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哪十種無量大舍之心?你知道嗎?

2020-12-26 念念隨筆

皆仁

我們知道佛門所說的四無量心是指慈、悲、喜、舍四種無量心,那麼佛的十種無量大舍之心,你又是否聽說過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在菩提留支三藏所譯的《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中,曾經這麼說過:

佛有十種無量大舍之心,是哪十種呢?

其一:

一切眾生對佛恭敬供養,佛心中不會多加歡喜;一切眾生對佛輕慢侮辱,佛也不會心生煩惱。

其二:

佛在世間行化不會被世間八法說所染汙。

什麼是世間八法呢?

《佛地經論》中說:「世間諸法略有八種:一、利;二、衰;三、毀;四、譽;五、稱;六、譏。七、苦;八、樂。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不現誹撥名毀,不現讚美名譽,現前讚美名稱,現前誹撥名譏,逼惱身心名苦,適悅身心名樂。」

這八法對於凡夫來說,真是分分鐘會掉進去的陷阱,但是對於佛來說,卻不會被這八法所染汙。

其三:

佛度化眾生,知道眾生的根器和度化眾生的正確時機,對於是否有修行佛法的根器的人都是以平等之心看待,而對於不同根機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度化。

如今疫情過後,孩子們都開學了,家長們也可以稍稍鬆口氣了。

而在尚未開學的時候,許多父母對於孩子們的學習真是費盡心神,甚至被孩子氣得做出種種讓人哭笑不得的舉措。

而對於佛來說,度化眾生是一定要度化的,但是對於不同根器的人,或者機緣未到的眾生,則用智慧之心去平等對待,而不是一上來劈頭蓋臉就說:你要好好修行啊。

也許,家長們可以向佛學習一樣,好好去體察孩子們的想法,針對孩子的性格和喜好、特長,對孩子作出正確的輔導,而不是把自己氣得水裡火裡地百般煎熬。

其四:

佛不讚嘆眾生、聲聞、闢支佛學無學法。

佛在過去生中,依最上乘發菩提心,發願度化一切眾生。如果只圖自了的話,佛也就不會成就佛道了。所以,佛不會鼓勵弟子止步於學無學法,而是對弟子們們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希望他們不僅僅止步於小乘而已。

其五:

佛遠離一切煩惱習氣。

記得有人在書中說佛還有煩惱,這真令人無語,如果佛還有煩惱,還能稱為佛嗎?

而佛的各大弟子倒是尚有餘習未盡。

比如很有名的恆河小婢的故事,就和佛陀座下的弟子畢陵伽婆蹉尊者有關。

《大智度論》曾經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畢陵伽婆蹉尊者因為乞食要經常渡過恆河,他每次到恆河邊上的時候,就會對著恆河彈指說:「小婢住!莫流!」然後河水就會分為兩截,然後尊者他就會大踏步過河去乞食。

小婢是什麼意思呢?是指未成年的女奴。這是一個很有污衊性的稱呼。

於是,恆河女神就有脾氣了。

她拿尊者沒辦法,就跑去佛陀面前告狀了:「世尊,您的弟子畢陵伽婆蹉尊者,常常罵我是小婢!」

於是,佛陀就讓畢陵伽婆蹉尊者向恆河女神懺悔謝罪。

畢陵伽婆蹉尊者欣然領命,就馬上合掌對恆河女神說道:「小婢莫嗔!今懺謝汝!」

當時,在場的人們都哄堂大笑起來:「尊者,為什麼你口中說向她道歉,順口又把她給罵了?」

這時,佛陀就對恆河女神說道:「你見到畢陵伽婆蹉向你合掌懺罪了嗎?他雖然已經低頭向你道歉,已經毫無慢心了,但還是會這樣對你說,那就證明他的確不是故意為之的。只因他五百世以來,常常生在婆羅門家族之中,所以自矜身份高貴,輕賤他人,這是他的習氣。他只是口上說說而已,心中並沒有憍慢之意,你就原諒他吧。」

由此可見,就算是證得阿羅漢果,還是有餘習未消。我們還是凡夫眾生,又怎麼能不在平時好好培養自己的良好習慣,避免不良的習氣呢?

其六:

佛不讚嘆修行二乘菩提厭離生死。

這點和前面所說相類似,就不再贅言了。簡單地打比方說:你跳出了生死的苦海,但是把自己無量劫以來的父母親眷留在苦海裡面,你能忍心?更何況,僅僅出離生死,只是一個中途休歇之處。佛的大願是把眾生都打包帶走,帶著他們一同出離生死輪迴,而趣入涅槃,直達究竟。

其七:

佛遠離一切世間涅槃語、非離欲語、戲笑語、惱他語、聲聞緣覺乃至一切障菩提語。

佛陀遠離一切障礙菩提之語,從不捨棄救度眾生的大願。

其八:

佛知時知節,對於一些機緣還沒有完全成熟的眾生,佛會暫時放舍,靜靜等待機緣成熟的那一刻的來臨。用接地氣的話來說,就是佛對時間有耐心。

其實,如果機緣沒有成熟,那就算再好的機會放在眾生面前,眾生也不會珍惜的。

在《淨土聖賢錄》中就曾經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有個為官多年的人,他向來推崇儒學而鄙薄佛道,偏偏他的妻子是信奉佛法且極為虔誠的人。

夫妻之間相處也算是和諧,多年來各修各的,倒也相安無事。

但是妻子也想丈夫信奉佛法,於是就將一部《觀無量壽佛經》放在丈夫書房的案頭。

一眨眼,三十年過去了,她的丈夫卻從來沒有翻看過經書一眼。

有一天,機緣終於成熟,她丈夫閒來無事,信手拿起了這本經書,一看之下,居然手不釋卷,連吃飯都忘記了。

當妻子來請他吃飯的時候,他嗔怪妻子道:「這麼好的書,為什麼不早點拿給我看?!」

妻子含笑對他說:「這部經書已經放在你的案頭三十年了,只是你自己一直沒有去看而已。」

所以,機緣未到的時候,萬事也都是勉強不來的,機緣一到,一切都水到渠成。

當然,在機緣沒有成熟的時候,也是要默默修行不輟,努力去做的。假如他的妻子沒有把經書放在他的書案上,那就算過五十年,他也不會有緣見到經書啊。

其九:

如果有眾生得度的機緣到了,應該受到度化時,佛就會隨他的根器而作出不同的示現來度化他。

有人以為佛陀度化眾生,就一定是現出像寺裡佛像一樣的金身來度化的,其實不是的,佛會根據眾生的不同的根器而作出不同的示現,不拘於一定的形象和形式。

其十:

佛遠離二法,無上無下,無取無舍,無虛無實,觀察平等,安住真實,因為已經得到清淨忍的緣故,所以,稱為舍心無量。

以上所說的就是《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中所記載佛的十種無量大舍,真是每讀一回,都會被佛的慈悲所深深感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佛學智慧#

往期文章:

釋迦牟尼佛的佛牙舍利究竟有幾顆?分別存在何處?

外道晝執火炬而行,自矜天下無敵,聽佛一偈後,跪倒拜師

悟空大師:別將出身,出使天竺,因疾出家,最終帶回佛牙舍利

天竺僧遠涉萬裡攜來除罪神咒,曾入五臺秘寺,百年後再現蹤跡

禪師一生降龍伏虎,以定解毒,弟子問他死後去哪,他這樣答

相關焦點

  • 「佛有三不度"是哪三度?
    佛經上有云:「佛有三不度,即無緣者不度,無信者不度,無願者不度。」「無願」就是沒有願力的人也不度。
  • 佛教:與佛有緣的「三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任何事情,甚至只要你能遇見,就是有緣。緣分沒了,就再也不會相遇。很多人,都喜歡到寺院中燒香拜佛。有的是因為有某種心事,想去在佛前「嘮叨嘮叨」,也有的是想去寺院中清淨清淨,有的則是想去求佛,希望得到佛的保佑。他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做,其實這是因為他與佛有緣。當他心心念念裡都是佛的時候,這種緣分就會達到極致。
  • 佛門戒律規,這十種人不允許出家,看看你的條件允許嗎?
    佛門戒律規定,這十種人不允許出家,看看你的條件允許嗎?一、殘疾人對於雙目失明、手腳殘缺之類的殘疾人,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適合出家的。出家的目的是為了修行,修行之人講究六根清淨,即「眼要明」,「心要靜」,無牽無掛者才算是真正的受教。殘疾人因為身體的某些缺陷,沒有辦法完全感知這個世界,這對於修行來說是一大障礙。
  • 佛教:三個特徵,證明與佛有緣,看看你是嗎?
    真正要緊的是,你自己修不修。如果不修,有佛緣也沒什麼用。沒有佛緣,如果他能修,就能結下佛緣,在將來就會「究竟涅槃」。此話不無道理,但是,也許有人會說,沒有佛緣,哪來的「修」緣?也就是說,佛緣「控制」了你與佛相關聯的一切。但是很多人,對此卻不以為然。因為「娑婆世界」,代表的就是變換的世界。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存在一種變換。
  • 養鴿十種人,你是哪一個?
    養鴿十種人,你是哪一個?
  • 什麼樣的人與佛有緣,包括你在內嗎?
    佛陀成道,歷經三大阿僧祇劫,與佛有緣的人可謂無量無邊。所以大乘教法認為,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佛緣。那麼究竟何為佛緣,與佛緣分深厚的人,又有何表現呢?佛緣,是心與佛的交流,是對因果、緣起的深信不疑。心是內因,佛是外緣,與佛有緣的人,也就是指聞、思、修佛法機緣成熟的人。這其中的道理並不玄乎,佛是「覺者」,他徹悟宇宙真相,卻不能代人成佛。
  • 最養人的十種珠寶玉石,你都知道嗎?
    嘿嘿嘿,不知道了吧!趙顧問這就給大家盤點下最養人的十種珠寶玉石~翡翠是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達到玉級的石質多晶集合體,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鈉質(鈉鉻輝石)和鈉鈣質輝石(綠輝石)組成,可含有角閃石、長石、鉻鐵礦、褐鐵礦等。
  • 193.佛具有這十種力量丨三乘都是佛神力所化的城【法華經淺釋】(宣化上人)
    十力,就是佛所具有的十種力量。(一)佛有知是處非處智力。是處,就是合乎道理的、合乎佛法的;非處,就是不合乎佛法,與佛法相違背的、不合理的法。佛有這種的智慧的力量,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法,他都知道哪個是對,哪個是不對?(二)佛有知三世業報智力。
  • 這4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有沒有你
    如果你沒有福德因緣,佛也你對面你不相識,對佛法也不會相信。甚至業障一現前,就開始毀謗三寶。「與佛有緣」,這個「緣」不是強求來的,與佛有「緣」即使遠隔千裡,總有機會與善知識相遇,與佛法相通;與佛無「緣」,即使你住在寺廟裡,也無緣見到真正的佛法。
  • 佛教:「與佛有緣」的人,身上有這5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雖然佛陀曾說過,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但又因為眾生業力有別,業障重的人是難以聞到佛法的,即使你有意去渡他,他也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因緣不到,福報不夠,沒有智慧的人暫時與佛無緣。什麼樣的人算是與佛有緣的人呢?是心中有正知正念正覺的人。佛法是智慧,不是迷信,迷信的人反而離佛最遠。
  • 如果你有這些特徵,證明你與佛有緣,遲早證果!
    那麼,一個與佛有緣的人,究竟具備哪些特徵呢?今天雲來就與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問題。第一個特徵:曾經與佛結下過緣分通常說來,一個人要想與佛相遇,簡直是難上加難。不過,要與修行的人相遇,卻很簡單。一旦這個修行的人將來修成佛,假如你曾經與他結下過緣分,那麼,在未來的某個時候,他成佛後就會來度你。這種例子相當的多。
  • 佛教:有這9大特徵,說明你與佛有緣!
    許多人很想知道自己是否與佛有緣,是不是做夢夢到佛菩薩寶相或者與佛菩薩長得相像,亦或者和佛菩薩的生日一樣,就算是與佛有緣呢?這些只是一種淺顯的緣分,並不能說明什麼。佛是什麼,佛是真理,是覺者,能真正將佛的智慧與慈悲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身體力行,方是與佛陀結真正的緣。
  • 佛教:這四個特徵的人,與佛有緣,看看你有嗎?
    很多才接觸佛法的善信,經常提問的就是,某位「大師」說我有佛緣,你覺得是這樣嗎?「緣」是佛家認識世界的基本觀念,萬物有緣,才能發生關聯,並進一步發展,乃至產生結果。佛緣亦是如此,它是指某人和佛有感性上的關聯,甚至有似曾相識之感。《華嚴經》中說:「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
  • 不信「神鬼」之說的現代人,還能與佛有緣嗎
    那麼不信「神鬼」之說的現代人,還能與佛有緣嗎?從習慣的認知上來看,似乎要想與佛有緣,信佛之人,必定得是先相信有神鬼的存在才行的。因為佛經中也多有神鬼之說,如果不去相信神鬼的存在,那麼也就與佛無緣,而不必信佛了。有許多的信佛之人會有一套的說辭來開導他人,試圖說服他們世間是有神鬼的存在的。然而呢,那些個說辭大概都是非常蒼白無力的。
  • 與佛有緣的人並非身在佛門,而是有這3個特點,看看你有嗎
    與佛有緣的人又有什麼特徵呢?有些人認為和佛有緣就是拜佛燒香,誦讀經書,發發善心,行行善舉,其實不然。念佛誦經沒錯,但那只是修行的手段,不是最終目的。不管學什麼,首先要以做人為本,人都做不好,何以成佛呀?真正信佛學佛,就是把佛法落實到實際生活中的人,不能依教奉行就是無緣。一邊燒香拜佛,一邊不知悔過。
  • 你知道「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是哪三皇嗎?
    在歷史發展河流中三皇五帝的名頭也是被各處引用,事跡也是被各處傳播,就連現代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片尾曲中的歌詞「三皇五帝,千秋百代,萬事民為先」也是這麼歌頌的,那麼各位知道歷史上說的三皇是哪三皇嗎?幹就是樹幹,其名稱有十種,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十母。支就是枝葉,其名稱有十二種,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又稱為十二子。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配合起來,可配成六十對,便可以紀年、月、日了。地皇確定三辰,三皇之一的地皇氏確定了日、月、星三辰,區分了白天和黑夜。他兄弟共十一人,都長得面如女子,似蛇身獸足。
  • 佛教:這4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有你嗎?
    沒有根的草,你再怎麼澆灌它也是徒勞。佛法只會渡那些願意被救度的人,不相信正法、不願意被救度的人,強求不得。佛陀雖然說過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未來之佛,但是絕大多數人的佛性都被自身的欲望煩惱所障弊,五欲六塵,根本認不清自己。這樣的人,越來越障深慧淺,離佛越遠。
  • 佛有「神通」嗎?世人常說的「神通」是怎麼個情況
    佛有「神通」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世人常說的「神通」,不過是一種「迷信」的妄語。佛是覺諸世間、照見一切的覺者,一念至盡虛空遍法界,覺知宇宙萬物的意念和變化。也就是說,佛具有無量無邊的般若智慧,佛光普照覺知一切,這是佛的本能,不是什麼「神通」。世人也都具有這種本能,只是被煩惱、執著、頑固的生活習性所覆蓋,不得顯現。如若放下自我,清淨心性,既得顯現。
  •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與佛有緣的人!
    我們常聽說「佛度有緣人」,究竟誰才是與佛有緣之人呢?那些還未信佛念佛之人,或者還在誹謗佛法的人,真的是與佛無緣嗎?佛度眾生需要因緣,眾生如何與佛結緣呢?這一期淨土芳園,我們一起了解佛度眾生的因緣,看阿彌陀佛如何安排因緣,度化每一位流浪的孩子!
  • 佛教:「與佛有緣」的人,身上往往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這些前來燒香拜佛的信眾都是真信仰佛教嗎?未必,其實很多都是盲從迷信的,其實為求得一種心理安慰。這樣的人功利心比較重,雖有善根,但是確實智慧,算不得佛緣深厚之人。與佛有緣,不是指你天天守著寺院,天天守在佛菩薩像前。如果你的心地不好、德行不好,你就是天天抱佛腳又有什麼用呢?依舊是離佛菩薩最遠的人。佛家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