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題材網絡小說的敘事與改編

2021-02-06 文藝報1949

作為媒介革命的產物,網絡文學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沉澱,題材種類、創作水平、傳播形態日益豐富和完善,其產業化進程也隨著跨媒介傳播的提速日趨穩定規範。影視改編作為全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從文字到影像的轉換形成了作品的長尾效應,有效保持了網絡文本的社會熱度和市場黏性,實現了作品在主題思想和經濟效益兩個層面的增值。截至2019年10月,在院線上映或網臺播出的改編影視作品達400餘部,而鄉村題材作品不足5部。這至少反映出兩個事實:一是鄉村題材網絡小說的作品數量客觀上較少,優質作品更少,基於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難為無「米」之炊。二是在大眾文化主導下,娛樂性成為網絡文藝作品的主要審美特徵,在網文向影視劇的跨媒介轉換中,流行、時尚成為改編的顯性特徵;作為相對靜態、內斂的農耕文化的反映,鄉村題材不僅在娛樂化審美的網絡世界芳蹤難覓,甚至很多情況下都以標籤化的形式成為影視劇中的人設背景或者蒼白無力的地域化「臉譜」。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農村題材以其厚重的主題價值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創造了影視史上一個個高光時刻。電影《陳奐生上城》《人生》《紅高粱》《秋菊打官司》《我的父親母親》《天狗》等均改編自小說,電視劇《籬笆·女人·狗》《平凡的世界》《闖關東》《老農民》等也獲得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贏。那麼,在網際網路語境的影視藝術生產中,鄉村影像是如何從聚光燈下退隱到數量少、影響小以及被簡化、異化的境地呢?為什麼改編自傳統文學的影視劇能夠更廣泛地實現文學作品的影像轉換,甚至實現了其精品化和經典化,而在作品數量更多、影視製作水平更高、網臺傳播手段更強的網絡時代,鄉村題材網絡文學作品的改編卻如此蕭條?

首先,鄉村題材在文藝版圖中的坐標和比重發生了改變。隨著城鄉結構不斷調整與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憑藉社會化大生產和現代科技取得的先進地位對鄉村形成一種壓制,來自鄉村的故事及其附帶的審美價值也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這種深層次的社會變化也使城市憑藉經濟發達、科技信息流通較快成為網絡文學在地理上的優先選擇。網絡技術的興起與迭代成為文學變革和發展的科技保障,城市發揮自身優勢成為網絡文學的活躍區域,贏在了移動互聯時代的起跑線上。而作為網絡文藝的主要受眾,青年人更樂於接受多元化、娛樂化的時尚元素,鄉村題材厚重宏大、含蓄沉穩的審美取向與此並不相同。因此,在題材分布上,青春、仙俠、罪案等題材瓜分了城市青年的審美消費市場,鄉村題材被排斥在外。實際上,當娛樂化、消遣性成為新的審美選擇後,網文的作者和讀者在關於「鄉村」的認知上達成了一致,深受城市文化影響的作者群體和以互動性為動能的粉絲共同造成了鄉村題材網絡小說的困境。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耕文明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頭,書寫當代農民自身的情感渴望、價值訴求和生活願景,是創作者不能忽視和迴避的責任。近年來,反映青年人到山村支教的《明月度關山》《大山裡的青春》,講述土地流轉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呈現回鄉創業、養豬致富的《又見炊煙起》等作品以充沛的理想、質樸的情感得到了讀者認可。《翠色田園》《小乙種田記》《回到六零年代》《七十年代萬元戶》等小說裡的人物則藉助現代經驗的「金手指」穿越或重生,讀者伴隨人物角色的「白日夢」體驗了逆襲人生的爽感。既然鄉村題材的網文創作始終沒有停止,為何其IP價值不能延伸到影視中?事實上,改編比率的失衡不僅是作品數量上的匱乏,更反映出參與者在面對龐大而複雜的鄉村世界時的無力。鄉村題材的創作不會因為網絡文學受商業化主導的慣性力量銷聲匿跡,相反,在都市、玄幻、青春等題材已經高度同質化、套路化的時候,現實題材彰顯出思想和故事的獨特魅力,這為鄉村小說提供了新契機。

鄉村題材網絡文學需要以明確的精品意識提煉新時代的鄉村精神和農民品格。《馬向陽下鄉記》《最美的鄉村》等取材農村的熱播劇,既反映出鄉村題材網文創作在產業鏈條中的薄弱,也表明了市場和觀眾對鄉村題材的需求。相當一部分鄉村題材的網文創作因對農村缺乏了解而呈現出粗劣膚淺的質地,一些作品甚至完全照搬穿越文、玄幻文等模式,把鄉村作為僵硬、虛假的背景,真正的鄉土故事、鄉土倫理和鄉土文化無從呈現。事實上,近年來鄉村發展早已經突破了科學種田、進城務工、鄉鎮企業發展等傳統書寫,土地流轉政策、基層黨組織建設、鄉村生態保護以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都成為當下反映農村社會新氣象的時代切口。因此,創作者更應捕捉中國鄉村所蘊含的獨特情感和審美特徵,不再拘泥於十幾年前、幾十年前那些「臉譜化」扁形人物的刻板表達,而是著眼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形勢,關注農民對價值理想的選擇和實現,而這些真實靈動的故事和人物才是影視劇改編的穩固基石。

就製作層面而言,網絡時代的文藝精品形式應該是多元的。厚重情感和史詩氣質是農村題材影視劇經典化的重要元素,如《小麥進城》(2012)通過一個農村姑娘30年的奮鬥歷程展現農民向城市遷移過程中的心理成長;《老農民》(2014)的故事從土地改革講到農業稅的取消,用60年的時間對農民的精神世界進行全景展示;《黃土高天》(2018)以40年三代人的命運映射時代發展等等。網際網路背景下新時代的鄉村影像,不僅要弘揚傳統農村題材影視創作的經驗,同時還要突出網絡傳播的特質,緊密聯繫社會熱點,研究網民文化消費需求,從而在影視改編的過程中保持網絡小說文本對觀眾的黏性。根據阿耐網絡小說《大江東去》改編的電視劇《大江大河》選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節點,與時代熱點和大眾心理需求成功對接,成為「從網文到電視劇」的口碑之作。

此外,圍繞鄉村文化的根與魂,把握地域性、民族性的鄉村圖景、鄉風民情和活態文化,建立文本內部的精神內核,從而突出網文的「首因效應」,小說吸引讀者,影視劇積攢粉絲,以傳播的視野解決創作難題。李子柒短視頻火爆網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鏡頭下詩情畫意的鄉村世界;電影《十八洞村》除了生動的脫貧故事,還有青翠靜謐的大山、悠揚婉轉的苗歌、色香味美的湘西美食、淳樸自然的民風;《百鳥朝鳳》中的嗩吶、《黃土地》中的安塞腰鼓,富含地域風情和民族情感的意象提升了影視呈現的審美價值,這都為鄉村題材網文創作提供了啟示。

內容來源:《文藝報》2020年11月2日2版

微信編輯:曉梅

相關焦點

  • 網絡小說的「金手指」能否激活現實題材新的想像力?
    現實主義與現實題材在概念上的未加區分導致網絡文學界對現實題材網絡小說的界定出入很大。評論家吳安妮在《「現實」導向下的網絡文學新變》中坦言,這些作品無論是敘事風格還是素材汲取方面,都打破了傳統現實題材小說的刻板印象,將敘事倫理與現實生活「鏡面反射」,用多樣的藝術形式加以修飾,打破現實維度,創新了傳統現實題材小說的作用力。需要注意的是,濫用「金手指」「重生」等手法容易導致故事內涵不夠深刻,敘事扁平化,易於走向套路化、平泛化的死胡同。
  • 網絡小說中的英雄敘事
    從上古神話開始,文學敘事就與「英雄」主題結緣。自此以後,「英雄」敘事綿延不絕。當然,受時代思想氛圍的影響,不同時代的「英雄」敘事在形象塑造、敘事方式等方面又存在差異。當今的網絡小說也不例外,在續寫「英雄」傳奇的同時,也呈現出有別於此前文學作品的敘事風貌。
  • 鄉村題材小說高手馬平推新作 「讓筆下的鄉村為時代作證」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鄉村題材作品是中國當代文學花園裡的一株明媚之花。在四川,更是有著深厚的鄉土文學傳統,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至今被人津津樂道的經典之作。當下,中國鄉村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給文學創作提供裡豐富而寶貴的素材。
  • 網絡小說的空間、地圖與敘事(上)
    在當前的網絡小說敘事中,傳統線性敘事的時空關係被打破,時間被淡化、模糊、背景化,而地點、位置、場面、空間等的敘事效能正獲得凸顯。眾多空間的排列、組合形成空間序列,促使網絡小說地圖的應運而生和旅行書 寫的展開。從某種程度上看,網絡小說的敘事是一種旅行敘事,以空間來結構情節,以旅行來串聯情節。
  • 盤點那些網絡小說改編成的網遊
    誅仙《誅仙》是北京完美時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於2007年推出的一款大型玄幻修真網遊,此款遊戲是由超火爆人氣的玄幻小說《誅仙》改編而成的大手筆強檔新派網路遊戲。《誅仙》繼承了小說中奇幻色彩,突顯中原大地山靈水秀的場景,真實體驗修真全過程。《誅仙》不論是小說還是網遊都非常成功,雖然網遊比較氪金,但遊戲的可玩性還是比較強。
  • 網絡小說漸成影視改編生力軍 成品劇卻頻遭吐槽
    原標題:網絡小說漸成影視改編生力軍 成品劇卻頻遭吐槽   從2011年《步步驚心》的驚豔開始,歷經幾年的量變,網絡暢銷小說大有成為影視劇本庫的趨勢:諸多一線衛視熱播劇的「源頭」均來自網絡小說;眼下,東方、江蘇兩大衛視雙雙選擇的開年劇《何以笙簫默》,備受期待的2015年度大劇《花千骨》、《盜墓筆記》、《雲中歌》等,均由網絡熱門小說改編而來
  • 論阿耐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的成功之道
    近幾年隨著阿耐的三部網絡小說《歡樂頌》《大江東去》《都挺好》被改編為現象級的電視劇,阿耐本人及其小說迅速為廣大觀眾關注討論。三部小說商戰題材的統一選擇,對應著當代人特定的社會心理和文化消費需求,商戰背後女性情結的獨特展示,傳遞著女性抗爭精神,引起現下大眾的廣泛共鳴,同時拓展了女性寫作空間。
  • 異面存在的真實 ——從《擇天記》看網絡玄幻小說的影視改編
    然而,並非所有的網絡小說都可以產生轟動的連鎖產業反應,因為影視公司會從社會文化、作品質量以及點擊率等方面進行考量。小說和影視雖然是不同的藝術門類,但二者卻因為敘事的共性能達到互相轉化的效果,從而實現小說與影視作品的雙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7年由眾多新生代演員演繹的、改編自貓膩同名長篇玄幻小說《擇天記》的同名影視劇就值得重視。
  • 李燕臨 齊維顥 | 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的現行生態與重構審視
    [2]如人氣網絡小說作者顧漫,其作品《微微一笑很傾城》《何以笙簫默》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後,每一部都人氣火爆,甚至成為了現象級影視作品。再如,在網絡文壇中有著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桐華,開闢了穿越小說題材,其作品《步步驚心》《雲中歌》都相繼被翻拍成多部成功的影視作品。
  • 精準行業敘事為文本加分,網絡文學「現實扇面」愈發開闊
    ■網絡文學在現實主義題材書寫上具有先天優勢,一批網文作者結合自己熟悉的工作與生活,以純熟精準的行業敘事能力提升了類型文學的精品化沉澱。當更多從業者、愛好者貢獻自身的知識和經驗時,網絡文學就迎來了多元題材繁榮  ■現實主義需融合網絡文學的「讀者需求導向」,雅俗共賞;加上網絡文學及時反饋、隨時互動的傳播特點,也推動作者關切讀者訴求,繼而回到生活中繼續觀察、思考、寫作,創作出更有信服力的作品  半自傳式小說《上海繁華》,浸透了作者來滬自主創業十餘年的酸甜苦辣;鋪陳鐵路建設壯美畫卷的《中國鐵路人》裡,許多鮮活行業細節離不開作者多年供職中鐵集團的所見所感
  • 網劇周榜|IP改編仍為市場主流 職場網劇需做好現實敘事
    改編自南派三叔原著小說的《終極筆記》熱度不斷升高,開播不久便登上榜單第一位;《有翡》作為高熱度IP改編劇同樣在本周吸引了較高關注,現居榜單第三。由歐豪等主演的國產犯罪懸疑劇《黑白禁區》於12月16日在網絡視頻平臺首播,開播兩天便進入榜單,後續劇情值得期待;特種兵系列原班人馬打造的《功夫戰警》開播近兩周,網友大多看好演員表現,但是劇本存在的缺陷造成了該劇熱度不高的遺憾。
  • 《天下無賊》原著作者看中網絡小說將改編成電影
    電影《天下無賊》原著作者趙本夫,日前看中一部黑色喜劇題材的網絡小說
  • 盤點改編自網絡小說非常成功的幾部電視劇
    近幾年,網絡小說發展迅猛,因此被各大影視公司看中,從而使很多網絡小說被相繼搬上螢屏,而一些比較火熱的網絡小說更是受到影視公司的追捧。
  • 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匯總大曝光!
    >
  • 《電影文學》(2019年第19期)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熱潮」背後的冷思考
    [摘要]當前,搶購網絡小說版權和改編高人氣網絡小說,已成電視劇行業的淘金熱潮。但熱潮背後,暴露出電視劇行業在商業上的急功近利,在文藝觀念上的過度娛樂化取向等不良現象。透視改編熱潮,釐清改編思路,才能為網絡文學和電視劇產業的未來營造互榮共生的良好局面。
  • 盤點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最後一部吐槽最多卻收視率驚人!
    這部劇改編自明曉溪的《會有天使替我愛你》,也可以算是小編看得第一部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男主角由韓國的李承鉉擔任,現在跟著咱戚哥過上了幸福的婚後生活,而女主角的扮演者李思思現在卻消息。2、《美人心計》
  • 那些由網絡小說改編的熱門影視劇,您看過幾部呢?
    近幾年,不斷出現經典網絡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也產生了不少爆款佳作。我也是被吸引的一族。
  • 《清宮熹妃傳》遊戲版權百萬售出 網絡小說遊戲改編進入"宮鬥時代"
    近日,塔讀文學平臺旗下女頻原創作家解語作品《清宮熹妃傳》遭遇業內知名遊戲公司遊戲改編權搶購,最終籤約價格高達百萬之巨,由擅長宮鬥小說遊戲改編的知名遊戲創作公司寶將科技摘得頭籌,這也意味著網絡小說遊戲改編繼《誅仙》、《星辰變》、《傭兵天下》等知名作品開創盛世之後,藉由《清宮熹妃傳》走入了"宮鬥時代"。
  • 《琅琊榜》《花千骨》《慶餘年》……誰才是網絡小說影視改編標杆?
    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已經開始佔領了熱播劇的半壁江山,《甄嬛傳》之後宮鬥劇成為行業香餑餑,《花千骨》讓仙俠改編劇一時風頭無兩,《琅琊榜》讓高品質的權謀戲一時成為改編重點。網絡文學影視化已經日漸成熟,越來越多的優秀網絡小說被改編成為優秀的影視作品,誰才是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的標杆?《花千骨》作者:Fresh果果簡介:禁斷師徒絕戀,奇幻仙俠傳奇。
  • 關注現實才有說服力——談工業題材網絡小說的價值及其走向
    工業題材小說創作緊跟時代步伐,在不同時期湧現出一批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優秀作品。進入網絡時代,以類型文學為基本形態的網絡文學置身於這片沃土精耕細作,找到了適合網絡傳播的表達方式,並逐步建構起新的藝術範式,代表了新時代工業題材小說的發展趨勢。 工業題材網絡小說呈現新氣象 在工業題材網絡小說領域活躍的網絡作家多為8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