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無語,轉眼百年,晚清底層百姓生活掠影

2021-01-09 歷史女飛俠

這些老照片,將百年前的滄桑往事,一覽無遺地呈現在了我們面前。清朝末年,內憂外患,民不聊生。人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居無定所,顛沛流離。對他們來說,他們所做的一切,僅僅就是為了活著。他們可否知道,如今,在他們曾生活過的這片土地上,發生了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繁榮富庶,安居樂業,盡享太平。我想這正是他們所嚮往的,也是他們最想看到的吧!

生活如此不易,難得的是你上還掛著笑容,佩服!

一眼淚流,真想一天不吃飯了,把兜裡錢都給你!

想像不出那是怎樣的飯食,居然甘之如飴!

朱門前的乞丐,看著是那樣的讓人心酸,貧窮不是罪,好在你們內心夠強大!

這應該是一對以乞討為生的父子,呆滯的眼神,生無可戀的表情,任鐵石心腸也淚崩。

貧窮到不能再貧窮了,似乎就適應了貧窮!

衣衫襤褸,分不清性別,這一家子,可憐到老天都快落淚了!

孩子,但願今天你們不再餓肚子,能有好心人給你們一頓飽飯吃!

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了,誰願意背著孩子風餐露宿去討飯!

這是一對祖孫倆,歇歇吧,一會還要趕路呢,天黑前,一定得到家!

這是家嗎,也許是,也許不是,好歹能擋擋風遮遮雨!

人力車夫,吃糠咽菜,卻要負重前行!

熬吧,苦日子一眼望不到頭,除了熬別無選擇!

往前走吧,無論多難,都要走下去,好在你還有一根拐杖!

在苦水中泡大的孩子,前方不知道還有多少苦水在等著你們去喝!

除了心酸,還是心酸,只求老天能睜開眼睛看你們一眼!

相關焦點

  • 晚清老照片:廣東城鄉生活實況,很多人赤腳、衣服打補丁
    這些老照片拍攝於晚清年間,由英國在華記者莫理循收藏,記錄了廣東一些城市、鄉村的生活場景,對於社會史研究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居住在河岸的水上人家。這張照片真實記錄了「疍民」的生活環境。在清朝,這些人終生漂泊在水上,連「草民」的資格都沒有,屬於「賤民」。
  • 百年歷史影像中的徐匯濱江典藏!《徐匯濱江百年掠影》珍貴鏡頭首發
    瑞士記者沃爾特·博斯哈德曾在20世紀40年代後半期拍攝了一段影像,記錄下龍華塔、龍華寺的建築風貌以及龍華寺內景、寺內的和尚生活與周邊的擺攤小販等商業活動等,這些彌足珍貴的鏡頭是迄今關於徐匯龍華地區最早的彩色影像。
  • 晚清窮人是怎麼生活的?別再被清宮戲騙了,換你可能堅持不了一天
    在我國歷史當中,尤其是當朝政治越腐敗時期,百姓們越貧苦,日子越難過。人們在一些古裝劇當中,可能會覺得有一些難民們即便是遇到了自然災害,朝廷也不可能會放置不管,會有救濟災民的劇情出現。其實,我國歷史上的那些窮人到底有多窮,完全突破了現代觀眾們的想像。把眼光只放在晚清時間段內,大家可以通過一些照片,目睹百年之前我國歷史中的那些窮人的日子到底有多難過。
  •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晚清名妓賽金花獻身救全城百姓,她結局如何?
    晚清的中國可以說是在屈辱中度過,因為清朝的閉關鎖國,加上英國人為了扭轉貿易逆差,向中國輸入大量鴉片,基本從皇室到臣民都被腐蝕乾淨,軍隊幾乎失去戰鬥力。慈禧掌權之後更是為了個人的享受變本加厲,整日沉浸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不思進取,為了讓大清朝苟延殘喘,籤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讓百姓處於水生火熱之中,隨後更是傲慢自大,同時對八個國家宣戰,這造成了八國聯合出兵組成八國聯軍攻入北京,而慈禧卻不顧百姓死活,一個人逃之夭夭,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後燒殺搶掠,眼見百姓慘重,名妓賽金花獻身八國聯軍,救下了全程百姓。
  • 老照片再現真實的晚清日常生活,別把電視劇當正史
    普通大眾往往從電視劇裡認識過去的時光,還有人把劇中主角的衣著打扮和生活環境視為歷史真實。這就跑偏了。今天小編發一組晚清老照片,展示100多年前人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形象,日常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晚清一群收割莊稼的孩童。這一組10張晚清老照片,拍攝的對象有收割莊稼的孩童,有恩愛甜蜜的夫妻,有獨自發呆的男人,有吞雲吐霧的菸鬼……他們共同拼湊了晚清社會生活的片段。
  • 晚清窮人到底有多窮?這組百年前的老照片曝光,看完讓現代人痛心
    在高樓大廈林立的今天,其實還有很多人在痛苦之中掙扎,但大家的目光都放置於光鮮亮麗的場所,很少有人能懂「床頭屋漏無幹處」的可悲。
  • 暗殺:英雄無語
    大國、小國,都會拍一些電影,它們是人民英雄和無名英雄的紀念碑,提醒自己的國民,有些事,忘記了就會挨打,一趴下就是百年。票房,韓國是1270萬觀影人次,理論上1/5的韓國百姓,去看過了。中國,是4698.02萬元人民幣。製作成本,225億韓元,約合,1億3000萬人民幣。豆瓣,8.0分。(172593人評價)中國的電影《英雄無語》,豆瓣上有51張圖片,1張海報,50張CCTV電影頻道的截圖。票房,沒有查到數據。
  • 晚清第一詩人感嘆江湖無俠客,寫下一首詩,有著無盡悲涼
    古代封建社會,難有公正和平等,統治階層,牢牢把握著話語權,甚至一言可決普通百姓的生死。若是天下由明君良臣治理,百姓倒也能夠安居樂業。可一旦君主昏庸、朝臣奸佞,那百姓的生活則苦不堪言。於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那麼一群人,游離在廟堂之外,處江湖之中。
  • 磁器口古鎮,千年時光濃縮的時光掠影
    磁器口古鎮,千年時光濃縮的時光掠影說起重慶來,這裡的小鎮非常多,但是它最出名的就是磁器口,它的歷史有上千年了,文化底蘊是非常深厚的,但是現在卻飽受爭議,聽說本地人是不願意過去的,但是外地人卻拼命的往裡面擠,它距離城區有點遠,但是交通卻非常的便利,不管是從洪崖洞,還是從解放碑,都有地鐵可以到達
  • 晚清姑娘被賣去美國,當作「動物」展覽,一次收費50美分觀賞身體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末時期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的這句話已經流傳數百年。當時人們還無法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只覺得國家興亡與普通人無關,直到清朝末年列強入侵才感受到國家的興衰關係到每一個人。隨著《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的籤訂,百姓的處境愈加艱難,一方面要面對外敵的入侵,另一方面還要面對清政府的剝削,尋常人家賣兒賣女十分常見。更為悲慘的是底層的婦女,許多婦女都被西方商人賣往美國。曾經有一位晚清美女便遭此劫難,賣往美國後她被當作動物展覽,一次收費50美分便可觀看身體,可謂是奇恥大辱。
  • 晚清老照片:骨瘦如柴的欽差大臣,美麗清秀的小腳女子!
    ,這組珍貴的老照片非常詳細且直觀的記錄了一百多年前的百姓生活場景及狀態,其中不但晚清時期骨瘦如柴的朝廷欽差大臣留影舊照,亦是可以一窺百年前的女子有多麼的美麗清秀。這些老照片承載了百年的歷史記憶傳承至今,如今已經成了歷史學家研究晚清的珍貴影像史料。
  • 晚清老照片:錦衣裙襖的貴婦人,原配和小妾同坐獨輪車!
    圖為一組由外國攝影師桑德斯在1860年拍攝的人物老照片,彼時的桑德斯正在晚清出任工程師。平日裡閒暇無事的時候,桑德斯四處週遊,拍攝了大量的晚清百姓生活日常舊照。
  • 晚清老照片:朝廷大臣後院妻妾成群,布衣男子坐在屋頂上發呆!
    ,彼年正是晚清1902年,老照片中取景的是百年前的廣州社會面貌和人物舊照。    這是晚清時期廣州一帶的一座寺院,兩位衣著華貴錦繡的男子正悠閒的站在寺廟前,從其淡然優雅的神情來看,可見其平日裡的生活優渥與富貴。
  • 鴉片價格昂貴,為何晚清窮人都抽得起?慈禧的做法被後世痛罵百年
    但 是 鴉片貿易依然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根據民國的統計數據,到了1932年,中國人口為4.74億,然而抽大煙的人數,卻已經達到了8000萬人,其中包括了大部分底層的窮苦人民。這個數字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的同時,也難免會讓人感到質疑,就算鴉片再依靠進口,但是也僧多粥少,屬於一種價格高漲的奢侈品,為何從晚清到民國窮人卻都抽得起呢?實際上,慈禧的做法被後世痛罵百年。
  • 晚清首富原來這麼會玩……
    從一個身無分文的錢莊窮夥計到亂世中的一代巨賈,「紅頂商人」「晚清首富」,他傳奇的賺錢神話為眾多商人所痴迷。百年來,胡慶餘堂一貫堅持取材「道地」,藥材的安全、有機無比重要,靈芝種植基地經過歐盟、美國有機認證,真正做到「取之於自然,造福於人類」。正因為如此純粹,所以能帶給肌膚最好的、來自大自然的「芝」愈力。
  • 老照片:電視劇演不出來的真實晚清社會,還原一個真實的清朝!
    這些老照片記錄了晚清的幾個社會生活場景,非常直觀真實,能帶我們穿越100多年的時光回到歷史中去。我們通常從電視劇中了解從前的生活,事實上,那些演員和布景根本無法還原歷史面貌。 照片拍攝於一百多年前的1906年到1912年之間,正處於晚清的最後幾年。當時來到中國的一些外國攝影師拍下了這些照片,算是比較客觀的記錄了那個年代中國底層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 古代的底層普通老百姓,講的究竟文言文,還是白話呢?
    古代,底層百姓講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得看是什麼時代。另外,講文言文還是白話,底層百姓和上層統治者沒什麼區別和禁忌。古代老百姓講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得分時代。不同的時代是有區別的。先秦時代,也就是秦朝以前,漢民族語言,文言文和白話是基本沒什麼不同的。這裡說的文言文,指的是書面語,白話指的是口語。文言文本就是從口語來的。
  • 晚清兒童生活老照片,小小年紀挑起生活重擔
    四個女孩好奇地看著鏡頭。上海老城廂的孩子在聽留聲機。對著鏡頭微笑的孩子。瀋陽,坐在扁擔裡的孩子。父母都在為生活忙碌,小孩子沒人看,只好幹活時帶上。重慶父子讀書場景。
  • 晚清罕見老照片:慈禧太后迴鑾時浩浩蕩蕩,滿族千金小姐確實很美
    時光漫長,一個人只能活須臾,轉瞬即逝的生活自然需要留下些痕跡,以便後人銘記,照片便是最好的工具。在照相技術遠沒現在發達現在便利的清朝,一群西洋人扛著攝影裝備,記錄了一幕幕民間的酸甜苦辣。今天便來回顧一組晚清罕見的老照片。
  • 熊秉真 歷史之幻與文字之真一一折照晚清與晚明
    中國歷史上兒童生活與健康問題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國孩子的歷史:童年憶往》、《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安恙:近世中國兒童的疾病與健康》等。 一個晚近人文學上的新徘徊 以文學與世變為雙焦點,思考晚明與晚清之間的聯繫,是一個很有創意但實踐起來難度相當高的一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