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佛經將宇宙眾生的死亡分為四大種類!

2021-02-08 愛無界之佛心禪語

佛經上說,我們每個人活在世上,好比烏龜背著軀殼,轉化了有形的身命。有些人臨死的時候,苦苦戀棧世間的七情六慾,放不下子孫家產,不想死、不肯死,好比烏龜脫殼之被撕裂、被銼刮一樣痛苦。佛教不是這樣,在佛教裡,人死亡之後,脫離了千鈞萬擔的軀殼,感到無比的輕鬆,就像「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一般飄然,悠遊逍遙。 無論智愚、賢不肖,死是人人必經的過程,只是遲速有別、種類各異。顯貴如秦始皇,雖然可以擁有世間一切,徵服天下四海,但是也無法獲得長生;高齡如彭祖,縱有八百歲的壽命,從宇宙大化來看,也不過如蜉蝣之朝生暮死。宇宙含靈,乃至一切眾生,有生必有死,只是死亡的情況千差萬別、各各不同,經上將之歸納成四大種類:這就是一般所謂的壽終正寢,好比燈油燃燒完了,燈火自然就消滅了,一般人所期望的延年益壽,其實也有上限。人命在呼吸之間,到頭來還是黃土一抔,所謂「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雖有遲速,相去曾幾何時」,意思是說人壽有限、在劫難逃。經上說:「世人無知生死,肉眼無知罪福。」一切眾生的壽命像水土的氣泡一樣,氣散則滅,自己所有的福報一旦揮霍盡了,自然就會人死神去。這就和千金散盡的富翁淪為乞丐,終久會餓死、凍死的道理是一樣的。就是一般所說的「橫死」,是本來不應該死,因為遭受意外、迴避不及而身首異處,例如戰死、車禍亡故、被人刺殺以至於被虎豹豺狼咬噬等,都是事先難以卜知的。俗語說,「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就是形容這種變故。前三種死都是不可預料、不能自主的,而這種自如的死法卻是可以把握、能夠自主的,也就是佛門中「生死自如」的境界。佛教裡面有很多修持深厚的古德,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以世緣法量的圓滿和合為荼毗,不受一般生死大限的鉗制。例如東晉的道安大師,就對身命壞終的情況操持自如,他在長安五重寺裡鄭重集合了全寺的徒眾,到大雄寶殿上禮佛、誦經之後,就平靜的宣示:「我要去了!你們應該如往常一般,為這個閻浮世間弘揚佛法,為痴迷眾生端心正命!」一聲晴天霹靂,使弟子們震驚非常,紛紛勸挽道安說:「師父啊!您身安體健,一點病都沒有,正該常住世間,續佛慧命,怎麼能放手而去呢?現在要開齋了,請師父吃飯吧!」道安應允了:「好,我就吃一點。」於是和平常一樣的進食,飯後和平常一樣的回方丈室休息,就在休息時滅度了。像道安大師的這種情況,最是無痛無苦、逍遙自如。我們如果能精進學佛,擺脫生死熾然的業識,也可以求證正覺涅槃的境界。

愛無界之佛心禪語

【愛無界,您修行路上的夥伴】

訂閱ID:aiwujiefo

▲我們致力於為您修行路上獲得正法的傳播

▲廣州祈菩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更多合作洽談請諮詢郵件(mia@srijm.com)

▲客服電話:020--37154260

▲心卉微信:38676502 心路微信:16347538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查看:諾肯佐拉老師廣州工作坊介紹。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文集】體相用的真義
    心的「體大」,大如虛空,甚至比虛空還要大,所以佛經裡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一個人如果有容納宇宙虛空的心量,必定能做大事。在我認為,心的「體大」就是生命,如果萬物沒有生命,就沒有作用了。作為本體的生命,是不增不減,是永恆存在,是絕對的、無限的、真常的;心的「相大」就是生死,是生命的階段性轉換,是有生滅、去來的無常變化,是相對的、有限的、非常的。而心的「用大」,就是生活。
  • 星雲大師:般若
    文/星雲大師 般若是向內自證的功夫,是透過「正見緣起,了悟諸法空性」所獲得的「內外圓成」智慧。人生有了般若,就能泯除人我對待,跳脫無明煩惱。
  • 中國人的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三四歲時,跟著外祖母學會念《般若心經》,還和七八歲的姐姐比賽吃素。他沒有進過正式的學堂,但背下了家鄉寺廟牆上貼的《三世因果經》。「我一生別無長處,所幸對文字有種莫名的興趣與親切感,童年時家中長輩忙於生活,無暇對我施以言教,許多觀念是自己在文字中領略和獲取的。」當時物質匱乏,還不能真正地寫日記,他就將一日所思記在心裡。
  • 韓國瑜:令人景仰的星雲大師
    編按:高齡九十三歲的星雲大師,因病經過二年休養,將出版病癒後新作《我不是「呷教」的和尚》(由佛光文化、天下文化共同出版),高雄市市長韓國瑜深受感動,並序文中揭露了未來經營高雄的格局與胸懷。星雲大師就是我所說的宗教家,他出家第十一年的二十三歲,就從大陸來到了臺灣,為臺灣佛教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榮景;在出家八十一年的悠悠歲月中,造福人間世界,影響無遠弗屆。
  • 星雲大師自述:禮拜觀世音菩薩,讓我變聰明
    星雲大師自述:禮拜觀世音菩薩,讓我變聰明本文節錄自星雲法師《我的宗教體驗》,講述了法師1941年在乞受具足大戒後,因腦部受損導致笨拙遲鈍再背下一句:「田園將蕪胡不歸……」重覆不停地默念一百次,似乎牢記在心頭了,再回憶前面所背的,卻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心想:完了,腦筋退化得和白痴一樣的愚笨。記憶實在不好,記不住課文,老師於是處罰我跪在人來人往的走廊上背誦,以示警誡,雖然如此,腦袋偏偏不合作,搜遍枯腸,仍然無法背好。
  • 星雲大師:一切煩惱的根源都是「貪嗔痴」,用這三個字可以化解
    就是指眾生被惑業障蔽,不見正道,不能起善心。說白了,就是因為缺乏智慧,被蒙蔽了雙眼,而學佛就是幫助大家開智慧、開慧眼。現在的很多人,「貪嗔痴」之心很重,因此煩惱障也重。一切的煩惱障,都是因為「我執」造成的。雖然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但是依舊煩惱和困惑不斷,精神壓力很大,身心傷害。如何消除煩惱,戒掉「煩惱障」呢?
  • 星雲大師:解開「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生命之謎
    談到生命從何而來,星雲大師首先開宗明義:「人活在世間,就是因為有一條命,如果沒有命,就沒有身體,沒有活動;因為有命,才有世界、才有人我、才有幸福、才有歡喜,生命的重要於焉可見。」生命到底從何而來?佛教的教義能否為我們解答生死之謎?
  • 星雲大師的點撥:人不能認命,4個方法教你有效逆天改命
    因此,星雲大師認為,人真有命運一說,但不能認命。四個行之有效方法,幫助你改變命運。01觀念在星雲大師看來,人的觀念有非凡的力量。我們不需要形式說一定要信仰一種宗教,但內心一定要有對眾生的敬畏,對真善美的信仰,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如此你的命運才會變得與眾不同。
  • 看點 蔡英文正式登記參選,朱立倫拜訪星雲大師
    國民黨2016參選人朱立倫,今天在高雄開啟宗教之旅,其中一站是拜訪高雄佛光山星雲大師。星雲大師贈送親筆墨寶"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朱立倫則自加橫批"撥雲見日"。星雲大師稱讚朱立倫年輕有為,對他抱有希望,並給予祝福。對於之前星雲法師曾說蔡英文是媽祖、洪秀柱是觀音,朱立倫則搶答自己是佛陀的子弟。
  • 信仰觀察 臺灣佛教:福智真如上師拜會星雲大師
    有感於大師的悲智胸懷,真如上師一見大師即感動落淚。 除了特別送來五十盆蘭花莊嚴道場,真如上師更恭敬地以琉璃觀音、藏文《菩提道次第廣論》長函、花梨木七層寶塔,以及真如上師所創作的佛教讚頌專輯供養大師,祈願大師法輪常轉、法體康泰。大師也回贈《百年佛緣》、《雲水三千》等重要著作。
  •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圓滿閉幕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張曉林教授發表論文《「忍」——星雲大師人生(佛法)修持的理論與實踐》,全面梳理了星雲大師「忍」的論述,認為星雲大師「忍」的思想豐富了人間佛教的內容。武漢大學文學院高文強教授發表論文《星雲大師佛教文藝創作觀三題》,他從文藝作品的「抒情與言志」、「盡意與無言」、「內質與外文」等方面,對星雲大師的文學創作觀進行了討論。上海大學音樂學院狄其安教授發表論文《洞鑑古今、高瞻遠矚——論星雲大師藝術思想對人間佛教的貢獻》,認為星雲大師的藝術思想與人間佛教思想緊密相連,是人間佛教思想在藝術上的體現。
  • 愛斯基摩人的星雲?宇宙深處到底還存在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看到這個標題,屏幕前的你是否認為這是愛斯基摩人特有的星雲呢?其實不是的,這只是銀河系眾多星雲中的一個罷了。銀河系中存在許多絢麗的星雲,它們有的呈螞蟻狀,有的呈盤子狀,每個星雲也有著不同的獨特性,十分有趣。
  • 星雲大師:向藥師如來祈願文
    星雲大師:向藥師如來祈願文 2020-02-11 16:33:00 來源:來源
  • 鬼分為哪些種類?
    問:請問,鬼分為哪些類?他們生活狀況如何?哪些鬼會有機會害人?餓鬼跟陽壽未盡橫死的怨靈有哪些不同?鬼道眾生也有婚嫁嗎?所以地藏菩薩發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一方面是發願,另一方面也是客觀的,「親」沒有離塵垢,我們怎麼成就啊?因為這也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是同體的,尤其同體又與我們緣分特別近的,你必須發菩提心,必須發利益眾生的心。其實利益眾生就是利益自己,眾生得一分利益,那我們道業就得一分增長。所以,佛陀才這麼說:若以後不施食者非我弟子。
  • 星雲大師智慧 澤潤僧俗眾生
    在美訪學期間,耳聞星雲大師的生動故事,卻無緣見面,留下了懸念。1992年,我到臺灣出席「海峽兩岸清史檔案學術研討會」,對於星雲大師,了解更多,傾心仰慕,時間短暫,未能謀面。2008年初,我接到星雲大師籤名贈送的《雲水三千》(精裝本)1部。不久,星雲大師來京,在大會堂受到全國政協賈慶林主席接見。事畢,星雲大師打電話給我,在國家大劇院邀見。
  • 劉長樂對話星雲大師:明知是空為何還要奮鬥?
    請問大師:明知人生是一個「空」的結局,我們為什麼還要奮鬥呢?  星雲大師:過去的雖然過去了,也還會再來。像春夏秋冬,冬天會過去,春天會再來;像人生,生老病死,老病死了,還會再生。就如時辰鍾「1、2、3、4、5、6、7、8、9、10、11、12」,轉了一圈,它又會再回來。
  • 各種動物在佛經裡的寓意
    而佛陀善於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說法,度其出輪迴苦海。在佛陀的各種說法當中,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效方式。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
  • 海波隨筆|賞星雲大師的「一筆字」
    上周六(5月18日),我前往上海星雲文教館參加了《慈悲的力量——談星雲大師的一筆字》講座,很是感觸。回家後又再次翻看了星雲書法集《行願》和星雲大師的口述記錄書《貧僧有話說》。說起《貧僧有話要說》,這本書還是2016年得星雲大師親自相送的珍貴禮物。記得那年2月底,已經90歲高齡的星雲大師親自護送北齊天保年間的一尊釋迦牟尼佛首回到北京。
  • 星雲大師主講: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七、根據佛經所載,人因業力不同而有善終、壽盡、橫死、夭亡等死法,甚至佛教也說「死如烏龜脫殼」,請問大師,死亡真的很可怕嗎?   ——答:死亡是歷來人們最忌諱談論的問題,但是時代進步,現在《生死學》已經成為熱門的話題,並視為人生必修的一門功課。
  • 星雲大師對話劉長樂:明知是空 為何還要奮鬥
    劉長樂先生:按照佛教的觀點,人生的所有一切,包括幸福、煩惱、快樂、悲傷、財富、貧窮,都會過去。就如時辰鍾「1、2、3、4、5、6、7、8、9、10、11、12」,轉了一圈,它又會再回來。這個世界永遠是一個環形,所謂因緣果報,前世、今生、來世都有關係,來的會來,去的會去,來來去去,去去來來,所謂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命不死。在我們了解,人死亡的只是身體,物質的東西無常,但是心靈、生命不是,它等於木柴,這個木柴燒了,另外一個木柴又生長了,生命之火一直會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