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說中的英雄敘事

2021-01-18 中國社會科學網

從上古神話開始,文學敘事就與「英雄」主題結緣。自此以後,「英雄」敘事綿延不絕。當然,受時代思想氛圍的影響,不同時代的「英雄」敘事在形象塑造、敘事方式等方面又存在差異。當今的網絡小說也不例外,在續寫「英雄」傳奇的同時,也呈現出有別於此前文學作品的敘事風貌。

由弱變強升華為英雄

將英雄「強者化」是網絡小說「英雄」敘事的突出特徵,這在以男性為主的網絡小說中表現得較為明顯。多數以男性為主的網絡小說的主人公首先不是渴望成為英雄,而是渴望成為強者。在小說中,他們一路「打怪升級」,由弱變強。促使他們不斷變強的原因,未必是特別神聖的目標,而是試圖自我保護進而守護自己親近的人。因為小說一開始總是將他們設定為「弱者」,並因為弱而飽受欺凌,所以他們極度渴望變強。

推動大多數以男性為主的網絡小說敘事發展的基本矛盾,是越來越強的敵對勢力與不斷提升自己的主人公之間的衝突。在這一過程中,主人公一般不會像此前文學敘事中的「英雄」那樣,基於世人認可的道義、使命而自覺奉獻、犧牲,促使主人公行動的是自我保護意識。他們每一次出手還擊,都是因為有人傷害了他們自己、他們親近的人,或者他們所屬一方的利益。因此,在網絡小說的大部分敘事時間裡,主人公只能說是「強者」而非「英雄」。

不過,在《詭秘之主》《巫神紀》《武動乾坤》等作品中,主人公與自己關切之人的感情越來越深,或者依附於他的人越來越多,無形中他的責任變大了,要守護的人變多了。這些小說的結局一般是主人公成為可以徵服星辰大海的最強者,但這往往也是他們面臨最深切危機的時候,如有強大的異位面的生物入侵,有最強大的敵人意欲毀滅整個世界,等等。而這個時候,因為要守護親近之人,他們自願肩負起責任,去抗爭、去拼殺,甚至不惜犧牲自我以贏得最後的勝利。當然,結局往往是主人公曆盡艱辛,守護了整個星球,乃至宇宙。至此,可以說,在這些作品中,主人公就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強者」,而是升華成了「英雄」,或者說「強者」與「英雄」在網絡小說敘事的終點重疊,統一於主人公形象之中。

新時期以來,文學中的英雄形象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人們認可的「英雄」不再是「完人」,而是像一個「人」:像一個真實的人一樣「有血有肉」「有個性」。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作家寧可將「英雄」塑造成有缺點的人。如果說之前文學作品的英雄塑造方式是不斷增強英雄人物的「聖性」的話,那麼,新時期以來文學作品的英雄塑造方式則是試圖在「聖性」之外,重新讓英雄人物恢復「凡性」。當今的網絡小說則更進一步,讓英雄人物的「凡性」中還保留一點「平庸性」。例如,有些作品會塑造無意成為英雄的英雄、甚至逃避成為英雄的英雄,《冒牌大英雄》就是如此。主人公是一個貪生怕死的小人物,但卻因為超強的求生欲和求生能力而一次次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拯救自己、拯救親人、拯救國家,最終成為名副其實的「大英雄」。

其實,網絡小說「英雄」敘事中的主人公,絕大多數是擁有了「金手指」的普通人,甚或小市民。擁有「金手指」提升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卻沒有改變他們世俗化的、市民性的興趣愛好和價值取向。或者說,因為擁有了「金手指」,他們更方便地滿足了自己的這些願望。所以,網絡小說中的主人公對於追求凡俗欲望的態度更為直接。到小說的結尾,他們可以因守護他人而流血犧牲,但卻不會完全放棄這些世俗化、市民性的追求。可以說,大多數網絡小說中的「英雄」,是憑藉「金手指」而成就了英雄業績的普通人。

 賦予英雄凡人化特徵

網絡小說「英雄」敘事出現變化不是偶然的。首先,網絡小說終究是「爽文」,是讓喜歡流連於網絡的普通大眾產生「爽感」閱讀體驗的創意寫作。「爽感」產生的重要心理基礎是讀者閱讀有代入感,即讀者與小說中的人物建構起「他很像我」「我很像他」的身份認同感。小說的主人公一開始被設定為弱者,就是為了符合普通大眾的社會體驗,讓他們能夠代入人物。代入之後,主人公一路「打怪升級」變強,一路將欺壓弱者的人打倒甚至消滅,讀者的「爽感」因此不斷延續和提升。也因為曾是弱者,所以「主人公/讀者」既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也自然同情弱者,由此萌發守護他們的意識。因變得更強而守護的責任變得更大,因自覺守護弱者而由強者變成英雄,其中蘊含著樸素而自然的情感邏輯。無疑,這樣的情感邏輯是網絡小說讀者、進而言之也是普通大眾願意相信和接受的。

當下很受歡迎的《詭秘之主》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穿越後的周明瑞變成了魔法世界的小市民克萊恩,一開始他只能為了生計苦苦掙扎,此後逐漸成為低序列的非凡者,並加入維護城市秩序的值夜者行列。值夜者小隊長鄧恩的奉獻與犧牲,讓克萊恩領悟到值夜者作為守護者的意義,那一句「我們是一群時刻對抗著危險和瘋狂的可憐蟲,但我們更是守護者」成為全書的名言,也讓無數讀者在發表評論的「本章說」裡留下「淚流滿面」的感言。此後,克萊恩的能力逐步變強,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守護普通人的責任,也從守護城市到守護國家,最終守護世界,走到了與惡魔對抗的前沿陣地。而且小說還有一個重要設定,那就是主人公隨著魔力變強而沒有變瘋狂的關鍵,就在於他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人,是一個與眾多普通人有著血肉聯繫的人。這樣的設定和敘事為人物品質和責任意識的提升奠定了豐厚的情感基礎,讓讀者覺得真實可信,同時也使克萊恩、鄧恩等人物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其次,從讀者需求角度來看,網絡小說的「英雄」敘事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讀者對「英雄」的呼喚和渴望。當下,部分文學作品不再著力描寫英雄,或轉而對英雄形象進行凡人化處理。網絡小說的「英雄」敘事在心理和性格上將「英雄」凡人化,也受到了這一寫作傾向的影響。但是,從通俗文藝自身的發展來看、從大眾的期待視野來看,普通民眾一直是需要「英雄」、呼喚「英雄」的。在這方面,中外的神話、傳奇故事、戲劇和通俗小說中有不勝枚舉的例子,網絡小說的「英雄」敘事不過延續和發展了這一敘事傳統。而這一延續和發展,雖然沒有大幅度推進作品敘事和思想的深度,卻一定程度上恢復了「英雄」內含的崇高感。當然,網絡小說塑造的「英雄」形象也表明:在網絡時代,人們渴望的「英雄」既要守護我們,也要像我們。例如,《鬥破蒼穹》的主人公是失去了天才光環的蕭炎,《莽荒紀》的主人公是身體資質一般的紀寧,其他很多網絡小說的主人公也是各式各樣的普通人,但他們最終都成為維護世界及宇宙和平的大英雄。而且,儘管他們成了大英雄,讀者也還是能從他們身上找到與自己的相似之處。

 促進新時代文藝創作

網絡小說延續和發展「英雄」敘事,對於網絡文學發展乃至新時代的文藝創作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網絡文學需要正確的價值觀引領。眾所周知,已有的優秀作品對當下及未來的文學創作具有直接影響。現在,如果網絡小說的「英雄」敘事中能夠湧現比較成功的作品,那麼這些作品就會以更直接的方式影響此後的網絡文學創作。其內含的正確價值觀(如「守護意識」)就會自然而然地影響其他網絡文學作品的價值觀傳達,同時,也會潤物無聲地幫助讀者建構正確的價值觀。而在網絡空間這片虛擬的、也是新型的社會空間中,網絡行為亟須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因此,網絡小說延續和發展「英雄」敘事,對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其次,新時代的文藝創作也呼喚英雄。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英雄」時強調:「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結合新時期以來文藝創作中英雄塑造的狀況,我們可看到,塑造英雄應成為新時代文藝創作的使命擔當,整個文藝界在這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當下,網絡小說塑造英雄形象,就是在自覺地承擔新時代文藝創作的這一重要使命。此外,網絡文學的創作條件、環境,也有利於作家創造出新的、符合新時代需要的英雄形象。因此,網絡小說中的「英雄」敘事有助於我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同時也可促進新時代文藝創作的繁榮發展。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網絡小說讀者群體研究」(16ZWX00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文法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周興傑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網絡小說的空間、地圖與敘事(上)
    在當前的網絡小說敘事中,傳統線性敘事的時空關係被打破,時間被淡化、模糊、背景化,而地點、位置、場面、空間等的敘事效能正獲得凸顯。眾多空間的排列、組合形成空間序列,促使網絡小說地圖的應運而生和旅行書 寫的展開。從某種程度上看,網絡小說的敘事是一種旅行敘事,以空間來結構情節,以旅行來串聯情節。
  • 論元明清小說戲曲中的「燒夜香」敘事
    從此角度來看,元明清小說戲曲中的「燒夜香」敘事就成為探討敘事文學如何萃取日常生活中敘事要素的獨特視角。學界對元明清敘事文學中的「燒夜香」敘事已有關注。當前學界對元明清小說戲曲中「燒夜香」敘事的認識尚停留在較淺層次,對敘事文學為何如此熱衷於把作為女性日常生活的「燒夜香」位移到小說戲曲中「燒夜香」敘事的深層原因尚未有深刻把握,即「燒夜香」敘事萃取了「燒夜香」習俗中的哪些關鍵要素並圍繞「燒夜香」展開何種敘述,從而使之成為小說戲曲中「有意味的」敘事單元。
  • 鄉村題材網絡小說的敘事與改編
    這至少反映出兩個事實:一是鄉村題材網絡小說的作品數量客觀上較少,優質作品更少,基於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難為無「米」之炊。二是在大眾文化主導下,娛樂性成為網絡文藝作品的主要審美特徵,在網文向影視劇的跨媒介轉換中,流行、時尚成為改編的顯性特徵;作為相對靜態、內斂的農耕文化的反映,鄉村題材不僅在娛樂化審美的網絡世界芳蹤難覓,甚至很多情況下都以標籤化的形式成為影視劇中的人設背景或者蒼白無力的地域化「臉譜」。
  • 網絡文學中的「大敘事」策略——以吱吱的《花嬌》為例
    要說網絡文學沒有追求是完全片面的,但也不是評論家所說的:「網絡文學在當代中國,任何基於既有文學慣例的描述都無法滿足獲得命名權網絡文學的野心。」我覺得這種追求是網絡文學在堅持通俗性的基礎上對「經典性」文本的模仿和吸收,在祛「弊」創「魅」,在棄「大」追「小」,在「小」中實現「大敘事」。在女頻作品《花嬌》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可能性。
  • 媒·眼看丨當代網絡同人寫作中的革命敘事——以《偽裝者》和...
    、人物關係、基本故事情節和世界觀設定所作的二次創作,是當今網絡寫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限於篇幅和文本的多樣性,本文將著重用《偽裝者》的同人為例,解釋網絡同人的作者如何利用原作中的敘事空隙探討並未在原文情節中起到核心作用的革命敘事,如何在當下想像和體認革命;而用《悲慘世界》的同人為例,解釋後革命狀態下粉絲對革命意義的曖昧價值判斷,以及愛欲和性別議題是如何進入這種敘事的。
  • 黃易與中國網絡小說
    [1]葉永烈說,「『玄幻小說』一詞,據我所知,出自中國香港。我所見到的最早的玄幻小說,是1988年香港『聚賢館』出版的黃易的《月魔》。當時,『聚賢館』也準備出版我的作品,出版商趙善琪先生送給我一本香港作家黃易的小說。趙善琪先生在序言中寫道:『一個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的嶄新品種宣告誕生了,這個小說品種我們稱之為『玄幻』小說。』這是『玄幻小說』一詞首次亮相,並有了明確的定義。」
  • 十大經典網絡小說名句排行 好看網絡小說中的梗介紹
    十大經典網絡小說名句排行 好看網絡小說中的梗介紹 2019年4月10日 HuangJiang來源:網際網路 繁體
  • 獨家 | 2017年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最新出爐!
    2017年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下半年榜(已完結作品)首發網站:起點中文網小說在架空中(架空的背景中)講述帝王之術、演繹皇權爭鬥,布局大氣,節奏緊湊。作者善於在草蛇灰線中暗藏千裡伏筆,巧置奇譎詭異的劇情轉折。
  • 淺析《鏡花緣》中的仙境想像敘事 ——以小說前六回為例
    在小說敘事的開端,李汝珍將仙境想像連同歷史虛構,共同為後面的人間故事做為合理化的陳述和鋪墊。由於百花仙子被貶將凡塵,今後的故事才以達成。在小說全文中,不時有關聯到仙境敘事的章節句段出現,仙境敘事可謂是整部虛構想像小說的連接紐帶。
  • 房偉:我們向網絡小說「借鑑」什麼?
    那麼,純文學作者,可以從網絡小說「借鑑」什麼呢?首先,小說在網際網路新媒介語境下的「知識功能增值」,是網文給我們的啟示之一。小說之所以大行於世,與現代印刷業發展和啟蒙識字率提高有關。利奧塔在《後現代狀況》中以知識思辨敘事,指稱現代性宏大敘事思維的一個分支。
  • 王建科:《金瓶梅》與明清家庭家族小說的敘事模式
    [1]家庭家族與元明清小說戲曲的敘事模式存在著血肉相連的緊密聯繫。一、中國社會的家庭家族及其表現中國文化是政治倫理型文化,它是一個有機整體。作為中國敘事文學之主體的古典小說戲曲,是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形成的,因而必然染上中國文化之特色。
  • 《非凡三俠》經典敘事手法,小說和現實的交叉敘事
    劇集有點少是一個遺憾,但演員陣容強大,敘事方式巧妙特別。演員上,三大主角分別是張智霖、周秀娜、黃宗澤,配角有陳豪、王浩信、王敏德、鄭丹瑞、高海寧、沈震軒,哪一個都是香港演藝圈的臺柱。當然,重點還是在故事的敘事方式的特別。
  • 梅妝成做客星星創造營教你「小說敘事手法和影視敘事手法的結合運用」
    【湯圓創作籤約作品】《柳瀟曲》【言士創作籤約作品】《鸞動天下》將影視化敘事的手段用到小說中去,使小說敘事更加具有創造性、趣味性、吸引性。工作之餘,我一直沒有放棄寫作,因為大學期間的學習和編劇經驗,使我在進行小說創作時,時常在想,能否將影視化敘事的手段用到小說中去,使小說敘事更加具有創造性、趣味性、吸引性。 那麼言歸正傳,我們通常認為寫小說的過程就是敘事,而敘事離不開幾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高潮、結尾。
  • 精準行業敘事為文本加分,網絡文學「現實扇面」愈發開闊
    ■網絡文學在現實主義題材書寫上具有先天優勢,一批網文作者結合自己熟悉的工作與生活,以純熟精準的行業敘事能力提升了類型文學的精品化沉澱。;聚焦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小說《遠方的秘密》,作者曾任建築工地技術員,信手拈來的術語讓人物更加真實可感……眼下,一批關注現實、捕捉時代脈動的小說正從網絡文學的土壤中陸續生長出來。
  • 明朝小說中的人物原型竟然是這樣的
    在明代中後期,英雄傳奇類小說所依據的成書素材、所依賴的文學環境乃至所要表現的價值理想己然不同於前。受其影響,以《楊家府演義》、《唐書志傳通俗演義》以及《于少保萃忠全傳》為代表的諸多涉及傳奇英俠的作品大多在結構設置與情節構思上改弦更張:「小說當為史之餘」的文類觀念以及大量以素材形式存在的涉及英雄原型人物的史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這些小說的作者,促使其在創作過程中廣泛應用以時間為序的講史框架以取代以空間為序的遊歷結構,這無形中消解、弱化了俠遊類小說這一文類形式。
  • 李強 | 黃易與中國網絡小說 | 2020年03期
    [1]葉永烈說,「『玄幻小說』一詞,據我所知,出自中國香港。我所見到的最早的玄幻小說,是1988年香港『聚賢館』出版的黃易的《月魔》。當時,『聚賢館』也準備出版我的作品,出版商趙善琪先生送給我一本香港作家黃易的小說。趙善琪先生在序言中寫道:『一個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的嶄新品種宣告誕生了,這個小說品種我們稱之為『玄幻』小說。』這是『玄幻小說』一詞首次亮相,並有了明確的定義。」
  • 2019年度網絡小說首訂排行榜,《英雄聯盟:我的時代》登榜首!
    昨天為大家盤點了截止3.15的今年網絡小說首訂榜前十。今天說好了為大家盤點2019年度起點網絡小說首訂前十的小說。話不多說,看榜單。前十名首訂均過萬,其實截止到第21名《生活系遊戲》的1.02萬首訂。所以在去年,起點男頻小說一共有21本首訂過萬的小說。
  • 《野叟曝言》敘事研究
    [1]文素臣是作者心目中儒家理想的化身,為了塑造這樣一個全知全能、德才兼備的人物形象,小說的敘事焦點便髙度集中於文素臣一人,這也使得《野叟曝言》成為我國小說史中十分少見的單一主角的作品。受這二者影響,中國古代的白話小說自然傾向於以故事情節為敘事結構的中心,《野叟曝言》卻某種程度上打破了這種傳統。文素臣在《野叟曝言》中可以說是儒家理想的化身,「崇正闢邪」是其一生活動的最髙準則。
  • 歐陽友權 鄧禎|2017年網絡小說回眸
    在「2017年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半年榜」中,上榜的完結作品中《書劍長安》《全能高手》分別為他曾是少年、我是憤怒的處女作,而位列未完結作品第二的《放開那個女巫》,其作者二目此前鮮有作品問世。無獨有偶,在「2017年中國網絡小說作家影響力榜TOP100」中,會做菜的貓、風輕揚等年輕寫手均以首部作品上榜。新生代力量的成長得益於日漸完善的網絡作家成長環境和培養體系。
  • 研究前沿 | 李小龍:中西方敘事藝術視野中的小說命名研究
    總之,中國章回小說書名中很少有以人名為書 名者。雖然亦有個別作品中含有人名,但也必加修 飾語,相當於動詞或形容詞的成分,如《于少保萃忠 全傳》《孔聖宗師出身全傳》《天妃濟世出身全傳》《戚南塘平倭全傳》《嶽武穆盡忠傳》《魏忠賢小說斥 奸書》等。當然也有僅含人名的,如《韓湘子全傳》《唐鍾馗全傳》之類,但畢竟為數極少,可以忽略不 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