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一直摸索,從未成功
自從有了孩子,我的書架上填了一大堆教育類的書籍。關注了一堆教育類的公號,聽了很多教育的音頻。一直在苦苦摸索,但是面對孩子成長中具體的問題,仍覺得捉襟見肘。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反差,讓我茫然不解,一種深深的挫敗感油然而生。
02搖擺震蕩!愛促使我們高估孩子的優點,焦慮會放大他的缺點
網上流行這樣的段子,說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值呈拋物曲線下降。我把這張圖畫出來,給大家看看。
段子歸段子,請問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某一時刻,你的孩子看上去完美無瑕,但是轉瞬之間他又變得一無是處,前途堪憂。雖然我知道要一以貫之的「溫和而堅定」,但是在執行過程中,這個操作性卻不好把握。我們總是在搖擺震蕩,因為愛促使我們高估孩子的優點,焦慮會使父母放大他的缺點。
03德魯克曾: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善意
最近,我在讀管理學的書,忽然發現教育孩子和管理工作簡直如出一轍。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說過:「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善意。」
管理的本質就是激發別人的內驅。而教育的本質就是把孩子內心的燈點亮。所以方法上可以共享。比如領導力的課程中講正面反饋和負面反饋的比例應該是6:1,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當中應該有六倍的時間去發掘對方的優點,去幫助他確立自信,讓他感覺到跟你在一起能夠得到自信心,能夠得到成就感。然後保留的那一份,你要告訴他還有哪些地方不足,哪些地方需要進步。而反過來,糟糕的人際關係,就經常是1:3,就是一次表揚背後有三次以上的批評。捫心自問,我們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中,比例是多少?我保守估計稀有人能達到6:1。因為挑毛病是我們的本性——原始人基因啟示我們足夠的小心謹慎才能活下來。也就是說挑毛病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和優越感。但是教育本身也是我們家長的成長,我們要逆其道而行之。
04比起「溫柔而堅定」「非常6+1」更易操
但凡學過正面管教的人,都了解溫柔而堅定是教育理念,操作層面「非常6+1」,將助力你貫徹這一理念。
首先,積極正面反饋和消極負面反饋的比例是6:1。我們要發現孩子的優點,並且及時表揚他的正確行為,這才是塑造孩子行為最好的機會。
其二,積極正面反饋的正確姿勢:肯定他並且告知為什麼,最重要的是讓他知道做這件事的意義。
這三種反饋中,最糟糕的就是0級反饋,時間一長,孩子的積極性越來越低。一級反饋就是簡單表揚,久而久之,孩子會捨本逐末。二級反饋,給予表揚,並且說因為什麼?是什麼?可以用來塑造孩子的行為。
舉個例子:陶行知先生是很有名的教育家,有一天他在學校裡邊看到兩個小孩打架,於是讓大孩到辦公室等他。陶先生一進門,看到孩子戰戰兢兢地站在那,獎勵一顆糖,這孩子說:為什麼?答:讓你來辦公室等我,你就來。說明你懂得尊敬師長。來,再獎一顆。為啥?經過調查發現你打人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叫見義勇為,值得表揚。這校長接著問,除了揍他之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他說我可以不揍他,我把他們拉開就好了,我太急了,我欺負同學了,校長我不對,我以後不打了。很好,來再來一顆糖拿著,為什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所以這事改了就好了,行了你這事談清楚了,你也回去上課。
其三,負面反饋的正確姿勢:BIC
B(Behavior),羅列出對方的行為;
I(Influence),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短期);
C(Consequence),這樣下去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長期);
舉例,你看到孩子的黃岡練習冊做得一塌糊塗。你會怎麼做?我們一起練習:我發現你今天數學黃岡練習冊的題目一共有12道,你錯了5道,估計這樣交上去,你明天將被數學老師批評,且得不到小紅花。這樣下去的話,做事不認真的態度習慣會像疾病一樣在你身上蔓延,不僅你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而且不利於你在班上的形象。
還記得《為學》中的那句話麼——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雞飛狗跳or 母慈子孝?你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