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一部名為《人生一串》的美食紀錄片火了。深夜的燒烤師傅與食客,共同蒸騰出人間的煙火氣。但生活不止眼前的瑣碎,還有令人嚮往的詩和遠方。有一群燒烤師傅就這樣切換著身份,從烤爐到大海,「折騰」出更多變的滋味。
冬季的北方,氣溫逼近零下10度,每到傍晚時分,北京歡樂谷的木屋燒烤店門口總會排起長隊。擼串喝啤酒的食客們恐怕不會想到,眼前這些烤技嫻熟的師傅們下班後,可能還有另一個身份。
33歲的王文坤,今年初從北京調回木屋燒烤的深圳總部工作。從基層學徒到廚師長,再到總部研發部負責人,他一步一個腳印走著。相比於職位的升遷,令他開心的還有一件事:加入木屋燒烤帆船隊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帆船運動有些遙遠和陌生。如果不是公司建起帆船隊,王文坤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想起去學帆船,更別提參加比賽了。「剛開始上船時,我心裡既忐忑又新奇,哪哪兒不敢碰,就怕一個不小心拖了團隊後腿。」
在帆船隊裡,王文坤屬於新人,被教練安排到前繚手的位置。迎風換舷的時候,他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前帆的收放動作,以配合船長的指令提升船的航行速度。這點活兒看似簡單,做到位卻不容易。拼命練「手速」的日子,讓王文坤時常回想起初入社會的歲月。
王文坤來自福建,從農村老家走出來,一心奔個好前程。當了燒烤師傅後,儘管日日浸在後廚的煙燻火燎中,但日子有了盼頭、眼裡有了光。那些重複千萬次的燒烤翻面動作,讓人生漸漸咂摸出滋味來。只是偶爾累的時候,他會暢想,烤爐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呢?
這個問題,木屋燒烤創始人隋政軍和林博也一直在思考。幹餐飲是個「勤行」,掙的是辛苦錢,不鬆勁才能挺過去。但人活著,就要對美好生活有體感、有追求。於是,他們選擇用體育打破慣常的軌跡,「給平凡的小日子加點料」。
以往,公司組織過跑團、沙漠跑團、皮划艇隊等團建項目。2018年底,隋政軍和林博接觸到帆船運動,一玩就上了癮。「這項運動特別適合團隊作戰,考驗的不僅是體能,更是判斷力和配合度。」兩人一拍即合,萌生出打造一支企業帆船隊的心思。
「老闆竟然要送我們去學帆船?!」聽到這個消息,員工們一度不敢相信。2019年,一支由20人組成的帆船隊建起來了。兩位老闆自掏腰包,在位於深圳的御風者航海會給大家買了60節龍骨船的培訓課程。
從此每個月,帆船隊都會組織2-4天的訓練,從4-5人的小龍骨船起步。小龍骨船崗位分工較為簡單,每個隊員都可以熟悉所有崗位,適合做帆船的基礎訓練。
當升級到40尺的大帆船後,隊員們的位置要固定下來,對體能和技術配合要求更高。每次訓練前,大家都得安排好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擠出時間來到海邊來練船。有人打趣道:「帆船隊成了第二個家,老婆都快不讓回家了。」
人生如同劇本,不要以為自己只能當龍套。天海之間,駕船與風浪搏擊,伴海鳥翱翔。燒烤師傅們手中的籤子變成了繚繩,連自己都不曾察覺的體育夢想被激發出來。
「學帆船後,我們曾經的很多認知被刷新。在船上並肩作戰的日子,隊員們相互信任、目標一致,畢竟一個人的一點操作失誤,可能就讓所有人的努力付之東流。」帆船隊最早的隊員、主繚手陳工坦言,參與帆船讓大家重新認識了自己,也重新思考著人生。
「我第一次來三亞,居然是開帆船來的。」11月底,韓陸峰作為送船組隊員,將木屋燒烤帆船隊的賽船從深圳送至三亞。在那裡,國內最具挑戰的長航帆船賽——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即將起航。
全程580海裡,全環不停靠,這在海帆賽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燒烤師傅們沒想到,頭一回參加離岸帆船賽就「玩了一票大的」。
環島長航的難度係數和危險性,遠非近岸的場地賽所能比擬。儘管練了近兩年帆船,但隊員們畢竟都是沒有大賽經驗的「菜鳥」出身。為了打好這場硬仗,木屋燒烤隊從賽前兩個月就開始保養、打磨賽船,更換了繩索和新帆。參賽的陣容中專門聘請了專業運動員來做舵手和技術顧問。「專業+業餘的組合,一來為安全保駕護航,二來跟著高手學習是進步最快的方式。」林博說。
本屆海帆賽有33支大帆船隊參賽,其中不乏多年徵戰的「老炮兒」。木屋燒烤這支外行賽隊一開始並不被看好。沒曾想,第一天的場地賽他們就顯現出黑馬之姿,以絕對優勢拿下小組冠軍。「隊員們連壓舷動作都很到位,厲害!」觀賽的奧運帆船冠軍徐莉佳連連稱讚。
等到進入環島長航,真正殘酷的考驗開始了。第一個晚上,海面颳起近40節的陣風,大浪湧起5米高,這種海況下迎風航行簡直就像捲入滾筒洗衣機。船被裹挾在風浪中,一波波的浪頭不斷衝刷著甲板,無處躲藏的陰冷潮溼、劇烈顛簸的船體,時刻消磨著人的意志力。
與很多隊伍相比,木屋燒烤隊這所船齡超過10年的賽船,算不上比賽熱議的奪冠船型。硬體不夠,努力來湊。要把這條船的性能發揮到極致,人員才是關鍵。在很多隊伍遭受重創、接連選擇退賽後,燒烤師傅們扛住了風浪的輪番打擊,在最低消耗的情況下實現4天3夜的不間斷航行,成為僅有的4條堅持完賽的「倖存」船隊之一。
「整夜大風大浪,我們換個小前帆都得用一個多小時,所有人都渾身溼透,航海服都擋不住。」最艱難的時候,林博一度心疼隊員們,說要不也退出算了,回到岸上睡個踏實覺。但大家商量來商量去,還是想堅持下去,不留一點遺憾。
全力以赴與量力而行並不矛盾。在回程階段順風順浪,如果打球帆一路南下,木屋燒烤隊很可能在讓分後超越前面的3條船隊獲得全環總冠軍。但全隊當時在船上開了個分析會,以目前船員的技術配合以及操作能力,這麼做容易出現球帆落水和爆裂。最終,全隊決定不升球帆,「現在回頭看,這些判斷都是對的。」
人的潛力是巨大的,處在極限狀態下,往往能激發嶄新的自己。作為帆船隊新兵的王文坤第一次參加比賽,暈船最厲害,吐得連膽汁都出來了,但只要聽到船長指令,立刻強撐著回到崗位,不折不扣執行。「海上這樣的苦都能熬過來,回到岸上很多事兒也會看淡了。」王文坤如此感慨。
木屋燒烤隊在海帆賽一戰成名,贏得IRC2組場地賽冠軍和總成績冠軍,火遍整個航海圈。被戲稱「烤串隊」的初生牛犢,讓大家重新正視了他們的實力。
「拿名次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參與的精神和勇氣。敢於挑戰未知、挑戰不可能,這才是我們加入帆船運動的最大價值。」在深圳日夜關注船隊表現的隋政軍直言,全隊一起邁過長航這道坎兒,在技戰術和心理層面上實現升級,是比拿冠軍更令人高興的事。
「要想帆船跑得好,必須來頓小燒烤」——海帆賽期間,這句調侃成了最火爆的段子。木屋燒烤隊的每個隊員,這輩子第一次以帆船水手的身份站上冠軍領獎臺,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團隊榮譽感。「我們的船員不是頂配,但都有一顆爭強好勝的心。」林博說,他們對於帆船的堅持,跳出生活的刻板軌道,詮釋著普通人也可以擁有不平凡的體育夢想。
脫下航海服,換回工作服,他們起早貪黑「烤」出人間煙火氣。離開後廚,奔向大海,他們揚起風帆「畫」下夢想驚嘆號。接地氣的烤串與高大上的帆船,毫不違和地混搭,這不正是體育帶來的神奇力量嗎?
明年,木屋燒烤號賽船還會繼續活躍在海帆賽、中國杯等大型帆船賽事中。或許3年後,還能在久負盛名的雪梨霍巴特帆船賽上看到他們的身影。或許再過幾年,環球帆船賽也會再次出現中國船隊。
誰說人生就該按部就班活著?誰說超現實夢想無法實現?這群「雙重身份」的燒烤師傅,用乘風破浪的動人生告訴我們: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如果做不到,還是你不敢想。