡06公交線路為傳播載體,以「寓法於遊」為打造亮點,讓法治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間,向市民乘客宣傳法律法規知識,成為一道靚麗的「移動普法」風景線。
裡06公交線路是一條以「法治+旅遊」為發展新模式的「美麗鄉村公交線路」,首末站分別為裡水藝術河畔站和賢魯島站,全程約14.65公裡,覆蓋裏水鎮的八個鄉村法治基地。途經裡水法治文化公園、宏鷹公園和赤山人民會場等黨建、村俗文化基地,這些基地在宣傳內容上,注重弘揚法治精神和培育法治文化,圍繞《憲法》《民法典》、「掃黑除惡」、安全生產知識等內容開展宣傳,將法治文化嵌入自然景觀中,把群眾休閒娛樂的活動場所變成普及法律知識的法治文化陣地,形成獨特而靚麗的法治風景線。
裡06公交不僅在線路上獨具特色,在車廂裝扮上也讓人耳目一新。5個車廂按照「民法典守護你一生」為主題,分為「向上吧少年、奮鬥青春、砥礪中年、最美夕陽紅、守護一生」5個不同系列進行了精心裝飾。公交車身整體以粉色為基調,既活潑又奪目;公交車內的宣傳欄展示了《民法典》亮點內容,車窗和車頂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普及《民法典》知識,讓市民在日常搭乘公交出行的同時,近距離接受法治文化薰陶,感受法治精神。
串珠成鏈
打造法治文化旅遊路線
裡水以裡06法治文化旅遊公交線路為引線,將沿途的8個鄉村法治基地串珠成鏈,精心打造獨具特色的法治文化旅遊路線。
法治文化旅遊線路起點裡水藝術河畔站是「夢裡水鄉」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和遊客集散中心所在地,同為廣東省「掃黃打非」宣傳陣地。站點附近分布有裏水鎮鄉村振興館、河村石榮公園民法典長廊、裏水鎮消防科普公園、裏水鎮掃黑除惡宣傳展館等法治陣地,藝術河畔站作為整條法治文化旅遊線路的起點站實至名歸。
公交車走走停停,途經「古村鄉愁光耀赤山」的赤山公園法治陣地。該村歷史悠久,獨具傳統嶺南古村文化之美,法治陣地旁建有農耕文化展覽館、村俗體驗館,「跳火光」文化館和文化廣場,是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平臺,亦是鄉村治理以案釋法的大平臺。遊客行走在林蔭大道,可觀賞兩邊造型別致的法治宣傳牌,途經錯落有致的法治宣傳廊、法治鼎、法治園、法治亭等法治元素區,感受濃濃的學法氛圍。
當公交車駛過赤山,不遠處便是「黨建引領宏鷹展翅」的宏崗村,該村是南海區鄉村治理示範村,廣東省民主法治示範村,裏水鎮青少年法治文化展館便位於宏崗村宏鷹公園內。展館設有學法手繪樓梯、學法展館,展館內有VR體驗設備,模擬法庭展示、學法互動區等板塊,給予青少年全新的學法體驗。
隨著公交車緩緩駛入賢魯島,到達裡06線路的終點站。目前,這裡已經建成了賢魯島驛站法治文化長廊和裏水鎮綜合治理普法基地,同時賢魯島景區觀光車的車棚、環島小火車、自行車的車身均增加了法治元素,讓遊客來一場「花」「法」江湖的相會。
擴大陣地
法治建設賦能鄉村振興
為進一步拓展法治宣傳陣地載體,裡水探索法治宣傳的新陣地、新形式,積極打造法治公交、法治文化旅遊線路,宣傳對象涵蓋了國家工作人員、學生、職工、村民等重點普法對象,使廣大群眾在休憩遊玩的同時,接受法治理念的薰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法治意識。
此外,裡水還以「鎮建基地、村建陣地」工作思路營造法治文化氛圍,還在村居公園中建設法治園地式,目前已形成以裏水鎮法治文化公園為核心,宏崗、流潮、勝利、赤山、賢僚等村居公園及職能部門打造的各類普法陣地。同時,普法社工項目、志願者隊伍、普法服務產品等普法軟體已完備,使全鎮法治宣傳的形式更加生動。
下階段,裏水鎮將進一步探索普法旅遊新路徑,活化法治文化旅遊線路,打造普法明珠生輝工程。如開發線上法治旅遊地圖,開展市民法治文化遊體驗;大手拉小手親子法治遊活動,普法暑期夏令營等活動,活化整個線路的運營。
當前,裡水正積極探索鄉村運營新路徑,升級「夢裡水鄉」城市品牌,全力將裡水建設成南海區連片鄉村振興先行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最美嶺南水鄉,首批12個精品示範村居改造基本完成。在裡水村居顏值提升的同時,加強法治教育,豐富鄉村振興內涵顯得十分必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法治的保障作用不可或缺。加強農村法治建設,需要構建較為完善的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裡水以「法治+旅遊」為發展新模式,推出「美麗鄉村公交線路」,正成為推動裡水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
文/珠江時報記者陳志健通訊員朱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