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派三叔《盜墓筆記》改編的同名網劇,雖然製作粗糙、故事凌亂,卻不妨礙它當天點擊過億;由fresh果果在大學時期撰寫的小說《花千骨》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湖南衛視播出,迷倒無數青年男女;電視劇《何以笙簫默》由原作者顧漫改編,被業內人士批得一塌糊塗,目前單集網絡播放量超越《甄嬛傳》《武媚娘傳奇》,位列第一……
忽然之間,網絡小說成了影視劇改編的香餑餑。網絡小說的影視版權從千辛萬苦「求買」到眾多影視公司濟濟一堂「求賣」,不過兩三年的功夫;而在這兩三年的時間裡,網絡小說版權的價格已經翻了近十倍。
網絡文學來勢洶洶引發傳統作家不滿
2012年開始,改編自網絡小說的《甄嬛傳》成為現象級電視劇;2013年,《致青春》的改編引爆了青春電影題材;2014年,《古劍奇譚》《風中奇緣》《匆匆那年》登上螢屏和銀幕;2015年,被編劇們質疑劇本是否過關的《何以笙簫默》引爆全屏幕,成為「現象級」作品。
據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14部網絡小說被購買了影視版權。
多名演員都只肯接網絡小說改編的作品;部分電視臺也直截了當地表示,偶像劇、青春劇、古裝劇,都只接受網絡小說改編作品。中影公布的24部新片計劃中,19部作品改編自熱門小說;光線傳媒公布的30餘部新片計劃中,一半左右改編自熱門網絡小說或暢銷小說。
網絡文學來勢洶洶,資本及業界的熱捧,引發傳統作家的恐慌及不滿。編劇周鐵東、汪海林、王力扶、陳秋平、閻剛、陳彤等認為,網絡小說內容蒼白、影視價值低,追捧它不過是資本缺乏主見等等。
導演楊陽表示,之所以會大量購入網絡小說版權,恰好是因為原創的匱乏,「大量編劇常年處於命題作文和接活兒的狀態,沒有表達欲和創作衝動。相反網絡小說的創作更發自於內心,有熱情和韌性,帶著生機。」
有價值的網絡小說已被消耗殆盡
2012年前,10萬元可以輕易買走知名言情作家小說的影視全版權,而今40萬元能夠拿到一部普通網絡小說的影視版權就可以讓「版權買手」們偷笑半天;幾年前《盜墓筆記》《鬼吹燈》《紫川》等全版權賣出百萬級別讓人咋舌,而現在同樣量級的網絡小說,各種版權分拆著買,單項版權也不低於百萬。
貓片公司CEO王裕仁透露,目前起點、晉江、小說閱讀網等數據排行前200左右的網絡小說影視版權多數已經售罄,數據表現不怎麼好的小說也被買下了版權。
有價值的網絡小說版權已被消耗殆盡,較為流行的歌曲、流行語也都被納入影視拍攝計劃,製片方、資本又將目光投向剛剛興起的國產原創漫畫、經典傳統小說以及境外影視作品。
湖南衛視項目經理彭闐提到了中國版權買手在日本瘋搶版權的情況——競相抬價、批量掃貨,「日本版權的售賣是非常規矩的,但在中國土豪版權買手的重金面前,一切原則也都能夠妥協了。」《犯罪嫌疑人x的獻身》《深夜食堂》《一吻定情》《魔女的條件》——這些版權都被若干家國內版權方爭奪。
(梅子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