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區柯克最偉大的電影《後窗》,展示了他的道德觀

2021-02-08 虹膜

作者:喬納森·羅森鮑姆

譯者:Issac

校對:朱溥儀

來源:《Chicago Reader》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最偉大的電影——《後窗》一如剛上映時那般令人耳目一新,矛盾之處在於,這部分是由於這部電影紮根於其所屬的時代。《後窗》設定於格林威治村酷熱難當、窗牖大敞的夏季,帶有明顯的1954年特色。

《後窗》

彼得·博格達諾維奇在《是誰做的?》(Who the Devil Made It)中探討希區柯克的部分裡提到,希區柯克在電影中「一首插曲都沒用」,「只有現場音樂和自然音」,但這話並不完全正確。

伴隨開場演職員字幕的,是弗朗茨·沃克斯曼所作的傳統主題樂,更重要的是,電影巧妙地將50年代中期的大熱旋律融合進了環境音軌中,最明顯的是《蒙娜麗莎》和《那就是愛情》,後者是迪恩·馬丁在前一年為另一部派拉蒙影片《球童》所作。

《後窗》唯一一個重要不足是配合幾次次要情節時選用的歌曲顯得矯揉造作——1954年的觀眾也認為這感染力不足。

這部驚悚喜劇片製作之時,電視尚未對收音機造成嚴重威脅,更不用說電影了,電視機和電視屏幕都鮮有所見。

這部電影總體的敘事形式以掃視院子裡的窗戶呈現,這似乎是電視調臺的預演,但這種方式令人想起按下收音機按鈕、在不同頻率間轉換的動作,與此同時,收音機指示針隨著調節器或水平或垂直地移動。從調度精美的運鏡與完美融合、細緻精準的錄音製作中,可以明顯看出同樣的模式。

實際上,按下收音機按鈕是《後窗》中出現的第一個決定性動作。院子是該電影的唯一場景,而攝像機快速掃過院子,帶出了主人公傑弗瑞(詹姆斯·斯圖爾特飾),他在早晨92華氏度的酷暑中睡著了。

隨著鏡頭移動,緊接著我們看到了作曲家(羅斯·巴格達薩裡安飾),他被收音機中的廣告激怒,調臺改聽森巴舞曲。鬧鐘的聲音將關注點轉移到一對被吵醒的中年夫婦身上,他們為躲避酷暑躺在陽臺上。

然後鏡頭向下走,再左轉,出現了一位曲線優美的芭蕾舞者(喬金·達西飾),她正一邊穿衣一邊練習舞步——她是喜劇音樂片的女主,也是50秒性愛的對象,後來,傑弗瑞稱她為「Miss Torso」。

接著,鏡頭回到傑弗瑞,搖過他被石膏裹住的左腿。然後,鏡頭掃過房間,向我們簡要介紹了他是何人,又是如何斷腿的:我們看到一張賽車事故現場的照片,前面有一臺摔壞的照相機,之後是其他裱好的新照片、一張女模特寫的底片、一疊傑弗瑞供職的雜誌(像《生活》那樣的雜誌),雜誌的封面是那位女模的正片。

傑弗瑞德這一開場使我們想起希區柯克最開始拍的是默片,但他把握流行的風格高度完善,從未退化。這種印象無疑來自劇作家約翰·麥可·海耶斯的風趣對話風格,海耶斯對康奈爾·伍爾裡奇的殘疾人故事加以改編,使之呈現了更多富有魅力的角色;傑弗瑞德女友莉莎(格蕾絲·凱利飾)是一個時髦、富有的時尚買手,還曾是模特,這一角色顯然部分來自同為時尚模特的海耶斯妻子。

海耶斯是一名電臺作家,擅長寫作浪漫喜劇,起碼在他為希區柯克寫的前三個劇本中是這樣的(即《後窗》、《捉賊記》和非同尋常卻受到低估的烏託邦影片《怪屍案》)。

希區柯克和海耶斯

除了《西北偏北》和《大巧局》的劇作家恩斯特·萊曼,希區柯克後來影片的編劇中難有人可媲美海耶斯輕描淡寫的處理方式。他的練達與風趣延伸到了電影中對性的處理上,這比同期其他多數好萊塢電影都來得更加大膽。

莉莎宣布她要在傑弗瑞家過夜,接著打開了她輕便的手提箱,穿上裡面的女士晨衣——這兩樣東西引起了傑弗瑞的偵探好友湯姆(溫戴爾·柯瑞)色眯眯的打量。

這一幕的出現讓人疑心審查官網開一面是因為傑弗瑞的石膏腿不太可能成全他和麗莎間的性事。有趣的是,海耶斯最開始的劇本裡暗示莉莎有些冷淡,且傑弗瑞因為不能和她上床而感到挫敗——大概是希區柯克讓海耶斯刪掉了這一暗示。

電影中另一個與當時潮流接軌的元素不太明顯——這部電影讓人想起報紙上的漫畫專欄。也許連環漫畫是當時除電影和收音機外最流行的敘事載體,而電影鏡頭不斷在院子各窗戶間穿梭,這抓住了閱讀漫畫的體驗感——尤其是在走來走去的推銷商蘇先生(雷蒙德·布爾飾)的窗口,他從正屋走到廚房,再到起居室,再到臥室,這一段路程大致由一組連環漫畫所佔的方框組成。

隨著傑弗瑞對忙碌不安的蘇先生和他每況愈下、臥病在床的妻子(艾琳·溫斯頓飾)的興趣與日俱增——尤其是在她神秘消失後,傑弗瑞猜測是由於謀殺——他發現自己正是通過漫畫的方式來「解讀」蘇先生,而觀者也越發受到鼓舞,從傑弗瑞的角度「解讀」蘇先生。

我們無法得知希區柯克是否有意將連環漫畫放在心上,但克羅恩告訴我,他發現了很有趣的證據,證明希區柯克鼓勵《火車怪客》的劇作家雷蒙德·錢德勒和藝術指導在製作過程中學習米爾頓·坎尼夫的《特裡和海盜們》。

雷蒙德·錢德勒

不管是不是巧合,次年弗蘭克·塔許林關於漫畫書的傑出喜劇片《藝術家與模特》出於同一家公司,其中的一則笑話顯然和《後窗》有關。

希區柯克的連環畫造成了什麼效果呢?院子裡的人物包括一對蜜月期的夫婦(妻子欲求不滿,總把丈夫拉上床——這是1954年好萊塢導演重複使用的一個笑料)、一名女性先鋒雕塑家,和一位渴望愛情的「寂寞芳心小姐」(朱迪斯·伊夫林飾)。

這些人的小故事都是同一主題的不同版本——處於婚姻/戀愛關係或獨身一人的生活意味著什麼,電影用悲觀的視角看待這兩種情形。50年代艾森豪時期的主流意識形態認為,家庭為本,獨身代表著深刻的絕望和巨大的失敗。

在這部電影裡,即使是睡在陽臺的無子夫婦也被看作是不健康的,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狗有著很深的感情,而孤獨寡淡的雕塑家在塑造一個無性別的人物,她在雕像肚子上開了一個洞,稱之為「饑渴」。海耶斯的原稿中還描寫了兩家住客間的婚外三角戀,但被無子夫婦代替。

《後窗》的可用資金更為充足,擁有一棟10萬美元的建築——38英尺寬、185英尺長、40英尺高——包括傑弗瑞的起居室(這也是傑弗瑞的套間中我們能看到的唯一部分)和起居室外的院子。兩棟建築間還有一小段人行道和小路,在這之外還有一間酒吧,只有在傑弗瑞拿起他的長焦鏡頭緊跟離開公寓的「寂寞芳心小姐」時才看得到。

這些建築應該位於西村,觀眾可能認為這是題外話,但在我看來這卻是重點:莉莎的富裕東區做派似乎意在與傑弗瑞的寒舍和不拘小節形成對比,而在電影後半段,蘇先生被遣開,使莉莎有機會搜查他的公寓、尋找證據,而傑弗瑞假意安排了一場定於阿爾伯特酒店的會面。該酒店這是西村的地標——這瞬間說明了該片設定在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

據報導,在拍攝場地模擬日照需要派拉蒙片場幾乎所有的照明裝置。拍攝場地包括31所公寓套間,其中數十個裝修完善,蘇先生的公寓裡甚至有自來水和電。希區柯克注意到了背景牆的顏色和公寓裡的服裝,以使觀眾能輕鬆區別不同的房間。

希區柯克樂於這樣的技術局限,一個原因是這能促使他發揮才智。對一部令人稱道的作品來說,《後窗》可以說是人工打造的最精緻的影片了,因為希區柯克掌控了他的世界中的空間和行為,精確入微、相映成趣。

《後窗》常被稱為是希區柯克的自白,因為其中總結了他的許多電影製作理念:對於窺淫慾的著迷、對技術局限的熱愛(這也推動了《怒海孤舟》和《奪魂鎖》的誕生),以及他對一些明星的培養——這是他第二次任用斯圖爾特(《奪魂鎖》)和凱利(《電話謀殺案》)。這部電影還總結了他對剪輯的理念,尤其是將之視為引起觀眾參與感的手段。

在俄羅斯默片時代著名的「庫裡肖夫實驗」中,不同的觀眾分別看到演員莫茲尤辛的同一個特寫鏡頭和一碗湯、一個棺材或是一個小女孩在一起,結果呈現出的分別是飢餓、哀悼或變態的形象。

正如希區柯克樂於指出的那樣,不管何時鏡頭從斯圖爾特切換到他注視的鄰居身上,其後都是相同的原理。克羅恩曾說,希區柯克為了給剪輯留有更多創造的餘地——如果不是為了留下討好審查人員的後備鏡頭的話——創造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場景和鏡頭。

傑弗瑞是《後窗》中主要的窺淫者,但希區柯克也仔細展現了莉莎和斯泰拉的反應,她們往往和傑弗瑞想法不同。比如說,莉莎對作曲家音樂的回應比傑弗瑞更為強烈,他們每個人都在不同的時刻對顯然有自殺念頭的「寂寞芳心小姐」所處的困境產生興趣,但之後又接連喪失了這一興趣。

比起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他們更在乎的是當一個業餘偵探、抓到殺人犯。這一點令人心生不安,如果觀眾被同樣的敘事重點說服的話,也會受到這樣的暗示。

雖然希區柯克並非存在主義者,也不是布萊希特式人物,但他一直堅持道德說教,尤其是在電影中人物對鄰居產生興趣或罪行從一個角色轉移到另一個角色時,這往往會產生問題——這是50年代埃裡克·侯麥和克勞德·夏布洛爾等法國批評家發現的希區柯克的核心主題。

另一個核心主題是,長鏡頭或特寫下的人生體驗在多大程度上涉及道德。在長鏡頭下,蘇先生是個陰沉的怪物,這也是電影大部分時間裡我們看到的他,但當他站在房間面對我們的時候,又相當不同了——這讓我們想起查理·卓別林的觀察:長鏡頭下,人生是喜劇,特寫裡,人生是悲劇。

當電影出現此類道德問題時,比如當莉莎以傑弗瑞的名義冒險而後者無力阻止她時,懸念就顯得最為強烈;當她闖入蘇先生的公寓尋找關鍵證據——他妻子的婚戒,並把戒指戴上自己的手指,而警察在這時到達,她向院子對面的傑弗瑞暗示她拿到了戒指,這時,愛情故事和懸疑情節產生了最複雜的交集。

《後窗》是一部優秀的娛樂片,但對它最準確的定位是道德拷問片,當我們化身紙上談兵的分析家追蹤謀殺案時,它來拷問我們的所作所為及其背後的含義。希區柯克從每個可能的角度探討了這一問題,包括我們是否會以窺視戲劇和電影中人物的方式窺視我們的鄰居——從晦暗之處,隔著一段安全距離。

電影的開場和落幕都用了一個戲劇隱喻——傑弗瑞公寓窗簾的上升與下降,正如舞臺上的帷幕,但這種對稱性在之前環球再次發布的版本中被破壞了,那一版中,電影最後僅出現了環球的標誌。

這一隱喻有重要含義,不管是上升還是下降都是代表上天幹預的幻境。在這兩幕,傑弗瑞都在睡覺,窗簾上升時他獨自在公寓;而下降時莉莎在他身旁,但她當時正在偷看《時尚芭莎》,並未拉窗簾的繩子。

窗簾上升與下降各一次,沒有人的幹預,這顯然是希區柯克本人所為,比起導演的角色,又多了一分神力,他邀請我們進入他的世界,然後又把我們領了出去。

合作郵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導演感官:掌握導演力的六感修煉手冊》

從普利茲獲獎作品出發

專業分析電影構圖

一秒教你看懂電影


相關焦點

  • 我生命中的電影:《後窗》
    他畢生都在努力令自己的口味與觀眾的口味相吻合。為此,他在英國時期著力於懸念。這種幽默感和懸念的注入,令希區柯克成為世界最商業化的導演之一(他的作品一直能帶來四倍於成本的收益)。正是他對自己和對藝術的這種嚴格要求,令他成為一位偉大的導演。
  • 希區柯克電影《後窗》:折射出「男女有別」所導致的偷窺差異
    《後窗》是希區柯克於1954年拍攝的一部電影,堪稱希區柯克的經典之作。對於這部電影溢美讚揚之詞甚多,但筆者之前曾經看過這部電影,並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個腿部受傷的攝影師,在他閒得無聊的從後窗的觀看中,就能捕捉到一個兇殺案,這個過程,未免太匹合「無巧不成書」的規律了,而這種規律,顯然並不符合現實發生的自然規律。這種太過強烈戲劇性的安排,是《後窗》的不足,但是藉助於一個窺視的平臺,電影展開了對人生與人性的透析,卻帶著希區柯克一以貫之的電影魅力。
  • 推薦部希區柯克導演非常經典的電影《後窗》
    《後窗》豆瓣評分 8.6希區柯克是位非常著名的導演,擅長於拍攝驚悚懸疑片,《後窗》是他的作品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它是一部驚悚懸疑片,同樣也是一部愛情片,驚悚懸疑加愛情可是希區柯克導演的一個特色了。
  • 《後窗》,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史上百位偉大導演第一位』!
    年幼的希區柯克曾因調皮被警察關進了拘留所,從此警察給他留下了終身恐懼的影子。1907年,希區柯克隨家人遷居英國倫敦 。1920年,希區柯克以字幕設計員的身份進入電影界 。1922年,希區柯克師從美國導演喬治·菲茨莫裡斯,並向其他電影技術人員學習電影製作方面的技巧,同類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第十三號》卻遭遇夭折。
  • 摩納哥王妃和希區柯克的《後窗》| 經典好片推介之三(附資源)
    正當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希區柯克帶格蕾絲去摩納哥拍戲,據稱這是他幾十年電影事業中最後悔的事。因為在摩納哥,格蕾絲邂逅摩納哥王子,並墜入愛河。經過半年的鴻雁傳書後,摩納哥王子來到美國,登門求婚。一直反對女兒演戲的父親十分滿意,婚事很快就定了。1956年,格蕾絲息影,隨即嫁入王室,成為摩納哥王妃。
  • 懸疑電影大師希區柯克經典影片《後窗》上映65周年
    今天是美國懸疑電影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導演的經典影片《後窗》北美上映65周年。
  • 《奪魂索》:恐怖大師希區柯克的一次偉大電影實驗
    其謀殺的真實動機如今無法確切,但該案件卻讓恐怖大師希區柯克完成了一次堪稱偉大的電影實驗。1948年,希區柯克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奪魂索》上映。兩個大學生同謀勒死了他們的共同室友,然後企圖在當晚的宴會上以智慧瞞過所有人,既以慶祝又以玩弄眾人的形式來達成他們高人一等和自我滿足的殺人動機,最終被他們共同的老師魯伯特揭穿。
  • 影片分析|《後窗》是懸疑電影還是愛情電影?
    傑弗裡斯起了疑心,他懷疑拉爾斯殺害了安娜並分屍拋棄。然而,傑弗裡斯並未目擊案發過程,也未見到屍體。作為警察的多樂並不相信傑夫的話,於是傑夫與麗莎、斯特拉一起開始記錄證據、探尋真相。《後窗》的精妙之處在於,全片的場景只有對面公寓樓,以及傑夫的房間,這小小一方天地,但希區柯克的調度使得全片趣味盎然。
  • 《怪屍案》:希區柯克為什麼展示了惡,卻給了我們正能量信心?
    從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希區柯克一貫的拍片動機與動力,那就是謀殺、兇殺這類陰森的現實元素,在希區柯克的運鏡之下,往往成為他深入探究人際關係與情感動機的一把鑰匙,或者叫做「後窗之窺」。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探討一下希區柯克電影為什麼幾乎部部與死亡為伍,展示殺人奇觀,但他的電影裡,卻能擁有一種正能量的底蘊,看完之後並沒有一種恐怖之感,反而對人生充滿信心?
  •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經典電影盤點
    他是一位偉大的導演,一位非比尋常的天才,一位聞名世界的電影藝術大師;他富於幽默、擅長製造懸念的拍攝手法不僅風靡世界影壇,更被眾多後輩導演爭相模仿;他不僅留下了許多傳世之作,還成為懸疑驚悚片的代名詞。他就是懸疑驚悚電影的始祖——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本期,就帶你走進希區柯克的懸疑世界。
  • 經典電影《後窗》
    ——希區柯克在一次訪談中提到希區柯克一直被稱之為懸疑電影大師他獨創的各種手法技巧使其成為了電影行業公認的「教材」今天小編我就和大家說說希區柯克的經典作品之一《後窗》這部電影在開場僅僅用了不到五分鐘一個損壞的照相機說明了我們主角是在工作中弄傷了他的腿幾個精彩的攝影作品告訴了我們主角的職業應該是攝影師或者記者作為一個1954年的電影片中大幅的對白不僅不枯燥乏味
  • 《後窗驚魂》:一部向希區柯克致敬的青春片
    今晚10點影視總動員:《後窗驚魂》本片翻拍自希區柯克名作《後窗》
  • 這個夏天《隱秘的角落》再掀懸疑高潮,希區柯克《後窗》王者依舊
    6月16日,國內首部家庭懸疑劇集《隱秘的角落》一經播出,評分一路高升,豆瓣評分高達9.00分,網友們一片驚呼和溢美,說這堪稱近期最優秀的國產犯罪懸疑劇。張東升(秦昊飾),一個不太得志的中年男人,在少年宮擔任數學老師。一日因參加親戚家的滿月酒遲到,被嶽父強行罰酒三杯,言語之間對他也是各種奚落。
  • 影片分析 | 《後窗》是懸疑電影還是愛情電影?
    《後窗》的精妙之處在於,全片的場景只有對面公寓樓,以及傑夫的房間,這小小一方天地,但希區柯克的調度使得全片趣味盎然。最經典的當屬開頭的慢搖長鏡頭,希區柯克運用了一種純電影的手法,將故事背景清晰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 她是希區柯克最喜歡的女主角,她是「童話的代名詞」
    希區柯克成就了凱利的名望,凱利則給希區柯克的電影造成了不可泯滅的影響與變化。眾所周知,凱利是希區柯克最喜愛的女演員,甚至在凱利遠離影壇近十年後希區柯克仍企圖靠《豔賊》(1964)引誘她復出。正如希區柯克的著名粉絲特呂弗所指出, 希區柯克作為導演偉大的地方並不止於他鏡頭語言的精湛和渲染氣氛的功力,更有其深厚的符號學和深層文本的解讀空間。而在這場謀殺戲中, 剪刀毫無疑問是一個重要的符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瑪戈手上的剪刀,可以說是她整個人物形象的象徵,甚至是格蕾絲·凱利作為一個形象在她所有希區柯克電影裡的象徵。
  • 希區柯克逝世40周年:「恐怖大師」的純粹電影
    希區柯克的名字代表著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也是懸疑驚悚片的代名詞和開拓者。任憑歲月更迭,在數不盡的電影人向他致敬的同時,他所創造藝術作品依然無人能及。2007年,希區柯克被英國權威電影雜誌《Total Film》選為史上百位偉大導演第一位。他出生於1899年8月13日的倫敦,他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技術人員,巧妙地將性、懸疑和幽默融合在一起。
  • 旁白 | 柒姑娘x希區柯克《後窗》:以電影窺視電影
    一直到影片最後,希區柯克也沒有揭示謎底,犯罪是否成立,但整個過程足以讓人捏一把汗。希區柯克式「作者電影」讓他幾乎成為驚悚懸疑片的代名詞,善於製造懸念並超越現實地創造出一個充滿懸念的世界,把驚悚懸疑片提到了藝術的新高度。作為一名極為敏感且從未接受科班訓練的導演,希區柯克用電影傳達出他內心對世界某種失控的恐懼、焦慮和脆弱感,甚至接近精神病患者。
  • 一位偉大的導演、聞名世界的電影藝術大師
    他是影史最重要的存在之一,常年霸佔各種「史上最偉大導演」中前三的位置;他是各國影迷的最愛,電影節只要放映他的電影,總能分秒間售罄;他是後世無數電影人膜拜的宗師,更是無數電影汲取養分的寶庫,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當代名導都受到了他的影響。
  • 看電影合集:美國經典懸疑驚悚片《後窗》原聲完整版
    傑弗裡斯起了疑心,他懷疑拉爾斯殺害了安娜並分屍拋棄。然而,傑弗裡斯並未目擊案發過程,也未見到屍體。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呢?傑弗裡斯的推測只是他的臆想嗎?為了證實他的推測,傑弗裡斯要如何尋找證據呢?豆瓣評分8.6如果說這是一部關於「偷窺」的電影,偉大的希區柯克是看得很透徹的。窺視僻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種心理本能。
  • 致敬希區柯克誕辰120周年,盤點偉大導演十大經典之作
    希區柯克是一位當之無愧的電影大師,不僅如此,他更是一位藝術大師、策劃大師、懸念大師,總之,他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他的電影,也有著謎一樣的呈現。提到希區柯克的名字,腎上腺素便會自動分泌多巴胺,伴隨懸念、驚悚、緊張、刺激這幾種情緒的一同到來,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名字,而是一種象徵,一種情懷,一種電影載體和一種電影基因了。因為小時候進過一次警察局,一生心有餘悸今天是這位電影大師誕辰120周年整,我們必須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聊一聊希區柯克,以此對他表示懷念,畢竟這樣的人物不多見,100年裡可能只出現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