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絡小說漸成影視改編生力軍 成品劇卻頻遭吐槽
從2011年《步步驚心》的驚豔開始,歷經幾年的量變,網絡暢銷小說大有成為影視劇本庫的趨勢:諸多一線衛視熱播劇的「源頭」均來自網絡小說;眼下,東方、江蘇兩大衛視雙雙選擇的開年劇《何以笙簫默》,備受期待的2015年度大劇《花千骨》、《盜墓筆記》、《雲中歌》等,均由網絡熱門小說改編而來。在巨大的數量基數下,過去一年並未產生真正獲得市場認可的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2014年收視排行前十中或許能擠進幾部,但真正的年度十大電視劇排行中,無一網絡改編劇上榜。眼下正在播出的所謂2015「最受期待網絡改編劇」《何以笙簫默》,也正面臨被吐槽和口水淹沒的囧境。
從2011年《步步驚心》的驚豔開始,歷經幾年的量變,網絡暢銷小說大有成為影視劇本庫的趨勢,這在電視劇界表現得尤為明顯——去年,《杉杉來了》、《絕愛》等諸多一線衛視熱播劇的「源頭」均來自網絡小說;眼下,東方、江蘇兩大衛視雙雙選擇的開年劇《何以笙簫默》,備受期待的2015年度大劇《花千骨》、《盜墓筆記》、《雲中歌》等,均由網絡熱門小說改編而來。在電影圈,網絡小說同樣是最熱門的「獵物」,由黃曉明搭檔楊冪的《何以笙簫默》電影版正在拍攝,張嘉佳的《擺渡人》一入王家衛的法眼也是英雄不問出處,立刻從「矯情」變「文藝」……
然而,隨著這股網絡小說改編大潮被確認,它的問題也愈發凸顯。這些作品固然沾了網絡小說人氣高漲的便宜,均能未播先熱,但是內容千篇一律,臺詞蒼白乏味、模式化和套路化等等網絡文學的「先天不足」也在不斷衝刷著觀眾的新鮮感,而追求速成的影視資本有意無意繞過了這個「矛盾」。非常遺憾的是,在巨大的數量基數下,過去一年並未產生真正獲得市場認可的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同樣以電視劇為例,2014年收視排行前十中或許能擠進幾部,但真正的年度十大電視劇排行中,無一網絡改編劇上榜。眼下正在播出的所謂2015「最受期待網絡改編劇」《何以笙簫默》,也正面臨被吐槽和口水淹沒的囧境。
趨勢
基數幾何增長,基本套路圓熟
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共114部網絡小說被購買影視版權,時代跨越古裝、現代、民國,題材涉及仙俠、懸疑、權謀……其中,90部計劃拍成電視劇,24部拍成電影,電視劇單集製作成本最高可達500萬元。
挑選最具人氣的網絡小說作為劇本,由網友票選人氣頗高的「言情小說專業戶」擔綱男女主演,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製造話題,再將觸角延伸到遊戲、話劇、動畫等多個領域——如今,網絡小說改編已形成一套規範成熟的操作模板,以及在商業上充分保障投資方和播出平臺安全的基本套路。
比如2015年開年亮相的《何以笙簫默》,其原著小說作為第一批在網絡上紅起來的言情經典,曾連續三年榮登某網站青春文學銷量榜的TOP10,持續暢銷10年,108次售罄,52次加印,擁有著龐大的讀者群粉絲群。未開拍前,就已問鼎過多個「最希望被改編成影視劇的網絡小說」榜單。最終,小說中的男神「何以琛」找來人氣「小太陽」鍾漢良出演,而在電視劇即將開播之際,《何以笙簫默》同名電影「恰巧」正式開機——正是得益於原著小說的打底,才逐步發酵成如今幾方人氣加持,進而令電視劇更加火熱。
題材
不再古裝一枝花,現代玄幻全開花
縱觀近些年的改編劇熱潮,話題、收視雙贏的《步步驚心》、《甄嬛傳》等,無一例外都是由古裝題材的網絡小說改編而來。「宮鬥宅鬥的古裝言情小說,擁有很多的想像空間,適合被改編。」一名曾出品過多部網絡小說改編劇的製作人表示,「近年來網絡改編的題材也在豐富,獵奇題材的《盜墓筆記》、《鬼吹燈》,仙俠題材的《花千骨》。」不過,該製作人表示,唯獨現代題材的網絡小說市場不廣大,「從編劇的角度看來,現代題材的網絡小說,故事脫離現實,人物單薄,要改編成電視劇,需要編劇後期大量豐富小說內容。這樣一來,又容易被書迷吐槽不尊重原著。」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早一批的試水之作,如《佳期如夢》、《會有天使替我愛你》、《泡沫之夏》等,原著小說都擁有超高人氣,但改編成電視劇,無一不遭遇市場和口碑的滑鐵盧。
直到2014年,由《杉杉來吃》改編的電視劇《杉杉來了》首輪在江蘇衛視播放並一舉拿下夏季檔人氣劇集,才提振了網絡現代題材小說改編的市場信心,「霸道總裁」 迅速從網絡蔓延到螢屏。
身價
價格仍處「窪地」 招致「荒不擇食」
網絡小說的改編很熱,但價格還處於「窪地」。以顧漫為例,她的代表作《杉杉來吃》、《何以笙簫默》、《微微一笑很傾城》全部賣出了影視版權,其中,《何以笙簫默》更被同時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兩個版本。據業內人士透露,《何以笙簫默》的電視劇版權費達七位數,「在網絡小說的電視作品版權費中,已屬天價。」然而,這一「身價」,放在影視圈,卻不值一提。投資1.5億的電視劇《紅高粱》,原著作者莫言的電視劇版權費用高達1000萬元,相較之下,即使是網絡小說作者中身價一線的桐華和顧漫,目前的影視版權費也僅過百萬元。
「人氣網絡小說擁有以百萬、千萬計的鐵桿書迷,上億的瀏覽量,出版的書籍也是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上千萬的圖書銷量。有如此堅實的人氣做基礎,對比全版版權平均幾十萬元的費用,作為影視劇的內容提供,網絡小說的性價比算很高了。」據業內人士透露,網絡小說改編從2010年左右成為熱門,現在價格已相對穩定。
原創文學網站除了養肥了作家、網站、低端出版業,網絡文學還進入了動漫、遊戲、話劇,如今更是從前述這些賺錢但非主流的行業進入主流影視圈並站穩腳跟。根本原因一是影視長期存在的原創劇本荒,二是網絡文學性價比高,迎合了資本賺快錢的需求。一邊是「荒不擇食」,一邊是「多快好省」,如此心態的聯姻難怪精品欠奉。
爭議
槽點多如牛毛 拿來易提升難
鍾漢良、唐嫣領銜出演的《何以笙簫默》在視頻網站點擊率首日便破億,迄今微博話題閱讀量超30億,均刷新國產劇首播紀錄。原小說講的是一段由年少時的愛戀牽出的一生糾纏,也算是一個「致青春」故事。然而,當校園戲千呼萬喚始出來,觀眾卻傻眼了:片花中穿格子襯衫的鐘漢良、梳著馬尾的唐嫣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兩張年輕的陌生面孔。書迷和網友忍不住吐槽:「不過起身倒了杯水,再回到電視前何以琛的臉都變了!」「女主花7年去整了個容回來」。 由於爭議太大,該劇導演、曾拍出過《王子變青蛙》、《杉杉來了》的劉俊傑不得不出面解釋撇清關係,稱校園戲也拍了鍾漢良和唐嫣版本:「最後片方用哪個版……我也不能干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劇情深入,「重婚」、臺詞太少、演員表演等質疑不斷來襲,跟翻拍、名著改編一樣,有前作參照,網絡小說改編也逃不過比較帶來的不滿意,而由於生於網絡,網絡小說改編劇似乎天生槽點就多如牛毛。
《何以笙簫默》原著作者顧漫堅持自己改編作品,就如她的小說本身就拒絕「不一樣的美男子」、虐戀、「移植完心臟再肝臟,臨死前把視網膜再一併也捐獻了」的言情俗套,改編成電視劇也要跟行業的「收視強心劑」做抗爭,儘量做不「傷害」作品的改動。「比如電視劇中新加了一個關鍵的人物,是默笙的同事,也是一位攝影師,叫路遠風。擴充的原因是製片方要求豐富劇情,提議最好讓男女主之間出現一些破壞他們感情的人物和事件,但是我不想這樣,於是……改成路遠風和何以玫、蕭筱之間發生一些感情戲。」可見,網絡小說的優勢是群眾基礎好,內容取之不竭,但離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還有很遠的距離,它甚至比一部原創的劇本更需要投資製作者的耐心打磨、去粗取精。簡單的拿來主義只會加速這塊富礦的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